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文官与武将的职称与职能,虚职不要,请标明哪个是文官,哪个是武将的。有没有哪位大侠肯施援手?

作者&投稿:里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的官职!武将的,文官的,太监的,乃至不入流的,按品级列一下!很急!好的话有加赏!求高人帮助!~

明代官衔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勋位,左、右柱国。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柱国。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衍圣公(孔子后代)。
官阶:文官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上卿,武官称上护军。

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副留守、都指挥同知。
官阶: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卿,武官称护军。

正三品:太子宾客、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檐事府詹事、顺天、应天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
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光禄、太仆、苑马寺卿、左右参政、都转运使、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少尹,武官称轻车都尉。

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太仆、太常、苑马寺少卿,左右通政,少詹事,京府丞、鸿胪寺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尹,武官称上骑都尉。

从四品:祭酒、布政司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少尹,武官称骑都尉。

正五品: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司卿,光禄寺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监、上林苑监正、宗人府经历、按察司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
文官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勋位,文官称修正庶尹,武官称骁骑尉。

从五品官:侍读、侍读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寺少卿,员外郎,五军都督府经历,知州,都转运盐使司副使,正提举,京府通判,卫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使,宣抚副使,安抚使。
文官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勋位,文官称协正庶尹,武官称飞骑尉。

正六品:大理寺正,詹事府丞,中允,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尚宝司丞,太仆寺丞,京知县,都指挥使司经历,通判,上林苑、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判,兵马指挥,所镇抚,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司长官,副招讨,宣抚司佥事。
文官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赞善,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正提举,副长官。
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出身授宣德郎;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正七品: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行人司正,五军都督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寺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审理副,安抚司佥事,蛮夷司长官。
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出身授宣议郎;武官阶只有六品。

从七品: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署丞,詹事府、太仆寺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副提举,府、卫、都转运盐使司、宣慰司经历,布政司都事,蛮夷副长官。
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

正八品:国子监丞,行人,部院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转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
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翰林典籍,寺监典簿,博士,国子监助教,鸿胪寺主簿,京府、转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司经历,知观。
文官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校书,国子学正,部院检校,鸿胪寺署丞,上林苑典署,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司知事。
文官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待诏,詹事府、上林苑录事,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
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未入流:孔目,国子典馆,儒学正,教谕,训导,长官司吏目,府检校,县典吏等。

官太太叫「命妇」,等级
1.一、二品「夫人」。
2.三品「淑人」。
3.四品「恭人」。
4.五品叫「宜人」。
5.六品叫「安人」。
6.七品叫「孺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的官衔!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明初,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丞相制度被废除,殿阁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直接对皇帝负责, 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为各部正官,侍郎为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正二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为从二品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正二品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从二品,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长官,从二品,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正二品。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和的大臣,正二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从二品。 [郎中]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的官,是部内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员外]“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为五品。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明代为正七品。 [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太常寺:主管祭祀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长官,正四品。 鸿胪寺:“胪”是传的意思,“鸿胪”是大传颂的意思。管招待外宾 [鸿胪寺卿]唐代鸿胪寺卿既管朝廷的侍客,又管司仪,明代专管朝廷的朝会仪节,正四品。 [鸿胪寺少卿]鸿胪寺卿的副职,正五品。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 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 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 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 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国子监祭酒]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国子监供祭酒”即国子太学的主官,从四品。 [国子监丞]唐代之后国子监丞为国子监丞国子监内部事务官。明清时期监丞职能是学监的性质,正七品官。 [国子监博士]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地方)布政司,府,州,县。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府: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 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明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 [同知]府的副职称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称为知府,而府的佐官称为同知。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州:明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明代知州已降为与县略相等到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为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正七品。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通判]北宋初年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乎与知州相同,名为佐官,实际上是与知州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到了南宋,知州职位较轻,通判职位就更轻了。明代知府以下设通判,定为六品官,实际上同知没有区别。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知县]县的最高长官。明代知县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军事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八、九品,县主簿为九品。
总督:明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士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职,从三品官。 [宣抚使]明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官阶由原官衔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 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 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26人,大理寺少卿4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人。 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 [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二品散官。 [通议大夫]唐宋两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资政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资善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资德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奉直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管。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明为从三品。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章。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明代仅封侯、伯。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中央派出官员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明代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领导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 [经略安抚使]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差。 转运使]唐代经理江淮米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这些由中央派出到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 [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武官名称及品级: [宣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朱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9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人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人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消。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府的有85人。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26人,大理寺少卿4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人。

  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

  明朝兴化官员政绩显赫,许多人被载入史册,成为兴化的骄傲和楷模。

  明代兴化人考中进士的有571人(其中仙游35人),文进士563,武进士7人,赐进士1人,以明经荐辟6人,特奏2人。

明代官衔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勋位,左、右柱国。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柱国。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衍圣公(孔子后代)。
官阶:文官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上卿,武官称上护军。

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副留守、都指挥同知。
官阶: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卿,武官称护军。

正三品:太子宾客、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檐事府詹事、顺天、应天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
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光禄、太仆、苑马寺卿、左右参政、都转运使、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少尹,武官称轻车都尉。

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太仆、太常、苑马寺少卿,左右通政,少詹事,京府丞、鸿胪寺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尹,武官称上骑都尉。

从四品:祭酒、布政司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少尹,武官称骑都尉。

正五品: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司卿,光禄寺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监、上林苑监正、宗人府经历、按察司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
文官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勋位,文官称修正庶尹,武官称骁骑尉。

从五品官:侍读、侍读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寺少卿,员外郎,五军都督府经历,知州,都转运盐使司副使,正提举,京府通判,卫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使,宣抚副使,安抚使。
文官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勋位,文官称协正庶尹,武官称飞骑尉。

正六品:大理寺正,詹事府丞,中允,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尚宝司丞,太仆寺丞,京知县,都指挥使司经历,通判,上林苑、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判,兵马指挥,所镇抚,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司长官,副招讨,宣抚司佥事。
文官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赞善,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正提举,副长官。
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出身授宣德郎;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正七品: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行人司正,五军都督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寺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审理副,安抚司佥事,蛮夷司长官。
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出身授宣议郎;武官阶只有六品。

从七品: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署丞,詹事府、太仆寺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副提举,府、卫、都转运盐使司、宣慰司经历,布政司都事,蛮夷副长官。
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

正八品:国子监丞,行人,部院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转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
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翰林典籍,寺监典簿,博士,国子监助教,鸿胪寺主簿,京府、转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司经历,知观。
文官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校书,国子学正,部院检校,鸿胪寺署丞,上林苑典署,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司知事。
文官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待诏,詹事府、上林苑录事,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
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未入流:孔目,国子典馆,儒学正,教谕,训导,长官司吏目,府检校,县典吏等。

官太太叫「命妇」,等级
1.一、二品「夫人」。
2.三品「淑人」。
3.四品「恭人」。
4.五品叫「宜人」。
5.六品叫「安人」。
6.七品叫「孺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的官衔!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明初,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丞相制度被废除,殿阁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直接对皇帝负责, 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为各部正官,侍郎为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正二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为从二品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正二品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从二品,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长官,从二品,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正二品。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和的大臣,正二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从二品。 [郎中]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的官,是部内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员外]“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为五品。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明代为正七品。 [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太常寺:主管祭祀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长官,正四品。 鸿胪寺:“胪”是传的意思,“鸿胪”是大传颂的意思。管招待外宾 [鸿胪寺卿]唐代鸿胪寺卿既管朝廷的侍客,又管司仪,明代专管朝廷的朝会仪节,正四品。 [鸿胪寺少卿]鸿胪寺卿的副职,正五品。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 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 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 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 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国子监祭酒]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国子监供祭酒”即国子太学的主官,从四品。 [国子监丞]唐代之后国子监丞为国子监丞国子监内部事务官。明清时期监丞职能是学监的性质,正七品官。 [国子监博士]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地方)布政司,府,州,县。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府: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 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明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 [同知]府的副职称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称为知府,而府的佐官称为同知。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州:明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明代知州已降为与县略相等到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为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正七品。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通判]北宋初年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乎与知州相同,名为佐官,实际上是与知州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到了南宋,知州职位较轻,通判职位就更轻了。明代知府以下设通判,定为六品官,实际上同知没有区别。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知县]县的最高长官。明代知县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军事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八、九品,县主簿为九品。
总督:明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士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职,从三品官。 [宣抚使]明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官阶由原官衔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 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 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26人,大理寺少卿4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人。 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 [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二品散官。 [通议大夫]唐宋两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资政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资善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资德大夫]元明两代二品文官。 [奉直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管。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明为从三品。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章。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明代仅封侯、伯。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中央派出官员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明代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领导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 [经略安抚使]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差。 转运使]唐代经理江淮米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这些由中央派出到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 [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武官名称及品级: [宣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古代文官和武官那个大
文官大一些。文官在左,武将在右,从古书排版是自左往右,可以看出来,是以左为上的,所以同一品级的文武二官,文官大一点。武将虽然政治权利不大,但是手握兵权,也是有很高地位的,也正好起到了两方制衡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缓和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作用。

谁知道明朝的武将官制以及他们是干什么?领兵多少?谢谢
参将比总兵低一级,也能带个几万人。游击,一万人往下。守备,相当于今天的分区司令几百人到几千人都有。这都是稳定时的,明朝后期还有个督师的官,领边关数省,几十万人,但是文官。你说的领兵多少的,我也不太清楚,但看军职没用,因为明成祖以后,大多是文人领兵,将领地位非常低,一个县令带...

朱由检在位时朝中有哪些文官武将,最好详细到有姓名,官职?有追加!_百度...
孙承宪 洪承畴 袁崇焕 祖大寿 都曾驻守辽东锦州 袁崇焕曾经用炮打死了努尔哈赤 孙承宪坚守城池直至战死 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了满清

武将最高可以封王,文官最高的对比是什么呢?
徐达死后还被封为王,死前是没有的。中国历史上的文臣武将,死前都是很难封王的。朱棣“靖难”之后,功臣也是最高只能达到公爵。朱棣之后的文臣武将封爵难。英宗复辟时封了武将石亨为忠国公,文臣徐有贞为武功伯。之后的明朝,文臣最高不超过伯爵,像王阳明在世时就只得一个新建伯的爵位。

明朝文臣官员等级制度…很急!!
蛮夷副长官。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正八品:国子监丞,行人,部院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转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翰林典籍,寺监典簿,博士,国子监 ...

明朝四品文官打四品武官是什么回事?
劈头盖脸地训斥而武将大气不敢出,甚至可以直接扒武将裤子打屁股。差不多一个六七品官,可以碾压三品以上武将(比如副将乃至总兵),更不要说以下的千总(户)等,好歹千户也是六七品,相当于现在才处级,营团级干部了。说明明朝文官、武将地位的巨大差异 ...

兵部尚书可以管将军吗
1. 明朝的兵部尚书大都是文官出身,如于谦、袁崇焕和胡宗宪等人。这是因为明朝六部中的兵部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而明太祖设立兵部尚书一职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文官和武将相互制衡,防止造反。2. 在明初,朱元璋设立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两大平行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有统军权,只有指挥权,而兵部只有调动权,...

明代开国武尊文卑,为啥武臣的地位却越来越低?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在这六个明朝开国公爵中,除了李善长是文臣以外,剩下的都是武臣。而且有明一代,始终奉行的都是军功爵制,就算是文官,往往也只有立下了军功才能获得爵位。就好比于谦、王守仁等人,其闻名于世除了其文采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其武将生涯同样战功赫赫。另外,在明朝官职体系中,...

明代军政两界都有什么官职?主要官职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明为从三品。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章。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

明朝官职品级分别有哪些?
明朝(中央官员品级)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市辖区17069355332: 朝代中的官员职务等级,拟明朝~~ -
正贪四环: 明朝的官职正一品官: 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于正一品的官职.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从一品官: 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

市辖区17069355332: 明朝南京承仕郎是什么职位 -
正贪四环: 明代并没有“承仕郎”这一官职,你要问的应该是“承事郎”.承事郎是明代正七品文官的散官官阶,明代的散官就是一个虚职,有点类似与现在的军衔.它是按照实际的官职的品级来授予,南京承事郎就是在南京的正七品文官,看不出具体的实职.

市辖区17069355332: 明清两代的荣誉虚衔都是什么
正贪四环: 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

市辖区17069355332: 明朝考政大夫文林郎是什么官? -
正贪四环: 文林郎是明朝文官的散官官阶,但是它并不是对应的正九品,而是正七品.散官在古代是虚职,类似与现在的公务员等级制度,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

市辖区17069355332: 明朝内阁是虚职吗? -
正贪四环: 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仅为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特点是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不是虚职,至此明朝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以后,内阁大学时被授予票拟权,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忠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首辅大臣与宰相不同,他不属于宰相,因为他对皇权没有制约作用)注意: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担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其职位,而是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市辖区17069355332: 依《明史》记载,明代最大的官职是太尉吗 -
正贪四环: 明朝中枢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但无定员,无专责,实际上是虚衔.中期以后,成为大臣加官或赠官(生而授为加,死而授为赠).万历时张居正为太师,掌有实权,是特例.

市辖区17069355332: 明代武官官品是如何划分规定的?
正贪四环: 明代武官官品、赐爵集其前代大成,比较复杂.大体可分有品级官阶和无品 级、元定员职称.有品级的官阶,是物质待遇的等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授勋、 授爵. 明代武...

市辖区17069355332: 承德郎尚宝司司丞在明朝是什么职位 -
正贪四环: 这里有两个表示官职的名称,“承德郎”是明代正六品文官的散官官阶,只是一个虚衔,按照本人具体的实职来授予,这个制度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军衔制度;后面的“尚宝司司丞”则是这个人的实职,正六品.尚宝司是明代专门掌管皇帝宝玺、符牌、印章的衙门,司丞是尚宝司的三把手.

市辖区17069355332: 中国古代官职系统明列 -
正贪四环: 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