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姓氏对应汉姓

作者&投稿:休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彝族姓氏翻译汉姓 谢谢 谢谢~

彝族姓氏对应汉姓的取法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皇帝赐姓。比如,据《马湖府志》和《叙州府志》记载,现今雷波县的杨姓土司,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投诚纳土,赐姓“杨”。
2、以彝语谐音取汉姓。在彝族的众多姓氏中,有很多姓氏与汉族百家姓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彝族人就用谐音来取自己的汉姓。如玛氏,取汉姓马;“木垫”“莫色”“蒙孔”中的“木、莫、蒙”与汉姓“毛”之音相近,便姓为“毛”。
3、以彝姓意译为汉姓。彝族人取汉姓中,有一大部分是根据彝姓意译过来的。如曲比的姓,“曲”意为“白色”,故取汉姓为“白”。又如俄、阿主、依火、阿溜等彝姓,翻译过来分别是熊、狐狸、柳树、猴子等意思,故又取熊姓,有的取胡姓、柳姓、侯姓。
4、是老师取的学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彝族姓名长,不好记,加之汉族老师对彝族学生的姓名读音不准,为便于记忆,汉族老师就给部分彝族学生取了汉姓汉名。



扩展资料
彝族人的家族及姓氏知识
彝族自古以来便沿用父子联名制度,如“支嘎阿鲁”的下辈即为“阿鲁AB”,再下一辈为“ABXX”……从明清以来,因历史原因,彝族固有的社会形态受到冲击,出现彝汉杂居,随着对外交往的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先使用汉姓汉名。
更有很多彝族家族,在与朝廷的多次战争中历经浩劫,为了生存,隐埋民族改为汉姓。发展到现代社会,很多彝族后代因汉姓的误导,追溯家族历史往往容易按照汉族的姓氏根源的探究,从而造成迷惑,进而搞不清楚民族的大方向问题。
现在彝族人的汉姓,其实就象移民欧美的华人起英文名字一样,和他的家族文化没有任何联系,也和与他同姓的外国家族没有任何联系,两个已经属于完全不同文化的逻辑和规则。
其实从奢香夫人的儿子进京上学改汉姓安后,彝族上层社会便逐渐兴起彝汉双姓,在重要的社交场合中,郑重严格地通过家族辈辈相传的“尼彝”、“侯笃”作为辩明身份的标志和途径,并将自家的"尼彝"相对说成是彝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彝族姓氏

彝族有的姓氏有:杨、毛、马、木、莫、蒙、白、熊、刘等。彝族姓名以四个字居多,但不少人的姓氏却和汉族一样。凉山彝族汉名汉姓种类繁多,来源分为几种情况。
1、皇帝赐姓。比如,据《马湖府志》和《叙州府志》记载,现今雷波县的杨姓土司,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投诚纳土,赐姓“杨”。
2、以彝语谐音取汉姓。在彝族的众多姓氏中,有很多姓氏与汉族百家姓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彝族人就用谐音来取自己的汉姓。如玛氏,取汉姓马;“木垫”“莫色”“蒙孔”中的“木、莫、蒙”与汉姓“毛”之音相近,便姓为“毛”。
3、以彝姓意译为汉姓。彝族人取汉姓中,有一大部分是根据彝姓意译过来的。如曲比的姓,“曲”意为“白色”,故取汉姓为“白”。又如俄、阿主、依火、阿溜等彝姓,翻译来分别是熊、狐狸、柳树、猴子等意思,故又取熊姓,有的取胡姓、柳姓、侯姓。
4、则是老师取的学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彝族姓名长,不好记,加之汉族老师对彝族学生的姓名读音不准,为便于记忆,汉族老师就给部分彝族学生取了汉姓汉名。
5、就是同本村的汉族人同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一部分彝族人从世居的高山上搬到坝子里和汉人杂居,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为了便于称呼和记忆,便省去复杂的彝姓,和同村寨的汉人同姓,如周围的汉人姓刘,便取汉姓为刘。
凉山彝族汉姓汉名,虽不符合彝族传统的姓氏结构和名字结构,数量也远不如彝姓彝名多,但对现代凉山彝族,特别是对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凉山彝人来说,汉名汉姓逐渐成为使用频率更高的姓名。

扩展资料: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
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
公元937年,封建制的“大理政权”取代了由于奴隶和农民起义而崩溃的“南诏”,从此,云南彝区开始走向封建制。13世纪后,“大理”、“罗甸”相继被元朝征服,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州、县和宣慰司。
元末,云南许多彝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但在一些地区领主经济和奴隶制残余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明代,在彝族地区兼设流官、土流兼治和土官三种官职,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的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难,鸦片在彝区大肆泛滥。凉山彝族奴隶主利用鸦片换得大批枪支、白银、枪支,他们又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势力,掳掠各族人民为奴隶。
19世纪末,金平、元阳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联合反抗入侵中国边疆地区的法国侵略者。滇南的彝、汉各族人民,曾多次反对法国侵略者修筑滇越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发了彝民杨自元带头火烧法国“海关”的事件。
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许多彝族志士参加了推翻帝制的斗争。1913年至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这一年为彝历的虎年,故史称“拉库起义”。
在解放战争中,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彝族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游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滇南、滇东北、滇西和凉山等地的彝族与其它民族人民也建立了游击队,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解放上述地区作出了贡献,许多彝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彝族汉姓是怎么来的?来源分为几种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

彝族姓氏对应汉姓的取法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皇帝赐姓。比如,据《马湖府志》和《叙州府志》记载,现今雷波县的杨姓土司,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投诚纳土,赐姓“杨”。

2、以彝语谐音取汉姓。在彝族的众多姓氏中,有很多姓氏与汉族百家姓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彝族人就用谐音来取自己的汉姓。如玛氏,取汉姓马;“木垫”“莫色”“蒙孔”中的“木、莫、蒙”与汉姓“毛”之音相近,便姓为“毛”。

3、以彝姓意译为汉姓。彝族人取汉姓中,有一大部分是根据彝姓意译过来的。如曲比的姓,“曲”意为“白色”,故取汉姓为“白”。又如俄、阿主、依火、阿溜等彝姓,翻译过来分别是熊、狐狸、柳树、猴子等意思,故又取熊姓,有的取胡姓、柳姓、侯姓。

4、是老师取的学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彝族姓名长,不好记,加之汉族老师对彝族学生的姓名读音不准,为便于记忆,汉族老师就给部分彝族学生取了汉姓汉名。

扩展资料:

彝姓,通常为两句,每句四字,如上所举的例子。第一句为氏族标志(图腾),有山、河、湖、石及植物,后一句为分宗祖名及姓氏或地名及姓氏。其基本模式:标志(图腾)、源头(搂衣),分宗祖名或地名、氏族名称(彝姓)。如“马倮搂衣,语哼卯歹。”

可以理解为“以马倮(杜鹃花)为标志,在语哼(祖名)分宗后的卯歹氏族(家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可以理解为”以密所(植物名称)为标志,在麻迷(地名)分宗后的楼吉氏族(家支)。

但由于地名的演变、社会的变革、古代彝语的失传等诸多因素,今天对“搂衣”的会意难求甚解,只宜粗不宜细,知其大意即可。

史书《清实录》、《乌蒙纪年》中视为人名的阿底、黑胯等,都是氏族名称或者说彝姓,不是人名,故“黑胯”死后有黑胯。彝姓全称中都有“搂衣”一词,凡问“搂衣即问彝姓,问彝姓即说”搂衣“。”搂衣“一词是什么含意呢?仅解释为”源头“或”源流“很难让人理解,要从彝姓的产生说起。

彝人家族繁衍,历九代、十一代、十三代时,要举行分宗仪式,变宗亲关系为姻亲关系,扩大开亲范围。其分宗仪式即”做斋“祭祀大典,规模浩大,仪式隆重,凡同祖先的人家不管你迁徙有多远,都要赶来参加,不容忘记自己的根源。做斋首先是祭天地,次祭祖先。

念完祭天地祖先的经书之后即占卜取分支水(源头)的方向,由分宗家族成员准备一只公绵羊驮上取水用的壶,喂点盐水之后赶朝占卜所得的方向去找水。

白摩看羊在什么地方吃水,就在什么地方取两壶净水回祭场,并记下取水地方的地理特征及草木石等名称,作为新分家支的标志(图腾)和分支源头,并给新家支取名后用彝文记入史册。新的”搂衣“从此成立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姓氏



彝族人的家族及姓氏知识
彝族自古以来便沿用父子联名制度,如“支嘎阿鲁”的下辈即为“阿鲁AB”,再下一辈为“ABXX”……从明清以来,因历史原因,彝族固有的社会形态受到冲击,出现彝汉杂居,随着对外交往的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先使用汉姓汉名。更有很多彝族家族,在与朝廷的多次战争中历经浩劫,为了生存,隐埋民族改为汉姓。发展到现代社会,很多彝族后代因汉姓的误导,追溯家族历史往往容易按照汉族的姓氏根源的探究,从而造成迷惑,进而搞不清楚民族的大方向问题。
现在彝族人的汉姓,其实就象移民欧美的华人起英文名字一样,和他的家族文化没有任何联系,也和与他同姓的外国家族没有任何联系,两个已经属于完全不同文化的逻辑和规则。其实从奢香夫人的儿子进京上学改汉姓安后,彝族上层社会便逐渐兴起彝汉双姓,在重要的社交场合中,郑重严格地通过家族辈辈相传的“尼彝”、“侯笃”作为辩明身份的标志和途径,并将自家的"尼彝"相对说成是彝姓。
彝族因方言的差别,自称为“尼素”、“尼素铺”、“娄素”、“娄素铺”等等,所以“尼彝”、“笃”音译选字不同。“尼彝”亦写作娄彝、纳一、呢义、嫩液、能益、娄溢等;“ 笃”亦写作侯笃、吼督等。“尼彝”或汉译为“谱牒”、或“姓氏”,至今在彝族东部方言中还无统一公认的说法,在汉语中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语,姑且从“彝姓”说,便于行文。“尼彝”,从含义上理解,其实是表血统概念的氏族名称。彝族民间多将“尼彝”说为家支,也无不可。“尼”则为姓氏,“彝”为类别。一般情况来说,民族自称为“尼素”的地区叫做“尼彝”,自称“娄素”的地方叫做“娄彝”,如贵州省内,水西地区[大方、黔西、毕节等]叫做尼彝,乌撒地区[威宁、赫章等]叫做娄彝。
在贵州的大部分彝族聚居区域,“尼彝”相对传承得比较好,很多已经按照汉族习惯续家谱的家族仍会在家谱中注明尼彝或口传,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通婚、祭祀以及械斗等比较重大的事情仍然需要告知尼彝,一辩亲疏、二正伦理。
在凉山彝族聚居地区,因在历史上外界文化冲击较小的原因,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以父子联名制为基础的家族世系清晰完整,到后来改用汉姓后大多皆为汉译音,仍有很明显的彝族姓氏色彩,又因家支清晰的原因,大多数年轻人都采用汉译彝名。所以,从全国来看,凉山地区是彝族姓氏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也是集体民族意识最强烈的区域。
昭通地区的彝族,今天知道自家“尼彝”“笃”全称的人已经很少,而且发音也不准确,更不用说解释其含意了。如彝良县龙街乡恒底村汉姓罗的彝族,共有4支即礼底、卯歹、楼吉、侯而。其中还能记住全称的卯歹支是“马倮尼彝,语哼卯歹”;楼吉支是“密所尼彝,麻迷楼吉”。还有奎香乡寸田村杨姓彝族中的1支是“蛇斋尼彝,阿月撮落”,巧家县汉姓安的彝族计有8支,其中两支分别是“而补尼彝,夷氏斗鲁”,“掐吐尼彝,德布阿姆。”其他鲁甸、昭通、大关、镇雄和威信的少部分彝族之家,还能记住本家支的尼彝或笃。
彝姓通常为两句,每句四字,也有如上所举的例子。第一句为氏族标志(图腾),有山、河、湖、石及植物,后一句为分宗祖名及姓氏或地名及姓氏。其基本模式:标志(图腾)、源头(尼彝),分宗祖名或地名、氏族名称(彝姓)。如“马倮尼彝,语哼卯歹。”可以理解为以马倮(杜鹃花)为标志,在语哼(祖名)分宗后的卯歹氏族(家支);“密所尼彝,麻迷楼吉。”可以理解为以密所(植物名称)为标志,在麻迷(地名)分宗后的楼吉氏族(家支)。但由于地名的演变、社会的变革、古代彝语的失传等诸多因素,今天对“尼彝”的会意难求甚解,只宜粗不宜细,知其大意即可。史书《清实录》、《乌蒙纪年》中视为人名的阿底、黑胯等,都是氏族名称或者说彝姓,不是人名,故“黑胯”死后有黑胯。但根据现在贵州水西地区保存的几个家族的尼彝来看,也存在长短不一的情况,目前最长的有史吐尼彝的三句十四字的、有索作尼彝三句十三字的、有发作尼彝两句十一个的,一般为两句九字:“XX尼彝,XXXX体”最后一个发(ti)、(xi)、(di)音,意思为XXX的子孙后代。尼彝不管长短,包含的要素基本相同,但是,尼彝长与短应该在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含义,而目前却无法考证他们古代彝族社会里的其他意义上的区别。彝姓全称中都有“尼彝”一词,凡问“尼彝”即问彝姓,问彝姓即说“尼彝”。“尼彝”一词是什么含意呢?仅解释为“源头”或“源流”很难让人理解,要从彝姓的产生说起。彝人家族繁衍,历九代、十一代、十三代时,要举行分宗仪式,变宗亲关系为姻亲关系,扩大开亲范围。其分宗仪式即“做斋”祭祀大典,规模浩大,仪式隆重,凡同祖先的人家不管你迁徙有多远,都要赶来参加,不容忘记自己的根源。
做斋首先是祭天地,次祭祖先。念完祭天地祖先的经书之后即占卜取分支水(源头)的方向,由分宗家族成员准备一只公绵羊驮上取水用的壶,喂点盐水之后赶朝占卜所得的方向去找水。布摩[神职人员]看羊在什么地方吃水,就在什么地方取两壶净水回祭场,并记下取水地方的地理特征及草木石等名称,作为新分家支的标志(图腾)和分支源头,并给新家支取名后用彝文记入史册,新的“尼彝”从此成立使用。彝族的“尼彝”在原来的历史背景下有其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尼彝”一经确立,其家族成员必须人人牢记,严格保密,不容外传。
概括起来说“尼彝”有如下职能:一是用来判别是否是同一家族。因为同一家族的人四处游牧或迁徙,子孙长期不相往来,避免同一家族的人通婚。二是用来判断身份的高低贵贱,防止与非贵族或所谓根骨不正的人家通婚。“笃”只用于盘问家门和根骨,不与娃子[奴隶]身份的人家通婚。“尼彝”、“笃”都是彝族封建等级社会的意识产物,但今已转化为另一种文化功能,就是帮助历经重大历史波折的彝族人追寻自己的民族、家族以及姓氏根源。彝族使用汉姓开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赐水西宣慰使霭翠“安”姓,宁州土司“禄”姓。其他土司及土司以下阶层的人相继攀附安、禄等姓氏。如乌撒土司安姓,乌蒙、东川土司禄姓。故彝族中安、禄等姓人家较多。芒部土司“陇”姓来历不知。
除封建皇帝赐姓外,彝族使用的汉姓还有以下几种来源:一、地方汉族官员认为彝人“家无姓名”不便管理户籍和征收赋税等事务,以“百家姓首八字”分别给予姓氏。二、由氏族图腾转化而来,如“阿鲁”译义为“獐”,取谐音转化为汉姓“张”。三、彝、汉杂居相处,为便于交往假托邻里汉姓。所以彝族的汉姓总是与当地汉族姓氏大多数相同。四、彝族妇女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所生子女,多数是族别从母姓氏从父,如瞿、乔、樊等姓。五、避免战祸改汉姓,这种情况是水西地区最为多的情况,因彝族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如吴三桂剿水西等),很多彝族家族面临灭族之灾,不得已隐族改姓求生存,以至于现在很多真正的的彝族人彻彻底底地变为汉族人。
彝族开始使用汉姓起,姓氏是“双轨制”(明用汉姓,暗用彝姓)。但一个汉姓之后往往有几个彝姓。所以,汉姓相同,“尼彝”“笃”不同,可以通婚无忌。如威宁八大土目中安姓有六支,巧家安姓有八支、禄(陆)姓13支,彝良罗姓有6支。1988年昭通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调查彝族姓氏:彝姓143个,汉姓74个。虽不是十分准确,却说明彝姓多于使用的汉姓,符合昭通地区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彝族地区,民族文化逐步得到发扬和认同,很多彝族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彝族家支和姓氏,但在探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民族和姓氏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家族的真正根源,必须以彝族的习惯、文化、资料为根据,而不能以现在自己的汉姓为根据,否则,就只能推演到汉族的姓氏始祖,如彝族陈姓会以为自己是陈霸先、陈友谅的后代,但是其实自己是彝族,而追溯上去的确实汉族,民族都不一样,何来同宗同源。
另需补充说明一点,现代彝族从家族的角度,相同汉姓的并不一定就是同一家族,如现在的彝族陈姓,有乌撒的阿鲁、阿大家、索作尼彝,有水西的默帕家族、史吐尼彝家。黄姓有扯勒后裔、播勒后裔。安姓有乌撒部众多的小宗或多个不同的家族、有水西阿哲嫡系[嫡系于康熙年间水西宣尉使安胜祖无嗣改土归流而结束]和水西众多小宗以及其他家族。这些同汉姓的家族其实在彝族家族里是可以相互通婚的,并无宗亲关系。而站在彝族家族源流的角度,尼彝不同的可能存在是已分支宗亲,因举行了分支仪式后,分支以前的共同的尼彝变为历史,新的尼彝代表的是相隔数代,可以作为姻亲的族人了。所以现在彝族家族多有这种说法“车陈李王高”、“李陈金绍”等,那这不是代表姓这些汉姓的彝族是同一家族,而是说,某个家族在彝改汉姓后,家族里包含了这些汉姓或分别有不同的族人改为这些汉姓。现在最科学的追寻自己彝族姓氏的方法,首先向家族中的年长者打听自己家的“尼彝”、“侯笃”后,再请精通彝文的专家研究,看看自己属于彝族历史上的哪个部族分支,进而逐一往下清理,就知道自己的家族从何时起改为汉姓?改汉姓前叫什么?而族人中还有其他的哪些分支改为其他哪些汉姓?这样,以尼彝为纽带,就能探寻出自己的家族、彝族姓氏以及现在分为不同汉姓的宗族家门。
总而言之,彝族汉姓来源十分复杂,所以,现在自己家的尼彝要了解、会说,更要多说,以拨开历史的迷雾和纷纷杂杂的汉姓,认识自己的根源,由爱家谱提供。

彝族有自己文化.没有汉姓

彝族姓吉面 汉族取姓啥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 佟关马索赫富那郎
4、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以地为氏,世居辉发、叶赫、讷殷、乌喇等地,清朝灭亡后多该汉姓为索姓、曹姓、石姓等;5、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中国在清朝时最重要及拥有最大权力的满洲人家族之一,后裔将此姓氏简化为赫姓或何姓;6、富察氏:富察氏,女真最古老的姓氏,该族世居沙济、...

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的有哪些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七族之兴,自此始也。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又命疏属曰车焜氏,后改为车氏。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

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的有哪些?
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普氏,后改为周氏。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达奚氏,后改为奚氏。伊娄氏,后改为伊氏。丘敦氏,后改为丘氏。侯氏,后改为亥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规定鲜卑元姓门望最高,鲜卑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同汉族头等门阀崔、卢、郑、王四大姓门第...

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
满族姓氏改汉姓的过程通常很简单,通常是取原姓氏中的音节或字作为新的汉姓。例如,爱新觉罗姓可能转化为金、罗、艾等姓。满族八大姓,如佟佳氏、瓜尔佳氏等,许多知名人士如英达和老舍都是满族人,他们的姓氏也是经过这样的汉化过程。如今,满族人与汉族人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但他们依然保留着一定的民族特色...

中国哪些“汉姓”有少数民族血统?
1. 你可能是汉族,也可能是少数民族。一些汉族大姓,如赵、钱、孙、李,可能隐藏着少数民族血统。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原因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姓氏改姓为汉姓。2. 在研究的100个主要大姓中,许多姓氏的起源与少数民族有关。例如,李姓有28支起源,其中14支与少数民族有关,是血统最多的大姓之一。周姓、...

彝族姓氏对应汉姓乃古?
汉族是姓吴 李周张

显赫的满族八大姓氏,如今都改成了这些汉姓,你是其中之一吗?
清朝统治时期,满族人的地位很高,其中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八个姓氏更是显赫一时,俗称"满洲八大姓"。后来经历过民族融合与清朝灭亡,许多满族人放弃了原先的姓氏,纷纷开始改用汉姓。八大姓氏也不例外,那么他们现今都改为了哪些汉姓呢?一、富察氏 富察氏...

赫舍里氏对应的汉姓是什么?汉姓中的“罗”对应的满姓是什么?
1.“赫舍里氏”改成的汉姓有:高、康、赫、何 、张、卢、贺、索、英 2.改成汉姓“罗”的满族姓氏有:罗佳、萨格达、爱新觉罗、罗察、罗岳、罗

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宣传民族平等,消除民族歧视,提倡民族融合,鼓励民族通婚。为了通婚方便,满姓汉化是最大的选择。 其实满族姓氏改汉姓非常简单,没有那么难。比如爱新觉罗这个姓,就取其中的单字发音,改成了金、罗、艾这三个姓氏。还有乌雅姓氏去掉了雅这个字,只保留乌的音,改为吴,而大腕吴京...

苗族姓氏的苗族汉姓
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的苗族各以某些汉姓为主,相互有些差异。 东部方言地区,湘西凤凰、花垣、吉首等地的苗族,以吴、龙、麻、石、廖为五大姓;黔东松桃,铜仁等地苗族,以吴、龙、麻、石、田(或白)为五大姓。此外,还有杨、张、赵、欧、伍、刘、梁、施、罗、王、邓,满、滕、胡、向等姓...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求彝族姓氏翻译汉姓 谢谢 谢谢 -
鲁路磷酸: 彝族姓氏翻译汉姓一般是在彝族姓氏的音节上加上一个汉字作为汉姓,例如:彝族姓氏:阿诗玛 -> 汉姓:阿彝族姓氏:阿惹阿 -> 汉姓:阿彝族姓氏:吉克 -> 汉姓:吉彝族姓氏:苏呷 -> 汉姓:苏彝族姓氏:阿西 -> 汉姓:阿需要注意的是,彝族姓氏翻译汉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彝族姓氏可能有多个汉姓的翻译.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姓氏对应汉姓 -
鲁路磷酸: 彝族人的家族及姓氏知识彝族自古以来便沿用父子联名制度,如“支嘎阿鲁”的下辈即为“阿鲁AB”,再下一辈为“ABXX”……从明清以来,因历史原因,彝族固有的社会形态受到冲击,出现彝汉杂居,随着对外交往的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姓翻译汉族姓什么 -
鲁路磷酸: 彝族:昭通地区的彝族,今天知道自家"搂衣""笃"全称的人已经很少,而且发音也不准确,更不用说解释其含意了.如彝良县龙街乡恒底村汉姓罗的彝族,共有4支即礼底、卯歹、楼吉、侯而.其中还能记住全称的卯歹支是"马倮搂衣,语哼卯歹";楼吉支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还有奎香乡寸田村杨姓彝族中的1支是"蛇斋搂衣,阿月撮落",巧家县汉姓安的彝族计有8支,其中两支分别是"而补搂衣,夷氏斗鲁","掐吐搂衣,德布阿姆."其他鲁甸、昭通、大关、镇雄和威信的少部分彝族之家,还能记住本家支的搂衣或笃.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一般姓什么
鲁路磷酸: 哈尼族的姓氏有哪些赵、李、黄、龙、白、范、高、田、段、毕、武……等.哈尼族盛行父子连名制,父名的最后一个字或两个字是为孩子子名的开头字.哈尼族与彝族、...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都有哪些姓氏? -
鲁路磷酸: 彝族在历史上没有姓氏,实行父子连名制,由父名和子名顺推相连,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十代为一轮. 从明清以来,彝、汉杂居,相互交往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先使用汉姓汉名,并将自家的“搂衣”相对说成是...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姓莫色改汉姓叫什么 -
鲁路磷酸: 姓:毛 莫色家谱就这样写的 但是还能姓米 孟 李 马 肖 王 罗 郑 陈 安 日 苏! 但是以后全统一彝姓莫色 汉姓毛!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姓氏 -
鲁路磷酸: ***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有趣而具有一定规律的姓名习惯,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彝族的某些习惯传统. 姓氏 彝族的姓氏颇多,不下千种.据一九九一年布拖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委员会所作的一项统计表明,单是布拖...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中的姓氏海来是什麽意思呢? -
鲁路磷酸: 海来只是一个姓,是一个家族,以前是他祖先的名字后来就变成他的子子孙孙的姓氏了,没有其特别的意思.彝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小名,每个名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姓...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姓贾巴的人汉族姓什么? -
鲁路磷酸: 贾. 或张

苏尼特左旗18969073373: 彝族都有哪些姓氏? -
鲁路磷酸: 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