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下《资本论》第一卷·

作者&投稿:闻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

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的,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马克思还建立了货币理论,指出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则是伴随着商品流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派生职能。

货币的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现了货币的本质。

货币流通规律指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为在以后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其他规律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m),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

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在本卷第二篇到第六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具体内容为:(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时,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原来单纯的货币所有者就转化为资本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这不仅为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奠定了基础,而且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资本和“劳动”相交换而产生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是目的,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c)只是转移而不创造价值,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v)才创造出新的价值(包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才是剩余价值加(m)的真正源泉。

判断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m′),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m′=m/v)。

而剩余价值量取决于预付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在预付可变资本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种方法是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即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3)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另一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它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为条件,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反向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每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个别资本家为了这种目的而竞争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协作”、“分工和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和大工业”三个主要阶段。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剩余价值的产生不是靠自然条件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本和劳动关系的产物。

(5)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但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工资就表现为劳动价值或价格,即表现为资本家支付给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的报酬。

资本主义工资的支付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工资国民差异的比较必须考虑决定劳动力价值量变化的一切因素。

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条件下,生产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这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现象——生产相对过剩或者“有效需求不足”,即一方面,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得厂商具有无限扩大生产的趋势,表现为市场供给的扩张;另一方面,工资的市场定位,使得工资被定位于劳动力价值的水平,无法与生产扩大的趋势同步,表现为由工资形成的市场需求落后于市场供给的扩张。

因此,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必然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或者“有效需求不足”。

3、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即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基础上,在第七篇又阐述了资本的积累理论,分析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发展及其变化趋势,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在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数额。

(3)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形成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是:“社会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

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

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4)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同时,“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与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 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第一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请用一千左右的字介绍“资本论”。
请用一千左右的字介绍“资本论”。《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经济学考研|经典解读】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经济学考研指南】: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度解读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巅峰之作,如同一股革命性的旋风,对全球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工人阶级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研读《资本论》,深入理解其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对于理论...

马克思的原著有哪些
马克思的原著包括:1. 《资本论》2. 《共产党宣言》3. 《德意志意识形态》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以下是关于这些原著的详细介绍:《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分配和消费...

《资本论》入门相关介绍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掌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同时,本书的丰富内容也对理解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资本论》入门相关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解读,...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商品和货币的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循环。1、商品和货币的分析,《资本论》从商品和货币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起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货币则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媒介。他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资本论讲的是什么?
《资本论》是一部由卡尔·马克思创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全书分为三卷,其核心主题是对剩余价值的探讨与分析,借此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第一卷中,马克思详细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被创造的。这一卷的核心在于理解剩余价值的生成机制。第二卷则将视角...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原理》等。以下是关于这些经典著作的详细介绍:《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这部作品对后世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了解和研究...

马恩经典著作有哪些
马恩经典著作包括:一、《资本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二、《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三、《...

马克思主义文献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文献有很多,其中一些重要文献包括:一、1. 《资本论》2. 《共产党宣言》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 《反杜林论》等。二、详细解释:《资本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由卡尔·马克思创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资本论导读内容简介
解说部分分为二十讲,详尽地阐述了《资本论》第一、二卷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与《资本论》的渊源,到理论的对象、方法、结构和体系,再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核心内容,以及资本积累、再生产、利润分配等关键理论,作者力求全局介绍,突出重点,兼顾效率与原著精神,避免孤立解读。在研究部分,作者针对...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
贲徐儿康:[答案] 第一卷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全文共七篇.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

唐山市13228101004: 什么叫资本主义?《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贲徐儿康: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一)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从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入手,透过商品交换的现象,深入探究了商品...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一共有几卷? -
贲徐儿康:[答案] 一共有四卷 《资本论·第一卷》 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 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论·第三卷》 总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第四卷》

唐山市13228101004: 谁能告诉我《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一个提纲. -
贲徐儿康: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序言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1、商品 2、交换过程 3、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4、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7、剩余价值率 8、工作日 ...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
贲徐儿康: 第一卷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全文共七篇.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一共有几卷? -
贲徐儿康: 一共有四卷 《资本论·第一卷》 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 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论·第三卷》 总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第四卷》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是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作品 -
贲徐儿康:[答案] 是的 不过官方说法是: 【《资本论》作者】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首次出版: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 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贲徐儿康: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

唐山市13228101004: 《资本论》三卷的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贲徐儿康:[答案]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资本论》就是论资本,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