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什么

作者&投稿:芷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退避三舍的故事介绍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A.秦、晋 B.秦、楚C.晋、楚 D.吴、越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成语。主人公是春秋时期晋公子(后来的晋文公)重耳。

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人相争。

重耳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用 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而要设法解决它。

近义词 委曲求全

反义词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灯 谜 一再让住房

英 文 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fink out; keep somebody at arm's length>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国国君谁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以少胜多
晋国国君谁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以少胜多中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客居楚国时,楚王接纳了他,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借着酒劲问重耳:“如果有一天你重新回到晋国,你会拿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假如两个国家交战,我一定退避三舍”。然而谁承想,五年之后晋楚两国真的交战了,而...

退避三舍是谁的典故 退避三舍得主人公是谁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重耳。重耳是晋国皇子,但是国君晋献公却听信谗言,害了太子申生,同时又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不得已之下,重耳逃到了楚国,楚国国君对其敬重有加,退避三舍的典故便从这里开始。2、重耳在楚国被奉为上宾,楚王对其敬重有加,一次在席间,楚王对重耳说,加入将来有一天你...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该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晋文公重耳在逃命的过程中受到了楚王的礼遇,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就将军队撤退九十里(即退避三舍)。后来,晋文公果然信守承诺,在与楚军的交战中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晋文公重耳的诚信和军事策略,...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哪位?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主人公是晋文公,楚王原文重耳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
1. 晋文公(重耳)是“退避三舍”故事的主人公。2. 该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在冲突或竞争面前选择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3.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首次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记载中。4. 在《左传》中,描述了晋楚两军在中原相遇,晋军采取了避开楚军的策略,这就是“退避三舍”的由来。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晋文公重耳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

请问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1. 晋文公重耳和楚成王是退避三舍这一典故的主人公。2. 这一典故主要讲述了晋文公重耳与楚成王在城濮交战的故事。3. 《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其中的“舍”指的是古代的三十里一舍。4. 成语“退避三舍”意味着主动退让九十里,用以比喻不与人争斗或主动让步。5...

退避三舍讲的是什么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 -
肇齐泰可:[答案]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
肇齐泰可:[答案]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讲的历史人类是谁? -
肇齐泰可:[答案]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
肇齐泰可:[答案] 指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名叫姬重耳. 典故是这样的: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
肇齐泰可: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杯弓蛇影,神话妙笔,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 -
肇齐泰可:[答案] (退避三舍)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杯弓蛇影)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请问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
肇齐泰可: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原文重耳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草木皆兵、破釜沉舟、退避三舍说的是哪三位历史人物? -
肇齐泰可:[答案] 草木皆兵说的是淝水之战时的前秦皇帝苻坚 破釜沉舟说的是巨鹿之战时的楚霸王项羽 退避三舍说的是城濮之战时的晋文公重耳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肇齐泰可:主人公:晋公子重耳(晋文公) 解释: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苏家屯区17619506842: 典故“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
肇齐泰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http://baike.baidu.com/view/18049.ht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