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大徽班??

作者&投稿:叱干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大徽班是什么?~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连续不断的远古人类文化—— 在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不同洞穴中,从距今70万年至23万年间的“北京人”,到20万年至10万年间的“新洞人”,又到4万年至2.5万年间的“田园洞人”,再到2.7万年至1.8万年间的“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的原始人类没有间断过。这在我国已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中是罕有其匹的。值得重视的是,在距今大约2万多年前,有一股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已离开山区洞穴来到北京小平原上,在今王府井大街一带的河边生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先有距今1万年左右的“东胡林人”文化遗址(在门头沟区),再有六七千年前的
“上宅文化遗址”、“北埝头文化遗址”(在平谷区)和差不多同时代的“镇江营文化遗址”(在房山区),又有四五千年前的“雪山文化遗址”(在昌平区)。可见,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在北京地区也是连续不断的。 都城文化——北京自辽代立为陪都(称南京或燕京)后,金、元、明、清及民国前期皆建都于此,现在仍然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的都城文化积淀深厚,在我国200余座大小古都中,堪与其比者寥寥无几。 京剧文化——京剧又称皮簧戏或平剧,被誉为国粹。这一剧种首先在北京形成和发展起来,后流行全国。清乾隆年末期,兴盛于湖北的汉调、江南的徽调等地方剧的戏班,特别是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到北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活动中,不同剧种的戏班相互合作、交流、影响,并接受和吸收了昆曲、秦腔及民间的一些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京剧,并成为雅俗共赏、广为普及的大剧种。

  四大徽班概况
  “徽”指的是徽调或徽戏,“徽班”是指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徽调在南方非常受欢迎,有许多著名的徽班。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当时被称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当时有这样的赞誉:三庆班的轴子、四喜班的曲子、春台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

  “轴子”(读“咒”),意思是说三庆班擅长演有头有尾的整本大戏。

  “曲子”是指昆曲,意思是说四喜班擅长演昆腔的剧目。

  “孩子”指的是童伶,意思是说春台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生气勃勃。

  “把子”是指武戏,意思是说和春班的武戏火爆,最受欢迎。

  这是四大徽班的概况。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

  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四大徽班

  明末,安徽青阳,徽州声腔已趋流行,同时安徽优伶技艺已显头角.清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高宗八旬万寿盛典,三庆徽班率先入京祝厘,自此继来徽班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班,合称「四大徽班」.
  乾隆时,戏曲已分雅,花两部.雅部即指昆腔;花部又名乱弹,泛指昆腔外之一切地方声腔.徽班则特有其地力之「二黄调」,但仅是以二黄调为基本声腔,再融合流行之京,秦两腔,萃集其他剧种所长.是以嘉庆年间,徽班不但擅演花部诸戏,昆腔也是常演戏目,演员亦不仅安徽人,徽班只是为安徽人所主宰之剧团而已.这种兼容并蓄的作法,因而博得观众的欢迎,不但徽班声誉日隆,二黄调也因之身价日增.
  道光年间,四大徽班已领先各类剧团,而四大徽班又各有特色:四喜以昆腔见长;三庆以连演新戏见长;和春以武戏见长;春台以童伶见长.至咸丰时,三庆班老生程长庚以二黄调突出於伶界,与四喜班擅长西皮之老生张二奎,及春台班做工取胜之老生余三胜鼎足而三,皮黄君临天下之势已成.同治,光绪年间,各班生,旦,净,丑偕济济多士,皮黄调於此大成.故京剧之兴,与四大徽班之起,息息相关.

  一般认为我国京剧的产生是源于所谓"四大徽班"的进京,指的是为了庆贺乾隆皇帝80大

  寿有关方面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个原来在南方演唱"徽调"的班社调进北

  京,才使后来发展成为京剧。实际上这"四大徽班"并不是同时进京的,最早进京的是"三

  庆",后来是"四喜"等。当时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都是同属"皮黄腔"类的地方戏曲,而且

  两种戏曲的艺人还可能同在一个班社中。如曾对早期京剧形成作出很大贡献的著名演员余三

  胜原来就是工汉调的。当然,这些班社的进京确实有助于"徽、汉"两调在京的合流,最终至

  清道光年间真正形成为"京剧"。而这四个班社,后来实际上也就成为早期京剧的重要班社。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四大徽班是指什么
之一。道光初年,汉剧演员王洪贵成为和春班的成员,传说这是汉剧进入北京的开始。4. 春台班:春台班是安徽省太湖县的清代戏班。在光绪末年(1908年),艺人韦春台邀请桃花铺的甘致祥和望江的蔡仲贤等人,组成了一个以“三打七唱”为特色的徽剧草台班社,人们称之为春台班,它是四大徽班之一。

“四大徽班”指什么?
中国清代的戏剧舞台上,有四个备受瞩目的戏班,被统称为“四大徽班”。它们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它们以表演徽调或徽戏而闻名。这些徽班在乾隆年间(1644-1911)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技艺,在南方广受欢迎。其中,三庆班以其完整的戏剧结构(被称为“轴子”)和连贯的新戏表演而...

四大徽班是指什么
清代时期,徽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南方广受欢迎,引领了戏剧界的风潮,四个备受瞩目的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因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四大徽班”。三庆班以其完整的戏剧结构闻名,他们的表演擅长从头到尾连贯的故事叙述,被誉为“轴子”,仿佛每一个戏码都有头有尾...

四大徽班是什么
清代时期,徽调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南方地区广受欢迎,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戏班,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被统称为“四大徽班”的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这四大徽班各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专长。三庆班以其整本大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而闻名,被赞誉为擅长演绎有头有尾的“轴子”剧目,给观众带来了...

四大徽班是什么?
清代时期,徽调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南方享有盛誉,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因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特色备受关注。这些戏班各有专长:三庆班以其完整的大型剧目(轴子)闻名,四喜班以精湛的昆曲(曲子)见长,春台班则以青少年演员(孩子)的活力著称,和春班则以精彩的...

四大徽班是什么时候进京的
京剧是“四大徽班”进京之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四大徽班是什么时候开始进京的呢?在清代中叶,我国剧坛上,除了昆曲之外,民间的地方戏曲兴盛起来,如梆子腔、秦腔、徽调、楚调等,逐步形成花部与雅部争胜的局面。当时戏曲演出活动的中心,北为北京,南为扬州。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乾隆皇帝从1751年起,曾先后...

京剧四大徽班进京是什么时候?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艺人进京...

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四大徽班进京原因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

四大徽班在表演形式上融合了其他地区的戏曲表现形式,在19世纪末形成了...
四大徽班在表演形式上融合了其他地区的戏曲表现形式,在19世纪末形成了(京)剧。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1]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

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剧是什么?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

襄垣县19852766016: 四大徽班 - 搜狗百科
鲜菁科芬: 四大徽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徽班是中国清朝中期兴起于安徽、江苏等地的戏曲班社,以唱“二黄”声腔为主,兼唱昆曲、梆子等,以扬州一带为最盛,因艺人多来自安庆等地,而得名徽班.

襄垣县19852766016: 什么是四大徽班?关于四大徽班的由来..概念..等等总之是介绍四大徽班的啦 -
鲜菁科芬:[答案] 四大徽班概况 “徽”指的是徽调或徽戏,“徽班”是指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徽调在南方非常受欢迎,有许多著名的徽班.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当时被称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

襄垣县19852766016: 什么是四大徽班? -
鲜菁科芬: 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人京,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襄垣县19852766016: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指哪四个著名徽剧戏班 -
鲜菁科芬:[答案] 四大徽班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

襄垣县19852766016: 我国清代的四大徽班是指???? -
鲜菁科芬: 是指在清代乾隆年间陆续进入北京的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个戏班,其中以安徽人居多,因此名徽班.望及时采纳!

襄垣县19852766016: 京剧“四大徽班”是什么? -
鲜菁科芬: 四大徽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

襄垣县19852766016: 四大微班是指什么?
鲜菁科芬: 四大徽班概况 “徽”指的是徽调或徽戏,“徽班”是指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徽调在南方非常受欢迎,有许多著名的徽班.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当时被称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当时有这样的赞誉:三庆班的轴子、四喜班的曲子、春台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 “轴子”(读“咒”),意思是说三庆班擅长演有头有尾的整本大戏. “曲子”是指昆曲,意思是说四喜班擅长演昆腔的剧目. “孩子”指的是童伶,意思是说春台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生气勃勃. “把子”是指武戏,意思是说和春班的武戏火爆,最受欢迎. 这是四大徽班的概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