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这个姓是怎么来的?现在还有多少人姓此姓。

作者&投稿:瞿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姓氏源流
公孙(Gōng sūn)姓源流较广,主要有两个来源:
1、春秋时期,各国诸侯的后裔以爵号为氏。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据《广韵》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据《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燃链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公孙姓望族居扶风(今陕西省咸阳东)、高阳。
2、出自姬姓,黄帝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
得姓始祖:黄帝轩辕。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氏,名叫轩辕。传说神农的异父同母的弟弟,“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在他的后代中,就有人以公孙为姓。
二、迁徙分布
公孙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孙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孙两字,也可用来泛指王公贵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贵族的后代以公孙的称呼为荣,便相延世代成为姓。还有本古书《通志》说,相传远古时黄帝姓公孙,于是便有这一姓的广泛流传。公孙一姓源远流长,据《路史》上记载,轩辕氏初姓公孙,后改姓姬。由此看来,“公孙”一词,自古以来本身的意义便十分尊荣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广韵》上记载:“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可知,春秋时期列国诸侯的子孙,被尊称为公孙。从《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孙氏,皆贵者之称。”可见,后来“公孙”的意义延伸了,一般人也尊称贵胄的子弟为公孙。如近来的对人的“公子”称谓。据说春秋时代出身于诸侯之家的公孙,干脆以“公孙”为姓,也称为公孙氏了。由此可见,公孙为姓的中国人中,并不完全是一脉相承自黄帝,其中有一部分是春秋贵族的后裔。
三、历史名人
公孙龙:战国时的逻辑学家,是诸子百家中自立其说的一家,古时称为“名家”,“名”大约相当于现代逻辑字中的“概念”。公孙龙有名著《白马论》等,展开逻辑思维的探讨,因为当时很重辩才,所以“名家”很风行,到了汉代、唐代,印度佛教辩说的逻辑学传播到中国,与“名家”的学说相结合,推动了我国这门学说的进展。
公孙丁:春秋各国涌现出许多著名射手。卫国的公孙丁,不但以善射称著于世,并且教会了名射手易公差,而易公差又教出了尹公佗。三人一脉森燃相传,都威震四方。以后公孙丁到了齐国,他们师徒在卫国齐国都传授了弓箭之术,带出一批著名射手。
公孙鞅:即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封商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他先在魏国未得重用,而后投秦孝公主持变法,在两次变法中,他“法不阿贵”,推行新法。在孝公死后,被陷害车裂而死,遗有《商鞅方升》等书。
公孙戌:战国时齐国人。是为孟尝君门人,自言有三大喜:其一喜谏而得听;其二喜谏而止君之过 ; 其三喜输象床,孟尝皮春孙君称"喜",目为贤者。
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赵国人。名辩思想家,他从严格区别事物共性和个性出发,与“异”的矛盾绝对化,认为思维可以脱离"本质"存在,从而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的命题。著有《公孙龙子》。
公孙弘:字季,汉朝时淄川人。家贫,以牧豕为业。直到40多岁才学《春秋》杂说。在汉武帝及元光时两度被拜为博士,曾出使匈奴。后在元朔中升任丞相,封平津侯。《史记.商君列传》、《汉书》说公孙弘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故人宾客,家无所余,故后人以他为延揽贤士的典范。
公孙度:名豹,字济什,东汉时襄平(辽阳)人。少随父避吏害,迁居玄菟。太守公孙瑛域爱之,为其求师就学取妻。初为玄菟郡吏,后任尚书郎,升冀州刺史,被诬陷而免官。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当权,度同郡徐荣为董卓心腹,荐度,任辽东太安。度出身低微,为名豪大姓所轻。到任后,惩治豪强,诛杀立威。收襄平令公孙昭,笞杀于市。杀田韶等豪族百余家。郡内怖惧。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度见天下大乱,乃东伐□,西击乌桓,开疆扩土,威行海外。分所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除自领辽东太守外,其余两郡皆各置太守。又渡海攻取东莱诸县(山东登州半岛),置营州刺史。玄菟与东浪二郡,亦渐归其统属。遂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时曹操执政,表度为威武将军,永宁乡侯。当时中原持有扰攘,无力顾及边郡,度乘势割据辽东,称雄一隅。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度死。
公孙瓒:东汉北平太守,书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藩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


孙姓氏起源和来历
6、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7、源于其他赐姓、改姓:属于以王侯赐姓为氏: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

孙的起源
孙武家族三代都是军人世家。其它的应该都是由双姓拆出来的,比如孙叔敖,其实是复姓孙叔,在古代复姓比较多,和孙有关的姓有长孙、季孙、公孙、孙叔等,都是后人以祖上所处的地位及一些其它方面来姓的,并不是原来就姓单字的“孙”,就像姓“诸”与姓“葛”一样,来源都是诸葛这个姓。

孙姓是怎么来的
3、田氏说: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孙姓的迁徙状况: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

“孙”这个姓从哪来
孙悟空

"孙"姓的起源?
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3、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4、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

孙姓的由来和来源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3、源于妫 姓和姚姓。 《...

孙姓的起源及祖先是谁
6、源于冒姓 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二、得姓始祖 1、孙书 孙书,妫满---田完后裔,出生于齐,为齐桓子无宇次子。昭公十九年(...

孙氏的来源
孙氏的来源主要源自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

孙姓的起源(短一点)
3、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4、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5、...

姓孙的由来
还有一支是出自齐国的田完之后。陈历公之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4世孙生一子(名无宇,即齐桓子),桓子之子名田书,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以乐安(今山东惠民)为食邑。上述三支孙姓就影响论,以第三支为最大。由上可知,孙氏的渊源最早可追至三千多年...

洛隆县17375676616: 现在还有姓公孙的吗? -
公蚂心脉: 公孙氏,在我华夏大地仍存世,现世中公孙氏多换姓,但族谱仍在,均不以本名示人,多以姬,李,金三氏为多,现在公孙后世族人多在中国山东,河北,少数在中原以北,极少在四川,陕西,在此声明鄙人公孙氏公孙溟(榠)

洛隆县17375676616: 三国时期姓公孙的人不少,那么现在还有没有姓公孙的呢?哪里比较多? -
公蚂心脉: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按《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又...

洛隆县17375676616: 公孙姓氏的由来 现分布于何地 -
公蚂心脉: 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为其他的儿子便称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公孙姓望族居扶风(今陕西省咸阳东)、高阳.

洛隆县17375676616: 公孙这个复姓是怎么来的 -
公蚂心脉: 由封邑而来 因居地而来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 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 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 都属这种情况

洛隆县17375676616: 现在还有多少人姓公孙 -
公蚂心脉: 有,我身边就有!他说他家族里有20多个人,估计全国得有几千人吧

洛隆县17375676616: 公孙策是姓公孙的吗? -
公蚂心脉: 公孙策就是复姓公孙.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在现在的中国,“公孙”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人口不多,分布的地域较广,各省都有.

洛隆县17375676616: 司徒司马司空公孙等复姓的来源是古代官职的名称吗 -
公蚂心脉: 公孙姓源于身份,而不是官职,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在这些公孙的后裔子孙中,有许多人便以身份称谓“公孙”为姓氏者,称公孙氏. 司徒姓、司马姓、司空姓,确实主要源于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洛隆县17375676616: 据说黄帝姓公孙,又姓姬,号轩辕氏.那么请问什么会有公孙这个姓?他的名又是什么? -
公蚂心脉: 史记上说,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因为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所以号称轩辕氏.按照史记上的说法,黄帝的全名应该是公孙轩辕. 而黄帝姓姬因其又居于姬水而改姓为姬,又因为其国于有熊,而称为有熊氏. 那个时候,按照我的分析,后人重创家业而自己重新取姓的事情很常见.在史记里面有关的记载也很多.并不像现在一样.因为那时候人很少.其实后人的姓也不过是先人的名罢了.最初估计是没有姓的. 就像黄帝的公孙应该是其先人的姓,而轩辕是他自己的字号.

洛隆县17375676616: 黄帝不是姬姓吗,怎么变成公孙氏了 -
公蚂心脉: 黄帝copy(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2113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5261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4102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1653.

洛隆县17375676616: 世界上有姓<独>的人吗?如果有!这个姓是怎样来的呢?? -
公蚂心脉: 有 【姓氏源流】 姓姓起源有二: ①、源于春秋时蔡国.春秋蔡国公爵后裔有人名公孙姓,其后世子孙以祖名为姓,称姓氏. ②、源于战国,因无姓而自定为姓氏.战国时,社会地位低下,或因犯罪被家族除名的,有的自定为姓氏. 始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