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作者&投稿:稻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
  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② 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
  (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①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
  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
  像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本材料摘自《百度文库》)

  状语后置概念: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doù)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各种宾语前置例子: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
  沛公安在?(《鸿门宴》)
  尔何知?(《淆之战》)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
  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然则何以慎?(《察传》)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被人忽略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人们学习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鸿门宴》: “ 沛公安在? ”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问: ‘ 何以知之?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石钟山记》: “ 古人之不余欺也。 ” ),用 “ 之 ” 或 “ 是 ”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公输》: “ 宋何罪之有? ” 又如成语 “ 惟命是听 ” )等三种宾语前置的句式,而忽略了下面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
  一、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例如:
  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②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③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④ 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
  例 ① 的 “ 以 ” 是 “ 用 ” 的意思,它的宾语是 “ 全石 ” ,为了突出 “ 全石 ” ,便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② 的 “ 以 ” 表示原因,它的宾主是近指代词 “ 是 ” ,为了突出 “ 是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③ 的 “ 夜以继日 ” 就是 “ 以夜继日 ” , “ 夜 ” 是 “ 以 ” 的宾语,为了突出 “ 夜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④ 的 “ 室于 ” 就是 “ 于室 ” , “ 市于 ” 就是 “ 于市 ” , “ 室 ” 和 “ 市 ” 都是宾语,为了突出 “ 室 ” 和 “ 市 ” ,便把宾语提到 “ 于 ” 之前。
  二、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① 杂然相许。(《愚公移公》)
  ② 稍出近之, …… 然莫相知。(《黔之驴》)
  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例 ① 的 “ 相 ” 代 “ 愚公 ” ,例 ② 的 “ 相 ” 代 “ 它 ” (驴),例 ③ 的 “ 相 ” 代 “ 你 ” (焦仲卿),例 ④ 的 “ 相 ” 代 “ 大家 ” 。这些 “ 相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相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三、指代性副词 “ 见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① 冀 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③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④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史记·苏秦列传》)
  例 ① 的 “ 见 ” 代 “ 我 ” (王安石),例 ② 的 “ 见 ” 代 “ 我 ” (刘兰芝),例 ③ 的 “ 见 ” 代 “ 我 ” (李密),例 ④ 的 “ 见 ” 代 “ 自己 ” (苏秦)。这些 “ 见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见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这种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里仍可见到。如 “ 见谅 ” (请谅解我)、 “ 见教 ” (请指教我)、 “ 见示 ” (请指示我)、 “ 见告 ” (请告诉我)等。
  上面所说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是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都未把它们视为宾语的前置句,这是很不公正的。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与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上所说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和借助于 “ 之 ” 或 “ 是 ” 的宾语前置同等重要,忽略不得。

在文言文语法中,宾语后置是正常语序(主谓宾),并没有特殊称之为“宾语后置句”;除了倒装句中是宾语前置外,其他语句中只要带宾语的,都是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文中的应用举例:

1、《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自”前置;

2、《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3、《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4、《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孰”前置;

6、《鸿门宴》沛公安在?“安”前置;

7、《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8、《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五).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六).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文言文介词结构后置句
1. 文言文句式判断什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还原文言句,就容易判断和理解了.如“ 具告以事”就是“以事具告”,“以”是介词,和“事”组成介词结构,现代汉语中在动词“告”前,文言文中在动词“告”后面,称为介词结构后置,含有介词结构后置的文言句子就叫介词结构后置句.同理,“言于项羽”中的“...

怎么辨别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倒装、宾语前置…
回答:首先,句子成分要能区分得清,这是最基本的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正...

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和判断方法
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和判断方法如下:(1)“之……者”中的“之”与“者”,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它们都属于结构助词。如:①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敲击起来)发出铿铿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②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日行千里的马。(...

定语后置怎么判断
定语后置是指定语放在名词或代词的后面,用以修饰它们。如:The book I read yesterday was very interesting.The girl wearing a red dress is my sister.那么如何判断定语是否应该后置呢?一般而言,定语后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多个定语修饰同一个名词时,后置定语往往是最长的一个,前面的定语通常...

语文文言文中怎么分辨判断句和状语后置
语文文言文中怎么分辨判断句和状语后置  我来答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1个回答 #热议# 公司那些设施可以提高员工幸福感?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12 展开全部 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

如何判断状语后置?
回答:一句话的成分最多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状语可以分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条件........状语状语一般在句首,例如:今天我吃了一头猪.主语是我,谓语是吃,宾语是猪,一头是定语,今天是状语.状语放在句尾的现象叫状语后置

语文定语结构后置等怎么判断
可以这样判断: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
最基本的判断方法是“比较”。状语后置多见于介宾结构状语,例如,现代汉语“在梦中相见”,其中的“在梦中”属于介宾结构,作为“相见”的状语放在前面,文言文一般放在后面,表述为“相见于梦中”。状语后置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

怎样判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之类的特殊句式,? 谢谢。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

肥东县15148421497: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 -
陶诸舒康: 先了解语序既,(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看一些列句,了解主,谓,宾一般都是些什么词,形成语感 然后再在题目中看宾语在前的即为宾语前置等等 另外,一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讲到词类的活用,像名词活用为动词..... 务必将这些情况记熟,这对解决你提的问题很有帮助. 水平有限,我能讲的就这么多,我读书的时候做题就凭语感.

肥东县15148421497: 宾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区别有没有很实用清晰地判断方法 -
陶诸舒康:[答案] 宾语还能后置?难道还要把宾语后置到句号之后吗?宾语只能前置,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90%以上的宾语前置句出现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至于状语后置,状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但是放在了动词之后,就是状语后置.通常会有“于”字或“以”字...

肥东县15148421497: 在文言文,怎么判断句子是宾语后置句 -
陶诸舒康: 比如说:“宋何罪之有”

肥东县15148421497: 文言文里的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前置,该怎么判断?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前置各是什么?该怎么判断? -
陶诸舒康:[答案] 一,宾语本来就是放在谓语后的呀,是否说的是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

肥东县15148421497: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陶诸舒康:[答案] 这些属于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

肥东县15148421497: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怎么区分 -
陶诸舒康: 这是现代汉语正常语法的顺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有一个口诀方便记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你说的那几种属于...

肥东县15148421497: 语文中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前置句怎么判断? -
陶诸舒康:[答案] 这位童鞋啊!下面全是知识啦,你要的好像在第3~5大段里面的吧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

肥东县15148421497: 高中生阅读古文时如何判断和区分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请举例分析说明, -
陶诸舒康:[答案] 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

肥东县15148421497: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 -
陶诸舒康:[答案]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

肥东县15148421497: 语文文言文怎么看出来哪个是宾语前置句哪个是状语后置句? -
陶诸舒康:[答案]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但也有反例,如:以至昼夜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