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作者&投稿:休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周培公一直靠着依附权贵,充当幕僚的角色混迹官场的,但是周培公在劝降王辅臣和平定吴三桂也建立了功勋,李光地乡试中举,最后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姚启圣做官期间,清廉有功,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当官之余还在经商。

我想问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伟业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濒临灭亡的时候,是周培公率领由家奴组成的部队击溃了察哈尔叛军,继而收服王辅臣,并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周培公就是拯救大清的最大功臣。在康熙要收复台湾之时,正是在福建总督的姚启圣的帮助下,才最终收复台湾。在康熙面临着索尼和明珠两党的压迫下,正是因李光地的存在,康熙才能在最后击垮索明两大集团。
可以说在《康熙王朝》中这三人对于康熙来说都是最大的功臣,他们帮助康熙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丰功伟业。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三人在电视剧中最后的结局都不怎样,周培公被贬到盛京最后因病而死,姚启圣在收复台湾后就自动辞官归隐山林,李光地被贬往台湾直至终老。所以在电视剧中他们这三人的结局可谓是悲凉,那么在真实历史上他们的结局还是如此悲凉吗?这里澳古君为大家一一揭晓。
周培公周培公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电视剧中功劳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劝降曾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在当年他的母亲因战乱无辜受牵连而死,自此孤苦无依,但因他曾经读过书,所以就被当地的县官看中成为了其幕僚。后清军入关替代明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因贵人的推荐得以进入清廷的内阁成为供奉。
1674年,康熙因进行错误的削藩政策,最终导致吴三桂起兵造反,此时远在陕西的原明朝降将王辅臣也被吴三桂策动反叛。而在当时如果一旦让吴三桂与王辅臣之间的辖地连成一片,那么大清势必会陷入更加危急的地步。于是周培公等人就被康熙调往陕甘地区负责阻击吴三桂军对于陕甘地区的进攻。

但由于此时清朝不只是受到吴三桂和王辅臣的威胁,它还同时受到耿精忠、郑经等势力的进攻,可以说朝廷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兵力能够投入到与王辅臣军的对抗当中。再加上当时的王辅臣还处于举棋不定的局面当中,所以此时如果能够说服王辅臣重新归顺于清廷,这样清廷就能拥有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吴三桂等人。就这样最终周培公自告奋勇只身前往王辅臣军,劝降于他,后王辅臣在周培公的说服下果然再次接受了清廷的招抚。
而靠着这份勇气和功劳,他被康熙晋升为山东登莱道,其母被追赠为贞烈恭人,其父也被追赠为朝烈大夫。后康熙更是亲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孙氏撰写祭文,可以说恩宠一时无两啊。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东赴任,但是由于在任上他与山东总兵不合,再加上他本就不太适应官场上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当了三年的登莱道,他就辞官归隐了。
按理说周培公的仕途也就到此截止了。但是在1690年随着清朝西北地区噶尔丹的反叛,赋闲在家的周培公又耐不住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道平叛的计策呈给了康熙,后康熙看了觉得很好于是就让周培公前往盛京担任提督一职,负责守卫边境的安全。直到1701年,在盛京护卫着大清边境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
可以说在真正历史中周培公的功劳和官职虽然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大,但是他的结局却要比电视剧中好多了,他并不是被贬到盛京,而是自己自告奋勇去了盛京帮助清廷守卫边境,而且在盛京提督任上干了足足11年,可以说深受皇帝的信赖,要知道盛京乃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能让一个汉人掌兵如此久,足以见的他有多受恩宠。
姚启圣姚启圣在真实历史中的功绩比电视剧中的还要大,也更为传奇。顺治初年,姚启圣因被当地土豪侮辱,遂愤而投靠了清军,后当时清军的掌权人觉得这人学识过人是个人才,于是就任命他为通州知州。可是姚启圣这人并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一当上知州就带着手下的衙役把欺负他的那个土豪给活活打死了,后就直接挂印而去了。

后在1663年不知何故,曾经辞官的姚启圣又想着当官了,于是去考了乡试,后中举被授予广州香山知县,但是没过多久就因擅自让百姓前往南洋与人做生意而被罢官免职。就这样在二次丢掉官职后,姚启圣就稍微老实的做了几年的生意。不过他毕竟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在1674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之时,姚启圣就带着自己多年经商赚到的钱,然后招兵买马投靠了当时负责镇压福建叛乱的康亲王杰书。
而在跟随康亲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姚启圣可是屡立奇功,更是官运亨通。先是逼迫耿精忠投降被晋升为福建布政使,后又利用奇策将吴三桂麾下的大将韩大任收入麾下,之后更是协助康亲王收复漳、泉之地,因而又被晋升为福建总督。也就是在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开启了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1678年因收复平和、漳平二县,又成功阻止台湾郑氏政权对于福建的觊觎,并斩杀郑英等大将,而被晋封为正一品。1679年因姚启圣击溃郑锦大军,并招降14400人,同时又趁机收复金门和厦门,从而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1682年又因攻克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可世袭罔替的骑都尉爵。之后在1683年,已是59岁高龄的姚启圣在协助施琅攻克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于福州。
可以说姚启圣这辈子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曾经几次三番丢掉官职,但是却都能依靠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再次崛起,直至做到最后的太子太保,位列东宫三公的显赫地位。
李光地历史上的李光地结局可要比电视剧上的李光地好的太多了,而且官做的也是三人中最大的,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死后被追赠和赐予谥号的。李光地生于明末崇祯十五年,后在康熙四年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而得以进入仕途。在中进士后他先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1674年三藩之乱时,在福建省亲的李光地拒绝郑锦和耿精忠的招安,并偷偷写信向康熙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康熙也感念他的忠诚,于是就让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并让康亲王在进入福建时尽量找到他以护其安全。

在1677年李光地因拉哈达的赞赏,而被康亲王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在1678年,李光地因镇压反清复明的蔡寅起义有功而被晋升为永州总兵。1680年李光地回朝后,被康熙任命为内阁学士,并于同年举荐了施琅负责攻台事宜。之后李光地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等职。而在这数十年,李光地也曾因过被贬官,也曾也治理水患有功被晋升,总之是宦海沉浮,阴晴不定。
不过最终李光地的仕途还是走向了鼎峰。170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光地被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世人默认的宰相。而作为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的李光地此时已无意在做官了,他几次三番都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但都因康熙眷念老臣而被驳回。最终在1717年,李光地因病卒于任上,享年77岁,赐谥号“文贞”。
可以说李光地从做官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康熙的信任。在晚年他曾几次三番被人弹劾有错,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在1687年他因在孝庄太后的葬礼上未如期到京城叩拜孝庄,而被人弹劾,按理说应该是连降五级录用,但是最终被康熙降旨赦免。所以终李光地这一生他都是康熙最为亲近的宠臣,甚至死后都享受了无上的恩宠,在雍正年间李光地先是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后更是得以进入贤良祠受世代供奉。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的结局都还不错,没有被贬,没有被杀,而都是善终,且都是在任上病逝。而这三人也都是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赐予谥号的,也是唯一坐上相位的。而其中在电视剧中被明显夸大功绩的显然就是周培公,在历史中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劝降王辅臣,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提督,远非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

我想问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伟业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濒临灭亡的时候,是周培公率领由家奴组成的部队击溃了察哈尔叛军,继而收服王辅臣,并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周培公就是拯救大清的最大功臣。在康熙要收复台湾之时,正是在福建总督的姚启圣的帮助下,才最终收复台湾。在康熙面临着索尼和明珠两党的压迫下,正是因李光地的存在,康熙才能在最后击垮索明两大集团。
可以说在《康熙王朝》中这三人对于康熙来说都是最大的功臣,他们帮助康熙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丰功伟业。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三人在电视剧中最后的结局都不怎样,周培公被贬到盛京最后因病而死,姚启圣在收复台湾后就自动辞官归隐山林,李光地被贬往台湾直至终老。所以在电视剧中他们这三人的结局可谓是悲凉,那么在真实历史上他们的结局还是如此悲凉吗?这里澳古君为大家一一揭晓。
周培公
周培公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电视剧中功劳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劝降曾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在当年他的母亲因战乱无辜受牵连而死,自此孤苦无依,但因他曾经读过书,所以就被当地的县官看中成为了其幕僚。后清军入关替代明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因贵人的推荐得以进入清廷的内阁成为供奉。
1674年,康熙因进行错误的削藩政策,最终导致吴三桂起兵造反,此时远在陕西的原明朝降将王辅臣也被吴三桂策动反叛。而在当时如果一旦让吴三桂与王辅臣之间的辖地连成一片,那么大清势必会陷入更加危急的地步。于是周培公等人就被康熙调往陕甘地区负责阻击吴三桂军对于陕甘地区的进攻。
但由于此时清朝不只是受到吴三桂和王辅臣的威胁,它还同时受到耿精忠、郑经等势力的进攻,可以说朝廷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兵力能够投入到与王辅臣军的对抗当中。再加上当时的王辅臣还处于举棋不定的局面当中,所以此时如果能够说服王辅臣重新归顺于清廷,这样清廷就能拥有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吴三桂等人。就这样最终周培公自告奋勇只身前往王辅臣军,劝降于他,后王辅臣在周培公的说服下果然再次接受了清廷的招抚。
而靠着这份勇气和功劳,他被康熙晋升为山东登莱道,其母被追赠为贞烈恭人,其父也被追赠为朝烈大夫。后康熙更是亲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孙氏撰写祭文,可以说恩宠一时无两啊。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东赴任,但是由于在任上他与山东总兵不合,再加上他本就不太适应官场上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当了三年的登莱道,他就辞官归隐了。
按理说周培公的仕途也就到此截止了。但是在1690年随着清朝西北地区噶尔丹的反叛,赋闲在家的周培公又耐不住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道平叛的计策呈给了康熙,后康熙看了觉得很好于是就让周培公前往盛京担任提督一职,负责守卫边境的安全。直到1701年,在盛京护卫着大清边境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
可以说在真正历史中周培公的功劳和官职虽然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大,但是他的结局却要比电视剧中好多了,他并不是被贬到盛京,而是自己自告奋勇去了盛京帮助清廷守卫边境,而且在盛京提督任上干了足足11年,可以说深受皇帝的信赖,要知道盛京乃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能让一个汉人掌兵如此久,足以见的他有多受恩宠。
姚启圣
姚启圣在真实历史中的功绩比电视剧中的还要大,也更为传奇。顺治初年,姚启圣因被当地土豪侮辱,遂愤而投靠了清军,后当时清军的掌权人觉得这人学识过人是个人才,于是就任命他为通州知州。可是姚启圣这人并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一当上知州就带着手下的衙役把欺负他的那个土豪给活活打死了,后就直接挂印而去了。
在1663年不知何故,曾经辞官的姚启圣又想着当官了,于是去考了乡试,后中举被授予广州香山知县,但是没过多久就因擅自让百姓前往南洋与人做生意而被罢官免职。就这样在二次丢掉官职后,姚启圣就稍微老实的做了几年的生意。不过他毕竟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在1674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之时,姚启圣就带着自己多年经商赚到的钱,然后招兵买马投靠了当时负责镇压福建叛乱的康亲王杰书。
而在跟随康亲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姚启圣可是屡立奇功,更是官运亨通。先是逼迫耿精忠投降被晋升为福建布政使,后又利用奇策将吴三桂麾下的大将韩大任收入麾下,之后更是协助康亲王收复漳、泉之地,因而又被晋升为福建总督。也就是在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开启了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1678年因收复平和、漳平二县,又成功阻止台湾郑氏政权对于福建的觊觎,并斩杀郑英等大将,而被晋封为正一品。1679年因姚启圣击溃郑锦大军,并招降14400人,同时又趁机收复金门和厦门,从而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1682年又因攻克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可世袭罔替的骑都尉爵。之后在1683年,已是59岁高龄的姚启圣在协助施琅攻克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于福州。
可以说姚启圣这辈子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曾经几次三番丢掉官职,但是却都能依靠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再次崛起,直至做到最后的太子太保,位列东宫三公的显赫地位。
李光地
历史上的李光地结局可要比电视剧上的李光地好的太多了,而且官做的也是三人中最大的,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死后被追赠和赐予谥号的。李光地生于明末崇祯十五年,后在康熙四年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而得以进入仕途。在中进士后他先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1674年三藩之乱时,在福建省亲的李光地拒绝郑锦和耿精忠的招安,并偷偷写信向康熙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康熙也感念他的忠诚,于是就让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并让康亲王在进入福建时尽量找到他以护其安全。
在1677年李光地因拉哈达的赞赏,而被康亲王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在1678年,李光地因镇压反清复明的蔡寅起义有功而被晋升为永州总兵。1680年李光地回朝后,被康熙任命为内阁学士,并于同年举荐了施琅负责攻台事宜。之后李光地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等职。而在这数十年,李光地也曾因过被贬官,也曾也治理水患有功被晋升,总之是宦海沉浮,阴晴不定。
不过最终李光地的仕途还是走向了鼎峰。170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光地被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世人默认的宰相。而作为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的李光地此时已无意在做官了,他几次三番都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但都因康熙眷念老臣而被驳回。最终在1717年,李光地因病卒于任上,享年77岁,赐谥号“文贞”。
可以说李光地从做官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康熙的信任。在晚年他曾几次三番被人弹劾有错,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在1687年他因在孝庄太后的葬礼上未如期到京城叩拜孝庄,而被人弹劾,按理说应该是连降五级录用,但是最终被康熙降旨赦免。所以终李光地这一生他都是康熙最为亲近的宠臣,甚至死后都享受了无上的恩宠,在雍正年间李光地先是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后更是得以进入贤良祠受世代供奉。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的结局都还不错,没有被贬,没有被杀,而都是善终,且都是在任上病逝。而这三人也都是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赐予谥号的,也是唯一坐上相位的。而其中在电视剧中被明显夸大功绩的显然就是周培公,在历史中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劝降王辅臣,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提督,远非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旁的紧张谋臣之一,官至商讨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盘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述被支出《介庵草》。

剧中,咱们对周培公最认识的莫不是他画的那副《皇舆全图》,并且他还受到了重用,任抚远大将军。然则历史上的周培公,底本只是一个无名英雄,在三藩之乱,图海到平凉时,周培公向他上取平凉策,因而被招收为幕僚。起初劝降王辅臣有功,被封为山东登莱道。再起初死在了去盛京当提督的路上。基本没有画过《皇舆全图》!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光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法律严正,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兵变,在光复台湾战斗中功劳卓越,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于福州。

姚启圣,从小有豪侠之气,也是清代的拥趸,在八旗乡试中登科第一名,被付与广东香山知县。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举兵兵变,姚启圣与儿子姚仪募壮兵数百,赶赴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效率。姚启圣被委任为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起初在光复台湾的过程当中,姚氏父子也屡立战功。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名榕村,福建泉州人,清代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帮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浩繁孤儿上万言书而被发掘重用,纯属虚拟变乱; 至于和蓝齐儿之间的暗昧干系更是化为乌有之事,由于康熙天子压根没生蓝齐儿这个女儿。至于起初李光地深陷宦海迷途知返,被康熙猜疑贬为台澎知县也都是假的。

李光地比较圆滑
算是善终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什么样的人?
周培公 周培公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电视剧中功劳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劝降曾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在当年他的母亲因战乱无辜受牵连而死,自此孤苦无依,但因他曾经读过书,所以就被当地的县官看中成为了其幕僚。后清军入关替代明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因贵人的推荐得以进入清廷的内阁成为供奉。

周培公最后的结局
周培公最后的结局是寿终正寝。正史中的周培公一直在盛京提督的位置上工作到死为止,根本就没有其余工作安排,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官场争斗,更加没有引起康熙的怀疑。他在回家养老之后,康熙并没有对其进行过任何干涉。周培公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康熙没有对他有过任何怀疑与不满,周培公去世之后,康熙还...

《康熙王朝》里面的周培公历史上真的有此人么?
历史上真的有周培公这个人物,电视剧都是根据历史改编,除了像那种玄幻小说,一般是臆想出来的人物,像这种历史影视剧,都是有可追溯的人物。不然怎么可能那些编剧这么有想象力,贯穿整个情节,还能想象出一个这么厉害的人物出来。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昌,字沛公。如影视剧所演,一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谋臣。曾...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逃不过被处死的命运?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确实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军功,但并未被康熙皇帝处死,历史上周培公是在家病逝,《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周培公是在盛京病逝,周培公被处死是谣言,并非真实情况。一,真实的周培公 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

周培公真实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结局是因病去世,1701年,在盛京护卫着大清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周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康熙曾亲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孙氏撰写祭文,可以说恩宠一时无两。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东赴任,...

清朝历史上真的有周培公这个人吗?他真的那么厉害吗?
历史上的周培公真实存在,是清朝历史上有勇有谋的名将。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公元1673年,吴三桂发动三番叛乱,此时,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周培公与图海兵临王辅臣城下,15门红衣大炮轰城一个时辰后,周培公下令停止炮击,这是因为他不想过多的伤及城内的无辜老百姓。于是为了劝想王辅臣,他毛遂...

周培公简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是什么样的?一生都有什么作为?
历史上的周培公为康熙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清朝的功臣,但是后来康熙皇帝把周培公从中央发配到了地方,最后还被处死,这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周培公的事迹。一、阴差阳错进了皇宫 周培公出生于1632年,其实他也算是家道中落,原本父亲是朝廷的一个七品官员,但好在每月的...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周培公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电视剧中功劳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劝降曾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在当年他的母亲因战乱无辜受牵连而死,自此孤苦无依,但因他曾经读过书,所以就被当地的县官看中成为了其幕僚。后清军入关替代明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因贵人的推荐得以进入清廷的内阁...

周培公平定三藩立下了战功,他是因为什么被处死的?
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被重点描绘,其实他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周培公身为汉人,家境贫寒,但他有幸得到康熙帝老师伍次友的赏识,并获得举荐。尽管如此,周培公坚持自己凭实力考取状元的初衷,并未使用举荐信。不幸的是,科举考试中出现舞弊,使他未能上榜。康熙帝在一次微服私访中遇到周培公,并发现...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魏东亭.历史上有这些人吗?他们的经历如何? -
胡邢孚卫: 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这三个人是真是存在的.经历和电视剧中的有些相似,但不尽相同.魏东亭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
胡邢孚卫: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昌,字沛公.如影视剧所演,一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谋臣.曾经最高官位曾达到盛京提都.在三潘之乱时,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割据平凉占山为王的王府城.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年期时期的重臣 -
胡邢孚卫: 姚启圣 施琅:原是明朝将军,后归清.精通水战. 魏东亭:康熙身边亲信,大忠臣.是作家二月河小说里创造的人物,原型貌是曹寅 明珠 于成龙 李光地...... 周培公:帮助康熙出谋划策 康熙后期: 郎世宁 张廷玉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请问康熙时期的大臣都是哪些 -
胡邢孚卫: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张廷玉、明珠、索额图、光地、施琅、郎世宁、汤若望、南怀仁、于成龙、姚启圣、周培公、魏东庭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朝是否真有周培公其人? -
胡邢孚卫: 有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今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周培公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王朝里面的那个地图真的有吗? -
胡邢孚卫: 历史上,确实有周培公这个人,但给康熙画地图 是虚构的了,, 当时测量全国地理规模很大,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各省绘制的地图多达上百张,分别出自不同的机构.清康熙帝亲自主持为官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五十六年(1717)测绘,五十八年(1719)全图告成.康熙亲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在当时,该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这跟老周没关系.今天这些地图近1/3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有少部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留在大陆现藏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揭秘: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
胡邢孚卫: 这些人是有的,不过历史上没有电视剧中的这么神奇,比如,康熙为了周培公的去世而停朝一次,这个应该是电视剧中为了夸大周培公的功劳而这样写的.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王朝里穿补丁衣服的官员是谁
胡邢孚卫: 有三个:1、周培公,在科举考试之前,在街上卖字,遇到了买豆腐花的锁儿. 2、姚启圣,在三河里马场 喂马的时候.之后被康熙召见,因为打了太监李德全 被康熙关在牢里. 3、李光地,因为揭发太子和大阿哥的党争,被康熙关起来,后带着随驾亲征葛尔丹,后被再次启用. 着三个人中 周培公是历史上不存在的.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王朝周培公 -
胡邢孚卫: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周培公(1632年—1701年),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人物,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挽满清于危难之中.《清史稿》清楚地记载了周培公“说降”之事.周培公的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内蒙古自治区15835815037: 康熙时代最有名气的几个汉臣是? -
胡邢孚卫: 周培公 姚启圣 李光地 吴三桂 施琅 张廷玉 佟国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