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和脾的关系

作者&投稿:休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中医 养生 保健特别强调“三因 养生 ”,即“因时 养生 ”“因地 养生 ”“因人 养生 ”。专家介绍,“因时 养生 ”就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顺时 养生 。中医不同于气象学将一年分为四季,而是根据“五行”原理来划分季节,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在中医学中,五季 养生 中各季重点养护的脏腑不同,养护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长夏里,如何主动适应季节特点进行科学 养生 ,对于提高国民 健康 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长夏”的特点有哪些?
“长夏”一词,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脏气法时论等篇:“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在此首次提出“长夏”以及与脾胃相对应的观点。《黄帝内经》将一年四时分为五时,而五时又对应五行,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对应关系,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春、夏、长夏、秋、冬五时相对应。
中医所说的“长夏”,一般指农历6、7月份,其始于盛夏而止于秋凉,占一年间的中央时段。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难耐。按照农作物在一年中“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长夏时节,大多数农作物正处于转化和成熟、孕育籽实的阶段,故长夏的生化作用为“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以长夏之化为中心。四时若无长夏为之化,则草木虽繁茂而果实不成,秋既无收,冬亦无藏。
“长夏”为何要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气候炎热,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不利于人体散发热量。而高温条件下,汗出水分蒸发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形式。空气中湿度大,使机体难以通过汗出蒸发水分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出现体温调节障碍,常常表现为脘腹胀满、四肢无力、胸闷气短、精神萎靡、身困体沉等一系列症状。在此基础上,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长夏的气候特点为多湿。又由于长夏天气炎热,腠理大开,人体阳气外泄过多,极易中寒,以致脾胃虚弱,最易发生脾胃疾病,包括流行性消化系统传染病。
中医学早就有“脾旺长夏”的理论。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脾胃位于身体的中央,脾胃和三焦构成人体上输下传的太极枢纽,起着升清降浊作用。“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脾胃承担着消化食物、供应营养的重要任务,就像自然界土之养育万物一样,故中医学特别强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因脾主四肢肌肉。脾胃功能强健,则人体肌肉强壮、 健康 、少病、长寿。《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的正气,就是指脾胃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心肺,进而化生气血,布散于周身的功能和功效。气血充沛,正气充足,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营养,才能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来源于脾胃之气,称为正气、中气。现代医学也认为,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与人体 健康 长寿密切相关。
若脾土运化之功能降低,则虽能日进饮食,但不能化生气血,就会使心、肝、肺、肾等各脏腑、组织、器官皆失其滋养;或因长夏湿气太重,成六淫之湿邪,反困其脾;或因平素脾胃虚弱,又为湿邪所伤,诸多脾胃之病亦由此而起;或因长夏炎热,湿与暑热交织,“暑必挟湿”,而致暑湿为病。“脾喜燥恶湿”,当湿气过盛,影响脾的正常功能时,常常进一步引起循环、呼吸、内分泌、血液、泌尿、肌肉、骨骼等多系统的疾病,人体抵抗力也会随之减低。由此可见,长夏 养生 必须重点养护脾胃。
“长夏”如何养脾?
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具体有如下8条。
饮食调摄 长夏时节应特别注意饮食的调摄,饮食宜定时、规律,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给予调理。食物种类要多样,适当吃些清热、利湿类食品,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如猕猴桃、西红柿、梨、西瓜、香蕉、桃,以满足身体消耗所需要的营养供给。再比如说,鲤鱼、茯苓、扁豆、薏米也有一定的利湿作用。但要慎食太多的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还要注意避免酸、辣、辛、燥和油腻等饮食之偏嗜,过食辛辣,易助湿生热,为长夏之大忌。
适当补水 长夏闷热,人易出汗,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喝水的方法为少量多次,即频频饮之,但每次不宜多饮,切记燥热、劳累和剧烈运动之后一次狂饮冷水。要尽量少饮酒,因为酒亦主湿。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脾胃虚弱的人可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利湿的中药饮片,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特别在长夏之际,不建议大量吃冷饮,因其易伤人体阳气。
避免贪凉 适宜的室内温度,是保障 健康 起居的重要条件。在长夏时节,注意避免过于贪凉。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以室内温度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
良好睡眠 “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大家应该自觉适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晚睡早起。提倡睡“子午觉”即增加半小时午睡时间。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一些脾胃功能较差或湿邪困脾而患脾胃病的朋友,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应及时选择中医药治疗。
注意避暑 长夏季节,应尽量避开烈日暴晒,最好利用早晚时间锻炼身体,锻炼时要防止汗出过多而致阳气外泄。患有慢性脾胃病者,除了可做广播体操、跑步等“动功”运动之外,还鼓励其进行“内养功”或“放松功”等“静功”训练,因为充分地放松和入静,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对脾胃的养护更佳。研究证明,适当运动,能够抑制大脑皮质病理兴奋灶,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特别推荐朋友们做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系列运动,对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更有帮助。
慎凉水浴 提倡用温水冲凉,特别是老幼体弱之人,凉水淋浴增加患病风险。
心情愉悦 长夏天气湿热,易使人心烦意乱,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喜悦轻松的情绪可健脾益胃。若“七情”“过犹不及”,则可直接伤及脏腑,尤其是多思、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对脾胃和身体不利。
长夏是 养生 治病的最佳时间 长夏,既是 养生 保健的最佳时间,亦是患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借助长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时期,积极医治脾胃病或其他原有痼疾,往往会收到一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于患有脾胃病的人,应注意口鼻腔及咽部慢性炎症的治疗及全身疾病的防治。还应注意已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对重症脾胃病、如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以防恶变。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
王庆国:善调脾胃 适当运动 恬淡虚无
10-22 15:50
阅读 1962
“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工作70年”,这是第四届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虽然年届七十,然桑榆更思进,无鞭自奋蹄,他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却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其秘诀如下。


秘诀一:善调脾胃,颐养生活

脾胃病被称为千古难治之病。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写道,“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土中生长出来的,将来这些东西最终也要回归到土里去,说明了脾胃的重要性。

​人体的营养物质都要通过脾胃消化吸收,再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如果脾胃出了问题,就不能从万物中吸收营养,也就不能供应身体。《慎斋遗书》中指出,“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人就容易生病。

​王庆国本人也曾被胃病困扰,那是他四十几年前在东北工作的往事,由于营养跟不上、工作强度又大而患上胃病,精心调理后才得以缓解。

​​针对脾胃病这个千古难治之病,王庆国给出了解决之法:泻心剂。

​王庆国介绍,泻心剂具备寒热互用、苦辛并进、攻补同施的功效,共奏调和寒热、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功,既有理中温脾补虚之意,又有奏苦寒泄胃消痞之功,是一组调整脾胃、湿热同治的良方。
泻心剂的十味主药中,起到辛开作用的药是半夏和干姜、半夏和生姜;苦降的药是黄连和黄芩;甘补的药是甘草、人参和大枣;附子温助阳气;大黄泄热破结。灵活运用这些药组方可治疗多种脾胃病,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有呕吐、腹胀、腹泻、恶心、肠鸣症状者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各6g,黄连、人参5g,甘草10g,大枣1到2个。坚持1~2周就可以见效。

甘草泻心汤

有腹痛、反酸、烧心、口疮、黑便、呕血、便溏、痞满症状者可以用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以甘草为君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大甘草的量,坚持调理2~3周。常有口腔溃疡的人调理的时间要长一些,症状消失后可将药量减半服用一段时间。

生姜泻心汤

有呃逆、嗳气、消化不良症状者可以用生姜泻心汤,此方比半夏泻心汤多了生姜,由半夏6g、干姜3g、黄连5g、黄芩6g、甘草10g、人参5g、大枣1或2个、生姜15g组成。

姜入药有生姜和干姜两种,干姜守而不走,温脾胃、温肾阳;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出现呃逆、嗳气、消化不良是因为脾胃寒热错杂又有饮食停滞,所以需要用生姜。

需要注意的是,半夏有一定毒性,且与乌头相反,服用泻心汤需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秘诀二:适当运动,放松解压

王庆国一直将医圣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精研医术,心怀仁爱,志存救济。 他不辞辛劳,每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东城中医医院等出诊6个半天,年接诊患者9000余人次,他还经常受邀去外地出诊,为基层百姓服务,每天的行程安排相当紧凑。
王庆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就是适当运动,脑力劳动与体育锻炼交替进行,这样可以使肉体与精神交替休息,达到良好的放松效果。

​王庆国坚持每周五次健步走一万步,并且打一小时乒乓球。他从不去空调房打乒乓球,即使是夏天,也会在温度适宜时选在阴凉露天处,让身体自然出汗。

秘诀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走过半生,王庆国的人生、事业、思绪都与诞生于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伤寒论》紧密相连。作为一位学养很深的大医。他因对《伤寒论》的精深钻研而获“经方妙手”之誉。

​穿越经典的力量,赋予了王庆国良好的心态, 他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只有心境宽广,恬淡虚无,才能真气从之,精审内守,病安从来。

​他生活规律而有节奏,每日5点半起床,笔耕不辍,涉猎知识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多才多艺,在诗词、书法、国学等均有造诣。

​王庆国曾说:学医者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这样就能把人放进社会、自然、精神的大系统之中,在“天人相应”的理性思维指导下,把握疾病的蛛丝马迹,做到秋毫不差,药无虚发。

​​书法是他的爱好之一,他书法学宗明代大儒王阳明,字体工整,笔法遒劲,隽秀洒脱。他始终认为,培养高雅的爱好对于舒缓情绪和压力非常重要,不仅书法,戏曲、音乐也是他之所爱。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向名山游”的情怀是他心性恬淡的写照,“学一等人忠臣孝子,做两般事诊病读书”是他不变的座右铭。在外,他为国为党,鞠躬尽瘁;在家,他敬老孝亲,兄弟和睦。传承家风,光大家族,他的身上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也有璀璨辉耀的精诚之光。




​​​


【健康术语】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与湿热体质者均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易于加重阴虚质和湿热质的偏倾,故应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2、修身养性、心态平和 在心性修养方面,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七情内伤的七情调摄
古今养生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对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促进药效的手段。《黄帝内经》总结出“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却病增寿。古...

气功之真气运行法
“元神蓄力育生机”的含义是,高度入静“恬淡虚无”的精神意识状态,即元神,可以使生命的物质和动力“精气神”蓄集化合,从而孕育出旺盛的生命机能。真法第五步是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进行的。以此,在炼第四步功时,学者对通督和气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督只是入门的标志。炼气功气感仅仅是初级阶段的产物,随这入静...

古文中的养生诗句
11、冬季养生有秘诀,状元美食送给你;鲈鱼富含蛋白质,清蒸鲜美最适宜;莲藕清心安神忙,黑白木耳搭进去;花生最好配红枣,补脾益血功效高。愿快乐安康! 12、寒冷冬季脂肪聚,低卡时蔬来帮你;增强饱足卷心菜,清炒护肤味道妙;消积化滞白萝卜,晚餐煮汤功效高;超低热量西兰花,凉拌瘦腹就靠它。愿快乐安康! 13、冬季养生...

打坐有什么好处
因为通过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达到恬淡虚无,心无罣碍;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运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正如因是子所说:“内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总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坚持,精进不懈,小则康强身体,祛病延年;大则开发潜能,弥纶天地。4)打坐的好处和方法,打坐又叫...

内气怎样运行
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练拳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安格尔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我牢记这句话,一直坚持打太极拳,晨昏无间、寒暑不易、雪雨无阻、繁忙不止,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其三,练功打拳,适宜于寂静的庭园与厅堂或安静清新之地,这样...

情志养生处方四则
突然或持久而强烈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会导致人体气机逆乱,脏腑气血失调,最终形成疾病,通常称为情志致病。中医认为七情的情志表现无不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

练气功有哪些好处?
在中医理论里,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动力,而气功的入静状态是促进真气增长、运行的最好条件,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练气功可以增加人体真气,充足的真气为思维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从而增强人的思维能力。 练气功可使人聪慧,这一点不仅为前述的脑电图变化所证明,而且在现实生活也...

“世”说新语之失魂落魄:常喝一道茶,疏肝解郁、养肺安神
在《素问·五藏生成篇》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在《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白天,魂魄藏在心中,胸腔之内;晚上魂入血,藏在肝中休息,魄藏于肺中。在人体后背的肺俞穴旁有魄户,肝俞旁有魂门。我们的“魂和魄”主要是...

阴虚质人群的养生调理方法
阴虚质的话通过药物调理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选择中药调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

老边区15860534117: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什么意思啊?
斋林力诺: 这句话出自在《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是因,“真气从之”是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处于一种平静状态时,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绪的激扰,你的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这时候,疾病就会少生.反之,当你的情绪出现了异常的变化,体内的气血就会因此产生逆乱,进而导致疾病.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一旦无法控制情绪,发怒了,血压就会很快上来,人也会感到头晕、头痛.这个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学会自我释放压力,缓解不良的情绪.

老边区15860534117: 中医养生学为什么强调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
斋林力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恬淡虚无:这句讲的是精神调节方面的要点. “恬淡”强调是这样一种性格的培养. “恬淡”即要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

老边区15860534117: 怎样理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斋林力诺: 如何理解“安宁,空虚,真气,内心,疾病永远安全”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章“古... 什么是虚无?一般而言,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一个人的安静个性,纯正个性,优雅的...

老边区15860534117: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
斋林力诺: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

老边区15860534117: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斋林力诺: 恬淡:清静淡泊,不求名利. 虚:空无所有.真气:人体的元气,生命 活动的原动力.清静淡泊,心无杂念,体 内的元气就能随之充盈.指人心清静可保养身体元气,抵抗疾病.这句话出自《素问• 上古天真论》:“虚气贼风,避之有时;恬 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

老边区15860534117: 道家的 虚无恬淡 寂寞无为 什么意思 -
斋林力诺: 恬淡虚无出自黄帝内经,原文自己搜.这些话像道家,但不是道家的.应该是道教的.这两句话是讲修身养性的,前一句意思是心情、情绪、态度要安静平淡,后一句是清空思想念头不能刻意为之(要无为)

老边区15860534117: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何意? -
斋林力诺: 恬淡虚无 --“恬”-- "恬"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舌头的"舌"字,与"舔"是同根同源,本意是说动物和人受伤后,会下意识的拿舌头去舔伤口(而事实证明唾液中含有很多能促进伤口愈合的酶、氨基酸或者是其他的物质),所以,舔是一种通...

老边区15860534117: 语文:恬淡虚无 -
斋林力诺: 恬淡虚无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原为道家所尊奉的养生的根本途径,后被道教养生学说所袭用.虚无是说 看开 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

老边区15860534117: 如何养心? -
斋林力诺: 静则神藏,静心养心 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世界是从静寂中产生的,“有生于无”、“动生于静”,包括人的产生.人的精神更是来源某种静寂.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主要内容...

老边区15860534117: 《黄帝内经》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你认为《黄帝内经》原文中最能体现中国养生文化精髓的是那一句话,写出你的理由?
斋林力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心不静.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