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徭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余华《活着》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余华家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表现手法
一、转折:从人物失语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活着》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在余华的整体创作中呈现出一种过渡的形态,他的前期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作者叙事的符号,人物形象大都飘忽朦胧,幽灵般捉摸不定,人物对话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为书面化语气,带有很强的作者主观态度,缺乏个性化色彩,不具有独立的品格和地位。
到《活着》这种现象有了明显改变,作品中福贵、家珍、有庆、即使是苦根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并且都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
二、突显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语言是最具特色的,福贵一生中多种身份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他都有自己的语言,如在当少爷时,他对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这样说话:“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对教训自己的爹说道:“爹,你他娘的算了吧。
老子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吧。”这些语言是大逆不道的、是粗俗的。但却很符合福贵当时少爷的身份,塑造出福贵年轻时不思进取、浪荡不羁的形象。
等到家产输光,自己沦为一无所有的佃户时,他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赢光自己家产而成为地主的龙二说话点头哈腰且一口一个“龙老爷”,这样的形态和语言让一个卑微的佃户形象跃然纸上。正是这些富有特色的语言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着

余华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也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

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扩展资料

《活着》,长篇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

小说中的主人徐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活着



余华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也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主题是人为了什么而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下 该如何生存。。。。
反映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年代,人民的生活贫困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就是讲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苦难太多,但是人还是要坚强的活着

主体思想及艺术特色,你要的是文本还是,影视作品的?


《活着》的主题
主题: 《活着》给了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活着》用中国语言读出了它包含的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让我们去和生活进行抗争,而是生命中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实、幸福、苦难等都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文中主人公福贵正是用中因传统文化的“智仁勇”、饶恕、隐忍在坚...

活着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1、充满温情的语言。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福贵一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通过人物的语言得到很好体现,夫妻之情,姐弟之情以及亲情都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2、充满民间特色的语言。《活着》一文中的俚语口语是很具民间特色的,既贴近人物性格又符合整部作品的背景。主题思想:在《活着》中,余华摒除了一切知识分子的叙...

余华小说《活着》的主旨
5. 《活着》通过描绘福贵的平凡生活,表达了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无论幸福还是苦难,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活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
余华小说《活着》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可以取名《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活着》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3.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地主少爷徐福贵的故事。他因年轻时的放荡不羁而输掉了家产,家道中落后,他和家人成为了佃农,并被迫卷入了国共内战。随着内战的结束和一系列社会变革,包括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遭受打击,所有亲人相继离他而去,最后...

活着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6. 《活着》的标题暗示了小说的核心主题,即在生活的重重打击下,依然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7.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通过死亡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艺术感染力。8. 福贵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激发读者对生命、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9. 《...

《活着》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1. 《活着》这部作品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人都应该坚强地活下去。2. 小说用中国的语言展示了生命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并非用来与生活抗争,而是教会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责任、现实、幸福和苦难。3. 主人公福贵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仁爱、勇气以及宽恕和隐忍的精神...

余华小说《活着》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读后感要取什么题目?
4. 《活着》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每一刻。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他对家庭的执着和责任感,以及与命运的抗争,体现了生活的真谛。5. 读后感可以命名为《生命的尊严:从福贵的故事反思生存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探讨在苦难中保持人性光辉的重要性。

你怎样理解《活着》表达的主题思想?
《活着》表达了活着本身就是希望人生哲理。不怕贫穷,不怕孤独,最怕的,是绝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感到绝望的人。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绝望时,即便是老天给他机会逃离这个处境,他也未必能挣脱出这个阴暗绝望的牢笼。当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时,即便是身处艰难险境,也有战胜困难的...

《活着》的作者是谁?
主题思想 苦难是余华小说的一大主题,《活着》中福贵的一生承受着巨大的苦难,父亲粪缸上掉落摔死、母亲重病身亡、妻子生病而死、儿子献血过多而死、女儿产后大出血死亡等等。《活着》的名为活着,但实际上所描述的是一件件死亡的故事,亲人的不断离开为福贵的一生带来了不间断的苦难。

新宁县18266637182: 余华小说《活着》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读后感要取什么题目? -
平葛复方:[答案]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题目其实 活着 就很好

新宁县18266637182: 《活着》,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
平葛复方: 赏析余华的小说《活着》首先要阅读全文,把握结构、主题,欣赏语言特点.在此框架内,进一步挖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探索环境描写的特点、探讨主题思想的表现及运用的手法、语言特点等.如果只从一个方面去研究,也会有很多收获的.比如,第一视角写法,自述式结构,时代背景等等. 仅读一遍两遍还是不够,至少精读两三遍吧.

新宁县18266637182: 余华小说《活着》中的救赎与信念是什么呢? -
平葛复方: 活着的真谛在于去忍受,而不是去反抗,这也是余华极力想要传递的生存哲学,将人物置身于平淡的失去之中,却同时又赋予强大的忍耐力和潜力,这种忍受不是苟延残喘机械的续命,也不是变态的纸醉金迷混混沌沌度日,更多的是平淡的面对和坦然的接受,是苦难的救赎,是心灵的寄托.

新宁县18266637182: 《活着》的读后感?500字左右的,还有《活着》的中心思想?? -
平葛复方: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他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

新宁县18266637182: 对于 活着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你有什么看法, -
平葛复方: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

新宁县18266637182: 张艺谋电影《活着》主题思想是什么? -
平葛复方: 可以去看看余华的同名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富贵 ,再看不明白就去豆瓣看看吧,不过还是不建议直接去豆瓣,毕竟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新宁县18266637182: 急求余华《活着》的书评,在150个字以内. -
平葛复方: 余华的《活着》讲述的一种悲惨人生.书的题目起得好,它不是题名为“悲惨人生”,而叫“活着”,简单之中沉重与积极乐观并存,包含着一种重压之下喘息的思想空间. 《活着》并不是一个故事由头至尾地记叙下来,它是通过书中开头出现...

新宁县18266637182: 当代文学作家的人生观,生存的意义?余华的《活着》主题是什么?当代文学的其他作家有谁的作品讨论生存的意义,对生存意义的解答又是什么? -
平葛复方:[答案] 人的生命很顽强.老人与海.你尽可以杀了我,可就是打不败我.

新宁县18266637182: 求一篇余华的《活着》读书笔记,点评加摘抄,共1500字.急求! 别给我读后感,要的是100字左右 -
平葛复方: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

新宁县18266637182: 就余华的《活着》谈当代小说悲剧观念变化 -
平葛复方: 余华把死亡重复运用在作品的叙事过程中,但在《活着》中,死亡的真实意义并不是为了体现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消极一面,相反的,正因为“死亡”意义的突出,所以更宣示着生命的可贵.作者让人们懂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点,是要告诉人们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