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作者&投稿:厍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和挑战。~

  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内并购的延伸, 是跨越国界的兼并与收购活动。对兼并与收购最权威的当属联合国贸发会议有关文献的界定:“在跨国兼并中, 原来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两家企业的资产与经营被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在跨国收购中, 资产和经营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公司, 前者成为后者的子公司。”

  机遇:
  客观地说,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与制度的双重因素, 中国企业难以加入当代跨国并购主流, 但这并非意味着我国企业不可尝试借助跨国并购“走出去”, 实际上, 经过二十多年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与市场化体制转型, 目前中国也具备了促使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 在所有条件中, 以下三方面条件最为明显:

  其一是, 国内资本供给渡过了短缺期, 具有一定外向投资能力。具体来说, 中国已经渡过了发展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阶段, 国内资本供应能力强, 参与跨国并购有一定资本保障。

  其二是, 国内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涌动, 为企业尝试跨国并购提供了演练与积累经验的机会。研究显示, 2001 年以来, 中国企业国内并购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从 2001 年第四季度到 2003 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 仅涉及上市公司的国内企业并购, 就有 1854 起, 涉及企业资产 1580 亿元人民币。其中, 2003 年一年发生的此类并购, 就达近千起, 总交易额突破 800 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容易统计的规范的上市公司类企业并购, 如若考虑到难以进行完整统计的非上市类公司间的并购, 则国内并购规模当更大。虽然中国企业国内并购规模尚不能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并购规模同日而语, 但毕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这无疑使国内企业有了借助并购扩张的演练机会, 使之在尝试借助跨国并购“走出去”之前, 先行通过国内并购, 积累实施并购以及整合并购企业的经验。

  其三是, 中国企业已经进行了跨国并购的有益尝试。近几年以来,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已经有一批企业参与了跨国并购, 其中不乏成功者。而像中石油等三大石油集团, 海尔、TCL 等混合型企业, 万向等私营企业, 则在跨国并购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除此之外, 当今国际环境有利于企业跨国并购, 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多数国家政府出于本国就业的考虑, 支持外国企业参与本国企业, 尤其是对经营不善、面临破产企业的并购, 如 TCL 跨国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就得到了德国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多。如在德国, 2003 年上半年就有 1.92 万家企业 (主要是中小企业) 申请破产, 同期法国破产企业达到 2.48 万家, 而德国与法国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参与本国破产企业的并购。

  三是是国际竞争政策协调, 这主要是 WTO 等国际组织新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

  综合考虑以上诸方面因素, 可以认为, 中国企业借助跨国并购推进国际化战略, 是有一些较为系统的有利条件的。但就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来看,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型特征。


  挑战: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跨国并购浪潮, 虽然中国企业也在跃跃欲试, 但客观地来分析, 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走出去”方面, 尚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在所有障碍中, 与以下几类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障碍最为明显:

  第一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障碍。虽然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但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虽获突破但尚未完成。由此决定了中国经济与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即发达的工业化经济存在诸多差异, 其中直接限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能力的差异至少有四点:
  其一是经济实力差异, 这决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前已论及, 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为发达的工业化经济, 其中美国与欧盟两大经济实体实际上主宰着全球并购资本流动。统计数据显示, 第五次并购浪潮中, 以欧盟企业为目标的并购资本流动最多, 仅 1995-2000 年 6 年间, 欧盟 15 国吸引的并购资本就达 1.4 万亿美元, 占全球的 50% 以上;美国其次, 吸引并购资本 9800 多亿美元, 占全球近 35%。两大经济实体加在一起占全球的 85% 以上。加上日本, 三大经济体占全球份额的 86%。

  其二是产业结构差异, 这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产业与国际流行产业相悖。当代国际并购的主体产业为第三产业, 这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 3-2-1 特征相一致。我们知道, 一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往往经历两个阶段变化:第一个阶段是“非农化”或“二产化”, 第二个阶段是“三产化”。在前一个阶段, 产业结构完成由 1-2-3 向 2-3-1 转换, 在后一阶段则发生由 2-3-1 向 3-2-1 的转换。后者是发达工业化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历史地来看,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 以金融、保险、信息、商品零售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成了发达国家最重要同时最大的产业。与产业结构的上述演进相适应, 早期并购发生的主要行业, 大多位于“二产”, 越是到了近期,“三产”并购越是重要, 全球第五次跨国并购则以第三产业企业并购为主。中国则不然, 由于工业化尚未完成, 产业结构刚刚完成“非农化”演进阶段, 呈现强烈的 2-3-1 结构特征, 即“二产”产出最大,“三产”其次,“一产”最小。即使在那些有一定条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沿海发达省市 (比如上海与浙江), 产业结构也未完成上述转换。与此种产业结构特征相一致, 加上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 中国的“三产”国际竞争力当最弱, 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参与并购, 充其量只能在“二产”有所作为, 而难以加入国际并购主流产业。

  其三是并购经历差异,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总体上缺乏整合并购企业的经验。企业并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 事实上,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并购浪潮, 最初在国内涌起, 只是到了后来才突破国界, 成为跨国并购。迄今为止的全球五次并购浪潮, 前三次属于国内并购, 只是最近两次, 才带有跨国并购的强烈特征。这个演进过程意味着, 西方大部分企业, 是在经历了频繁的国内并购之后才涉足跨国并购的。相比较而言, 目前中国尚未掀起国内企业并购浪潮, 企业普遍缺乏整合并购企业的经验, 因此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成功的跨国并购。

  第二类障碍与作为转型经济的背景及企业制度转型进程联系在一起。作为转型经济, 由于企业制度转型尚未完成, 我国主体企业与当代跨国并购主体企业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其中两个差异最为明显:

  其一是, 中国的跨国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 这与全球私有化浪潮背道而驰, 由此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空间。我们知道, 国际并购主流企业全为清一色的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极其鲜见,“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私有化浪潮, 加强了私有企业国际化趋向。然而在中国, 由于制度转型尚未完成,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也好, 还是企业自发的“走出去”也好, 均以国有企业为主。近年虽然有一批民营企业借助跨国并购实现了国际化, 但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海外投资相比, 依然不可同日而语。客观地来说, 中国外向并购以国企为主, 这与全球私有化主流浪潮背道而驰。由此限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空间, 这方面, 中石油收购俄罗斯一石油公司遭拒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其二是, 中国企业竞争力与规模相悖, 由此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如前所述, 当代跨国并购主流企业是巨型跨国公司, 带有强强联手的特征。但反观中国企业, 则不得不承认, 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而大型企业几乎全为国有, 竞争力则普遍较弱, 这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可能挤进跨国并购主流企业之列, 同时也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大可能发起强强联合式并购。

  第三类障碍与政府管理体制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障碍不少于三:

  一是审批制度僵化, 缺乏有效监管。跨国并购作为对外投资的一种形式, 如果由政府主管部门的“逐级审批, 限额管理”, 企业就无法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按现行规定, 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 都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会 , 即费时又误事, 增加了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难度。另外, 不健全的跨国并购监管体制使得跨国并购后的监管低效与不力, 这也是导致跨国并购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

  二是金融改革滞后, 企业缺乏金融支持。跨国并购, 动辄涉及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 没有金融信贷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但就目前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面临的处境来看, 其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包括受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一方面限制了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 另一方面又使得不少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很难发挥国内力量, 对境外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而失去一些有利的跨国并购机会。在境外融资方面, 有些企业已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条件, 但由于受到额度与审批限制, 往往坐失并购良机。

  三是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 加大了并购企业风险。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保险、法律、理财、审计、教育与培训以及商会等机构。从国外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经验来看, 投资银行的作用不可或缺。但中国投资银行无论从实力还是经验来看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尽管中国不少券商近年来不断进行增资扩股和业内重组, 但仍有不少券商自有资本严重短缺, 远未达到规模经营的标准。中国虽有一些投资公司, 但大多数对企业并购业务不感兴趣, 投入到并购业务方面的资金规模有限。

  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即使得不到肯定,至少说一声谢谢!!

  我找了一篇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建设策略研究,你可以参考一下,作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这一论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到你的忙。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建设策略研究

  摘 要:由于文化在跨国并购的弱势地位,被并购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抵制,中国的并购企业就需要在文化整合上下大力气,要对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进行,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策略,保证跨国并购的成功完成,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跨国并购 文化冲突 文化整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向国际进军以并购的手段进行海外扩张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 海尔、中海油、京东方、TCL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始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斥资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 举跻身世界三大PC厂商, 2005年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国明基集团收购了西门子手机业务而晋升为全球手机业新贵,中海油出资185亿美元收购在美国石油企业中排名第 九的优尼科,而最近中国互联网上最大的并购案又将这一趋势推向一个高潮,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的全部业务。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 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外国企业的一定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收买下来,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部分或完全的控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跨国 并购背后是双方企业艰难而让人期待的整合。整合包括业务上或是技术上的整合和文化整合,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按照企业管理的趋势和要求, 通过对双方企业文化的提炼, 提出新的企业文化并加以推动和实施的活动过程。在一项对欧洲100位高管人员进行的他们所参与的700个并购案例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并购最大的障碍是来 自“文化和人”方面。[1]可以说,文化的整合比业务上的整合更关键,因为文化的整合牵涉到消除员工的顾虑并建立一种新的观念,而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 的过程。

  一、文化整合的必要性

  文化作为“软环境”是决定跨国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据Cooper & Lybrand公司1993年所作的调查显示,在并购成功的贡献因素中,良好的企业文化适应性排列第三;而在失败并购的决定因素中,文化的差异性则位居首 位。[2]在跨国并购交易中,跨国文化的差异更大,环境更加复杂,可能导致整合失败的因素更多,如何在跨国并购中避免文化冲突并实现最优整合是中国民营企业实 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现实。因此,要对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策略,保证跨国并购的成功进行。从并购的成功要素来看, 并购后整合应该是一种快速的整合,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员工生产率降低,会直接企业的效益。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文化的整合也就成了并购后整合的关 键成功要素。

  二、跨文化冲突及其表现

  文化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埋藏于潜意识中的。一旦这种本质的规定性受到挑战,人们便 会产生有文化冲击带来的排斥心理。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 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3]跨国整合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文化冲突,这种跨文化的冲突主 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管理理念、员工激励、协调组织、领导职权和人力资源决策等方面

  (1)在管理理念方面,根植于 不同的国家社会文化、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各国企业的管理理念有较大差异。中国及东南亚企业的管理中,带有中国传统古典思辨与思想启蒙色彩的儒家、法家、道 家等学说已深深地嵌入到属于东方文化体系的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与企业精神体系中,形成独创的管理理念,而西方的管理理念形成中,则是随着管理的发展步伐, 更多地从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因此,西方企业管理理念中更多的渗透着管理与行为管理的思想精髓。这些差异在中国海外并购中推行企业文化、制定 企业战略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冲突。

  (2)在员工激励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理念的不同,激励可能会表现为各种不同方式,比如美国文化中,人 们对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热情的,而墨西哥文化中,对工作的态度则表现出为了维持所期望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谋生的手段。从而表现出各 个国家由于文化不同而导致对员工激励方面的态度和政策不同。

  (3)在协调组织方面,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形成组织协调方式选择的不同,在日本的企业中,组织协调可能会采用“和风细雨”的商谈式,在美国企业中可能会采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与约束方法。

  (4) 在领导职权方面,西方管理中往往对企业部门及负责人有较为严格、明确的职责、职权、职务解析,并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则,遵循一系列授权规则使企业规范运行, 形成有序、配套、系统的各职级行使原则。而在东方文化体系中,以人为本的理性追求、重视情感联系的信誉氛围、崇尚礼遇礼节的风尚,可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职 权分配方式,难以形成与西方模式等同的领导职权分配与运用方式。


  (5)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东方文化体系背景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而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更多主张奉行一系列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

  文化整合必然有着两种文化的比较和融合,做到让文化的摩擦和冲突给整合造成的阻碍降到最小值。

  2.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

  相对于国内并购和其他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并购,中国民营企业准备实施海外并购更需要掌握跨文化整合的和技巧,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结合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情况与海外文化的差异,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在并购前期了解拟收购目标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如在并购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应让并购后整合实施团队参与到准备过程中,以加强并购后整合工作的计划性,及 早发现,尤其是对文化整合难度的调查应该成为审慎调查的一部分,通过对企业文化整合难度的审计,中国民营企业一方面可以找到企业之间主要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 能够发现对协同效应的实现最大的关键因素,让中国民营企业更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思科的并购小组中设有“文化警察”的职位,负责在并购前评 估并购对象的企业文化和思科文化的兼容性。这位警察说:无论目标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再好,如文化不能兼容,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决定, 我们的速度是惊人的。思科公司的方法值得我国作为跨国并购的借鉴。

  (2)充分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来创造共同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 的目标许多是欧美的成熟企业,相对而言,这些企业对自身的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并希望保持自身的文化,而与这些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的文化还相对不成熟。从 业务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竞争的角度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作为并购后整合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吸收被收购企业文化中先进的成分,通过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 业文化来促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同化,此外,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出发,中国民营企业还必须有心理准备放弃原有企业文化中无法被并购企业所认同的文化因素,这对于中国 企业提升自身的能力,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十分有利。

  (3)聘用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人来管理合并后的企业.“文化的变革意味着行为的改 变”,一种最有效也是最迅速的改变方式是让一些真正代表新企业文化并可以领导两个企业员工的人担任文化整合团队的主角并在新公司担任重要职位,而在中国本 土企业里,这种有国际化思维和胆识,能让并购双方都能接受领导人才还是比较缺乏,所以聘用有胆识和魄力国外的企业家来管理新的全球化企业不失为有益的尝 试,在这方面,联想任命原IBM的副总裁沃德为新公司的CEO就是很好的例子。

  (4)慎重对待对方管理者.由于并购行为对于被并购方来说 是一场大变动,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危机感。要想实现文化统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很好安排企业的高层、中层管理者,他们就有可能集 体离职。这将加剧员工更大的抵触情绪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降低。

  (5)加强跨文化培训.在当今世界市场,如果在整合方面耗时耗力,必然 会丧失绝好的市场机会,所以让审计人员审计整合流程,保证整合流程不偏离方向的同时,还要加快整合速度。培训是实现跨文化整合的基本手段。伦纳德•南德勒 很早就提出,跨文化培训应当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心所在。许多跨国公司普遍认为,中国经理有较强的能力,他们能迅速地接受和掌握新的技术,但他们却不一定懂 得公司为什么要以一定的方式运作,因此,Gallup调研公司把解决问题、领导技巧、人际沟通、创造性思维及谈判技巧等列为中国经理人最需要的技 能。[4]同时,并购企业对彼此之间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双方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新企业的文化整合十分重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脚步才刚刚迈出,中国民营企业要更好地走出去,还缺乏一批方法论的成果和可操作的建议,所以遭遇各种挫折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政府在转变职能 的同时,组织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跨文化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借鉴中外跨国公司的经验,形成一套指导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1] 秦学京.《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与管理》.2005年第5期.

  [2] 甘瑟尔,罗杰斯和雷诺.《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朱筠笙.《跨文化管理:碰撞中的协同》[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 高嵩友.《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并购》[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9期)

 1、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84年-1989年)。
  据统计,8年代,全国共有6226户企业并购了6966户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并购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要卸掉财政包袱,消除亏损企业。企业产权改革不配套、企业经营自主性差、缺少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工作效果并不甚理想,有的并购增加了优势企业的负担,使优势企业效益下降。
  (2)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从1992年至今)。
  自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方向后,企业并购无论在规模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企业并购的高潮又一次来临。
   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从22年开始,随着我国GDP规模的扩大,我国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购金额与GDP的相关系数为.667,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并购金额与GDP呈中度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笔数与并购金额的相关系数为-.333,可见它们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单个企业并购的金额很大,而且中国目前的企业并购越来越活跃。
  
  2、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本文收集了23年-26年在中国发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大部分并购数据(大约4个并购案例),发现在目前我国的跨国并购(包括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活动的一些特点:
  (1)以协议收购为主。
  目前阶段,中国跨国并购中协议收购的比重最大,占5%。这说明,不管是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在并购发生前,都是先发出收购意向,然后再和被并购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最终完成跨国并购。这主要是因为跨国并购中存在着文化种族冲突和不同的政策环境的影响,如果恶意收购很可能使主并购企业的形象受损。
  (2)上市公司之间的跨国并购居于并购的主导地位。
  主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都是上市公司的比重有67.5%,而主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均不是上市公司的比重仅仅只有5.%。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的跨国并购主要都是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这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比较容易以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比较透明所致。
  (3)并购金额较大。
  目前中国跨国并购的金额越来越大,平均并购金额达到了18亿美元,最大的一笔并购活动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并购金额达到了185亿美元,这与中国目前的能源政策有关。最小的一笔并购活动是长虹收购美菱电器,并购金额也有一千万美元。尽管如此,与国际上动辄几百亿美元的企业并购活动比起来,我国目前发生的一些并购活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4)主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多为高科技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的跨国并购活动多发生在高科技企业之间,所占比重达到了7%,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技术方面比较薄弱,因此采用并购这样一个手段来取得技术方面的优势。
  (5)外国企业通过并购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5年保护期的逐渐临近,外国企业为了更迅速地进入中国市场,抢占战略高地,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并购中国企业这一手段。
  在目前的中国,跨国并购多是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这一形式的并购大约占到了57.5%,当然,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进行海外并购,大约有25%的比重。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的行为会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有几个成功案例,1.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2.吉利汽车并购volvo,总体说来,这种国际并购会越来越多,国有大型公司,如各大央企和四大行,并购项目不少,但是亏损率高。主要由于国内目前管理制度化不足,过分依赖高层决策,所以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问题。从目前资金及金融渗入方面(持有股票),跨国并购还是比较可行的,但是需要在估价,品牌维持等诸多方面国有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

(1)海外并购的规模和数量巨大
海外并购的数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海外收购的交易额也在上升。2003年至2008年期间,交易额在2.5亿美元以上的收购交易仅占全部已披露交易额的交易的21%。这一比例在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期间内上升至22%,仅在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24%。
(2)央企在海外并购中扮演了主力军
2010年上半年我国5大油气业海外并购交易,全部为国有企业。已经过去的2009 年,国有企业交易金额占当年总并购交易额的80%左右。并购的主力军仍为国有大型企业。


企业跨国并购有什么类型?
1. 资源获取型跨国并购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例如,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8%左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较为悲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大型能源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一定的海外投资经验,已准备好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例如,2008年11月,中海...

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方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流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很多本土企业也越来越国际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不被淘汰,所以也延伸出了很多中外合资的企业。那么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方式有哪些?公司并购法律风险有哪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流程是怎样的?北京市子悦律师事务所冉彬律师解析。一、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方式 1、国内并购贷款 并购贷款是...

跨国并购的含义及类型是什么
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跨国并购的类型有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法律依据】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问题研究内容简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了跨国并购这一经济现象,该研究利用管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严谨方法。它首先剖析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可行性条件和潜在前景,关注了企业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其形成机制、识别与评估标准。接着,文章详细解析了...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解决方案探究目录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解决方案,首先从研究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其历史、现状及实践中的挑战,以及理论反思和并购动机,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目标。第一章概述了项目背景,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殊性,以及这种并购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影响。项目提出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包括构建...

中国跨国并购政策报告内容
中国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然而,跨国并购在整体投资流动中的比重相对较小。这种趋势对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旨在促进跨国并购,但法规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仍有提升空间。《2006年中国跨国并购政策报告》详述了自2003年以来中国投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一)绕过贸易壁垒。跨国并购避开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快速进入战略性行业。近年来,随着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寻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他们为企业出口设置重重障碍,形式表现为:一是进口配额限制,中国企业为扩大国外市场,尤其...

试述通过并购方式设立海外企业的利弊
2、可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可否认,跨国公司近年来引入中国的技术绝大多数并非是其最先进的,有些甚至是已经处于衰退期的成熟技术,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技术仍高于国内水平。跨国并购可以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外溢和扩散等途径带动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3、可以促使国有企业转换机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政治风险的种类有哪些
执法机构和执法程序,使政府对跨国并购的干预和审查合法化、透明化。2、行业禁止。3、国家安全审查。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论述实行跨国并购的优缺点。
( 1 )实行跨国并购的优点是:①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对并购企业发展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②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 较快地进入东道国及他国市场,不必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 ③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跨国公司并购的概况与特点如何?
和呼威利: 中国跨国公司并购的概况与特点 跨国公司并购的概况我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境外投资始于1979年.当年的8月13日,国务院提出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提...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目前国企民企海外并购的现状是什么,我之前了解到都是巨亏或未来十年亏损,有个白痴和我争论并购很赚
和呼威利: 目前的现状是外资企业低价购买中国公司的股份,中国公司高价购买外资企业的股份,而且往往是外资企业想要剥离出来的股份,比如IBM为了更好的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而把个人电脑业务剥离出来并且高价卖给联想. 其实很简单,结果就是外国...

普安县13891148785: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
和呼威利: 推动跨国并购的动因对并购结果的影响有利有弊,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应该更多地看到各种推动因素后面所隐含的风险,认真分析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的好处和弊端,采取谨慎的政策:首先,要分析并购的成本和收益...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和挑战 -
和呼威利: 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是你并购他,就是他并购你,看似并购模式各种各样,其结果必然形成少数几个企业独霸市场的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中,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方面得益于政府产业和贸易政策的有力支...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国的海外并购存在"中国模式"吗?
和呼威利: 存在的,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并购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有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色,但在国际上玩还是要遵守国际惯例.

普安县13891148785: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会遇到哪些问题 -
和呼威利: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所存在的问题:(1)跨国并购的经验缺乏 跨国并购持续的时间长、涉及范围很广.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同国企相比,企业的规模小,缺少必要的经验、对并购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其表现如下:其一、在制定决策时,缺乏...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法律问题?
和呼威利: 中国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并购的审批管理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较为统一的并购审批管理制度不同的是,我国没有对本国跨国公司并购活动的审批管...

普安县13891148785: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这篇论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啊?
和呼威利: 你就先写市场上的现状,列举有哪些跨国公司,市场比例,然后写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影响,运用,方式,结果.再写你的总结和观点就可以了.记得多搜集一些资料.

普安县1389114878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增长的原因 -
和呼威利: 个人以为:1、政府支持中国政府现在很希望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2、资金闲置随着楼市和股市的低迷,有的富人有大量闲置资金在手,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3、降低成本中国的人力成本在增加,相比之下,国外的很多资源和成本价格低廉4、移民需要很多中国人移民国外,有部分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出去.即使不是投资移民,如果在国外有属于自己的产业,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5、买壳上市有的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海外的壳,达到在海外上市的目的,减少了很多的繁琐程序以及文化上的磨合,降低了成本6、战略发展如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等 7、并购对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巨额赤字债务评级降低,全球经济低迷,此时并购,支付的对价成本较低.

普安县13891148785: 在跨境并购的交易阶段具体存在哪些风险?
和呼威利: (1) 政治法律风险 跨境并购并不是单纯的市场或企业行为,而是要受到并购 双方国家政治制度和并购法规制约的.目前,我国参与跨境并 购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国有大中型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