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人物简介

作者&投稿:杨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中文名:陈鹤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
出生日期:1892年3月5日
逝世日期:1982年12月30日
职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儿童教育的圣人
代表作品:《陈鹤琴全集》
职称:教授
人物生平
1892年3月5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七),生于浙江上虞百官镇茅家弄一个没落商人家庭。
1898年(6岁)丧父,依靠母亲替人洗衣维持生活。
1900年(8岁),入私塾学习旧学。
1906年,在姐夫资助下考入美北浸礼会开设的杭州蕙兰中学(现杭州二中前身)。
1910年冬,中学毕业。
1911年春,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1911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在校期间创办校役补习夜校和城府村义务小学。
1914年夏,清华毕业,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同船者有陶行知。曾打算学医,经反复思考,决心学习教育。抵美后,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1917年夏,在霍普金斯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17年秋,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攻教育学和心理学。
1917年冬,随孟禄去美国南方考察黑人教育。同年,当选为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会长。
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转入心理学系,准备博士论文。正值“南高师”教务主任郭秉文在美国物色教员,应邀回国任教,于8月15日乘船回到上海。
1919年9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任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教授,与陶行知等人倡导学生自治。
1920年春,参加新教育共进社。
1920年12月26日,长子出生,将其作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对其从出生起的身心发展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并作系统研究。
1921年,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
1923年秋,在南京鼓楼自己住宅内开办鼓楼幼稚园,试验科学化、中国化的幼稚教育。
1925年秋,鼓楼幼稚园新园舍建成,定名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请助教张宗麟协助工作,全面开展实验,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同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
1927年2月,与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团体——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并任主编,发表《我们的主张》,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15条办园主张。3月,受邀担任晓庄师范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兼指导员;与张宗麟等一道创办中国最早的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6月,任南京市教育局教育课课长,大力推行行政学术化,推广教育实验区。
1928年夏,在收回教育主权声浪中,主持上海公共租界华人教育,任职期间开办7所小学(附设幼稚园)、一所女子中学、4所工人夜校等。
1929年7月,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
1934年7月至次年3月,前往欧洲考察教育,回国后介绍世界新教育发展趋势和先进教育经验。
1935年,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一文,呼吁全社会、全民族关心和教育儿童,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在战争来临时,先救儿童。
1936年,响应“国难教育社”号召,发动募捐,推动“生活教育”、“国难教育”运动。
1937年2月,代表中华慈幼会前往印尼爪哇出席国际联盟远东禁贩妇孺大会。8月,大批难民涌入租界,与上海各界知名人士一道投入救济难民运动。
1938年初,担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与赵朴初、刘湛恩、陈望道等开展难民教育,在开办难民、难童学校;创办难民工厂,倡导生产自救;发起成立儿童保育会并任理事长;宣传推广拉丁化新文字。
1939年,因宣传抗日被汪伪特务列入暗杀名单,被迫转移,离开上海。
1940年夏,在江西泰和创办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师,任校长。
1941年,创办《活教育》月刊
1943年,创办国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即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科前身。
1944年,战争临近,带领师生转移至赣州。
1945年,因前方失守,赣州告急,带领全校师生向赣闽交界的广昌转移。9月抗战胜利后,应邀赴沪,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负责接管外国人办的学校。11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为市立女子师范学校)。
1946年,与陶行知一道成立生活教育社,筹办社会大学。10月,主持陶行知先生追悼会,后被推选为育才学校顾问委员会主席、山海工学团校董会名誉董事长,与政府当局交涉并向社会募捐,将两所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和团体迁来上海。
1948年4月,赴菲律宾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前往捷克布拉格参加国际儿童教育会议;会后前往美国考察特殊儿童教育,回国后在上海筹办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现为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院)。
1949年5月,两次被国民党特务抓走,后经多位大学校长集体作保、营救获释。8月,接受南京市军管会之邀,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
1951年春天,在批判《武训传》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受到批判,陈鹤琴及“活教育”被错误批判。同年6月,为响应抗美援朝号召,与夫人一道送小女儿参军。
1952年院系调整,任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首任院长,他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幼教系为基础,整合全国多个高校的儿童教育和福利专业,建立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
1956年12月,在“向科学进军”高潮中,作《从一个儿童的图画发展过程看儿童心理之研究》学术报告。
1958年5月,在南师开展的“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拔白旗”运动中受到批判,年底黯然离开校长岗位。
1978年10月,在全国心理学会上发言,提出“要加强儿童心理的研究,为振兴教育,适应新时期总任务需要服务。”
1979年3月,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11月,在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
1981年,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
1982年3月,南京师范学院党委正式为陈鹤琴平反。
1982年年底,陈鹤琴病重。友人潘菽、高觉敷等来探视时,用颤抖的手写下:“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1982年12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人物作品
《智力测验法》(与廖世承合编)
《语体文应用字汇》
《玩具与教育》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家庭教育》(1925年)
人物思想
活教育
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从“做人”开始,把教育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借以参与生活,控制自然,改进社会,追求个人及人类的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第二层次“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国民,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民族性。陈鹤琴最后把教育目的归结到“做现代中国人”上。他认为这样的人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有服务精神。
课程论
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历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理想的生活。
方法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陈鹤琴在强调做的同时,还强调思维的作用。他把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与观察;二是阅读与参考;三是发表与创作;四是批评与研讨。这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家庭教育
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认为,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家教目标上尽快摆脱个人家庭的束缚,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
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2、父母步调要一致;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
陈鹤琴认为,应该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用以支持他们的模仿,诸如良好的精神环境、游戏环境、艺术环境和阅读环境等。父母应随时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儿童以很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陈鹤琴指出,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父母对子女教育第一步应从了解幼儿的心理入手,遵循科学的宏观指导。他还进一步指出,应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
课程实施
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都是整体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体化后即为游戏法,同时要照顾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而采用小团体式教学。
课程编制
陈鹤琴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陈鹤琴修订了并形成了新的课程结构:节日、五爱教育、气候、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儿童玩具、儿童卫生。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教学原则
陈鹤琴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即: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家属成员
妻子:俞雅琴
长子:陈一鸣
次子:陈一飞
三子:陈一心
长女:陈秀霞
次女:陈秀云
三女:陈秀瑛
四女:陈秀兰
人物轶事
以儿子为对象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望着自己的“杰作”,初为人父的陈鹤琴来不及兴奋,他拿着照相机,镜头对着襁褓中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出生时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陈鹤琴对自己儿子成长发育过程作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并用文字和拍照详细记录下来。他天天亲自给儿子洗澡。他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他将观察、实验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研究心得编成讲义,在课堂上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有时,他还会将儿子抱来课堂作示范。
创办幼教基地
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家寓所里创办了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南京鼓楼幼稚园。自此,他家的客厅成了12个流浪儿的课堂。他架起小黑板,摆上小板凳,让女儿当小先生,教流浪儿识字、唱歌;他和孩子们一起做识字游戏;他在音乐声中拿起“新年老人”的拐杖,走到台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兵丁”,一边唱着,一边以手杖作枪,举枪、瞄准、射击当时,儿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片荒漠,在学制上尚无地位,少数几个幼教机构,都由教会主办。于是,这位师从杜威的教育学硕士归国后,在南京创办了5个实验学校和幼稚园,又最先在高校开设儿童心理学。有人背后议论:“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陈鹤琴却说:“我就是要从小孩教起。”
遭到错误批判
1941年的中秋节晚上,陈鹤琴组织学生开了一场月光晚会。师生们围在大礼堂前面的平地上,边上是松林。在深蓝色的无云天幕下,大家弹琴、唱歌、讲故事。后来,学生们高呼“校长来一个!”年过半百的陈鹤琴拿起棍子,唱道:“我是一个小兵丁”17年后,像这样的“活教育”实践,成为了批判老校长的罪状。1958年一次反右的批判大会上,有领导指着他骂道:“跳跳舞,钓钓鱼,发发牢骚,你那学问狗屎不如,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是什么?”此时,有人看见,坐在台下第一排中央的这位中国“幼教之父”,“垂着眼皮,噘着嘴巴,一副受委屈的孩童神情。”
人物评价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教育家。
陈鹤琴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新华网)
“他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淳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热爱儿童,儿童也才能喜欢他。”(潘菽)
“我的父亲是一位好脾气的老师。”“他不仅对自己的孩子脾气好,对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因此,在南京开办鼓楼幼稚园期间,孩子们都管他叫‘校长妈妈’。”(陈一心)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位引进西方教育的先驱者。
人物贡献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人物纪念
研究会
多个省市如上海、江苏、安徽等都设有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主要致力于学习、研究和实践陈鹤琴教育思想,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故居
陈鹤琴故居位于南京市北京西路4号“鼓楼幼儿园”中,为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楼,小楼墙上的石牌标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南京市近现代重点建筑”,小楼的前面有一座白色的塑像。
学校
为传承、弘扬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现代教育思想,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小学更名为陈鹤琴小学。
研究著作
已出版研究陈鹤琴的著作有《怀念老教育家陈鹤琴》、《为中华儿童尽瘁的教育家陈鹤琴》、《陈鹤琴生平年表》、《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陈鹤琴与中国现代教育》、《童心拓荒——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实践》等多部。
纪录片
上海纪实频道《大师》有专门介绍陈鹤琴事迹的纪录片。



赵鹤琴的个人简介
并擅篆隶真草四体;画则山水、人物、花卉皆能,以画马最为人所见称;尤以篆刻驰誉艺坛。与之同时问业者,有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张鲁盫,俱以治印名於时。惺吾不独长於艺术,兼精中英文字,自壮年及中年,长期充任外交官王正廷莲幕二襞办文牍,故於艺事,实乃业余之嗜耳。四十年代後期南来...

放风筝的来源和意义?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

2020南平教招考试该如何应对统考?
一、人物及口诀 1.蔡元培、晏阳初、黄炎培、陈鹤琴、陶行知 蔡五育要独立,艳(晏)阳一出(初),照亮平民 炎培爱职业,鹤琴多活动,行知定生活 2.孔子 性近因材启——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 3.孟子 性善盈科进——性善论 盈科而后进(顺序性)4.卢梭的爱弥儿很自然 教育史上哥白尼式...

请问谁知道印章上是什么字
红娟制陶。

仿照陋室铭写的一篇文言文
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或醉竹西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近代,有人写了一篇《烟室铭》,来讽刺那些鸦片烟鬼的:“灯不在高,有油则明;枪不在长,有烟则灵。斯是烟室,唯吾瘾心。灯光照银绿,烟气上脸青;谈笑有烟友,往来无壮丁。可以调膏子,敷斗泥。无响声之入耳...

赵鹤琴打多少分
赵鹤琴 94 三才配置:【土土火】吉凶分析:【吉】命格简批:【可获得意外成功的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泰,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的大吉配搭。】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1、总论:为人处事都能顺利成功,...

欢喜密探 巧儿的扮演者
二、金依滢人物简介 金依滢,浙江绍兴人,中国内地童星就读于上虞市鹤琴小学。出道曾出演多部影视剧,得到很多大腕明星的认可。参演作品《欢喜密探》、《桃花依旧笑春风》等。三、《欢喜密探》简介 《欢喜密探》是由和润影业、华山论剑影视文化传媒、包贝尔工作室首度联手芒果娱乐共同出品,包贝尔执导,包贝尔...

游仙窟 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杨时百人物生平
1906年,他转任邮电部侍郎,尽管政治腐败使他不得不兼顾古琴事务,但他的主要精力仍放在了古琴研究上,甚至曾在1916年至1917年赴湖南南县工作后返回京城,专心致志于古琴艺术。在京城,杨时百师从黄勉之,学习并掌握了二十首名曲。他的音乐才华得到黄勉之的认可,认为他对古琴有独到的领悟。对古琴的热爱...

急求《陋吏铭》的译文
纹银在桌子上白花花的,美色只选择年轻的来享用。平时谈笑有商家捧场,往来应酬都在酒楼饭店品评哪里的掌勺更好一些。没有必要弹琴附庸高雅,不做离经叛道(违背官场规则)的事情。没有被判刑、追究贪污的担心,只有每日酒肉、女色、应酬损害身体的烦恼。借公事之便到远处住宾馆,游名山,或醉酒在各类场合...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儿童心理学 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表庄芪桑: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
表庄芪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教育新思潮风起云涌,“民主与科学”、“教育救国”成为时代呼声.中国幼教界亦乘风破浪,掀起了幼稚教育中国化的改革运动.改革主要针对民国前期各种外国教育思潮倾门而入,...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学前教育学资料 -
表庄芪桑: 您好!学前教育学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怎样提高自然教育课程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
表庄芪桑: 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中国第一个幼儿园诞生在哪个时期?
表庄芪桑: 中国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是在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在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策划下,湖 北巡抚端方在武昌阅马场寻常小学堂内设立了中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湖北幼稚园,聘请东京女子高等师范毕业的户野美知慧等三名日本教师任教, 首开了中国幼儿公共教育的历史先河.公元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 学堂章程》,定幼儿教学机构为蒙养院,随后北京、湖南、江苏、上海等地的 蒙养院纷纷诞生.在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中,陈鹤琴、陶行知等先驱者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
表庄芪桑: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结婚后,有了孩子后.如何教会孩子自理
表庄芪桑: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一个孩子长大以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和掌握影响他们命运的能力,其中最基本...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快速融入美国的留学生活技巧有哪些?
表庄芪桑: 一、熟知当地文化和环境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所以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生活习惯、民俗宗教、文化情况是真的很有必要的.掌握好本国和留学国的...

化隆回族自治县18066408685: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课题小结 -
表庄芪桑: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摘要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