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朝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作者&投稿:齐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王朝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西汉:
高祖刘邦
庙号 太祖 (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出身平民阶级。
谥号 高皇帝

惠帝刘盈
庙号 无
谥号 孝惠皇帝

前少帝刘恭
后少帝刘弘
均无谥号、庙号,为高后吕雉摄政

文帝刘恒
庙号太宗
谥号孝文皇帝

景帝刘启
无庙号
谥号孝景皇帝

武帝刘彻
庙号世宗
谥号孝武皇帝

昭帝刘弗陵
无庙号
谥号 孝昭皇帝

废皇帝刘贺
无庙号、谥号

汉宣帝刘询
庙号 中宗
谥号 孝宣皇帝

汉元帝刘奭
庙号 高宗
谥号 孝元皇帝

汉成帝刘骜
庙号 无
谥号 孝成皇帝

汉哀帝刘欣
庙号 无
谥号 孝哀皇帝

汉平帝刘衎
庙号 元宗
谥号 孝平皇帝

东汉:

光武帝刘秀
庙号 世祖
谥号 光武皇帝

汉明帝刘庄
庙号 显宗
谥号 孝明皇帝

汉章帝刘炟
庙号 肃宗
谥号 孝章皇帝

汉和帝刘肇
庙号 穆宗
谥号 孝和皇帝

汉殇帝刘隆
庙号 无
谥号 孝殇皇帝

汉安帝刘祜
庙号 恭宗
谥号 孝安皇帝

汉顺帝刘保
庙号 敬宗
谥号 孝顺皇帝

汉冲帝刘炳
庙号 无
谥号 孝冲皇帝

汉质帝刘缵
庙号 无
谥号 孝质皇帝

汉桓帝刘志
庙号 威宗
谥号 孝桓皇帝

汉灵帝刘宏
庙号 无
谥号 孝灵皇帝

汉少帝刘辩
庙号 无
谥号 少帝

汉献帝刘协
庙号 无
谥号 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

  (1)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汉武帝一生就用了十一个年号,女皇帝武则天也曾改元十二次。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因此往往也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2)谥号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一般而言,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同时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故废除谥法,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汉代恢复了谥法,朝中设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3)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其年号,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人们称他们为“康熙爷”、“乾隆爷”,但如果按他们的庙号称呼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太祖 高皇帝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 前206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 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前195年~前188年
-- 前少帝 刘恭(?-前184年) 前188年~前184年
-- 后少帝 刘弘(?-前180年)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前180年~前157年
-- 孝景皇帝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前157年~前141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前157年—前87年) 前141年~前87年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汉 太始 征和 后元
-- 孝昭皇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 始元 元凤 元平
-- 废帝 刘贺(前92年-前59年) 前74年7月~前74年8月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前91年-前49年)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地节 元康 神爵 五凤 甘露 黄龙
高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元皇帝 刘奭(前75年-前33年)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宁
统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成皇帝 刘骜(前52年-公元前7年) 前33年~前7年 建始 河平 阳朔 鸿嘉 永始 元延 绥和
-- 孝哀皇帝 刘欣(前25年-前1年) 前7年~前1年 建平 太初元将 元寿
-- 元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平皇帝 刘衎(前9年-5年) 前1年~5年 元始
-- 孺子 刘婴(5年—25年) 6年~9年 居摄 初始
王莽(前46-23年) 9年~23年 天凤 地皇
刘玄(?—25年) 23年~25年 更始
刘盆子 25年~27年 建世
世祖 光武皇帝 刘秀(前6年—57年)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显宗 孝明皇帝 刘庄(28年-75年) 57年~75年 永平
肃宗 孝章皇帝 刘炟(58年-88年)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穆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和皇帝 刘肇(79年—105年) 88年~105年 永元 元兴
-- 孝殇皇帝 刘隆(105年—106年) 106年1月~106年8月 延平
恭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安皇帝 刘祜(94年-125年)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 -- 刘懿(?-125年) 125年3月~125年10月 无
敬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顺皇帝 刘保(115年—144年) 125年~144年 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 孝冲皇帝 刘炳(143年—145年) 144年~145年 永憙
-- 孝质皇帝 刘缵(138年-146年) 145年~146年 本初
威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桓皇帝 刘志(132年—167年)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度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灵皇帝 刘宏(156年—189年) 168年~189年 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 弘农怀王 刘辩(176年—190年) 189年4月~189年9月 光熹 昭宁 永汉(献帝中平六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
无 孝献皇帝 刘协(181年-234年)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西汉(前206年—8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汉太祖
(汉高祖)[1] 高皇帝 刘邦 - 前206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2] 刘盈 - 前195年—前188年
- 前少帝[3] 刘恭 - 前188年—前184年
- 后少帝[4] 刘弘 - 前184年—前180年
汉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 前元、后元 前180年—前157年
- 孝景皇帝 刘启 前元、中元、后元 前157年—前141年
汉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 前141年—前87年
- 孝昭皇帝 刘弗陵 始元、元凤、元平 前87年—前74年
- - 刘贺[5] - 前74年
汉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
(刘病己)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 前74年—前49年
汉高宗 孝元皇帝 刘奭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前49年—前33年
汉统宗 孝成皇帝 刘骜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绥和 前33年—前7年
- 孝哀皇帝 刘欣 建平、元寿 前7年—前1年
汉元宗 孝平皇帝 刘衎 元始 前1年—5年
- 孺子皇帝[6] 刘婴 居摄、初始 5年—8年
注:

1. 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汉高祖,后世多因循之。实际庙号为汉太祖。

2. 汉朝(包括东汉、西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 汉文帝之前是汉高后掌权,期间有两位傀儡少帝刘恭和刘弘。实质上汉文帝只是正式继任的汉朝皇帝。

4. 同上。

5. 汉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即位仅27日就被霍光废黜。

6. 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王莽摄政,称摄皇帝 。
附:新莽王朝(8年—23年) 谥号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年期
- - 王莽 8年—23年 初始
始建国
天凤
地皇 8年
9年—13年
14年—19年
20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年期
世祖 光武皇帝 刘秀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25年—56年
56年—57年
显宗 孝明皇帝 刘庄 57年--75年 永平 58年—75年
肃宗 孝章皇帝 刘炟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76年—84年
84年—87年
87年—88年
穆宗 孝和皇帝 刘肇 88年--105年 永元
元兴 89年—105年
105年—105年
- 孝殇皇帝 刘隆 105年--106年 延平 106年—106年

恭宗 孝安皇帝 刘祜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107年—113年
114年—119年
120年—121年
121年—122年
122年—125年
- 前少帝[1] 刘懿 125年 - -
敬宗 孝顺皇帝 刘保 125年--144年 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126年—132年
132年—135年
136年—141年
142年—144年
144年—144年
- 孝冲皇帝 刘炳 144年--145年 永嘉 145年—145年
- 孝质皇帝 刘缵 145年--146年 本初 146年—146年

威宗 孝桓皇帝 刘志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147年—149年
150年—150年
151年—152年
153年—154年
155年—158年
158年—167年
167年—167年

- 孝灵皇帝 刘宏 167年--188年 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168年—172年
172年—178年
178年—184年
184年—188年
- 后少帝[2] 刘辩 189年 光熹
昭宁
永汉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 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3] 刘协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189年—189年
190年—193年
194年—195年
196年—220年
220年—220年
注:

1. 在汉敬宗(汉顺帝)之前本来是阎太后(汉安帝太后)拥立的少帝刘懿,刘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敬宗趁机即位。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懿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2. 献帝以前是少帝刘辩,当了四个月皇帝,而且还有许多时间都在避难之中。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辩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3. 此谥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所上。

所有的?


中国各朝代帝王的谥号为什么分“帝”“宗”之称
“帝”是谥号,“宗”是庙号,不是一回事。某帝王的直系后代并且在位的,认前面的帝王为“祖”、“宗”,祖宗的意思,按顺序排列在太庙中,供皇子皇孙祭祀。体现“家天下”的特征。有些朝代没有给死去的帝王建立太庙排位,后人就用谥号称呼,如文帝、武帝等。谥号属于对皇帝生前事迹的简单评价。唐朝...

庙号、尊号、 年号、 谥号的区别是什么?
唐高宗就有14个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等等!谥号:谥号就是皇帝死后,后人评价他生前的是非功过所加的一种评价。2、称号的对象 庙号和尊号:用于皇帝。年号:不是针对于皇帝的称号,而是对于封建政权的称号。谥号:包括皇帝,嫔妃、大臣、诸侯,只要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可以在死后追加谥号。

为何人们用“年号”称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庙号或谥号?
在南北朝时期,庙号被玩坏了。石勒、刘裕、陈霸先等人均打了高祖的庙号,甚至南朝宋的第三任皇帝刘义隆被弑杀后,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这位皇二代,却享用了开国皇帝的庙号,后世议论纷纷,指摘不断。与祖类似,宗的庙号同样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第二任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宗。在大一统王朝中,汉、唐...

为什么我们叫皇帝,有的叫谥号,有的叫庙号,有的叫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
庙号为“祖”,通常指开国之君或者王朝的奠基人。帝王的谥号最为特殊,也是很有来由和讲究的。谥号起源于商朝,庙号不是每位君王都有,但是谥号是都有的,而这谥号是对这位生前显赫之人的盖棺定论性评定。年号始创于汉武帝。在明清之前,一位皇帝通常会有很多年号,到了明朝,年号少了,通常一位皇帝...

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区别?
年号、庙号和谥号都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独特谥号体系,它们在功能、形式和历史上存在一些区别:1. 功能: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主要用于记载皇帝在位的时间,同时也能表示初登帝位、祈求福寿、记事等。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主要用于祭祀和纪念先皇。谥号则是皇帝或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

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都拥有庙号。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

皇帝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为何唐宋皇帝死后都要称其庙号
唐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自唐朝始,每个皇帝死后方才都有庙号。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相传始创于西周成康时期,由周公旦所确立。唐朝以前,每个皇帝不一定都有庙号,但都有谥号,因此唐以前帝王多称谥号,唐至元代皇帝多称庙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年号尊号庙号谥号,在不同朝代都怎么用的?
一、“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二、谥号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三、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

庙号、年号、谥号有啥区别
庙号、年号、谥号有啥区别 庙号 庙号始于商朝,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祭祀供奉时所用的名号。在汉代只有少数有大功德的皇帝才会有庙号,隋唐之后每个皇帝才都有庙号。庙号一般为太祖、太宗、高宗、仁宗等等。庙号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其一生之功过给予的一个评价。一般开国皇帝就是太祖,如宋太祖,仅次于太祖就是太宗,如唐太宗...

中国皇帝的谥号,庙号,年号
中国五千年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王朝兴衰史,登基为帝者少说也有数百人之多,后人称呼皇帝,除了直呼其名外,一般用到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古代皇帝、皇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评价的称号,这里特指皇帝的谥号。 谥号始创于周朝,先秦时期的君主的谥号一般是一个...

安宁区13929794379: 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 -
雍婵勤克: 两汉有庙号、谥号的皇帝有: 刘邦:庙号高祖,谥高皇帝 刘盈:庙号无,谥孝惠皇帝 刘恒:庙号太宗,谥孝文皇帝 刘启:庙号无,谥孝景皇帝 刘彻:庙号世宗,谥孝武皇帝 刘弗陵:庙号无,谥孝昭皇帝 刘询:庙号中宗,谥孝宣皇帝 刘奭:庙...

安宁区13929794379: 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 -
雍婵勤克:[答案] 汉武帝是年号 汉武帝全称为汉世宗孝武皇帝,姓刘名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七位天子,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

安宁区13929794379: 汉朝皇帝的年号和姓名分别是?
雍婵勤克: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

安宁区13929794379: 西汉皇帝有庙号吗?有的话都是什么?
雍婵勤克: 不是全部有,西汉时期庙号的授予是比较严格的,只有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有:高祖刘邦 庙号 太祖 ;文帝刘恒 庙号太宗 谥号孝文皇帝 ;武帝刘彻 庙号世宗 谥号孝武皇帝;汉宣帝刘询 庙号 中宗 谥号 孝宣皇帝 ;汉元帝刘奭 庙号 高宗 谥号 孝元皇帝 ;汉平帝刘衎 庙号 元宗 谥号 孝平皇帝 .其他皇帝都没有庙号,像景帝就不是庙号而是谥号:孝景皇帝.像平帝的元宗都是属于后期,制度不是那么严格才得的.像景帝都没有混到个庙号.

安宁区13929794379: 汉朝所有皇帝谁知道啊
雍婵勤克: 西汉: 高祖刘邦 庙号 太祖 (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

安宁区13929794379: 汉朝从刘邦开始到汉朝最后一个皇帝都叫什么名字速求
雍婵勤克: 西汉(公元前 206 -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 -23)和更始帝(公元23 -25 ) 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在位时间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皇陵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

安宁区13929794379: 关于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庙号、年号 -
雍婵勤克: 像是庙号,在汉朝、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像是汉惠帝、汉景帝都没有庙号,而那个时候皇帝的谥号简单,就两个字,其中前面的是固定的,都是孝字;像汉武帝谥号是孝武,汉武帝也就是由这个谥号来的.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年号很多,而谥号又很长,不像汉武帝这样能概括出来,比如唐太宗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谥号就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所以后世称庙号能比较容易知道说的是谁,不然一个人十几个年号,谁记得住啊.无论是谥号还是庙号都是皇帝死了之后叫的,皇帝活着的时候,还是叫年号的. 而明清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当时就称年号,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明清皇帝的谥号也都是比较长,但是因为习惯称年号,也就没在皇帝死后叫庙号.

安宁区13929794379: 能举例出几个古代皇帝的别号吗?要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 庙号:清圣祖 谥号:仁(皇帝) 年 -
雍婵勤克: 刘邦 庙号:汉太祖 谥号:高(皇帝) 别名:刘季朱元璋 庙号:明太祖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

安宁区13929794379: 皇帝对自己的称呼有多少种
雍婵勤克: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死后都有几种称呼的形式,分别为谥号,庙号和年号. 从周朝开始,对于帝王的称呼采用的是谥号,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当然秦朝时中断)....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