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众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6年(汉建安元年)置侯官县, 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三国吴时,隶属建安郡。

282年(晋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丰县、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

502—519年(南朝梁天监中年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

589年(隋开皇九年)复名原丰。

592年(隋开皇十二年)改名闽县,属建安郡。

623年(唐武德六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侯官又并入闽县。

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复置侯官县。

766年(永泰二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

785年(贞元元年)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

808年(元和三年)侯官并入福唐县,810年(元和五年)复置侯官县,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

闽国年间 (933年)改闽县为长乐县,侯官县为闽兴县。

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

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翌年又恢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同属福州。

元属福州路。

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自此闽县、侯官两县并立,同属福建 宁福道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政区仍沿袭清末区划。

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称闽侯府, 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

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福州府印信于同日作废。

同年11月,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

民国2年3月废府,闽县、侯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辖地范围不变。

取两县原名首字定名为闽侯县,闽侯由此而得名。

1946年,民国35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

1944年改名林森县。

1949年9月隶属福建省第四专区,1950年复名闽侯县,属闽侯专区。

1956年3月直属福建省辖,8月改属福州市(或说,1958年属福州市)。

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 闽侯又归其管辖, 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同年6月,闽侯地区移驻莆田,改称莆田地区。

1970年,闽侯县改隶莆田地区。

1973年6月5日至今,闽侯县划到福州。

民国23年9月,闽侯县营前等的六里的光裕、高详、钦仁、江左、绍惠、至德划到 长乐县。

民国25年, 闽侯县琯头8乡及川石、壶江2乡划到连江县。

民国29年,小箬、大箬、安仁溪、大溪、北溪、马洋、樟洋、石郑划到闽清县。

民国32年,小箬又划回闽侯县。

民国35年1月划县城区设福州市。

县治先后设于福州西涧、闽侯义序、尚干、螺洲,1970年县人民 *** 驻地由螺洲镇迁至甘蔗镇。

闽侯原闽县部分宋时分为12都,元、明两代分为凤池西、凤池东、晋安东、晋安西、高盖南、高盖北、崇善东、崇善西、开化东、开化西、赞贤、安仁12都,清代仍沿其旧;侯官县部分宋、元、明、清均为桂枝、东孝悌、西孝悌、胜业、修仁、永安、东太平、西太平、石门、五芝10乡;怀安县部分宋时分为感应、崇业、灵山、八座、承平、移风、积德、侯官、同乐东、同乐西10乡,元代仍沿其旧。

民国24年并为鼓山、南港、凤山、大湖4区。

民国34年区署撤销,辖27个乡(镇)。

1949年划为开闽、马江、闽亭、扈屿、尚干、南港、南屿、侯官8镇和松鼓、双岳、平远、西豹、净屏、金山、凤冈、小南、穆源、桐口、九凤、关源、甘蔗、白沙、洋箬、大湖、双大、双湖、义序、螺洲、四维、城门、永胪、嘉登、凤港、江滨、竹岐、东汶、大北、小北、江南、江北33乡。

1949年9月隶属福建省第四专区

1949年12月,从福建省 第四专区 闽侯县 划西豹、净屏、双岳、松鼓、江南、江北,白湖、双湖、平远、开闽等乡划到福州。

1952年12月,从第四专区 闽侯县划出鼓山、洪山、盖山、新店等到福州,隶属福州市人民 *** 郊区行政办事处。

此时今郊区所辖的建新、琅歧、亭江、城门和岭头、宦溪、红寮等乡镇仍隶属于闽侯专区 闽侯县。

1956年划为城门、马尾、南屿、白沙、尚干、雪峰、石牌7个区。

1957年11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原所辖的18个乡镇调整为10个乡镇,属福州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恢复建制,称福州市郊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59年7月改为福州市人民委员会郊区行政办事处,其隶属不变。

1960年3月,郊区行政办事处撤销,鼓山、新店分别成立区人民委员会,隶属福州市。

洪山公社分解划属鼓楼区和台江区,盖山公社划属仓山区。

1962年1月郊区行政办事处恢复后,上述区、社归其管辖。

此后,在今郊区辖区内曾先后设立过郊区革命委员会、北峰区革命委员会、蔬菜区革命委员会(后改名为环城区人民 *** )、郊区人民 *** ,均隶属于福州。

1955年5月,从闽侯专区 闽侯县划 义序、吴山,盘屿、阳岐划到福州。

1956年6月,县石牌区贵洋乡丹洋村划到福州。

1958年4月,永泰县叶洋乡划 到闽侯县。

1956年3月,闽侯专区撤销,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1958年11月5日,改由福州管辖。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划为18个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又归其管辖。

1970年,闽侯县改隶莆田地区。

1973年6月5日至今,闽侯县改隶福州市。

1960年1月,从闽侯专区 闽侯县划 县马尾公社 到福州。

1961年11月,从闽侯专区 闽侯县划 县建新、亭江、琅岐、北峰4个公社划到福州郊区。

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同年6月,闽侯地区移驻莆田,改为莆田地区。

1970年6月,从莆田专区 闽侯县划城门公社到福州市朝阳区(即仓山区,原郊区1970年2月撤销)。

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4个镇11个乡,后又增设小箬乡,并陆续将5个乡改镇。

2000年,闽江乡划出公婆、胜利、建星、闽亭、建亭5村归马尾区。

闽侯县辖甘蔗、白沙、荆溪、上街、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9个镇,廷坪、洋里、小箬、大湖、鸿尾、竹岐、闽江7个乡,设7个居委会、311个村委会。

2003年,闽侯县辖9个镇、7个乡:甘蔗镇、白沙镇、南屿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南通镇、上街镇、荆溪镇、竹岐乡、鸿尾乡、洋里乡、大湖乡、廷坪乡、闽江乡、小箬乡。

2004年,全县辖9镇7乡,323个村(居),总人口61.5万。

2005年2月5日,撤销闽江乡,闽江乡并入祥谦镇。

合并后的祥谦镇辖泮洋、兰圃、枕峰、凤港、琯前、双龙、洋下、岐尾、澜澄、山后、辅翼、卜洲、三溪口、门口、萧家道、禄家、中院、江中、峡南、新建20个村委会,镇人民 *** 驻地不变。

9月27日,撤销闽侯县甘蔗镇建制,设立甘蔗街道办事处,原甘蔗镇的行政区域为甘蔗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甘蔗街道办事处驻原甘蔗镇 *** 所在地五福村。

2005年,闽侯县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甘蔗街道、白沙镇、南屿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南通镇、上街镇、荆溪镇、竹岐乡、鸿尾乡、洋里乡、大湖乡、廷坪乡、小箬乡。




日溪乡的历史沿革
唐至清朝该乡曾先后属闽县、怀安县、侯官县管辖。民国时期为闽侯县新店区的密溪乡,民国30年(1941年)改为今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闽侯县八区(石牌区),1962年初划入福州市,属郊区北峰公社,1970年属福州市北峰区,设日溪人民公社,1975年又属郊区。1984年撤社建乡,辖日溪、汶洋、党洋、...

东侯坊乡的历史沿革
…”,冠以方位陵以东取名东侯坊。因乡政府驻东侯坊村,称之东侯坊乡。这里曾是中山靖王的封地,这里是无极剪纸的发源地,这里是无极有名的书画之乡,这里文人名士层出不穷……这里就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无极县东侯坊村 。建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

霍邱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后又分蓼邑设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未设县,地属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属九江国。西汉,在县境设安风县(治所在今邵岗乡许集村)、阳泉县...

建新镇的历史沿革
该地在清末属侯官县管辖,分洪塘、凤岗二区,民国时,属闽侯县一区(白湖区)管辖,分洪马淮乡和凤岗乡。公元1948年(民国37年),改为金山乡和凤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新成立闽侯六区,下设洪塘、马榕、建中、建新、建华、新民、凤塘、阳岐等8个乡。1962年初,建新划入郊区,1969年区改...

鸿尾乡的历史沿革
唐末,王穆源随王审知入闽后居此,故旧称穆源,闲属侯官县永安乡的永兴,清化里和石门乡的归德里、元、明时属永安乡的十九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和后门乡的十八都。清为永安乡的十九都、二十都和石门乡的十八都。清末属穆源区,民国29年为穆源乡,属第四区,民国34年仍为穆源乡。民国37...

仓山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仓山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因为在盐仓前而得名,仓山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山北麓开始建盐仓,该地俗通称盐仓前,藤山遂又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历史沿革:唐代,仓山境域隶属于闽县及侯官县。宋代至明中期分属于闽县和怀安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仓山境域...

盖山镇的历史沿革
清代该镇分属侯官县、闽县,民国时期属闽侯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其地域先后划入福州郊区。1950年建立盖山区,1958年成立盖山人民公社,1970年划并仓山区,1975年复归郊区。1984年盖山公社改为盖山乡,1992年改为盖山镇。

山西的历史沿革
“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

大名县的大读dai的来源
地名汉字异读音的确定原则是从今从众,也就是以今读音为准,以全国大众的通用语为准。如果有特殊含义的异读音,可以斟酌考虑确定。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前439年),魏文侯得到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时,将邺作为别都。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汉高祖十二年(前...

小箬乡的历史沿革
小箬乡宋代属侯官县西太平乡仁德里,元、明、清属二十四都,民国时期属大湖区洋箬乡。民国29年(1940年)将小箬等划归闽清县,民国32年又划回闽侯县。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九区大湖。1951年4月析第九区双大乡和洋箬部分村设十一区(区政府驻小箬)。1956年4月后属白沙区,1958年属洋里公社。1984...

莱山区18762599417: 福建闽县历史 -
仲长齐桂枝: 汉建安元年(196年)置侯官县,属会稽郡南部都尉.晋太康三年(282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南朝梁天监中年间(502-519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隋开皇九年(589年)复名原丰.十二年(592年)改名闽县,...

莱山区18762599417: 闽侯的悠久历史 -
仲长齐桂枝: 公元196年(汉建安元年)置侯官县,属会稽郡南部都尉.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公元502—519年(南朝梁天监中年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复名原丰.公元592年...

莱山区18762599417: 你了解靠省会最近的县城吗?你了解靠省会最近的县城吗?
仲长齐桂枝: 全省最靠近省会的县城是闽侯县,它地处福州市西南侧,闽 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着省城,距福州市区中心22公里. 全县面积2136平方公里,人口 62万,现辖16个镇乡,是主要 侨乡之一,旅居海外华侨达10多万人. 闽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闽首邑”之称,远在五六千年 前就有先民居住,有2000多年的建治史.闽侯名人辈出◦宋光

莱山区18762599417: 仓山区的建制沿革 -
仲长齐桂枝: 仓山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在藤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藤山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仓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祖先居住,建新镇淮安村还保存着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区内现存二百多处...

莱山区18762599417: 福州历史悠久,还是闽侯历史悠久?哪个地方的古建筑多. -
仲长齐桂枝: 如果说从石器时代说起,那估计是闽侯.毕竟有闽台古文化摇篮的昙石山史前文化遗址在这里. 如果是从冷兵器说起,那可能还是福州(鼓楼那一片)福州秦置闽中郡.闽侯汉建安元年置侯官县

莱山区18762599417: 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的行政区划吗?
仲长齐桂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入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 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自1950年4月1日起,设建瓯、南平、福安、闽侯、晋江、 龙溪、永安、...

莱山区18762599417: 福建有几个市?漳州又有几个县`` -
仲长齐桂枝: 2006年辖:9个地级市;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 福州市 辖5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玉屏街道) 长乐市(吴航街道) 闽侯县(甘蔗街道) 闽清县(...

莱山区18762599417: 有关福州台江的历史?
仲长齐桂枝:远在公元前770年的西周晚期,台江吉祥山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两晋间,中原汉人大批入闽,其中少部分滞留台江地区.唐代,王审知入闽,在福州筑“夹城”,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台江、南台由此得名.其时,分属闽县、侯官县治,直至民国2年(1913年),闽县与侯官县合并,称闽侯县,台江地区仍属闽侯县管辖.民国6年,实行由闽侯县与福建省会督察厅共治福州城.以福建省会督察厅第三署与闽侯县共辖原小桥区域;福建省会警察厅第四署与闽侯县共辖原台江区域.民国34年5月,成立台江、小桥区公所;台江地区分属台江区、小桥区管辖,归属福州市,1956年4月,台江区、小桥区合并为台江区,仍属福州市管辖,至今不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