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蔡国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

作者&投稿:华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地理都学习什么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 。
《中国自然地理》 赵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国现代史》王绘琳(上、下)
《世界史》吴于廑(六本)。
如何学习历史地理学?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水经注》、《水经注疏》、《治水论》、《名川大河集》,徐霞客游记.历史:《史纪》《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还有很多明史、清史等著望采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裴秀(224—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大臣、学者.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在漫长的中世纪,西方世界正处在基督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全欧洲在地理学界都找不出一位杰出的学者.东方的郦道元留下了不朽的地理巨著《水经注》四十卷,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不愧为中世纪最伟大的世界级地理学家.
胡焕庸(1901—1998),字肖堂,江苏宜兴人.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国是周代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为姬姓,与周室同宗。它自周初开始封国,到战国初年被南方的楚国所灭,共经历了 600 余年的历史,在周代的封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蔡国的事迹多见于史书记载,如《左传》与《春秋》等均有记载。 司马迁的《史记·管蔡世家》更是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蔡国的历史。但即便如此,关于蔡国的史料仍显匮乏,它的一些历史地理问题,学界仍是看法颇多,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
一、“三监”与蔡的始封地
《史记·管蔡世家 》记载:“武王已克殷纣 ,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可见蔡国的始封是从蔡叔度开始的。那么蔡叔度的封地到底在何处呢?一直以来,学界对此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为上蔡说。对于史记中蔡叔所封“蔡”的解析,《集解》引世本曰:“居上蔡。”《汉书·地理志》也持此说,在《汝南郡下》中记载到:“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后世文献大多沿用此说,将上蔡作为蔡国的始封地。如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曰:“(上蔡)县,故蔡国,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括地志·豫州》也说:“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是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蔡县》曰:“蔡国旧城周二十五里,蔡叔度始封此。”
其二为修武说。今人晏子主张此说。他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认为:“《续汉书·郡国志》载河内郡‘山阳邑’‘有蔡城’,刘昭注云‘蔡叔邑此’。 东汉山阳县在今河北修武县,其地正在殷都朝歌附近,蔡叔始居之地即在此。”
其三为郑州祭说。郑杰祥先生持此说法:“按‘祭’与‘蔡’古音同属齿音月部,可相通假……因此,笔者认为,位于今郑州西北郊的这处‘祭’地,也可称为‘蔡’地,此地位于古敖山东麓、黄河南岸,南距石佛镇(即我们称作的古管地)约15公里,显然应是蔡叔度最初的封地。”
其四为长垣说。清人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中称:“蔡叔食邑疑即今大名府长垣县之祭城,其后成王改封蔡仲于蔡,今汝宁府上蔡县地。”何光岳先生在论述古蔡国问题的时候也说道:“今长垣县蔡城,叔度初封于此。”
对于上蔡说的怀疑,古已有之。《尚书·蔡仲之命》孔安国《传》曰:“叔之所封,圻内之蔡。仲之所封,淮、汝之间。”孔颖达《正义》:“检其地,上蔡、新蔡皆属汝南郡。去京师太远,叔若封于上蔡,不得在圻内也。”郑樵《通志·都邑略》云:“蔡本畿内之地,以为蔡叔之采邑,及蔡叔逆命国除。至蔡仲,始改封于汝南,故以汝南为蔡。及迁州来,则以州来为下蔡,汝南为上蔡。”他们都提出蔡的始封地不应在上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据《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史记·周本纪》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郑玄《毛诗谱》:“邶、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东北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殷之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汉书·地理志》:“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周灭商之后,为了治理殷人,稳固东方领土,曾经让蔡叔与管叔参与监管殷人。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殷人主要分布于朝歌一带,即今天的安阳淇县一带。在交通通信尚不发达的当时,如何才能让远在上蔡的蔡叔去监管远在千里之外的殷人呢?再者,《史记·管蔡世家》云:“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逸周书·作雒解》谓:“乃囚蔡叔于郭凌。”蔡叔被打败后,被迁到了郭凌这个地方囚禁。这充分说明其始封并非在郭凌附近,要不然也称不上是流放。而郭凌,正是在上蔡境内。 综上可见,上蔡之说并不准确。
而郑州西北祭城说也显得有些不足,因其属于郑地,不是东周王室的畿内之地。正如何光岳先生所说:“荥阳、上蔡在豫中和豫南,地方遥远,怎能监视豫北的殷民呢?”而仅凭音韵学上的相通假,就定蔡叔的始封地还是显得有点武断。修武说的文献资料过于单薄。而长垣离殷都也较远,不太符合《尚书》所说的距离和当时的客观实际。我们认为其应在新乡市卫辉倪弯乡。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周武王灭商后,“小邦周”占据了“大邦殷”,如何统治原有的殷人跟占领区,成为周王室的难题。为了防范旧殷人造反,周王室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殷人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其中,文献中多次提到的“三监”就是周王朝的重大举措。《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三监”由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管叔、蔡叔”组成,他们的目的在于“监视武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叔作为三监之一,他的始封之地必在武庚当时所在地的周围。三监的疆地与管、蔡、霍三叔的封地有着重要的联系。那么蔡叔监的是哪片疆地呢?陈昌远先生在《“三监”人物疆地及其地望辨析》一文中,明确指出蔡叔始封地应在鄘城,霍叔始封地在邶城。《帝王世纪》也说:“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古同墉),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那么鄘的地望又在何处呢?郑玄《邶、鄘、卫谱》曰:“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可见鄘应该在纣城之南。纣城,王隐《晋地道记》:“朝歌本沫邑也。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有糟邱酒池之事焉,有新声靡乐号邑朝歌。”《括地志》又谓:“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辑存》曰:“帝已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可见,纣城即为朝歌,根据现在的考古发掘,可以确定其具体位置在今淇县县城附近。那么鄘应该在今淇县以南的地方。应在新乡市卫辉市 (古汲县)倪弯乡即古鄘国地。《清一统志》说:“在汲县东北,周初所封之国,郑氏《诗谱》自纣而南谓之鄘。《通典》鄘城在新乡西南三十二里,古鄘国也。《太平寰宇记》在汲县东北十三里。”实地考察发现其实应以汲县东北7公里为确,即今卫辉市倪湾乡,因为在村内发现明万历三十五年《修关帝庙碑》一座,记有“大明国河南卫辉府汲县北固社人氏居民人等现在鄘城村居住”等字样(存于卫辉市文化馆),可知今倪湾乡应为汲县东北之鄘城所在地,当为蔡叔度的始封地。《续汉书·郡国志》记载河内郡“山阳邑”有蔡城,刘昭注云“蔡叔邑此”。 东汉山阳县在今河南北修武县地,离新乡卫辉市不远,正在殷都朝歌(今淇南之西南)之西,蔡叔度始封地应在今卫辉市无疑。
二、蔡国复封后都城的变迁辨析
蔡叔度战败后被迁徙到了郭凌囚禁起来,很快就死去了,蔡国也不复存在。但到了蔡叔的儿子胡的时候,蔡国又再次被封。《史记·管蔡世家》记载:“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蔡仲所居之蔡在何地?《集解》引宋忠语曰:“胡迁居新蔡。”《水经·汝水注》也记载曰:“汝水又东南经新蔡县故城南,昔管蔡间王室,放蔡叔而迁之,其子胡能率德易行,周公举之为卿士,以见于王,王命之以蔡,申吕地也。以奉叔度祀,是为蔡仲矣。宋忠曰:故名其地为新蔡,王莽所谓新迁者也。”这两本文献实际都是引宋忠说,即认为蔡仲所封地在新蔡。但是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条:“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可见,姬胡所居之蔡应在上蔡。此说也见于诸多文献记载。如《左传·隐公四年》:“陈、蔡方睦于卫。”杜预注:“蔡,今汝南上蔡县。”《通志·都邑略》:“蔡本畿内之地,以为蔡叔之采邑,及蔡叔逆命国除。至蔡仲,始改封于汝南。”《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汝宁府上蔡县条也说:“春秋时,为楚所侵,迁于新蔡,因以此为上蔡。”此外,考古发掘的蔡国故城为蔡始都新蔡做了更为有力的证明。尚景熙先生说:“蔡国故城位于上蔡县芦岗的东坡。 芦岗即古蔡地……城墙高约4-11米,宽15-25米……城墙系用夯土逐层筑起。夯土一般为黄色或灰黄色。城墙中下部的夯土中,包含有仰韶、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陶片;上部夯土层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和陶片。由此可见,该城始筑于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进行过加固和复修。”上蔡蔡侯墓群的发现更是印证了《史记》中蔡国在上蔡十几世的记载。这些充分说明了蔡仲所居即为上蔡而不应该在新蔡,上蔡作为蔡国第一个都城的地位是不能否认的。
经历十几世的蔡国在蔡灵侯时期被楚国灭掉,使“弃疾为蔡公”。但是公子弃疾很快就杀掉了楚灵王而自立为王,“为平王”。为了报答蔡人在夺位中的贡献及笼络诸侯,楚平王将蔡国复国。《史记·管蔡世家》:“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是年,楚亦复立陈。楚平王初立,欲亲诸侯,故复立陈、蔡后。”那么,复国后的蔡平侯所居又在何处呢?《集解》引宋忠语曰:“平侯徙下蔡。”但是《汉书·地理志》云:“汝南郡新蔡县。”班固自注:“蔡平侯自蔡徙此,复二世徙下蔡。”《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汝宁府新蔡县条也记载“新蔡县……古吕国,春秋蔡平侯迁都于此,故曰新蔡,汉置县……晋武帝分新蔡郡……东魏置蔡州。”可见,蔡国在平侯复国时开始迁都,但究竟迁到了哪里?是在新蔡还是下蔡,文献说法不一。但在新蔡的考古发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新蔡故城,位于新蔡县城关镇西北部。城垣周长3215米,现东、南城墙保存较好,一般高2.7米,最高达10米,基宽20-50米,夯层厚14厘米,夯层清晰。历年出土有陶鼎、壶、豆、铜剑、镞、郢爰、蚁鼻钱及陶水管道等。城北分布有墓葬区。据记载,为蔡平侯元年(前530)所迁之新蔡城。这里现已作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班固所注的正确性,即平侯所迁之都应是新蔡而非下蔡。
蔡人在蔡昭侯时期因为受楚人逼迫,无奈之下再次迁都,以图寻求吴国的帮助。《史记·管蔡世家》记载了这件事情:“楚昭王伐蔡,蔡恐,告急于吴。吴为蔡远,约迁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许,不与大夫计。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关于州来的地望,《索隐》:“州来在淮南下蔡县。”《左传·隐公四年》孔颖达《正义》引《侯爵谱》亦云:“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蔡迁州来后,五世国君蔡昭侯、成侯、声侯、元侯及侯齐,除亡国之君侯齐外,其余四君的陵墓均已发现。如著名的蔡昭侯墓即在今安徽寿县一带发现,结合《史记》中的记载,可见蔡昭侯迁州来一事已经是毋庸置疑的。
三、地理位置与蔡的兴亡
蔡国从公元前11世纪末建国,到公元前343年灭于楚国,前后经历了六七百年,其间的兴衰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蔡国位于淮水与汝水之北,实处于汝水中游,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其南可抵达江、淮,控制威慑南部诸族。北可直达成周,为王室和中原重要的屏障。因此,此地不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在当时都是地位显赫。蔡国的兴起与这样的地理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周初期,周王室的势力在淮河以东以南地区都比较薄弱,周公在平定“三监”与武庚的叛乱之后,继续征伐东方与南方的徐方、淮夷,也曾伐楚。周公东征对于周王室来说意义重大。这些征伐极大地扩大了周的疆土,使周的统治势力范围扩大,周开始真正拥有东方、南方的土地。周王室将蔡仲复封在蔡地,自然有稳固新占领地区的意图。于是蔡国与陈、江、申、息、黄一起成为为“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敝”的封国。正因这种重要地位,蔡国为捍卫西周南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蔡侯也为西周王室的重要宠臣之一。蔡国的都城上蔡也因此成为一座兴盛的名城。正如尚景熙先生所言:“蔡国故城雄踞冈坡,汝、洪二水东西环绕,附近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成为这座名城的兴起的有利条件……春秋时期的遗迹、遗物特别丰富,大约是这座古城的鼎盛时期。”春秋初年的蔡国仍然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兴师问罪郑国,蔡国也参与了对郑国的讨伐。
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日渐衰微。蔡国为王室控制蛮夷、屏蔽王室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但却日益成为诸侯争霸的重要棋子,其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并没有削弱。特别是其位居南方大国—楚国北进中原要道之上,更是对其兴衰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楚人不甘于偏居南方,一直就想北进中原。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楚人先后灭掉了江淮之间的许多小国。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已经是“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池”。但此时楚国要想向中原称霸,北边有绵延的伏牛山阻隔,只能往南阳盆地的东北方向,在方城隘口这里东出,然后才能顺利向北发展。而东出方城第一个要征服的地区就是蔡国。另外,楚国本营远在江汉,要想稳固的进取中原,必须建立自己的前沿军事基地。楚国灭掉了南阳盆地的一些诸侯国,虽然在前进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却受到地形的局限,亟须在盆地东侧的平原上建立稳固的基地以图北进。《史记·楚世家》云:“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楚王的目的即要在伏牛山以东的平原上建立自己四个重要军事前沿重镇,其中的“蔡”正是上蔡。由此可见,蔡国正是楚国的兵锋所指与战略要道,其都城上蔡更是楚国在北方建立一条重要军事堡垒线的中间环节。正是如此,蔡国不断地受到楚国的军事打击。自《左传》庄公十四年“秋七月,楚入蔡”起,楚国多次与蔡国发生战争,更是于楚灵王时期直接灭亡了蔡国。《史记·管蔡世家》:“令公子弃疾围蔡。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虽然,蔡国后来又得以复国,但势力已大不如前。迫于楚国的巨大压力,蔡人更是将国都迁到了离楚地更近的新蔡。
诸侯在中原的争霸更是加剧了蔡国的衰落。春秋中后期,晋楚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地发生战争,先后爆发了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重大会战。晋国在今山西一带,南下争霸必须要得到中原诸侯小国的屈服才能更好地打击楚国。而楚国为了北进争霸,也必须得到郑、蔡等小国的服从才能更积极地与晋国斗争。这样,企图南下的晋国与希望北进的楚国不可避免地在郑、蔡一带交锋。身在晋国与楚国夹缝下的蔡国生存得异常艰难,经常面临着被征伐的噩运。《史记·管蔡世家》:“夏,为晋灭沈,楚怒,攻蔡。”《史记·管蔡世家》:“哀侯十一年……息侯怒,请楚文王……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蔡国当时的位置,正如顾栋高先生在《春秋大事表·春秋时楚始终以蔡为门户论》中所说:“楚在春秋北向以争中夏,首灭吕、灭申、灭息,其未灭而服属于楚者曰蔡……蔡自中叶以后,于楚无役不从,如虎之有伥,而中国欲攘楚,必先有事于蔡。盖蔡居淮汝之间在楚之北,为楚屏。”随后的春秋晚期,蔡国又卷入吴楚的争斗中。吴国位于今太湖流域,其与楚国在春秋后期发生了更加激烈的斗争。而迁都后的蔡国地处淮河上游,是吴国溯淮西进攻楚的重要战略通道。楚国为了防范吴人,也需要紧密控制蔡国这一桥头堡。后来的吴攻楚之战鲜明地表现了蔡地的战略地位。吴军先伐取了楚之六、潜,打通了通蔡的道路,随后通过蔡国,一路向西与楚交战于汉水,楚军大败。《史记·吴太伯世家》:“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楚兵大败,走。”后吴军五战皆胜,遂入楚郢都。蔡国为了雪耻与自保,在两强中间选择了吴国作为依靠。 公元前507年,被软禁数年之久的蔡昭侯获释归蔡,开始与吴国交好,并依靠吴国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势力。《史记·管蔡世家》:“蔡昭侯使其子为质于吴,以共伐楚。冬,与吴王阖闾遂破楚入郢。”蔡国借助吴国,对楚国来了一次沉重地反击行动。但是这次军事反击为蔡的再次亡国埋下了伏笔。终于在蔡昭侯二十六年,楚昭王伐蔡,蔡国都迁州来(淮南下蔡),这时蔡国只能依靠吴国的势力以苟延残喘。《史记·管蔡世家》:“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蔡国最终再次灭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原文来自 陈隆文 刘晨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2卷第3期 2013年9月


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所以,我认为息妫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女人。另:《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中,说起公元前684年楚蔡的这次战斗,对楚的意义很大。杜预《春秋》注说:“楚僻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国。”自此,楚国方为诸侯侧目,也拉开了四方征伐、跻身大国的序幕。参考资料:http:\/\/happyzsf.bokee.com\/64839...

谁还知道古代伟人的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578251.html

古代故事汇总5篇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

古代城市遗址有哪些
城市由几个同心圆构成,每个同心国都与 *** 的信仰有关。 埃尔比勒:工业城市和历史古城。以产蜂蜜、干酪闻名。附近有不少旅游地。 阿盖尔古大:占城遗址,位首都附近。建于1230年左右,现保留着形似金字塔的阿盖尔古夫庙遗址,此庙是伊拉克类似庙宇中最大的一所。 亚述:北部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为古亚述王国...

安徽淮南为什么是古代的重要地方?
楚风汉韵之地,地处平原,江淮之间。近现代煤炭储量惊人,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煤电一体化后,为华东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寿春古城,奶奶庙,淮南王,廉颇墓,肥水古战场等等 众所周知的,楚国最后的国都就在淮南寿县, 历史 上围绕淮南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很多,淮南也被评为成语典故之城,可见其 历史...

关于古黄国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综论
前656年 ,齐、鲁 、宋 、陈、卫、郑、许、曹诸国联军发动了攻击楚及其盟国蔡国的战役,迫于中原诸侯的压力,楚人与中原诸侯盟于召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当中原诸侯罢兵之后,楚成王于次年以子文为大将,率师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 ,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

十个关于古代的成语或典故并介绍
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

精彩历史故事
正当易警长打算关闭电脑时,却无意间点开了一个老帖子,还是几年前发布的,标题为“为了生存而战!”易警长很奇怪,自己搜索的明明是与鸡有关的帖子,怎么会冒出这个帖子来?好奇之下,易警长耐下心看了起来。 看完后,易警长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帖子讲述了一只鸡与一位生物学教授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教授,...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统帅,将军,谋略家,政治家?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点评: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

有关寓言历史故事演变过来的成语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

港北区17198627647: 古蔡国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建立 -
伯泰倍然: 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

港北区17198627647: 关于古代楚上蔡的简介 -
伯泰倍然: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驻马店市,东西长60千米,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8.4万(2010年)是一个平原农业县.[1] 上蔡县是古蔡国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古蔡八景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1995年被定为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开发区.

港北区17198627647: 上蔡县是古代什么地方 -
伯泰倍然: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驻马店市,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秦于此置上蔡县.汉初为汝南郡治所.南朝宋移治是动城,故址在今汝南.北魏神龟二年(519)改置临汝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又置武津县;大业间复置上蔡,临汝、武津先后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变.隋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至明清均属蔡州.民国初,属汝阳道.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

港北区17198627647: 蔡国的古城遗址 -
伯泰倍然: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上蔡县驿,在今河南省 上蔡县西南,此地为西周古国蔡国的故都,今存蔡国故城遗址.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叔度为蔡叔于此.春秋时蔡灵...

港北区17198627647: 上蔡县在古代是不是国家,叫什么名字
伯泰倍然: 是古代蔡国

港北区17198627647: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上蔡(古蔡国)种了一颗银杏树,你们知道具体位置种在哪了吗? -
伯泰倍然: 在河南省上蔡县蔡沟镇中学院内. 在上蔡县蔡沟镇中学院内有一棵参天的老银杏树,它是树包树,外头枯树干枝嶙峋,却包生着一棵活树.相传此树为孔子手栽,唐时火焚枯死,树中新生一树.明清又遭雷击,其内又包生一树,几度枯荣,蔚为奇观.蔡人留有古诗'华夏风烟乱武津,但留圣迹忆天心.厄台七日弦歌古,银杏千年岁月深'.

港北区17198627647: 春秋有几个蔡国?
伯泰倍然: 蔡国有上蔡和下蔡的区别.春秋时多次被楚国灭掉,但当晋国崛起称霸时又总是将其富国(为了牵制楚国).到了战国彻底被楚消灭.成为楚国的北方军事重镇.楚长城(方城)的基地之一.

港北区17198627647: 驻马店新蔡县古代是什么地方? -
伯泰倍然: 蔡国战乱迁都的第二个都城,有上蔡,新蔡,下蔡.下蔡被灭了,所以现在也就没有下蔡县了

港北区17198627647: 上蔡县有什么名胜古迹 -
伯泰倍然: 主要景点有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盐池、普救寺、黄河铁牛、永乐宫、飞云楼、秋风楼、五老峰、王官谷、小浪底等.还有凤凰谷

港北区17198627647: 河南省上蔡县有哪些古代遗址啊? -
伯泰倍然: 上蔡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遍布县境.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蔡国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玩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