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三化学重点

作者&投稿:弋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初三化学重点的内容~

绪言 1、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粒构成的。(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2、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门捷列夫)
3、 1-20号元素。 氢氦锂铍硼(H、He、Li、Be、B) 碳氮氧氟氖(C、N、O、F、Ne)
钠镁铝硅磷(Na、Mg、Al、Si、P) 硫氯氩钾钙(S,Cl,Ar,K,Ca)
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4、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色态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
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水?
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
5、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同?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
6、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 1、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加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沉淀。 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氢氧化铜----------氧化铜`+水。
2---1 1、汞:俗名水银,银白色,化学式Hg,是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
汞+氧气-----氧化汞
2、验证空气组成实验(书上27页实验2-1)。
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足量(不够就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2、气密性要良好(不好就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3、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才能记录结果(没冷就记录结果必小于五分之一) 4、红磷燃烧时必须关闭弹簧夹(没关则结果大于五分之一)
3、空气的组成及用途。
A:氮气:78%,用作保护气,制冷剂,制化肥。B:氧气:21%,用于支持呼吸和燃烧。
C:稀有气体:0。94%,用于做保护气,制冷剂,制彩灯。D:二氧化碳:0.03% 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灭火等。E:其它:0。03%。
4、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牛奶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注意:纯净物可以含多种元素 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不是由氧和碳这两种物质混合而成成,而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如果把元素如喻成英语中的一个字母,则纯净物好比英语中的一个单词,混合物好比一个句子。冰和水化学成份一样,只是形态不同,所以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5、空气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不包括二氧化碳)。
2----2 1、氧气的物理性质: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略大 C不易溶于水。D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是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碳的燃烧 现象:在空所中燃烧发微弱的红光,纯氧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B硫的燃烧: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带刺激性气味气体。
结论:硫+氧气----------二氧化硫
C、铁的燃烧 现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沙,防止高温的熔化物掉落烫坏集气瓶。
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4、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氧是指氧化剂)
2------3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
5、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3-----1
1、电解水 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负极产生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水-------------氢气+氧气 (总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常温常压下密度最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氧气-------水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3、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 氧气 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水 四氧化三铁
3-----2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 A、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在不停的运动。C、有间隔
3、酚酞试液遇碱性物质显红色。氨水显碱性。
4、分子、原子的定义和区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6分子,原子的微观表示
例: 5H 5个氢原子 K 钾元素、钾原子、钾(单质)
H2O 水`、水分子 5H2O 5个水分子
3-----3 1、过滤六要点
滤纸紧贴漏斗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部位 漏斗未端紧靠烧杯内壁
2、吸附沉降:利用明矾等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3、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鉴别方法:A加入肥皂水,产生肥皂泡较多的是软水,软少的是硬水。
B蒸干残渣较多的是硬水,残渣较少的是软水。
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转化为软水。
4----1 1、原子的构成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中有若干个质子和中子。 B、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带电/ C、氢原子没有中子。 D、原子核比起原子小得多。 E、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
A、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跟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其它微粒的相对质量都是与碳-12原子的1/12相比) B、氢原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 C、原子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
4-----2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纵行叫一个族。
4-----3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层数越大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最外层为达到饱和的: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称为惰性元素。
(2)最外层少于4 个的: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是金属元素。
(3)最外层多于4个的: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是非金属元素。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叫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叫阳离子。 4常见的离子 氢离子 氟离子 钠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硫离子 氯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铁离子 亚铁离子 铜离子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化合价 1、化合价用于表示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2、任何物质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单质的化合价为0. 3、任何离子的化合价等于它的电荷数。
4、口诀 一价氢氯(负)钾钠银 二价氧(负)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变)磷(变) 二(亚)三铁 二四碳 铜汞二价最常见
第五章 1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和可能变
(1) 不变 A宏观:总质量,元素种类和每一种元素的质量
B(微观)原子的种类种每一种原子的数量.
(2) 一定变:A(宏观)物质的种类B(微观)分子的种类.
(3) 可能变:A分子的个数B元素的化合价.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等。
B表明了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C表明了各物质的质量比。
例:4P+5O2====2P2O5
A: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B:4个磷原子与5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124份质量的磷与160分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A写:左边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用等号连接,并注明反应条件,和↑↓。
B配平:最小公倍数法:找出左右两边只出现过一次且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配上系数使这种原子左右两边的个数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再一一配平其它原子。
C检查:每一种原子是否配平,条件↑↓是否注明,是否用=连接。

4、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严格按照 设未知数 写化学方程式 写出相关量 列比例式并求解 简明作答这5个步骤来答题。
(2)第一步:一定要写解 设*****的质量为X 此处不带单位。
第六章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不导电,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2)石墨: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导电性良好,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之一。
(3)木炭、焦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咐能力。
(4)C60: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很稳定。
(2)可燃性:A氧气充足:C+O2===CO2
B氧气不足2C+O2===2CO
(3)还原性
例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2CuO===2Cu+CO2↑
例:与氧化铁反应:3C+2Fe2O3====4Fe+3CO2↑

3、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和盐酸
(2)原理:2HCl+CaCO3===CaCl2+H2O+CO2↑
(3)操作步骤:A检查气密性B加大理石C连接装置D加盐酸E收集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A无色无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大得多。C、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
(2)化学性质。A:不支持呼吸和燃烧
B: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H2CO3====H2O+CO2↑
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中考必考的)
D、与碳反应CO2+C===2CO

5、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A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B.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CO+O2== =CO2
C.还原性: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

第七章:燃料及利用
1、燃烧的条件
A、有可燃烧物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可燃烧的着火点
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3灭火器化学反应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
4、甲烷(CH4)的燃烧:CH4+2O2=====CO2+2H2O
5、酒精((C2H5OH)的燃烧; C2H5OH+3O2===== 2CO2+3H2O
6、氢气的制取:Zn+H2SO4=====ZnSO4+H2↑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1. 金属之最-----银的导电性最好,钨的熔点最高,铬的硬度最大
2. 合金:合金比纯金硬,熔点比纯金低。
3.生铁和钢就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A、镁和铝在常温和高温下就可与氧气反应。
2Mg+O2===2MgO Al+O2===Al2O3
B、铁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高温下可反应。
Fe+O2===Fe3O4 Cu+O2====CuO
C、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Cu+ H2SO4不反应 Ag+HCl不反应
3、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 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2、较活泼金属+盐-------盐+较不活泼金属(即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可置换出后面金属)
2Al+3CuSO4= Al2(SO4)3+3Cu Mg+FeCl2=MgCl2+Fe
Fe+MgCl2不反应 Cu+FeCl2不反应
课题3
1、炼铁反应原理:3CO+Fe2O3=====2Fe+3CO2
2、炼铁模拟实验
现象: 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先通入CO将装置的空气排尽再加热。 尾气应烧掉。
3、工业炼铁 原料:铁矿石 石灰石 焦炭 设备:高炉
4、铁生锈的条件:与水和氧气接触。
溶液 第一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注: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 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一种溶液可以有多种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济: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液体.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液体,无特殊说明,溶剂是水。
例:名称 溶质 溶剂
氯化钠溶液 NaCl 水
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
碘酒 碘 酒精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化是指阻止小液滴凝结在一起。
3、溶于水时温度降底的有:NH4NO3 溶解时温度不变的有NaCl,KNO3 溶解时温度升高的有NaOH。
第二节: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当某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可以通加加溶剂、升温(氢氧化钙除外)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不 饱和溶液可以通加加溶质、降温(氢氧化钙除外)、蒸发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结晶:从溶液中析取出固态溶质。常用方法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4、固态物质溶解度(S):①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四要素:温度 100克溶剂中(溶剂常常是水)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
3规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Ca(OH)2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的气体体积数。它随气体压强升高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第三节
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 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0---- S/(100+S)
第十 十一章 酸 碱 盐
1、指示剂:A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B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遇碱显红色
2、酸: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盐酸(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
4、浓硫酸(H2SO4):无色粘稠状的液体,具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稀释浓硫酸只能是把浓硫酸加入水,不能用水加入浓硫酸。
5、酸的化学性质:A与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B、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C、酸+金属------盐+水


D、(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E、(某些)酸+(某些)盐-------另一酸+另一盐 (要看条件)
6、NaOH: A俗名:火碱 烧碱 苛性钠 B白色粉末状固体。 C有强烈的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 D有强烈的腐蚀性。
7、Ca(OH)2 俗名:熟石灰
生石灰(CaO)--- ----------Ca(OH)2---------CaCO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的转化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aCO3====CaO+H2O
8、氨水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 B化学式:NH3.H2O或NH4OH
9、碱的性质
A: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遇无色酚酞显红色。
B: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C、(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D、(某些)碱+(某些)盐-------另一碱+另一盐 (要看条件)
10、中和反应 (任意)酸+(任意)碱-------盐+水


11、PH值:PH值等于7显中性 PH值小于7显酸性 PH值大于7显碱性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
12、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会引起中毒
13、Na2CO3 俗名:苏打 纯碱(纯碱不是碱) NaHCO3 俗名:小功打
14、盐的化学性质:盐可能会与酸 碱 盐起反应
1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初三 嘛…… 记住 实验操作(最重) 、化合价、化学式、元素、元素周期表(前18位)、化学反应方程式 。
接下来 后面的本人帮你总结一下 喝喝……
第一单元:
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
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 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
(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第二单元
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0.94%0.03%0.03%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使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A。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3.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 O2 点燃 CO2
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放出热量
4P + 5O2 点燃 2P2O5
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4.有白烟生成
2Mg + O2 点燃 2MgO
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 点燃 Fe3O4
说明: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C——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⑺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
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把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第三单元
考点1.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
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 ↑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物质)
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
考点3.分子
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4.原子
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
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A净化方法
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
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
考点7.过滤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
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
实验讨论: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
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H2 + O2 点燃 2H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

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第四单元
考点1.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 ②表示一个铁原子 3 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8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 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2)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考点9 化学式
⒈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
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
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10 化合价
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如:Na、 Cl、 Mg、 O。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
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钾、钠、氢、银+2钙、镁、钡、锌
+3铝-1氯、氟、溴、碘
-2氧+2、+3铁
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
根的名称铵根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磷酸根
离子符号NH4+OH-NO3-SO42-CO32-PO43-
化合价+1-1-1-2-2-3


第五单元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二个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 通电 2H2↑+ O2 ↑
⑴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⑵量: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⑶粒子: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碳的几种单质的比较
名称金刚石石墨C60
外观无色 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分子形似足球,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其微晶粉末呈黄色
导电性几乎不导电良好几乎不导电
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质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质脆
导热性很差良好很差
用途作钻石、切割玻璃,作钻探机的钻头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等
材料、医学和超导体等领域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可做吸附剂。因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碳的几种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可燃性:——作燃料
O2充足:C+ O2 CO2 (CO2无毒但可使人窒息而死)
O2不足:2C+O2 2CO (有毒,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而死)
2、还原性:——冶炼金属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其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元素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
如:2Fe2O3 + 3C 4Fe+3CO2 C+2CuO 2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CO2+C 2CO(吸热反应)
三、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
1、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是否方便易行3、原料是否易得、便宜4、是否利于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

回答很详细了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7、N2(O2):用磷燃烧18、CO2(HC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9、CuO(C):空气中加强热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硫酸盐类除钡钙,卤盐除银和亚汞(氟除外)碳磷酸盐多不溶,醋酸盐类全都溶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三、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四、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五、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离子
鉴定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
H+
①将少许石蕊试液滴入被测试液.②取少许试液加入锌粒.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体(H2)
Zn+2HCl=ZnCl2+H2↑
Ca2+
滴入Na2CO3溶液,再滴入稀盐酸.
白色沉淀,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臭气体.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O3+2HCl=CaCl2+CO2↑+H2O
NH4+
加入少量碱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有氨臭味气体放出,试纸变蓝.
NH4Cl+NaOH=NaCl+NH3↑+H2O
Ba2+
滴入硫酸,再滴入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BaCl2+H2SO4=BaSO4↓+2HCl
Cu2+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沉淀.
CuCl2+2NaOH=Cu(OH)2↓+2NaCl
Fe3+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OH-
①滴入石蕊试液.
②滴入酚酞试液.
①变蓝.
②变红.

Cl-
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SO42-
滴入Ba(NO3)2溶液,再加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Ba(NO3)2=BaSO4↓+2HNO3
CO32-
滴入盐酸,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放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CO2↑+H2O
CO2+Ca(OH)2=CaCO3↓+H2O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六、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七、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八、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九、物质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十、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一、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二: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三、化合价口诀(略)

十四、酸根离子及其化合价(如果考试时遇到不知道其中的一个化合价 可利用代数和为零来计算化合价)

十五、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十六、酸、碱、盐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十七、化肥和盐

作用及实例
氮肥
主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
作用
可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
种类
常见的氮肥有: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碳酸氢铵NH4HCO3、氨水NH3·H2O、尿素CO(NH2)2等
注意点
含有NH4+的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磷肥
主要营养元素
磷元素
作用
可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寒能力,使穗粒增多、饱满
种类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Ca(H2PO4)2〕等.
注意点
和农家肥料混合使用
钾肥
主要营养元素
钾元素
作用
可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促使淀粉和糖的生成.
种类
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
注意点
草木灰不能雨淋,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复合肥
定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种类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二氢钾(KH2PO4)等.
微量元素肥料
通常施用的量很少.如:硼肥、铜肥、钼肥、锌肥等.

化学肥料鉴别:见书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 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 ”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硝酸
硫酸
盐酸
酸式硫酸钠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苛性钠
碱式碳酸铜
消石灰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 ]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 ]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只能发送部分内容,有的图片不显示,还需其它传送,望采纳!!需要再联系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 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 ”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硝酸
硫酸
盐酸
酸式硫酸钠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苛性钠
碱式碳酸铜
消石灰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 ]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 ]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

只能发送部分内容,有的图片不显示,还需其它传送,望采纳!!需要再联系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 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 ”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硝酸
硫酸
盐酸
酸式硫酸钠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苛性钠
碱式碳酸铜
消石灰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 ]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 ]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


初三化学溶剂溶质重点!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1.有关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 (2)...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化学是初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将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1 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
酸碱盐 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 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酸反应: Mg+ 2HCl==MgCl2+H2↑ (现象...

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必备知识点
★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2021年 ★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 ★ 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复习 ★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最新 ★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 ★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 已赞过 已踩过<...

初三化学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常见考点分析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坚持课前预习 预习是 学习初中化学 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分清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哪些通过自己看课本就能掌握,...

初三最全的化学笔记VS重点知识汇总
初三化学重点内容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中考化学命题应注意的八大热点
中考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试题在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此类试题既是当前中考化学命题的重点,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例16、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

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知识点
化学在做实验的时候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下面初二网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 知识点 高,仅供参考。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
★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必考知识点--珍藏!★ 初中化学十五个常考基础知识点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 中考化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 中考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 初三中考化学备考重点知识归纳 ★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

初三化学方程式汇总
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三常用化学方程式,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初三化学有哪些考点重点? -
季柴银多: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初三上册化学各单元知识点重点总结 -
季柴银多:[答案] 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季柴银多: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求初三化学要点(详细) -
季柴银多: 化学 一. 结构 原子 离子 分子 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求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全 -
季柴银多:[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求初三化学应该记住的知识要点总结尽可能的全一些 -
季柴银多:[答案] 从网上找的.. 自我感觉良好 酸、碱、盐通性的讲解 酸碱盐一章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无机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研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求初三化学的所有知识点 -
季柴银多: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有哪些 -
季柴银多: 1、定义和概念; 2、物质的性质; 3、书写化学用语; 4、化学计算; 5、化学实验;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求初三化学知识要点,要全,细节什么的都清楚点. -
季柴银多: 看看这分有没有用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662285221: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 -
季柴银多: 初三常见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Ø 常见的化学式 一、常见单质 氢气 H 2 氮气 N 2 氯气 Cl 2 氧气 O 2 臭氧 O 3 氦气 He 氖气 Ne 氩气 Ar 碳 C 硅 Si 硫 S 磷 P 碘 I 2 钾 K 钙 Ca 钠 Na 镁 Mg 铝 Al 锌 Zn 铁 Fe 铜 Cu 汞 Hg 银 Ag 二、化合物 1、氧化物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