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磐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有资料的分享下,谢谢了

作者&投稿:成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涅磐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有资料的分享下,谢谢了~

涅磐翻译成中文为不生不灭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无涅盘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 慧律法师开示: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盘,涅盘翻译过来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一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的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简单讲涅盘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盘就是不落入对立,完成了绝对的智慧。绝对就是绝对,就像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颗智慧的心,过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的生活,换句话说用一颗像虚空那么大的胸量来过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生活。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进入了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那我们慢慢就了解涅盘的心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众生都佛性,到最后都要进入涅盘,但是有因缘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较早成熟,没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经过百万劫。所以看个人的因缘,看个人的福报,不过啊用一点点智慧的心,涅盘的心在生活当中,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生灭增减,是非对立相统统没有,化作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那么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盘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盘的智慧心,菩提心。 涅盘 寂静 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能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主不得。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得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是可贵之处。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所谓: 不染六尘名护法;不生妄想名涅盘。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 涅盘 。 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涅;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涅盘是大彻大悟,愚人把人死了,就叫涅盘。其实不然,这在慧能坛经中有专门的论述。 涅盘是证得自性,得到无上佛果,但人是大活人一个。世人妄想纷飞,烦恼不断。如果保持一颗无分别的心,平等心,那么就能够经常保持一颗清净心。通过修证,能够消除一切烦恼,明白自身、宇宙万物的一切真相。这就是涅盘。 【名称】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盘那、涅隶盘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盘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盘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盘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盘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盘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盘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盘,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盘经卷三指出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盘八味。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盘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与无住处涅盘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盘,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盘)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盘、圆净涅盘(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盘。又作应化涅盘)等三涅盘。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盘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盘之城,亦称无为涅盘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盘盘、般涅盘、大般涅盘。入涅盘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盘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盘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盘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盘会、涅盘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一、蕴苦永息之涅盘 烦恼的根本是我见,是迷于无我的愚疑,这惟有无我 的深慧,才能破除他。有了甚深的空(无我)慧,便能破我见,体验到人生的真 理,获得大自在。这是现在生所能修验的,也是圣者所确实证明的。等到此生报 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这就是入涅盘了。大阿罗汉都是这样的,释迦佛八十 岁时,也这样的入了涅盘。如进一层推求,就难于明白。一般人想:入了涅盘, 到那里去呢?证了涅盘,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佛是很少讲到的。总是讲:生 死怎样延续,怎样断烦恼,怎样就能证涅盘。入了涅盘的情形,原是不用说的, 说了也是不明了的。比方一个生盲的人,到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处求医,一定要 问个明白,眼明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医生怎么说也没有用吧!因为他从来无此 经验,没法想像。只要接受医治,眼睛明亮了,自然会知道,何必作无谓的解说 。若一定要问明了才肯就医,那他的眼睛,将永无光明的日子。涅盘也是这样, 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生死中转,未曾证得涅盘,所以入涅盘的境地,怎么想也 想不到,怎么说也说不到,正如生盲要知的光明情形一样。佛教是重实证的,只 要依著佛的教说----断烦恼,证真如的方法去修习,自然会达到自觉自证,不再 需要说明了。 凡夫心境,距离圣境太远了,无法推测,也不易说明。但世人愚疑,总是要 作多余的诘问。所以,佛曾因弟子所问而说过譬喻。佛拿著一个火,手一挥动, 火就息灭了。佛问弟子:火到那里去呢?这不能说火是什么情形,也不能说火到 那里去了。生死灭了,证入涅盘,要问是什么样子,到什么地方去,也与火灭了 一样的不可说明。再说一个经中常说的譬喻吧!因冷气而结水成冰,有大冰山, 小冰块,什么情形都有,各各差别。这像众生从无始以来,各有烦恼,各各业感 ,各各苦果,也是各各差别不一。冷气消除了,冰便溶化为水而归于大海。这如 发心修行的,断烦恼,解脱生死苦果而入涅盘一样。这时候,如问,冰到那里去 了,现在那块冰是什么样子,那是多余的戏论。既已溶化,不能再想像过去的个 体;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无在无不在」。解脱生死而证入涅盘,也 是这样,不能再以旧有的个体去想像他。有些人,总觉得入涅盘以后,还是一个 个的,还是会跑会说的,不过奇妙的很而已。这只是把小我的个体去推想涅盘, 根本不对!如说某人入涅盘,是可以的;以为入涅盘后,仍是一个个的,便成大 错。如说黄河的水,长江的水,流到海里,是可以这样的。但在流入大海以后, 如还想分别:那是黄河水,那是长江水,这岂非笑话。众生为什么在生死海中, 不能彻底解脱?就因为以我为中心,执著一个个的个体为自我,总是畏惧没有我 ,总要有个我才好。因此,永远成为个体的小我,一切苦痛就跟著来了,得了涅盘的,如大小冰块的溶入于大海,岂可再分别是什么样子!到达涅盘,便是融然 一味,平等平等。经上说:「灭者即是不可量」。涅盘(灭)是无分量的,无数 量的,无时量与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别,不能想作世间事物:一个个 的,有分量,有方所,有多少。从前,印度有一位外道,见人死了,会说:某人 生天,某人生人间,某人堕地狱。但一位阿罗汉入灭了,外道看来看去,再也看 不出,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说明了:入了涅盘,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的 ;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的。我们没有证得涅盘,总是把自我个体看为实在,处处 从自我出发。听到消除了自我的涅盘,反而恐怖起来。所以理解涅盘是最困难的 ,难在不能用我及有关我的事物去拟想,而人人都透过我见去拟想他,怎么也不 对,入了涅盘,身心都泯寂了。泯,灭,寂,意思都相近。这并非说毁灭了,而 是慧证法性,销解了相对的个体性,与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脱味。到这里,就 另有一问题,大小乘便要分宗了! 小乘的修学者,做到生死解脱了,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也再不起什么 作用了。这是小乘者的涅盘观,大乘却有更进一步的内容。这可分两点来说:一 、约体证的现(相)实(性)一味说:声闻者证入法性平等时,离一切相。虽也 知道法性是不离一切相的,但在证见时,不见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所以 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声闻学者的生死涅盘差别论,性相差别论,都 是依据古代圣者的这种体验报告而推论出来。但大乘修学者的深悟,在证入一切 法性时,虽也是不见一切相(三乘同入一法性;真见道),但深知这性相的不相离。由此进修,等到证悟极深时,现见法性离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现 。这种空有无碍的等观,称为中道;或称之为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由于体 证到此,所以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依据这种体证的境地,安立教说 ,所以是性相不二论,生死涅盘无差别论。在修行的过程中,证到了这,名为安 住「无住涅盘」,能不厌生死,不著涅盘,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但大小的涅盘,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盘(法性)中,更进一层,到 达法性海的底里。 二、约修持的悲愿无尽说: 小乘者的证入涅盘,所以(暂时)不起作用,除 了但证空性,不见中道而外,也因为他们在修持时,缺乏了广泛的慈悲心。像游 泳的人,如发生了危险,那不想救人的,只要自己爬到岸上休息,便觉得没事, 更不关心他人的死活。有些想救人的,自己到了岸,见别人还在危险中,便奋不 顾身,再跳进水里去,把别人拉到岸上来。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有大慈悲,有 大愿力,发心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自己证悟了,还是不断的救度众生。在为人利 他所受的苦难,菩萨觉得是:无上的安慰,最大的喜乐,没有比这更幸福了。由 于菩萨悲愿力的熏发,到了成佛,虽圆满的证入涅盘,但度生无尽的悲愿,成为 不动本际而起妙用的动力,无尽期的救度众生,这就大大不同于小乘者的见地了 。但圆满成佛以后,救度众生,不再像众生一样,救此就不救彼,在彼就不在此 。佛的涅盘,是无在无不在的,是随众生的善根力所感而起应化的----现身,说 法等。佛涅盘是有感必应,自然起用,不用作意与功力的。佛般涅盘,像日光的 遍照一切一样,一个个的众生,像一所所的房屋。有方窗,光射进来,就有方光 ;有圆孔,光射进来,就有圆光。光是无所谓方圆的。所以,现一切身,说一切 法,都是随众生的机感而现的。如释迦佛的在此土诞生,出家,成佛,说法,入 涅盘,都是应化身;圆证涅盘的佛,是早已证法身了。因此,如想像圆证涅盘的 佛,是一个个的,在这里在那里的,是寿长寿短的,便不能了知大乘涅盘的真义 ,不知应化身的真义了。必须放弃小我个体的观念,才有悟解证入涅盘的可能。 身心转依之涅盘 「转依」,是大乘佛教特有的术语。转依即涅盘,表 示身心(依)起了转化,转化为超一般的。这可说是从表显的方法来说明涅盘。 。依,有二种:一、心是所依止,名为「染净依」。依心的杂染,所以有生死; 依心的清净,所以得涅盘。心是从染到净,从生死到涅盘的通一性。在大乘的唯 识学中,特重于这一说明。二、法性(空性)是所依止,名为「迷悟依」。法性 是究竟的真性,迷了他,幻现为杂染的生死;如悟了,即显出法性的清净德性, 就名为涅盘。从心或从法性----依的转化中,去表显涅盘的德用,是大乘有宗的 特色。 一、约染净依说转 我们的烦恼,业,苦果,是属于杂染的;圣者的戒定慧 等功德,是属于清净的。而染与净,都以心为依止。这个所依心,唯识学中名为 阿赖耶识,即心识活动的最微细部分;最深细的阿赖耶识,成为生死与涅盘的枢纽。众生的生死苦,由于心识中有不净种子(功能)。由此不净的种子,生起烦 恼,业,果。如从不净种,生起贪、镇等烦恼心行,于是所有的身口行为,都成 为不净业,如杀、盗、淫等。即使是作善,因从自我出发,所作的也是杂染业, 要感生死苦果(生人天中)。此报由业感,业从惑起的因果,实在都是从不净的 种子而发现。现起的不净行,又还熏成种种不净的种子。杂染种子积集的染心, 持种现起,又受熏成种,因果不断,这才延续流转于苦海之中。这个杂染种子所 积集的杂染心----阿赖耶识,从业感报来说,他是受报的主体,所以叫异熟识。 从形成个体的小我来说,他是摄取及执取的阿赖耶识,而被我见错执为自我(因 为阿赖耶识,有统一性,延续性,而被错执为是常是一的自我)的对象。依阿赖 耶识而有杂染的种现不断,那不是永远不能解脱杂染的生死吗?不!好在心的深处,还有清净的种子。所以,众生是既非纯善的,也不是纯恶的,而是心中含藏 著一切染净功能种子。众生并不是没有清净的功能----无漏种子,而是向来被杂 染功能遮蔽了,才成为杂染的一家天下,烦恼业苦现行,不得解脱,要求得解脱 ,就要设法,把心中深藏的清净种子,使他发现出来。如信三宝,听法,诵经, 持戒等,即是开始转化。像走路一样,向来走错了,现在要换个方向走,向佛道 走去。依佛法而作不断的熏习,渐使杂染的力能减低,清净的功能增强,发展为 强大的清净潜力。再进步,把杂染的功能完全压伏,从无漏的清净种子,现起清 净的智慧等,烦恼自然被伏断了。一向为杂染所依的杂染心,现在转化为清净法 的所依,就叫做转依(究竟转依在佛位)。悟证以后,清净的功德现前,杂染的 力能被压伏,但染法的潜力还在,不时还要起来。这要经过不断的治伏阶段,与 烦恼余力搏斗,到最后,达到纯净地步,才彻底消除了不净的种子,而得究竟的 清净解脱,也就是得到究竟的涅盘。修持的方法,不外乎修戒定慧,修六度,四摄。到转染成净,不但消除了一切杂染,而且成就无量的清净的功德,无边殊胜 力量。所以大乘的涅盘,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也不是毫无作用。 究竟转依了的清净心,和现在的杂染阿赖耶识不同。现在是虚妄分别的,与 杂染相应的。到那时,转识成智,是无分别的。圆满的大智慧,具足种种利生妙 用,一切清净的功德都成就。清净的功德成就,在约染净依说,著重戒定慧功德的熏修,转染 成净,苦果消散了,却具足一切功德。所以成了佛,能尽未来际度众生,随感而 应,现身说法。 对于佛果的大般涅盘,切勿作「我」想,我想与涅盘是永不相应的。转依的 佛涅盘,以大菩提(觉)为本,彻证无我法性,所以佛佛平等,相融相入。具足 一切功德的佛涅盘,彻证无我,没有分别,所以从对立矛盾等而来的一切苦痛, 成为过去。 二、约迷悟依说转:佛有无量善巧,为了适应众生,还有另一方便,约迷悟 依说转依。这个依,指法性而说,或名真如。真是非假的,如是不二的,这就是 一切法空性,事事物物的实相。众生为什么轮回生死?即因不悟法性,颠倒妄执 ,造业受苦。若修持而悟证了法性,即得解脱。法性是不二的,所以说:「在圣 不增,在凡不减」。『心经』所说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 不减」,也就是这个。诸法空性,虽本来如此,但无始以来,有无明、我见,不 净的因果系,迷蒙此法性,像乌云的笼盖了晴空一样。虽然迷了,杂染了,而一 切众生的本性,还是清净的,光明的,本来具足一切功德的。一般人都觉得,生 死流转中,有个真常本净的自我,迷的是我,悟了解脱了,也还是这个我。现在 说:众生虽然迷了,而常住真性,不变不失。这对于怖畏空无我的,怖畏涅盘的 ,是能适应他,使人容易信受的。佛在世时,有外道对佛说:「世尊!你的教法 ,什么都好,只有一点,就是「无我」,这是可怕的,是无法信受的」。佛说: 「我亦说有我」,这就是如来藏。外道听了,便欢喜信受。中国佛教界,特别重视这一方便,大大的宏扬。但是,如忽略了 佛说如来藏的意趣,便不免类似外道的神我了。要知道,这是佛为执我外道所说 的方便。其实,如来藏不是别的,即是法空性的别名。必须通达「无我如来之藏 」,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 约法性空说,凡圣本没有任何差别,都是本性清净的,如虚空的性本明净一 样。在众生位,为烦恼,为五蕴的报身所蒙蔽,不能现见,等于明净的虚空,为 乌云所遮一样。如菩萨发心修行,逐渐转化,一旦转迷成悟,就像一阵风,把乌 云吹散,显露晴朗的晴天一样。云越散,空越显,等到浮云散尽,便显发纯净的 晴空,万里无云,一片碧天,这就名为最清净法界,也就是究竟的涅盘。 【四涅盘】 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 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 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盘。 二有余依涅盘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盘。 三无余依涅盘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盘。 四无住处涅盘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盘,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盘。 一切有情,皆有初一。 二乘无学,容有前三。 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或言 凡夫与二乘有学,具初一。 不定性二乘无学,前二。 定性二乘无学,前三。 直往菩萨,第一第四。 具足此四种,得真涅盘者,惟究竟位佛果。

通往涅槃的境界有八级阶梯,每一个阶梯都是需要刻苦的修行才能达到。这就是佛教的八正道。
那么,通往涅槃的境界有那八个阶梯呢?
第一个阶梯叫做“正见”
要走上这个阶梯,人必须把所有的怀疑、误解全部丢弃,这样才能看清楚永恒和无常的差别,才能看到假象背后的真实。
第二个阶梯叫做“正思”
这是自我修行的一种境界,能不能觉察到大彻大悟,一般在第二个境界就能体会到。
第三个阶梯叫做“正语”
这时候,人已经进入了一个慈悲的境界,待人接物友善,纯洁,日常说话远离了诽谤、傲慢、辱骂这些语言,要用佛教的语言和行为来要求自己。
第四个阶梯叫做“正业”
除了语言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行为了,达到境界就要不杀生,不做一切恶行。成为一个高尚有品德的人。
第五个阶梯叫做“正命”
不苟且他人,正正当当的生活,做真实慈悲的自我。
第六个阶梯叫做“正精进”
行善,解脱,向着更进一步迈进。
第七个阶梯叫做“正念”
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用自我来观照世界,掌握了人生的真谛,自己就是真谛的化身。一言一行,已经进入佛的境界。
第八个阶梯叫做“正定”
这个境界是一种佛的心境,所有的烦恼和邪念都不会再有,用佛的眼光来看待世间,整个世界犹如一池清水,鱼沙可见。这个境界身心已经彻底解脱,绝对不会在倒回前几个境界,涅槃的大门依然在你面前打开。

元音老人: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灵,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并不因有了肉体躯壳而生,也不因肉体毁坏了而亡,它是不生不灭的。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后,它也是如此;乃至死亡之后,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垢不净的,这就是涅槃。其意就是寂灭轻安,不生不灭。所谓寂灭,并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灭。只要心不生不灭,寂灭就现前,就证了涅槃妙果。我们学佛修法就是要证到涅槃。  第二、有余涅槃:是小乘圣人所修所证之果。芸芸众生执着于我。有我这个人,我就要享受,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贪得无厌,造业受报。由于被善恶业所感,其寿命即有分限,其身形亦有段别。或为人身,或为天人,或为修罗,或为饿鬼,或为畜牲,或到地狱,在六道中轮回不已,不得出头,故其生死为分段生死。小乘圣人,总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这叫法执。他们断六根时,我执已灭,“人我”已了,善恶不着,所以能够出六道轮回,了分段生死。但他们入于大我,执着法身的四大种性为我。同时,罗汉执着于苦集灭道四谛法,辟支佛又执着十二因缘法。法执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灭的变易,意境上即不得安稳受用。吾人修道,由迷转悟,由凡夫而罗汉、菩萨,每一意境的转化,恰如一度生死。此意转而非形迁的变化,即变易生死。小乘圣者还有变易生死在,尚留有尾巴,所以叫有余涅槃。  第三、无余涅槃: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净尽了,也叫做“漏尽通”,这就是无余涅槃。  第四、无所住处涅槃。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活着的时候,因为有个肉体在,总须有个寄托处,心里不免想:一旦一口气上不来了,四大分散了,到什么地方安身立命呢?修净土宗的人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去了。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去修证,我们是有地方去的。你们修禅宗和密宗的,将来到哪里去呢?”这是佛教徒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假如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学习佛教经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佛说法,就是要解决这个生死大问题。  前面说了,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生无所生,死无所死。之所以有生死,无不是我们的执着在作怪。活着的时候,把一切都妄以为实有。人身、家庭、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等等,样样都想追求,都要贪取、占有。于是执着外来的境界,心随境界转,有取有舍,有爱有憎,所有的一切,都种在你的八识里了。这个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储藏识。所有一切好的种子、坏的种子,生灭与不生灭,都储藏在这个仓库里。  一旦人死了,肉体已坏了,四大分散了,这个身体不能用了,房子坏了,要搬家了。这个时候,因执我故,就生出了中阴身。中阴身者,就是原来的肉身已坏了,人已死了,而未来的身体还未形成,还没投胎转生,就在这中间时期,第七识末那识——我执,执着了有我,就有我身,于是由意生出一个虚幻缥缈之身,叫中阴身。人身肉体是以地大为主,是沉浊的。而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是缥缈的。因为没肉身包裹它,它有五通。因造业受报,业力所感之故,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而分别遮蔽了好或坏的地方,显现出相应的或好或坏的境界。这时八识里的种子都翻腾出来了。过去因执着得厉害,现在见了境界、影相,就随之心动、追逐、执取,于是又在相应的六道中转生了。因此,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念妄动,执着事相,执取境界,而落入相应的业果中。  如果我们现在时时锻炼自心,晓得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妄想现前,不去追逐,不去贪求,不去执取,心都空净了,那么一旦这肉体损坏时,四大分散了,这八识心王出来之后即能做主,不随境转而不入胎胞。因此,我们修法用功,就须于活着的时候加紧努力,提高警惕,认清一切色相皆如梦幻,不执取追逐,而现证菩提。活着时即潇洒自在,死后任他幻境变现,也无心可动。若如此,即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来去自由,而随缘赴感,无不自在了。这种不受环境支配,不为业转的成就作略,才是真了生死。此谓之“无所住处涅槃”。  所以说,净土不只是西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不是佛世界,无不是净土。只因我们心光不圆,不能朗照,所以不见。如果我们心空不着相,光明朗照,即能十方净土一时齐彰。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挂着一个幢,叫因陀罗网,是用宝珠结成的。一颗颗宝珠彼此放光相照、相摄,交相辉映,没有妨碍,就象是佛与佛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没有妨碍一样。我们众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一切放下,就得大自在了。这时,就不会再问“要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有了身体,就象是有个东西一样,有东西就要有个地方来安置。如果彻底究竟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还找什么地方来摆放,找什么地方来安置呢?我们已晓得了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是没有东西的,那还要有什么住所、什么地方呢?讲到报身,报身是一大光明藏,光明虽有相,但这光明是无住的。讲到化身,化身是为度众生而设施变现的,用来度有缘众生。什么地方有缘,就到什么地方去。所以,一切处都是圆融无碍的。  佛讲《涅槃经》,就是昭示大众,佛没有入涅槃而不动,虽似去了,但未离开众生,还在大众中弘法利生。心净眼净者,时时处处都能见到佛。若是妄心垢染,就见不到佛。所以我们修法,必须心安清净,方能时时刻刻见如来。《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佛示涅槃相给众生看,正是真心妙用的显现。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事相,不要随境转,不要妄动。妄心果能不动,实相就现前了。  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不生不灭是真心的本质,但它灵妙无比,能随缘起万千妙用。所以我们说心不要动,只是不妄动,不随物境转,不执取物,不贪求物,而不是不起用。当你要做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要把它处理得恰到好处,圆满成就,你就要思考,就要设计,心不动是不行的。心不动,你话说不出来,事情也做不成。但是,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动而不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所以,学佛修道,要有成就,既须起用,又须随时观照,不随境转。说话办事时,就象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自己做的,而象是别人说的、别人做的;做过之后,就象未曾做过一样,这方是真正的无心、真正的涅槃。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就是我们正当起念用心时,却没有心来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随着物境转,尽管用,用而不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真心妙用啊!  佛在世间说法的时候,就经常说:佛法离一切相,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就是表示佛法是无有实法的法、不着相的法。佛付法给摩诃迦叶的偈子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法本法无法”,意思是一切心法根本就没有实法,都是应病与药、随机假设的,所以虽有而无。“无法法亦法”,虽然无法,但是假用不无。譬如,世界宛然有,身体宛然有,衣食住行等等也统统都不是没有,而且各个都能够派上用场。说个无法还是不曾离法。“今付无法时”,因佛法是应病与药的,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所以现在传付这个法的时候,“法法何曾法”。千法万法,八万四千法门,尽管说了这么多,但最终一法也不可得。这就明示我们这不实不虚、不即不离、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所以,经文不过是进入佛法的门户,是入佛的路径。而要入这个门户,又必以究读经文为先导。但千万不要以此而误认为经文是实法,而执着于经文。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涅磐境界不是一个地方,只是你的心镜。

只要的你心镜到了,涅磐境界你自然看到。

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 离言戏论,超言绝思,离一切相离一切戏论 要学佛的话建议寻对应自己的根基的经书看莫要强扭。佛法高深。 如果一点都不懂可以先从基础学习

无来无去,无我无心,无所不为亦无所为。


涅磐是一种什么境界?佛陀有没有进入涅磐?
佛陀已进入涅槃了。涅槃是我们最难理解的概念,关键在于我们不理解佛教发现生命的“分段生死”的现象。譬如从毛毛虫到茧、蛹,到蝴蝶的这个过程,我们作为比它高级的生命体,当然知道虫、茧、蛹、蝴蝶其实就是一条命,但是它们在每一段的生命中却不知道,譬如蛹们很伤心,因为它们最敬重的“智者蛹“(...

涅磐 涅盘 涅槃 有什么区别
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佛教认为,当修炼圆满,圆寂以后将会涅槃重生,达到无为,自在,不死不灭,再也没有忧愁烦恼。现在大多用来形容,人做事面对困境也义无反顾,不断的追求在困境中提升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涅磐是什么意思 涅磐的意思
涅磐是指佛教中修行者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境界,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佛教中,涅磐被描述为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意味着修行者已经摆脱了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了永恒的解脱和安宁。涅磐的境界是佛教修行者通过长期的修行和悟道所达到的,其中包括了禅修、念佛、持咒等多种修行方法。佛教认为,众生...

什么是佛的大般涅磐境界?怎么解释?
但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做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大毗婆沙论》列举异教五种现法涅盘论,即以现世五欲的快乐与得四禅定为涅盘;此外也见于婆罗门教以修持达到梵我合一或死后生到梵天,称为‘梵涅盘’;可知‘涅盘’不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唯‘涅盘’这名词一出现在佛教经典上来,便给它以新的内容,到现在差不多...

究竟涅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境界?
但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做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大毗婆沙论》列举异教五种现法涅盘论,即以现世五欲的快乐与得四禅定为涅盘;此外也见于婆罗门教以修持达到梵我合一或死后生到梵天,称为‘梵涅盘’;可知‘涅盘’不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唯‘涅盘’这名词一出现在佛教经典上来,便给它以新的内容,到现在差不多...

佛教的涅磐究竟是死亡还是进入高级境界??请据实回答!谢谢
涅盘不是死亡 是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不生不灭 不生不死 广大周遍 圆满无碍的境界 这个境界人人可证 留下的是一个幻躯 一个壳 他就像旅店 暂住之地 不能常住

什么是佛的般涅磐境界?怎么解释?
涅磐境界是只一种不生不灭,不受生住异灭之理所累的一种超脱境界,可不入轮回,脱离因缘。佛教中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要遵循生住异灭之理,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包括心。所以能够证得超脱于这个世界,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成了修佛之人的最终目的。涅磐又分为有余涅磐和无余...

涅盘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涅盘无境界。境界者,必有一个心去了知境界相,或者去感知境界的觉受。而涅磐中,唯余真心独存,别无任何一个心存在,否则不名“无余”。而真心如刀不自割,本具无我性,不能自知自证。更无可能觉受涅磐的境界。外道涅磐,就是至少留下一个心去享受涅磐的寂灭之乐。这样的话,永远也入不了涅...

涅槃与涅磐有什么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涅槃是涅磐在汉语中的音译,除了表示涅磐的境界,还可以表示彻底超越生死、解脱苦难的含义。涅磐主要在巴利语和南传佛教中使用。在梵语中,涅槃被写作Nibbāna,音译为涅槃。涅槃和涅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都指达到涅槃的境界。

般涅磐是什么境界?怎么解释?
涅盘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盘那、涅隶盘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

万全县15370201370: 涅磐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有资料的分享下,谢谢了 -
裘凤百礽: 元音老人: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灵,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并不因有了肉体躯...

万全县15370201370: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
裘凤百礽: 涅槃是不生不灭之义,是诸佛境界.人只能称为死,做生死轮回,不能称涅槃,更没什么境界可言.

万全县15370201370: 通往涅槃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 -
裘凤百礽: 通往涅槃的境界有八级阶梯,每一个阶梯都是需要刻苦的修行才能达到.这就是佛教的八正道.那么,通往涅槃的境界有那八个阶梯呢?第一个阶梯叫做“正见” 要走上这个阶梯,人必须把所有的怀疑、误解全部丢弃,这样才能看清楚永恒和无...

万全县15370201370: 怎么样才能达到佛教的涅槃境界 -
裘凤百礽: 涅槃,调理自己的思想,断除大脑里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终达到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无所得,无执着,随缘.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

万全县15370201370: 究竟涅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境界?佛家说空有,道家说无有
裘凤百礽: 涅盘(梵nirva^n!a,巴nibba^na,藏mya-n%an-las-h!das-pa、myan%-h!das) 〔涅盘的语义及其内容〕 涅盘原是印度语,具称涅盘那,也被译做泥洹或?v缚南.它的意义...

万全县15370201370: 什么是大般涅磐境界? -
裘凤百礽: “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磐亦复如是,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知见.善男子,见有两种,一相貌见,二了了见.云何相貌?如远见烟,名为见火,实不见火,...

万全县15370201370: 如来涅磐是佛教最高境界吗?真心修道学佛的孩子
裘凤百礽: 佛教中说是涅磐,是指释迦牟尼80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在佛教里人死就称之为“涅磐”,是说佛教徒修行到了最高境界,他的一生都无需要再受苦受累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去了.佛经中说,涅磐并非死亡,是无数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万全县15370201370: 谁能告诉我涅槃境界有何层次之说呢? -
裘凤百礽: 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菩萨(梵语bodhisattva)、佛(梵语buddha)圣人所证悟的涅槃境界,高低深浅是有层次的,依佛法所提的涅槃有四种: 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二者、有余依涅槃: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槃. 三者、无余依涅槃: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槃. 四者、无住处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槃.

万全县15370201370: 佛教修行者进入涅槃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
裘凤百礽: 有境界而非有境界,不是凡夫众生所能思维测度.

万全县15370201370: 涅磐的意思 -
裘凤百礽: 涅磐,Nirvana 佛教用语,应该是梵文音译而来,古典汉语中,汉字是一字一义的. 词典解释: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一切众生,如大觉大悟,断掉三界烦恼,即为涅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