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是三种不同的教派,为何会出现“三教合一”?

作者&投稿:稻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儒、释、道三种思想理论上的自在一体性、和谐性比世界其他宗教强的“排他性”更有利于避免宗教战争的发生。 帝王、朝廷的制度和宗教政策也对不同的宗教思想文化信仰形成了外在约束力。 另外,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形成的神仙崇拜多样性传统和各阶层的情理思维模式等有助于儒教、解放、道三教的互补、共存。

儒家“三教归一”观念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儒道两者在思想观念上略有差异,但排他性少,包容性、和谐性大,吸收其他思想文化的能力强。 在《中庸》年,他说:“万物无害生长,道路并行不悖。” 这两个词体现了儒学的包容性。 

孔子在《叙述而不造》、《诗》、《书》、《礼》、《乐》、《易传》、《庄子口义》中任教。 这是孔子坚守传统经典体系,自觉继承夏、商、周三经典精神,开创中国古代“六经”儒家化,问礼老子,大力赞扬管仲治国方略,治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从此,无论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还是之后的历史各个时代,儒家都在与各派学说(学派)的争论、冲突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来自养。 战国晚期儒家荀子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名家思想《庄子天下篇》有机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理论,为儒家开创了哲学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先河。 武帝时,大儒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道家黄老说纳入其体系中,但汉朝的家法实际上是“王霸杂用”。 秦道家老庄在《容乃公》[宋]林希逸《吕氏春秋》中说:“溪谷在下,容物以溪谷为谷,也有容乃大之意。” 的理念综合了春秋战国各流派,开创了另一种以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体系。 老子的“道论”成为中国智慧学的源泉。 《淮南子》年首次提出“内圣外王之道”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理想,对先秦各思想褒贬不一,评论简短,以道家思想为最高,但没有排斥其他学说,由此也充分体现出道家的包容性。 杂家《弘明集》、《梁书武帝纪》体现了以道家思想为主,整合先秦各家,容忍乃大的精神,这与秦汉的黄老道家非常有关。 玄学根据道家的思想融合儒道讨论“本末有无”“自然名教”问题,吸收“刑名”家的语言并使其体系化,将中国哲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依赖汉道术,但依赖玄学,南北朝时佛儒道之间的相互批判和追问非常激烈。 但是,中国士大夫中信奉佛教、赞同佛教的人很多,而且梁武帝想投身佛门,却置五经博士于不顾,说:“朕想如何治疗治纲,每个儒术都在思考。” (《夷夏论》 )可见儒、佛并非不相容。 两晋南北朝时代道教兴起,佛道之争开始。 刘时以顾欢为《南齐书》辩二教,执夷夏之界,崇道抑佛,以印土俗恶、华风本善立论,但仍以孔、老、释为圣人,曰:“如两经所说,合契为佛,道成佛道三教相互说难、攻击、中伤十分激烈,但大多以三教的“均善”、“孔、老、释”为发端。 如僧绍《正二教论》,“经世之深,孔老之极”,“神功之正,佛教之弘”。 刘焄《灭惑论》 :“至道宗极,道理差不多。 妙法真境,本固无二。 ”张融《门论》 :“道也是佛,无比戏弄。 如果不闭嘴不动,本来就一样。 ”这种和谐分工论在牟子《理惑论》上已经有了,“尧舜周孔,虽修世事; 佛与老子,无为志也。 “金玉不伤,气魄不碍。 ’我甚至说儒教和佛教的道路是一样的。 “道是物,在家可以为人父母,屠国可以治民,独立可以治身。 然后,履行它,充满天地,废而不用,消失不离。 不懂子是什么不同?这就是佛教在“治国”、“事亲”、“治身”方面与儒家没有区别。

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年,佛教和儒学论述“出世”和“入世”在功能上有差异,但在社会需要这一点上毕竟是相同的。 “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特殊,潜在影响,来源真诚,终末期相同。” 慧远的弟子宗炳《明佛论》中说:“孔、老、如来,三训道,但学会共道。” 这表明佛教进入中国,为了适应华夏文化的需要,必须在这种和谐论中找到立足点。 另一方面,佛教在南北朝时代,其宗教信仰理论越来越深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对当时的士大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儒家学者也有很多三教和谐的论者,例如北齐大儒颜之在《颜氏家训归心》年提出“内典初门,设五种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相同, 仁者,不杀禁也; 义者,也禁止不偷; 礼者,不要邪恶; 智者也不禁止喝酒; 相信的人,不随便禁止。 ”这个比附实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到隋朝,三教和谐论更进一步,有“万善同归”之说。 隋帝崇佛很深,开皇元年闰三月诏书中写道:“法无内外,万善同归; 教导浅显,出乎意料地一致。 ”按照这个观点,盖三教能“共归”都在于“引民向善”,所以唐朝高祖李渊说:“三教不同,善归一揆。” 这表明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意识到宗教有助于“治化”。 儒家主张“道并行不悖”,道家主张“有容乃大”,中国化的佛教同样主张不同宗教思想之间有包容性。 例如,在唐宗密《华严原人论序》中,他说:“孔、老、释迦牟尼佛都至圣,随时随物、设教路、对内对外提供资金、共同造福、繁荣集体、出谋划策、万行尽善……同样, 自从建立隋唐以来,中国佛教如天台、华严、禅宗等都有说教的说法。 也就是说,将佛教各派和各种学说并列,划分高低,这是佛教宗派内部的问题,但宗密扩大了,儒教、道两家也被列入其“判教”系列,展示出来教义的博大包容。此或为使在中国儒、道、释各派之间虽可争高下,可讨论功能之异同,甚至诋毁中伤,但终能以“文”相交,而可不诉诸暴力,不致发动宗教战争。    总之,中国的儒、道、释三家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中,在思想理论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调和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的思想观念上的基础。



因为“三教”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因而总有好事者想左右逢源,让它们在同一个体系之内。
然而,真正的称之为“教”的其实只有佛教,儒家和道家是两个呈递进关系学术体系,真正想“合一”,就像把海鸥和鲨鱼绑在一起,行不通的。

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大到民族小到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

儒释道一体才能兴家,兴人,兴国家,才能团结和睦。

他们都不好惹,谁也不敢得罪!


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解决个体的修身如何与群体的社会事业相联系的问题;而性情与礼教的矛盾就是解决主体的人性如何与客体的道德规范相协调的问题。 儒家不同学派处理这两对矛盾的方式与侧重点各有差别,但都把主体的道德修养作为处理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关键。道家学说也关注社会人生,但它的眼界早巳大大突破了...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是什么?
2、人生论比较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儒家 ,提倡 “仁爱” ,爱君子 ,远小人 ,对人民负责 ,实行 “仁政” 。法家 ,提倡 “法制” ,只对君主负责 ,不管人民的忍受限度 。道家 ,提倡 “无为而治” ,对谁也不负责 ,主张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西汉 ,一些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选择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道、佛三种文化体系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是以儒、道、佛为三大支柱的。三家由其关注社会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故形成了它们在关于社会文化意识上的认知差异。儒家思想以“人”为本,侧重从“人”的角度来关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宣扬以道德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道家则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从“自然”...

道家和儒家的区别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一、儒家和道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心思想不同、创始人不同、影响力不同以及地位不同四个方面。1、核心思想不同,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推崇“仁政”,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追求清静无为,道法自然。2、创始人不同,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3、影响力不...

儒、墨、道、法四家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1、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

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区别
佛家讲的是净,道家讲的是静,儒家讲的是敬。佛家讲的是养心,道家讲的是练气,儒家讲的是修身,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3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征 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处是什么,相同是什么
在道家主张无为,而儒家主变.道是众人之学,儒是贵族学术.道讲出世,儒讲入世.道讲无名而儒重名等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儒家承先启后,道家具革命性格 先就儒家与道家的区别来谈。 儒家的“儒”,是古代的一种行业,也就是说,古代有一群叫做“儒”的人。由此可知,儒家有其一定的传统,展现承先启后的立场。道家...

急---以孟子,庄子为例,简析儒,道的不同!!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只能看到儒、道一方其片面的合理性,而无法解释这二者之间彼此“互补”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整体功能。 在我看来,尽管儒道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模式来加以分析,但从对华夏美学的贡献而言,儒家的功能主要在“建构”,即为中国人的审美活动提供某种秩序化...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处是什么,相同是什么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只能看到儒、道一方其片面的合理性,而无法解释这二者之间彼此“互补”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整体功能。 在我看来,尽管儒道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模式来加以分析,但从对华夏美学的贡献而言,儒家的功能主要在“建构”,即为中国人的审美活动提供某种秩序化...

凤庆县19167551748: 佛,道,儒三教有何不同 -
员炕方希: 南无阿弥陀佛,此三道,皆教人向善.不同的是所证之果.佛是大觉,道是大无为,儒是中庸,南无阿弥陀佛

凤庆县19167551748: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
员炕方希: 儒家着重讲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 释家着重讲道德,即符合自然法则的理论与方法; 道家着重讲因果,即因(原因)、缘(机会/条件)、果(结果)的理论与事实. 但三者皆兼具其他二教内容.

凤庆县19167551748: 佛道儒三家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
员炕方希: 佛:万法皆空! 道:无为而治! 儒:仁礼安邦! 为什么呢? 因为佛家认为大千世界都是由众生业力所造,所以我们所在的世界都是虚无的,变化的.故而佛家提倡:看破,放下.所谓“凡所有像,皆是虚妄.” 而道家用朴素的阴阳观看待世界,讲究以阴治阳,所以提倡“无为而治”,如《道德经》里所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在中国最兴盛,高手很多,就不班门弄斧了!总而言之因该是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为什么我说仁礼安邦呢?孔子说过,如果一生用一个字来修持的话是“恕”,这说明孔子很看重宽恕,这不就是仁吗?“礼尚往来”,这个是的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思想当然也要概括进来.

凤庆县19167551748: 中国古代三教是那三教分别有何作用 -
员炕方希: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家. 三教各有不同的主张, 儒教主张“仁、义、礼、智、信”; 佛教主张“生、老、病、死、苦”; 道教主张“金、木、水、火、土”. “三教”,指的是儒、道、释三家[1].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

凤庆县19167551748: 佛教\道教\儒教三者的不同与相通之处 -
员炕方希: 同的地方!但是,所最终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其次,要指正一点.什么是“宗教”.宗,是宗门,教,是教下,教育.不是现代人所指的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宗教”.那是完全两回事情.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 每一个教,都有它特有的意...

凤庆县19167551748: 为什么儒释道三教的教义差别这么大呢 -
员炕方希: 古代原本的教育里面,儒释道三家是共通的,引用一段雍正的上谕,那时候儒释道教育还在,而他是接受全国最顶尖的教育,什么最好的都先教他,所以他贯通,有这样的体会.这篇上谕,同时出现在佛家的基础学科《十善业道经》前面,代替了序文,在《道藏》总目录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谕,这篇也在其中.雍正皇帝上谕 节选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

凤庆县19167551748: 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
员炕方希: 一句话讲完了,“外示儒学,而内用黄老”,您可以去看看南怀瑾的《老子他说》 南老是对这三者融合,且有证量的一代大德.

凤庆县19167551748: 儒教 道教 与佛教的关系是什么呢
员炕方希: 文化具有包容性也有多样性,各个文化都会相互影响.但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方面,儒教这个也就不好说,因为其实可能就没有儒教这个教,一般人都称儒家学说.而道教与佛教又是两个不一样的教,其发源地就不一样.最多只能说他们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影响的.共同点是强调道德修养.比如佛教是教导行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儒家是教导修身,强调仁,注重培养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道教教人不要贪心,少欲知足等.

凤庆县19167551748: 中国儒道佛三家有什么联系? -
员炕方希: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一般被认...

凤庆县19167551748: 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在我国人们常说三家并立,一般都是指佛道儒三家,那么,这三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
员炕方希:[答案]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