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东坡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作品

作者&投稿:蒸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很久以前,就读过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只觉是一篇很美的短文,细节却也记不得了。

前日,偶然间又读到,除了惊艳,更多的,却是感慨。

这篇文言文更像是现代人的日记,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却意境悠远,情感微妙,尤其是在经历时光与人事变迁后,再拾起读之,更有一番滋味了。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浅意近,诗人所写的,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一日夜晚的事。本来诗人已经脱衣准备入睡,恰好月光穿户,照了进来。皎洁明亮的月色,让诗人顿起游玩之兴,高高兴兴地起来出门了。

月色再好,一个人毕竟太冷清了,诗人便到承天寺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张怀民可能因为月夜太美,也未安寝,倒像是等着他似的。

两人就在庭院里散步。月光在院里如澄清透明的积水一般,而水中水草,水藻纵横交织,再细看时,那原来是竹树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呢?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树和柏树呢?却是没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此诗的背景,是苏轼被贬黄州。仕途不顺,人生坎坷,幸亏苏轼有开阔而乐观的胸怀,他依然饱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

而月夜下的漫步,更添了几许幽微的情思。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被贬的无奈和凄清,月色动人的欣喜,与友人一同散步的欢愉与默契,浩瀚天宇的无穷尽,人生的卑渺,又怎能诉说得尽呢?

这样的夜晚,很难得。抛去所有烦忧,不问今夕何夕,且好好地趁着月色,趁着雅兴出游吧。

一个人赏月,怎比得上两个人有温度。最妙的是,在困境之中,还能有个相知相惜的朋友,可以说说心里话,也可以什么也不说,就只是默然地漫步于月明中,洗尽世事尘埃,看见对方眼中的温暖。

月色美,又怎敌这友情暖人?

这样的夜晚,有自然的美,更有人情的美。与繁华热闹无关,更无半分虚情假意。

时光悠悠,年华似水,月光成全了朋友的小聚。今晚的月光,照在我们的身上,留下我们的身影,而明晚的月光下,我们是否依然相聚在一起?

当你睡不着,想要有人分担你的心事,或是有人分享你的快乐,你会首先想到谁?

苏轼和张怀民是真的知交,没有相邀,也没有相约,月光就是引路者,将苏轼带去寻他,老朋友,一起看看月亮吧。

我想,别说张怀民并未休息,就算他已睡下了,说不定也会被苏轼从被窝里拽出来。月光是那样美丽,一个人看有什么意思,要两个人才尽兴呢。

沐浴着月光,这两个历经世事的中年男人,却如少年一般,享受着清风明月的清悠,不过问其他。又像是两尾鱼儿,畅游在如水的月光里,自由自在。

不是没有烦恼,也不是没有悲伤,但这一刻,统统放下。

苏轼写过不少月光的名篇。从文辞上来说,这一篇算是比较平淡的,没有抒情,也没有精美的描绘,就那样平平淡淡的说着,睡不着,去承天寺找张怀民看月亮,我们真是两个闲人!

可是这其中的真诚和悠远,让人十分触动,如品素茗,未有多余的点缀和调剂,却入目入心,香淡而远,令人久久难忘。

这样看似平淡的夜晚,人的一生未必会遇到很多回,或者说,未必会真正懂得欣赏。

很多人,追求着金榜题名的发达,沉醉于歌舞升平的享乐,梦想着金玉满堂的富贵荣华,盼望着鲜衣怒马的快意人生。而现实,多是平淡如水,甚至坎坷重重。

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平凡中亦不乏快乐,时光里情谊方最可贵。可是太年轻的人,总是不会懂得的。

那时的我们,以为自己终非池中物,那时的我们,以为时间还大把大把多得是,那时的我们,喜欢热闹繁华,而忘记了去深思,世间什么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终于知道了,时间是最无情的,现实也不总是慈悲的。过往的点滴,成长的光阴,被叠进了回忆。

蓦然回首,才惊觉什么最可贵,什么一去不复返,除了时光,还有许多属于我们的细节,曾经不以为然的细节。

就如苏轼与朋友月下散步一样,我们也曾有过多少这样的时刻,却都被忽略了。

曾经谁递过来的卡片,轻轻一笑被扔进了角落里;曾经和朋友骑着单车,你追我赶在古城的一条条街道。

曾经在三月的落花下,抱着膝听风的声音,落花的声音。

曾经在深夜里,和朋友煲着电话粥,就好像他还在身旁。

曾经为了赶上一个聚会,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

那都不是什么重大的事,可那时的我们,笑得无拘无束,哭也哭得肆无忌惮。

那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相聚,却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到如今才晓得,这样的相聚,一生中也并不多。

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不想说再见。

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些细节。在衣食住行里,在哭哭笑笑里。

我的一个老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起的,还是中学时我们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夜里两个小脑瓜凑在一起,压低了声音讲悄悄话的情形。

窗外,有斑驳的月色。她说我的眼里有月光,她又何尝不是?那眼里的月光落在了心底,就是一辈子。

还有张爱玲的一篇短文《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个春天的夜晚,桃树下,一个女人偶遇了一个男子,他只是说了一句话,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后来历经凶险,到老了,却还是记忆犹新,跟别人讲起那个夜晚,那棵桃树下,那个男子说的那句话。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能够相遇,是一种缘份,而能够相伴一程,更是幸运。无论是爱情,还是友谊。

不想说再见,就珍惜现有的时光。如苏轼一样,总能欣赏自然的美,总能发现世间的乐,既然有大月亮,就趁兴而往,与月色缠绵,与知己相会,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The End


苏东波最有名十首诗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7、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话为“月色入户”,可见房子之破,连月光都投进来了。可下一句为“欣然起行”,苏东坡竟满心欢喜,像老朋友来家坐坐一样,起了床,踏着月色,找好友张怀民去了。所以你看,这位诗人多么独特! 苏轼,让我叫一声你的名字,尽管你如昙花一现,但你留给我们...

中国历史上对UFO的记录?
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UFO现...

《苏东坡传》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单狗推荐这本书的推单太有煽动性了,他说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三言两语,风趣至极,概括了东坡的平生,于是毫不迟疑的找了此书来看,唯一遗憾是 ,原本是英文,而译本,总觉得会比原本欠缺那么点儿精彩。关于唐宋八大家、关于王安石变法、关...

苏东波写的诗或词
满江红(天岂无情)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念奴娇(大江东去) 念奴娇(凭高眺远) 雨中花慢(今岁花时深院)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雨中花慢(嫩脸羞娥) 沁园春(孤馆灯青) 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 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 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木兰花令(知君仙骨无寒暑)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

诗歌背诵题(请看好要求···)
1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但不着“月”字的句子是___,___,___。 15、杜牧《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句诗是:___, ___。 16、《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 _, 17、《论语》十则中慨叹时光飞逝的句子是___,___。 18、马作的卢...

3000元国内自助旅游,不跟团,一个人。 想去些2、3线城市,有没有推荐...
北方:3千元自助游,开封,洛阳,栾川。从住宿来讲北方便宜,南方高些。南方,苏州景点有,拙政园,狮子林,相门城墙博物馆,耦园东园,时代广场,平江路历史街为苏东线。留园,寒山寺枫桥,虎丘,穹窿山,木渎古镇,灵岩山,苏州东山,西山为苏州西线。盘门,同里古镇,静思园为苏州南线及观前街。苏州以...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译文
圭耐腰痛: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洛龙区19361691828: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圭耐腰痛: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

洛龙区19361691828: 关于苏东坡的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圭耐腰痛: 这里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
圭耐腰痛: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
圭耐腰痛: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圭耐腰痛: 一、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

洛龙区19361691828: 苏轼 记承天使夜游古诗
圭耐腰痛: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是----------家 -
圭耐腰痛:[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洛龙区19361691828: 急需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圭耐腰痛: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选自《东坡全集》卷七十一.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 本文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时作者被贬在黄州.)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洛龙区19361691828: 《记承天寺夜游》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
圭耐腰痛:[答案] 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心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