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武帝“中外朝”制度的基本特点

作者&投稿:招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外朝制度的基本结构~

一、中朝
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的,在宫中皇帝左右听候意旨办事,称“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
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
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
二、外朝
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
外朝 的组织机构虽与秦及西汉前期无根本变化,但从职能上看,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成为政令的执行机构。
丞相的职权和地位也因此受到削弱,一旦触怒皇帝,甚至性命不保。在武帝统治的50余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人,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

扩展资料:
西汉时的中朝,由以下几种人所组成:

1、将军
将军又分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等。汉代兵权由皇帝亲自掌握,各种率兵的军将都由皇帝任命和指挥。
由于将军和皇帝关系十分亲近,所以将军也参与机要的谋议。有些皇帝的亲信大臣,皇帝也给他们加上将军的称号,以示尊显﹐如萧望之本为文臣,因受遗诏辅政而拜为前将军。

2、近臣
包括侍中、左曹、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皇帝对所亲信的九卿或其它官员、儒生,在他们原职之外再给予侍中、常侍之类的名号,当时人称这类官名为加官。
所谓加官,是一种头衔,并无具体的职掌,但获得此号者,可出入禁中,并参与机密的商议。有时他们还可根据皇帝旨意去批驳外朝大臣。西汉的近臣﹐实际上是皇帝的宾客和幕僚。

3、尚书
尚书本为皇帝身边掌司笔札的小官。中朝出现后,它的地位逐渐重要。它和仅仅参与议论的加官不同,尚书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
成为皇帝的秘书机关,在中朝已渐居核心地位。昭帝时(前86~前74)﹐霍光秉政兼领尚书事﹐以后辅政大臣都援此先例而领尚书事。
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和皇帝最为亲密的宦官、外戚,很容易变为中朝的主宰。
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即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前6~公元5),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莽代汉的结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外朝

“尚书令”“侍中”“常侍”成为决策机构,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权力被架空,且存在着三公九卿制度,表明这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政策今人有必要思考一下,即设立了中外朝制度。其实后代也是屡用不爽,或明或暗而已。
武帝的中外朝制,大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应该说达到了政令通畅的效果。

中外朝又称内外朝,中朝或内朝的人员是汉武帝的亲信如卫青等人,加大司马、大将军衔直接进入内廷与皇帝讨论国家大政,并由尚书令草拟诏书下发,这时的尚书令只是负责起草文件的秘书,直到南北朝才变成拥有极大权力的宰相一级的官僚。要看到这么做的背景是汉初以来形成的所谓“虚君实相”的政治格局,宰相的权力过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西汉宰相可以开府,即开设独立的办公机构,而这是合法的,十三曹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员工工资由国家拨付,属于国家公务员。这种局面不利于皇帝独掌大政,所以皇帝要通过法外的形式削夺宰相的权力。中朝或内朝的人员是顾问性质的人员,而非正式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出自皇帝的私库,但因与皇帝关系密切,所以升迁较快,不似外朝官员要层层考核。
这种以法外的方式削夺相权、加强皇权的方式为后世君主所继承,隋唐将宰相一分为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而且还要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才能处理政务。宋代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权,至于枢密使、三司使又分走了宰相的军权和财权。明代内阁制同样以法外的形式组建一个直接受控与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其实就是中外朝的翻版。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这方面的专著。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中外朝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就像明朝的内阁一样,外朝指的是以丞相为主的朝廷百官,中朝指皇帝和宫廷内侍以及一些亲信组成的决策机构,由中朝决定和草拟诏书,外朝则负责执行,通过这样就消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尚书令”“侍中”“常侍”成为决策机构,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权力被架空,且存在着三公九卿制度,表明这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政策今人有必要思考一下,即设立了中外朝制度。其实后代也是屡用不爽,或明或暗而已。
武帝的中外朝制,大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应该说达到了政令通畅的效果。


高中历史必修 1 考试重点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各个朝代的都要。请注明朝代和名字。
2、汉武帝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

历史上都有那位帝王封禅过泰山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

西汉董仲舒强调以什么治国
德董仲舒强调以德治国,他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是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德”在金文中又写作“_”,曾有学者认为“_”是“德”的古字。实际上“_”比“德”出现得更晚,是为“德”的异体...

汉朝的政治制度
1、汉代的经济制度 政府的经济来源依靠赋税制度,田赋是汉代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汉代的田赋非常轻,农民只须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税。但是汉代税制有个大缺点,当时井田制已经废弃,土地所有权归了农民,土地公有变成了私有。由于可以买卖,就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形成了地主阶级,地主对佃农收租很高,达到...

唐朝对秦汉时期的中央决策制度进行改革,从而显示出那些优越性?_百度...
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政治上,汉承秦制,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逐步形成和得到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继承和发展。经济上,手工业、农业等得到大发展,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文化上,科学技术、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得到正统统治地位唐代中央决策制度 一、三省制的发展变迁及职能 1、...

汉武帝和窦漪房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什么过事介绍下窦漪房的专政_百度知...
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汉景帝刘启,刘启是窦太后(窦漪房)的长子,所以汉武帝是窦太后的亲孙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皇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刘肇尊窦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尊母_阳公主为长公主,赐汤沐邑三千户,兄窦宪,弟窦笃、窦景,皆显贵且拥有实权。窦氏一族更...

中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关系演变的史料(商,西周,秦汉,唐宋)并归纳...
汉朝时期,曾一度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地方权力有所增加,而到了汉武帝之后,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并且分了中外朝,大幅度削弱了相权,权力就越发集中到皇帝手中。唐朝时期,在地方设了节度使,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并且拥有军队,税收大部分由节度使自己支配,地方的权力加强。宋朝由于借鉴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历史上刘姓名人都有谁?
2、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

《史记》中的人物
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4、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

雅江县19385812904: 汉武帝时期形成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官员身份有什么特点 -
盍面车前:[答案] 中外朝制度,特点,中朝都是皇帝的亲信

雅江县19385812904: 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盍面车前: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中朝即内朝,由皇...

雅江县19385812904: 汉武帝时创立的中外朝制度 -
盍面车前:[答案]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雅江县19385812904: 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RT -
盍面车前:[答案]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雅江县19385812904: 高一历史必修一 -
盍面车前: 1.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中,中央 选官制 是则样变化的? ①、两汉:察举制 ②、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废九品中正制 采用科举制④、宋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⑤、元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雅江县19385812904: 察举制的正式确立是什么时候? -
盍面车前: 汉惠帝在位时,曹参、陈平执政,他们崇尚黄老,奉行“清净无为”的方针,各项制度均遵循高祖、萧何既定法令,无所更张.至文帝时,察举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文帝即位于公元前180年,西汉建国至此已近30年.从仕进的角度来看,这个时...

雅江县19385812904: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盍面车前: 答案A主要考查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顾问参与国政,从而形成“中朝”,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其出发点在于加强君权.

雅江县19385812904: 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从春秋开始一直到明清....
盍面车前: 政府行政事务官分为两大系统: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下有三个事务官:司徒、司... 国事与君主家事不分,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是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之一. 汉武帝为...

雅江县19385812904: 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实行内外朝制 -
盍面车前: 内外朝制度是西汉的 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参与机要,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等,权势均超过宰相.于是,和属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尚书,本是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官员.“中朝”形成后,尚书地位日益上升,在“中朝”逐渐居于核心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