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名人故事

作者&投稿:祖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母亲关爱子女的感人事例~

突然,索非娅看见了救援的直升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银灰色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她们。
当罗莎琳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索非娅却不幸去世了。医生告诉罗莎琳,真正救她的是母亲。索非娅用岩石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然后在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目的是想让救援的直升机能从空中发现她们的位置

1.生命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现场孩子的父母还保留着落地一刹那父母同时托起孩子缓冲力时外推的动作,几秒钟父母生与死的约定挽救了仅仅两岁半的孩子。
2.发生在奥地利的故事
罗莎琳是一个性格孤僻、胆小羞涩的13岁少女。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索非娅在一家清洁公司工作,靠微薄的薪金把罗莎琳一手抚养大。因为家境的贫困,罗莎琳常常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凄侮,这些都给她幼小的心灵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久而久之,她对母亲开始心生怨恨,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难。
2002年2月下旬的一天,索非娅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允许休假一周。为了缓和母女之间的关系,索非娅决定带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但不幸降临了,她们在雪地里迷了路,对雪地环境缺乏经验的母女俩惊慌失措。她们一边滑雪一边大声呼救,不想,呼喊声引起了一连串的雪崩,大雪把母女俩埋了起来。出于求生的本能,母女俩不停地刨着雪,历经艰辛终于爬出了厚厚的雪堆。母女俩挽着手在雪地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回归的路。
突然,索非娅看见了救援的直升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银灰色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她们。
当罗莎琳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索非娅却不幸去世了。医生告诉罗莎琳,真正救她的是母亲。索非娅用岩石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然后在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目的是想让救援的直升机能从空中发现她们的位置,也正是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
人生智慧:也许我们出生在普通家庭,也许我们的家境比别人要差,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遭受了些苦难,但请相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天底下最纯洁伟大的爱。

父母关爱子女的名人故事

1、郑板桥教子

      怪人郑板桥教子观点似乎也怪。

      1749年他在潍县当知县时,给兴化县家里替他主管家务的堂弟郑墨写了封家书,嘱托郑墨怎样教育刿入私塾就师的6岁儿子。在信上他抄录了前人的四首顺口好读的五言绝句,并嘱咐家人:“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婶听,便好骗果子吃也。”那四首诗都是反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惨重压榨和农民的苦难生活的。

         他在家信中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乃小事,第一要做个好人。可将此书(信)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他极力反对有些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司,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先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分数忽视德育的货币,是有禆益的。爱子特别是爱独生子,是人之常情,但爱需要正确的方法、手段。

       正如郑板桥在信中说的:“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2、曾国藩育儿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廷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这是老汉曾经在百度知道对网友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描写父母对子女关爱的词语两字
5、大爱无言【dà ài wú yán】;真正的爱是不会说出来的。造句:大雪无痕,大爱无言,十年长白,静候灵归。3.表示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词语 关爱 疼爱 爱护 挚爱 深爱 溺爱 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舐犊之爱: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

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或诗句有哪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些诗句,比如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有这样一些内容:1.父母所欲为者,...

关于对父母保护孩子的诗句(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或诗句有哪些)_百度...
3.父母关爱孩子的诗句 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描写“父亲关爱孩子”的词语有哪些?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fù ài rú shān ,mǔ ài rú shuǐ 】释义:父亲给你爱就像山一样可靠,坚固,母亲给的爱像水一样温柔,包容。例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总是在我们徘徊犹豫的时候给我们最大的支持。父母恩勤【fù mǔ ēn qín】释义: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例句:父母恩...

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3、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4、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1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有哪些2 关于敬老的名言警句 1、老人最需要的是体贴,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护。2、关爱老人,构建和谐。3、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4、你敬老,...

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歌谣、诗歌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

对子女的关心叫做什么心?
对此,女的关心,交一种母爱,叫一种父爱,这是伟大的,是自古以来就相传的。这就叫做爱心奉献心。

怎么描写父母对孩子的爱
1、爸妈对子女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的成长之路。他们细心呵护,无论大小事务都关心备至,让我们在关爱中茁壮成长。2、父母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孩子深深的期待和关爱,那是他们用无言的行动,表达出的对孩子无尽的爱与关怀。3、父母对孩子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孩子成长的道路。4、父母的...

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
11. 谚语: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12. 谚语: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13. 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14. 谚语: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

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

大足县15970395312: 有没有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名人名事? -
蓝包米托: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地位或名声而更特别一些,普通人的爱反而更生动.

大足县15970395312: 在家长关爱下成长成才的名人故事,简短的 -
蓝包米托: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大足县15970395312: 古代名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的故事 -
蓝包米托:[答案] 孺子牛:“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 而背之也!"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大足县15970395312: 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事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
蓝包米托: 孟母三迁 刘备死前托孤

大足县15970395312: 母亲关爱子女的感人事例 -
蓝包米托: 1.生命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现场孩子的...

大足县15970395312: 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历史典故 -
蓝包米托: 蛮多的,著名的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

大足县15970395312: 关于尊重孩子的名人事例尽可能多一些,再一些概括的话 -
蓝包米托:[答案]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研究时,一个小女孩常来找他.女孩的母亲知道后,赶紧向他道歉.而他却笑着说:“她每天给我东西吃,而我帮她做数学题.我从她那里学来的,要比我给她的多得多.”

大足县15970395312: 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3则 -
蓝包米托: 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大足县15970395312: 父母对子女爱的典故 -
蓝包米托: 孟母三迁 战国时期孟母仉氏,即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孟轲)的母亲.仉氏知书识礼,她为了使孟子得到好的环境教养,曾迁居了三次,有句成语就叫“孟母三迁”,就是典出于她教子有方的故事.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为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孟子的母亲史书上称为“仉氏”.

大足县15970395312: 古代伟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
蓝包米托:[答案]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