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速求)

作者&投稿:德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速求:秦朝统一的教学设计!~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成都市实验中学 吴启明 一、教学思路:秦始皇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的历史人物,在设计教学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从感性的材料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变课堂形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介绍中央三位大臣。利用绘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注重在新课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最高统治者称号,理解秦统一的意义和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初步认识秦中央集权的基本内容。(二)能力目标:会识别图片,会制作表格。通过合作学习,开拓视野,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初步分析相关历史资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初步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教学内容分析:课标的内容: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地位:统一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本课重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方法的训练比结果的获得还要重要。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喜欢接触与历史有关的课外知识,喜欢讨论,就所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和争论,思考问题时需要历史感性材料的支持。一部分学生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准确表达或偏激的观点,需要在教学中澄清历史事实,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用,一部分学生具备透过历史发现规律的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多取决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程度。教师的课题应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五、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地图册、《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始皇画像,奖品若干教学时间:40分钟(两课时)七、活动评价表使用要求:1、使用理由:教学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的利用效率,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往往达不到效果,问题就在于监督课堂的手段的缺乏,本堂课教学以小组、个人评价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扩大教师的调控范围,让组长也负责,实施中应善于利用此表。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小组评价表使用要求: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参与活动,选出学生代表发言。相互交流,交他组评议,课后教师综合打分。3、个人评价表使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各项教学要求的个人活动,配合小组内其他组员积极参与讨论,交组内成员进行评议。八、学习过程(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师:在第二主题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今天,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学习本课。教学过程原因和目的活动一“秦王扫六合”:10分钟通过制作秦灭六国示意图的活动,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了解秦统一的过程。教师:请学生看李白的诗注意区别“六”的两种读音和意思。六合:天地四方。六合:地名。课题引自李白的诗。意思是指秦王灭掉了其他六国。师:我们在前一个学习主题中已经学习了秦国的相关内容,同学们想一想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六国,靠的是什么?生:(齐答)商鞅变法,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封建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师:对,正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时机来临,请看51页秦始皇像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秦始皇(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收集秦王嬴政的资料。)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记录在小组活动标准上,以备查。(1分钟)学生见解:学生一、课本上的秦始皇画像,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视眈眈,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冕旒 (冕是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旒是礼帽前后垂挂的玉串),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分。学生二: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颂扬秦始皇的诗句《古风》,正好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的写照。学生齐读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学生三:秦王嬴政十三岁就继承了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政事,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他。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假如你是秦王嬴政,你将采取什么办法进行消灭六国的战争?思考后请回答。学生一:先攻打较弱的小国,再去攻打大国。学生二:先派间谍打入敌国内部,再派大军去攻打。师:(鼓励大家多角度思考)总结为秦王嬴政克敌制胜的策略就是1.先打弱国韩国,一个个地消灭,直至统一,2.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从内部瓦解敌国。师:下面请大家来绘制六国统一的顺序图,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或地图册,指出秦灭六国的顺序(提示:主要按“远交近攻”的策略)韩、赵、魏、楚、燕、齐。(小组活动) (2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利用导入新课时已经填上了战国七雄名字的板图,边讲边擦,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灭一国,擦去一国的名字,直至六国都已擦去,图上只剩下了“秦”一个国名。教师可以把板图上原来的“秦”国名擦掉,改用红笔在板图中央写上一个大的“秦”字,旁边注上“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活动二:“皇帝制度的建立”:10分钟学生乙以记者的身份作一次采访,请始皇帝(学生甲扮演)介绍秦朝的机构设置情况师: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讲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看秦始皇像,并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再一次明确角色完成后学生乙(记者)问:请问秦王您怎么称呼?学生甲(始皇帝):自我国天下一统,民顺政和,昔三皇五帝威震天下,朕应仿效之,就叫“始皇帝”吧。以后天下由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二世、三世,永传万代千秋。 学生乙问:您打算如何治理社稷江山?学生甲(始皇帝):朝廷内自不待言,朕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只是地方广阔土地,阅读51页小字,帮朕想个办法?是沿用分封旧制,还是李斯所言的郡县制。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即可(1—2分钟)教师巡视参与。教师提问:众位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学生一:六国初定僻远之地无人管理,不如请陛下封诸皇子为王;学生二:为免西周分封之祸,使天下太平,只能建立郡县,皇子功臣给予重赏即可。学生甲(始皇帝):有道理,就用郡县制吧。教师:下面我们来参加一场竞选述职演讲,由三名同学竞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并说明你具备的优势条件。学生见解:学生一:我将参加丞相一职的竞选。丞相是管理行政的,之所以竞选是因为丞相位高权重,有成就感,其次,我本人擅长观察周围的事物反应灵敏。学生二:我将参加太尉一职的竞选,太尉是主管军事大权的,因为我平时就喜欢打打杀杀的军事游戏,在班里是有威信的,我将履行职责。学生三:我竞选的是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的,有我在国家才会安宁,因为贪官污吏最怕我。教师小结: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好,我希望他们今后能胜任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乙小结: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独立性。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请各小组给其他组的发言打分。 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中央郡县里亭 活动三:小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简明示意图,(10分钟)教师建议学生:示意图应反映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形式自定,力求科学、美观。结合活动表现各组、个人填写评价表附:在中央:活动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0分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存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揭示,学生就能够对秦统一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真正的了解,因而也就能深刻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得失。步骤:1、投影展示战国时期货币图片,教师补充介绍或说明2、算一算:模拟战国时期不同货币间的兑换3、穿越时空隧道:扮演秦国商人思考问题4、想一想:替秦始皇出招,解决现实问题5、议一议:利用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发表个人观点或见解活动过程:1、展示战国时期货币,投影战国时期货币图片或展示战国时期货币仿制品。 教师: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有特色。齐、燕通行的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来的。韩、赵、魏通行的铲币,是由古代除草的农具演变而来。楚国通行的蚁鼻钱是从贝壳型的铜币演变而来的。周、秦用圆形的钱。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2、模拟战国时期不同货币间的兑换 教师:(投影展示)假如1个圆形钱换3个铲币,4个铲币换5个刀币,2个刀币换1个蚁鼻钱。提问:(1)1个圆形钱能换多少蚁鼻钱?(2)1个蚁鼻钱能换多少铲币呢? 学生:(1)1个圆形钱能换15/8个蚁鼻钱。(2)略。3、提问:穿越时空隧道:假如我是秦国的一个商人,货币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甲:货币不统一,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丙:不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学生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4、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学生:我想作为秦始皇应该统一六国的货币。如果人们使用同一种货币就不会有繁琐的货币换算问题了,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教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教师小结:请同学们看书53页想一想秦统一了哪些制度?(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度量衡具体指什么?并写出以下副板书以引起学生注意:度量衡度(长度):尺、丈 量(容量):斗、升 衡(重量):斤、两
小篆:教师利用秦统一文字示意表指明各国文字差异大,秦统一后小篆成为通用字体,并以方形砖内的文字指出含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说明歌颂秦统一天下,巩固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可以结合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文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出: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历史出了巨大的贡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五、各组统计评价表的得分,推选学生代表,领取奖品若干 破题,明确学习主题 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连接 以图说史,培养解图能力,利用活动记载表组织学生参与 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的提炼加工,学会历史示意图表 学生填写个人活动评价表,自我评价机制的使用。 小结本目,突出重点 表演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响应积极,对现场表演的失误也应给予鼓励 竞选是初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可以将历史形象化、具体化,对其人格成长有益。 鼓励是学生的兴奋剂 小结本目 互评方式加强合作学习 图文转化能力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有个性的学生创作,体会成功的喜悦。 体验秦国百姓的生活,在上“统一货币”这个环节时引进了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历史课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学生也更加喜欢。 分析产生货币问题的原因,引起学生思考 具体举例,加深印象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多角度思考答案。 请小组长给参与学生在个人活动表上打分 附1:小组评价表评价项目参与态度合作能力成果展示总体评价项目满分10分10分10分30分评价标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长认真负责小组和谐相处,工作效率高小组成员发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小组团结、活动高效得分本组5分5分5分 他组5分5分5分 附2:个人评价表评价项目参与态度合作能力归纳能力成果展示小组评分总体评价项目满分10分20分20分20分30分100分评价体系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认真阅读书籍资料,按时收集整理资料与小组其他成员配合愉快,能积极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与同学相互提供所需资料阅读材料时认真作好笔记,并学会提取自己所需材料,将其按照自己所需进行整理,作到条理清楚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展示自己获得的知识,并介绍自己所得所想见《小组评价标准》积极参与,合作愉快,收获丰富,乐于展示得分自评5101010 他评5101010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首先,拟定小组和个人的具体活动细则,使每一个人明确将完成的事,其次,分组活动时步骤明确,先理出要点再安排具体的人物,第三,由于评价体系的明确,本课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并加深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活动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所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整合教学体系,为教学呈现出新的思路。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四段的方式,从具体事件引发学生兴趣,了解统一的重大事件,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皇帝制度的建立学生理解较难,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解决课文难点,将知识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学生使用“小组评价表” 和“个人评价表”后,学生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调整了学习思路,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不足之处:第一,学生动手绘制中央集权示意图是在了解前面内容之后的具体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尽可能地制作不同形式的图表;其次,巩固统一的措施,内容较多,时间上不易控制,就采用突出货币带动其他的设计方式,节省了时间,但文字的统一显得力量不足。此外,初中生对政治经济理解困难,教师只有降低标高,尽量使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词语,教学效果才会显现。

“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开创了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跋 “中国的统一已成为必然的原则”是本文分析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文章发表在五十八年前,不免带有汉族立场的色彩,但同时也认同了混血汉族当皇帝的隋朝,蒙古族当皇帝的元朝和满族当皇帝的清朝对统一的贡献,因此应能为今人所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各族都是要求统一不希望分裂的,只不过是由谁来当家而已。共同的经济文化需要,是能量最大的凝聚力,所谓分裂,其实往往仅是政权上的分裂,民间的交换始终是密切的。“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李斯当年提出的观点,今天对全人类了都有意义。只是历史上的统一,少有不依靠暴力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力量的强大,寻求共享利益的和平统一,应该是可能的,而不必付出严酷的代价了。

  ——陶世龙99/12/15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陶元珍

  秦以前是中国由散漫而趋于统一的时期。从国数逐步减少和君权逐步扩大两点,都可以看得出由散漫而统一的趋势。就前一点说:相传黄帝时有百里之国万区,禹会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但到商初便减至三千国,周初便减至一千八百国,到春秋时代竟只有一百几十国了。由万国减少到一百多国,当然是互相吞并的结果。

  在春秋时代二百四十馀年的过程中,灭国丧邦的事件,常见记载。据我们所知,有十国被齐灭掉,有九国被鲁灭掉,有七国被宋灭掉,有五国被吴灭掉,郑卫各灭掉三国,楚晋秦灭国最多,计楚灭掉四十三国,晋灭掉三十四国,秦灭掉二十三国。到战国时代,就只有秦楚齐韩赵魏燕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了。国数逐步减少,正是由散漫而统一的现象。秦之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

  再就后一点说:在唐虞以前,所谓天子,不过是各部落酋长共同拥戴的大酋长,他本身也是各部落酋长之一,对于部落以外各部落所能行使的权力,非常薄弱。夏禹以后,天子世袭制渐渐确定,天子的地位方得慢慢巩固起来,权力也随而增加。到周采用分封子弟或功臣以控制其它诸侯的政策,天子的权力便格外强大了。春秋战国时代,虽说天子失权,但各霸主或各大国的国王,不啻代替了天子的地位,而权力实在天子之上。春秋时各霸主的重要工作,是纠合诸侯,战国时各国王所努力的,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大帝国,他们所走的路,都是向心的而不是离心的。中国古代政治的演进,可分为三个时期。远古至夏殷,为部落政治时期,西周为封建政治时期,春秋战国为封建政治和君主政治的过渡时期。君权的逐步扩大,正与三个时期的顺序一致,也正是由散漫而统一的现象。无怪秦的完成统一,和完成君主政治同时并进了。

  秦的统一,可说是中国的第一次统一。这次统一,完成于秦始皇二十六年(221 B.C.)。不久,到秦二世元年(209 B.C.),陈涉兵起,中国便又开始分裂了。

  这次分裂,可说是中国的第一次分裂。从第一次统一完成到第一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一统一时期。从秦二世元年到汉高祖五年(202 B.C.)短短的八年中,有群雄的起兵,秦的灭亡,和楚汉交争诸大事变,终由汉高祖完成了中国的第二次统一。

  从第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统一完成,即209 B.C.至202 B.C.,可称为第一次分裂期。汉高祖完成统一以后,统一的局面继续了二百多年,到西汉已亡,王莽的改革引起民变之时,才又发生分裂。王莽天凤四年(17),绿林兵起,可说是中国第二次分裂开始。从第二次统一完成,到第二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二统一期。绿林兵起以后,各地反抗王莽的集团,陆续出现,王莽的政权终於被推翻了。在许多反抗王莽的人物里面,汉光武帝不愧是顶杰出的,他於王莽政权消灭之后,树立新的政权,以十几年的努力,把各地的割据势力完全消灭,到建武十三年(37)卢

  芳奔匈奴,他便完成了中国的第三次统一。从第二次分裂开始,到第三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二分裂期。第三次统一完成以后,经过了一百几十年,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各州郡长官起兵讨伐董卓,便又开始了中国的第三次分裂。从第三次统一完成,到第三次分裂开始,即37年至190年,可称为第三统一期。初平元年开始分裂以后,经过各州郡长官的割据,三国的鼎立,蜀的灭亡,魏的被篡,晋吴的对立,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平吴,又转入统一的局面。太康元年完成的统一,可说是中国的第四次统一。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到第四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三分

  裂期。中国的第四次统一,正和第一次统一一样,完成不久,就开始分裂了。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匈奴刘渊自称汉王,可说是中国第四次分裂的开始。从第四次统一完成,到第四次分裂开始,短短的二十几年,可称为第四统一期。第四次分裂开始以后,经过西晋的灭亡,东晋的偏安和十六国的纷扰,南北朝的对立,足足有二百几十年的长久,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才又完成统一。开皇九年完成的统一,可说是中国的第五次统一。从第四次分裂开始,到第五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四分裂期。

  开皇九年完成的统一局面,也是不能维持较久的,到隋炀帝大业七年(611),河北山东群雄并起,便又开始分裂了。大业年间开始的分裂,可说是中国的第五次分裂。从第五次统一完成,到第五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五统一期。大业七年开始的分裂局面,不到二十年便结束了而有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的中国第六次统一。从第五次分裂开始,到第六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五分裂期。第五分裂期的重要事变,为群雄的分起和割据,隋的灭亡和唐的扫定群雄,时期虽短,情形是很复杂的。唐统一以后,经过二百多年,到僖宗光启元年(885),中国的第六次分裂又开始了。从第六次统一完成,到第六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六统一期。第六次分裂开始以后,经过唐末方镇的交争,唐的灭亡,五代十国的分扰,宋的代周和平定诸国,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又有中国第七次统一的完成。从第六次分裂开始,到第七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六分裂期。宋统一以后经过一百几十年,到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中国又开始第七次的分裂了。从第七次统一完成,到第七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七统一期。第七次分裂开始以后,经过南宋与金的对立,元的灭金,宋元的对立,到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才又完成中国的第八次统一。从第七次分裂开始,到第八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七分裂期。第七分裂期,正和第四分裂期一样,经过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元统一以来,不过几十年,到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起兵上海,中国又开始分裂了。至正八年开始的分裂,可说是中国的第八次分裂。从第八次统一完成到第八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八统一。第八次分裂开始以后,经过群雄的纷扰割据,明的驱逐元帝和削平群雄,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云南,中国的第九次统一又完成了。从第八次分裂开始,到第九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八分裂期。

  明统一以后,经过二百几十年,到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建号自立,中国又开始最后一次的分裂第九次分裂。从第九次统一完成,到第九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九统一期。第九次的分裂开始以后,经过明清(原称后金)的战争,流寇的亡明,清的入关,和南明的覆灭,到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又入於统一的局面。顺治十八年完成的统一,可说是中国的第十次统一。从九次分裂开始,到第十次统一完成,可称为第九分裂期。

  第十次统一完成以后,到现在已二百八十年了。在二百八十年的长过程中,中国的统一局面,始终是保持着的。中间因为革命或内战的原故,虽偶有分裂的趋势,但并没有陷入前九次分裂的情况,而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军北伐,都系在统一指挥之下完成推翻腐旧政权的工作,尤其是可喜的。从顺治十八年到现在,以至无限的将来,可称为中国的第十统一期。

  依上所述,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显然都可分成三类。第一统一期历时不过十二年,第四统一期历时不过二十四年,第五统一期历时不过二十二年,均可称为短期的统一。第八统一期历时六十九年,可称为中期的统一。第二统一期历时二百一十八年,第三统一期历时一百五十三年,第六统一期历时二百五十七年,第七统一期历时一百四十七年,第九统一期历时二百三十四年,第十统一期是无限的。到现在已历时二百八十年均可称为长期的统一。第一分裂期历时不过七年,第二分裂期历时不过二十年,第五分裂期历时不过十七年,第八分裂期历时不过三十四年,均可称为短期的分裂。第三分裂期历时九十年,第六分裂期历时九十四年,第九分裂

  期历时四十五年,均可称为中期的分裂。第四分裂期历时二百八十五年,第七分裂期历时一百三十五年,均可称为长期的分裂。

  为何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有短期中期长期的不同呢?这须从中国的历次统一和分裂的周期顺序来解释。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依着先后的顺序,显然可以分为三个周期。由第一次统一到第四次分裂为第一周期,由第五次统一到第七次分裂为第二周期,由第八次统一到第九次分裂为第三周期。第一次统一承长期散漫之后,人民对统一帝国的生活还不甚习惯,而当政的秦始皇秦二世又过分消耗民力,不能予人民以休息的机会,所以统一不久便激起民变而有第一次的分裂。秦的统一是多年演进的结果,第一次分裂只能暂时破坏统一的局面,而不能破坏统一的基础,所

  以不久便有第二次的统一。第二次统一的完成,一方面赖有第一统一期遗留下来的政制作基础,一方面因为第一次分裂的原故,当政者换了一批新的人物,颇能利用旧的政制适应新的环境,所以第二统一期的长期统一便在汉初奠立了。经过第二统一期的长期统一,政治渐趋腐败,当政的人物更是不满人意,虽有王莽篡汉代立从事改革,因改革不得法,还是不能应人民的需要,所以终激起民变而有第二次的分裂。因民变而引起的分裂,是不会长久的。民变好比急性病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领导民变的人物,多半出身草泽,没有深厚的势力,他们顺着潮流,不难推翻旧的政权,但要想长久各占据一块地方,是办不到的。只要他们中间有一个比

  较杰出的人物,便能完成统一的工作。所以第二次的分裂局面,不久便被汉光武帝统一了。第三次统一正和第二次统一一样,承民变之后,当政者换了新人,政治上的障碍也因民变而扫除了许多,所以又能长久保持着统一的局面。但经过长期统一之后,政治又日趋腐败,不是外戚专政,就是宦官弄权,搅扰得民不聊生,於是又激起民变而有黄巾之乱。但这次民变却被压平了。压平民变的军人和地方长官,因此陡然增加了势力。他们在诛掉宦官之后,又彼此斗争不息,或挟天子以自重,或据一隅以称雄,於是中国又由第三统一期进入第三分裂期了。因地方长官割据引起的分裂,短期内是不能恢复统一的。因为他们都有雄厚的势力,巩固的地位,彼此

  不相上下。就有顶杰出的人物,也很难完成统一。所以东汉末年群雄吞并的结果,只能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不能立刻进入统一的局面。第三分裂期历时九十年,比较第一分裂期和第二分裂期长多了。第三分裂期历时尽管长,但秦以后中国的统一已成为必然的原则,永远分裂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终又由西晋完成了第四次统一。西晋承中期分裂之后,在政治方面,一点开国的规模没有,加以当时中国固有文化已频破产,人心浮动,士风颓废,所以统一不久就发生内乱,更因内乱牵动了外患而入於第四分裂期。由外患引起的分裂,更是需要很长的时期始能恢复统一的。一方面因为异族外国的势力比地方长官的势力更难消灭,中国固有的政府要想驱逐他们很不容易,一方面因中国民族意识随外患而增减,中国固有的政府得人民拥护,颇能退保未沦陷的土地,长久支持,不被异族外国消灭。所以第四分裂期历时有二百八十五年之久,到混血汉族的隋朝篡了北周,中国的旧势力才和新兴的隋朝融合。以上是第一周期。

  明白了第一周期的演变,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演变也就容易明白了。第二周期的第五统一期,和第一周期的第一统一期情形差不多,隋也是在统一之后不能休息民力激起民变的。第三周期的第八统一期,也和第一第五两统一期的情形差不多。不过在元代中华民族的活力已远不及从前,所以元朝统一了六十几年才又分裂,若在从前,早就发生民变了。第二周期的第五分裂期,第三周期第八分裂期,也正和第一周期的第一第二两分裂期一样,分裂的主要动力为民变,分裂的周期是很短的。第二周期的第六统一期第一周期的第九统一期,情形也正似第一周期的第二统一期,不过第六统一期末的民变黄巢之乱,第九统一期后的民变流寇之乱,都被压平了,所以结果和第二统一期不一样。第二周期的第六分裂期,和第一周期的第三分裂期情形很相似,都是中期的分裂,分裂的主动者,都是压平民变的军人和地方长官,不过压平黄巢之乱是以异族军沙陀人为主的,所以后来的五代有三代的君主是沙陀人。这又是第六次分裂与第三次分裂不同的地方。第二周期的第七统一期,在中期分裂之后,长期分裂之前,和第一�期的第四统一期很相似,不过西晋正值中国第一期文化极衰之后,北宋正值中国第二期文化方盛之时,西晋的内乱很多,外患来得很快,统一的时间也很短,北宋几无内乱,外患来得较迟,统一的时间也长,这又是第七次统一和第四次统一不同的地方。第二�期的第七分裂期和第一周期的第四分裂期的情形差不多,是一样的,同是由外患引起的长期分裂。第七分裂期远较第四分裂期为短,这足证明南宋远不及东晋南朝之富有抵抗力,所以不过支持一百几十年就被异族的元朝灭掉了。第九分裂期更不成话,明清对立仅四十几年,明朝就被清灭掉了。这因为明朝不仅有外患,并且有内乱,内外夹攻,所以不能支持。

  明朝自己不能压平流寇,怎能抵抗满清?北京被流寇攻陷以后的明朝,大势已去,弘光帝隆武帝永�帝的嗣位,不过使明朝苟延十数年而已。

  兹为容易明了起见,列周期表於次:

  中国历次统一分裂周期表

  第一周期:短期统一,短期分裂,长期统一,短期分裂,长期统一,中期分裂,短 期统一,长期分裂。

  第二周期:短期统一,短期分裂,长期统一,中期分裂,长期统一,长期分裂。

  第三周期:中期统一,短期分裂,长期统一,中期分裂。

  第十统一期是不在三个周期之内的。从第十次统一完成到现在,二百八十年中,有民变,有地方长官的抗命,有外患但均不能使中国分裂。三藩之乱和太平天国之役,虽有分裂的样子,但较之以前的九次分裂,程度就差多了。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军北伐,都是在统一的指挥下完成的。显然中国已脱离统一分裂分裂统一的周期而进入永远统一的时期了。这因为中国近二三百年来政制的演进,已达到高度集权的阶段,加以现代化的武器和交通工具的�用,民变和地方长官抗命,已绝对不能成功,又因为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之普及全民,旁的国家要想久占中国的土地,也是不可能的。可说造成中国历次分裂的三个因素都已消失了。日本军阀,只看见中国古代的历史,忽略中国近代的历史,还企图分裂中国,真是愚昧得很。

  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为止,前后十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隋朝建立后,迅速统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空前繁荣。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只存在30余年就很快灭亡。唐朝建立后,疆域广阔,国势强盛,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从五代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
  中国历史发展至南宋时期已经达到中华文明的颠峰时期,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并且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蒙古铁骑把这一切毁灭殆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遭到了大规模屠杀,一些民族甚至被全族都屠戮干净。元朝的建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使得中华文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历史是向前的,不会后退”,这个论断是怎么得出来的?蒙古的统治对于中国几乎没有积极因素,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蒙古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元朝统一中国给中国的领土面积作了奠基,从此,中国应该以元朝的疆土为准,周边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要把它们要回来,如果不给的话就打,所以中国应该加强军事实力。

国家统一,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友好交往.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历史发展.

和为主流 ,名族之间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中国历史上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哪些?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中国哪些朝代统一中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唐朝不仅在国内实现了统一,还对外扩张,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贸易往来。五、北宋和元朝 北宋和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统天下的朝代。北宋在赵匡胤建立后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元朝则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

中国古代历史中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条件
中国古代历史中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条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实施。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

列举中国古代史上四次大统一的时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四次大统一的局面,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中国历史上九次统一,有不流血的统一吗
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有以下九次;1.秦秦始皇统一中国。2.汉刘邦结束秦末的混乱局面。3.晋朝:统一魏、蜀汉、吴三国。4.隋:统一南北朝中的南朝。5.唐:大一统。6.元: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

中国历史上两次大统一时期是
中国历史上是有四次大统一的时期的,具体如下:第一次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的分裂局面。第二次西内晋,司马炎容灭东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时间短暂)。第三次隋朝,隋文帝灭南陈,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第四次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宋、辽、西辽、...

历史上统一中国的国家有: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 1.秦朝 2.西汉 3.东汉(自公元190年“董卓之乱”首开分裂,遂进入到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4.西晋(统一时间极为短暂,统一不过10年即进入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5.隋朝 6.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进入了漫长的“藩镇割据”状态)7.元朝 8.明朝(北方...

中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总之,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颇大,正如前辈史家白寿彝所言:“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文明恰似江河,如果渊源深远,那末只有在前进的流程中得到足够的川流的汇注,才有可能越来越宽阔、丰富,形成不竭的长流。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国家统一...

中国为什么追求统一?统一的好处是什么?
1、历史传承: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统一王朝,如汉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这些王朝都强调国家的统一和集中,以及皇帝的至高无上。这种历史传承使得大一统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2、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维护...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一个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朝统一六国有何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答案] 秦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使人民生活安定'促进了社会生产;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不超过150字 -
成王妮欣普:[答案]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 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2、统一为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创建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这一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因此也就成了中国的千古大帝,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体制的总工程师.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列格局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的统一从社会角度方面有何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 秦的统一从社会角度方面有以下几点历史意义: (1)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社会安定,符合人民愿望. (2)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3)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奠定祖国疆域的初步基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灭...

拱墅区17660502827: 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仍以咸阳为都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拱墅区17660502827: 清朝初年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道简答题,希望答案能够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150字之内 -
成王妮欣普:[答案] 1.清朝前期统治者进行平定叛乱的斗争,反对内部分裂势力以巩固统一.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保证了平叛斗争的胜利.2.采用加强西藏、新疆地区行政管辖的办法,巩固统一,使西...

拱墅区17660502827: 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
成王妮欣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拱墅区17660502827: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统一是什么时候?有什么重大意义? -
成王妮欣普: 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真正实现了历史的大一统,为百姓的休养生息,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