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日为什么叫端午节?这“端午”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天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或 “端阳节”。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和风俗。那么你们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吗?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1、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挂艾草
在农村有句谚语,叫「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所以每年的端午时节,家家户户过节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插艾叶和菖蒲,所以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楣上插上艾叶、菖蒲,或悬挂在屋中,可以防蚊虫、祛病辟邪。也用艾草、菖蒲、大蒜、榴花、龙船花等,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能驱除瘴气。干枯后艾草可以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它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小伙伴们,现在你们家还有插艾草的习俗吗?
3、食粽子
每年的端午节是大家赛龙舟,纪念屈原,吃粽子的日子。一般,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制成的食品,是汉族最传统的庆祝端午节的食物之。粽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沉淀,其传播范围远大。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粽子是我国国内非常流行和传统的食物,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多吃粽子可以有效的健胃消食、补中益气。对于一些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的人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和改善的作用。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在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5、吃鸭蛋
据说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始于江南地区。 在这里,端午节午餐必须吃十二个红酒。 顾名思义,这是十二道红色的菜肴。 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因其鲜红色的蛋黄而成为十二个红色之一。 清源美《随原食谱》夸高邮鸭蛋,高邮咸蛋因此而出名。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沿袭“十二红”的习俗,端午节期间也吃咸鸭蛋了,尤其是生活在江浙一带的人,咸鸭蛋可以说是端午节必吃的食品。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5个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扩展资料
端午节习俗
1、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2、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3、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4、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习俗 除了吃粽子还吃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一天天津人都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挑选中国结,来祈求吉祥。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又一年端午快到了,何不借着这样一个机会,把古旧传统融入家居之中,给自己的家增添点浓浓的中国风呢?

端午节饰品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旧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种: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 《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

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下面推荐一些带有浓厚端午风俗的现代家居饰品

端午节饰品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就是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的来历是什么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起源蕴含着对自然天象的敬畏以及古老的祭祀活动。这一节日的主要来历有多种说法:1. 端午节的起源与对龙图腾的崇拜密切相关,古人将五月视为“毒月”,五日定为“恶日”,因此端午被视为一个需要举行多种驱邪避疫仪式的日子。同时,也有说法将端午节与...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习俗,最早源于远古百越族祭祀龙的图腾节日。先秦时期,古人将五月视为毒月,五月初五更是恶日。因为此时正值仲夏时节,气温上升,酷暑降临,百虫肆虐,疾病多发,瘟疫常随之而来。民谚道:“端午节,天气...

五月初五禁忌哪些
五月初五有诸多禁忌,主要包括忌下水、忌动土、忌出行等。详细解释如下:一、忌下水 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传统上认为水域活动可能带来不良运势,因此许多人会避免在这一天进行游泳、垂钓等水上活动。这种观念源于古老的信仰,认为某些特殊日子人与自然界的力量之间有着特殊的关联,而水域在某些日子可能蕴藏...

五月五日为什么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

农历五月初五是干嘛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唐代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节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活动形式。“端午”的“端”字本...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吗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最初,这个节日是夏季用来驱除瘟疫的,后来演变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端午节与春节、中秋等节日一同被认为是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传统...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
5. 龙及龙舟文化是端午节传承历史中的核心元素,象征着吉祥和力量。6. 端午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汉字文化圈的各国流行。7. 端午节被传说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日子,他在五月初五扒汨罗江自尽,后人以此日纪念他。8.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9.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日有什么习俗
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2. 端午节的习俗包括赛龙舟、食粽、佩香囊等。3. 人们还会悬艾叶、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以庆祝节日。4.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的图腾祭祀活动。5. 春秋之前,百越地区已有赛龙舟的习俗。6. 端午节也被称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7. 此外,...

五月初五是为什么
插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艾蒿历来被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等厌胜之物。艾人早见于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该书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唐代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为什么有端午节这个节日 -
家匡盐酸: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亦名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民间又俗称“五月节”.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民俗中传说较多,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十种: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五月初五为何叫做端午节? -
家匡盐酸: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周处给后世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不过在中国百姓心中,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他除三害的故事....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端午节名字的由来 -
家匡盐酸: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一生清廉的好官!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什么叫端午节?这“端午”是什么意思? -
家匡盐酸: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为什么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
家匡盐酸: 1、端午节名称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为什么要叫端午节,因为什么 -
家匡盐酸: 说法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说法二: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家匡盐酸: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家匡盐酸: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 后来屈原在这天自杀,就顺便纪念下他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家匡盐酸: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8597317847: 为什么叫端午节 -
家匡盐酸: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