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作者&投稿:大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对于睢阳之战中的张巡,我的评价是果断、坚韧、有才能。张巡一直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人们敬佩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挡在城外近一年,人们同时又认为他吃人过于残忍。我认为,张巡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睢阳的身后事富饶的江淮之地,这些地方不仅有数不清的百姓,这里还是后来朝廷积蓄力量讨伐逆贼的资本。张巡深知睢阳的重要性,同样敌方也知道。所以敌人派了十几万人攻打睢阳,所以张巡宁死也要守住睢阳,即使吃人肉也在所不惜。
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完全就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如果让他们这群狼通过睢阳进入江淮,那么富饶的江淮会变成地狱。在攻城拔寨过程中,烧杀抢掠最能激起士兵们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将领都会放纵部下,更别说一群狼子野心的胡人了。这也是为什么张巡转战多地,最后在睢阳死守不退的原因。

另外,张巡和他的将士们是没有办法才吃的人肉。我认为我们现代人的敬畏比古代人要少的多,我们现在感觉吃人肉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那么张巡他们一定不会好受。当时大军围城,远无援军、近无粮草。张巡他们在吃完粮食、树皮、树根之后只能把目光投向人肉。
还有就是,我认为“3万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根据《资治通鉴》中记载,睢阳粮食吃尽的时候大概是八月份左右。而睢阳被攻陷是在十月左右,这期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当时城中的守军大概是不到两千人。我认为张巡他们在粮食没吃完之前是不会吃人的,而两个月是完全没可能吃完3万人。

战争,从来都不是善良仁慈的,人命如草芥不只是书上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可以被杀死、被饿死、被打死、被烧死等等,那为什么被人吃而死就不行了呢。如果张巡等人没有吃人,那么睢阳会早几个月失陷,那么到时候死的人会多很多。

张巡是安史之乱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在镇守睢阳的时候,让士兵们吃了三万睢阳老百姓,甚至连他的小妾都被他给吃了。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劳,我认为这都是惨无人道的行为。狗尚且不吃同类,何况是人呢?

安史之乱爆发迅速,长安洛阳眨眼间就失守了。
谁都想不到安禄山的速度会如此之快,起兵初期从范阳就直奔长安和洛阳这两大唐朝国都。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只能带着身边的亲眷窜逃到了四川地区避难,而这个时候中原地区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因为常年太平的生活,导致各地方的官员都不知所措。
当安禄山杀来的时候,地方官员基本全都投降了,所以安禄山占据国都洛阳后,立刻宣布称帝,国号大燕。这些年安禄山少不了唐玄宗的提拔,唐玄宗将他升任范阳节度使、统领十多万大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将国家的未来交给了这个人。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据说是为了让安禄山跟太子的势力保持平衡,挟制太子集团。唐朝太子都有造反的遗传,所以唐玄宗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可惜所托非人,结果安禄山自己造反了。
安禄山东进江淮受阻,张巡一战成名。
那个时候的安禄山可谓是不可一世,天下基本上没有谁是他的对手。在打下长安和洛阳以后,安禄山果断采取东进的策略,因为江淮一带是唐王朝的赋税重地。拿下了政治中心后,自然要去夺取经济中心。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十多万大军直奔江淮而来,要想入江淮,首先要攻破睢阳。这里是江淮赋税之地的门户,不过让安禄山放心的是,这里并没有什么重兵把守。
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旧唐书》
张巡本是一位小县令,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员,可是在叛军到来以后,他自发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以此来抵抗燕军的入侵。雍丘之战中,张巡作战勇猛,击退了当时燕军大将令狐潮,夺取了雍丘城。
此刻令狐潮多次率领一万多人攻打只有三千多人的雍丘,都被张巡击败。张巡累计斩杀令狐潮大军一万多人,而唐军只损失一千多人。这个时候就连吴王李祗,都对张巡这个县令出身的将领刮目相看。
令狐潮围攻雍丘不下,张巡大战三百多场。
不得不说张巡真的是硬汉作风,令狐潮屡次败给张巡心里自然不爽,所以集结了四万多人的燕军攻打雍丘。而张巡这里只有两千多人,实力悬殊可想而知。但是沉稳的张巡选择搞了一场突然袭击,在夜间冲出城去,将燕军击溃。
此外他跟令狐潮大战了三百多场,令狐潮的大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雍丘成得以保全,这简直就是奇迹。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张巡个人的统兵能力。

文史弟

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

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

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

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

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须死睢阳!”

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

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

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是李唐王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一旦睢阳失守,没有钱财,李唐王朝的反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燕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不止于此,正是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所以给了唐肃宗的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在这段时间内,长安和洛阳得到恢复。

另一方面,一旦燕军第一时间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那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进程。

或许,又来一个“五胡乱华”都说不定。因为安禄山、史思明都属于胡人,从他们造反后的种种行径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仁义之师,当时燕军中也是胡人居多。

虽然睢阳之战意义深远,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道德污点,即吃了3万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仗更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打仗。

但张巡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在能吃的都已经吃了的情况下,最后张巡不仅把自己的爱妾给吃了,同时还把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给吃了。

这一点所凸显出的无道和残忍,是严重背离儒家的价值观念的,正如孟子所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事实上,李唐王朝在当时评定张巡的功过中,就已出现严重的分歧。贬张者认为“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挺张的人则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只不过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策。那么今天又该如何评价张巡呢?其实更为复杂,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张巡是唐玄宗时期的真源县令。在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兵固守睢阳,有效阻止了叛军的南侵,保障了唐朝东南领土的安全,最后因粮草耗尽而被擒遇害。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善于使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战术积极防御,同时对唐朝忠贞不渝,因此获得了史书上的一致称颂。不过张巡却因为在守城时吃人肉,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张巡和许远合兵一处,在睢阳抵御叛军尹子琦的十三万大军,最后粮尽援绝。为了能够保住睢阳,张巡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他先是指挥城中的守军杀战马充饥,之后又罗雀掘鼠,但是麻雀和老鼠很快就被吃光了。眼看城池就要不保,张巡便先杀了自己的爱妾给手下的士卒吃,之后又命将士以城中的妇女老幼为食,坚持守城直到城破。最后,据传城中守军吃的人超过三万,足见睢阳之战的血腥和残酷。

在历史上,张巡吃人这一惊人的举动非但没有引起批评,反而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赏和歌颂。这是因为当时的封建文化以忠君爱国为主,为了保证封建帝王的统治,牺牲再多的人命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古代由于经常发生天灾人祸,民间易子相食的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张巡吃人保国的举动在古代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张巡吃人这种反人类的举动就很难令人接受了。人为了生存是否真的可以吃人?以各种冠冕堂皇、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吃人到底是对是错?类似的问题争论已久,一直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张巡吃人守城的举动也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睢阳之战中的张巡,我的评价是果断、坚韧、有才能。张巡一直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人们敬佩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挡在城外近一年,人们同时又认为他吃人过于残忍。我认为,张巡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睢阳的身后事富饶的江淮之地,这些地方不仅有数不清的百姓,这里还是后来朝廷积蓄力量讨伐逆贼的资本。张巡深知睢阳的重要性,同样敌方也知道。所以敌人派了十几万人攻打睢阳,所以张巡宁死也要守住睢阳,即使吃人肉也在所不惜。

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完全就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如果让他们这群狼通过睢阳进入江淮,那么富饶的江淮会变成地狱。在攻城拔寨过程中,烧杀抢掠最能激起士兵们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将领都会放纵部下,更别说一群狼子野心的胡人了。这也是为什么张巡转战多地,最后在睢阳死守不退的原因。


另外,张巡和他的将士们是没有办法才吃的人肉。我认为我们现代人的敬畏比古代人要少的多,我们现在感觉吃人肉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那么张巡他们一定不会好受。当时大军围城,远无援军、近无粮草。张巡他们在吃完粮食、树皮、树根之后只能把目光投向人肉。

还有就是,我认为“3万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根据《资治通鉴》中记载,睢阳粮食吃尽的时候大概是八月份左右。而睢阳被攻陷是在十月左右,这期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当时城中的守军大概是不到两千人。我认为张巡他们在粮食没吃完之前是不会吃人的,而两个月是完全没可能吃完3万人。


战争,从来都不是善良仁慈的,人命如草芥不只是书上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可以被杀死、被饿死、被打死、被烧死等等,那为什么被人吃而死就不行了呢。如果张巡等人没有吃人,那么睢阳会早几个月失陷,那么到时候死的人会多很多。




高祖已起兵建大将军府文言文翻译
如果我们现在退回去据守一城,那和贼寇有什么区别呢?!高祖不听从他的建议,太宗在军门痛哭。 惊动了高祖,召见太宗询问,太宗答道:“如果退回去的话,我们的军心溃散士卒逃离,而敌人又会追击于后,眼看就要性命不保,所以我伤心痛哭。”高祖醒悟,说:“当初是你主张起事的,现在成败也由你决定。” 当时左军已经先行返回...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原文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延伸: 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

彭城之战中项羽3万兵马是怎么打败刘邦的?
但接着吃了不少败仗的刘邦,却依然延续了其高人一筹的战略部署,终于以步步为营的战略抉择,弥补了战场上的大败亏输,并最终在垓下给了项羽致命一击。上演了“屡败于项羽却赢天下”的神迹——缺少格局眼光,就算强悍如项羽,一城一地的争夺赢再多,到头来,也难免要输。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刘邦“放飞...

历史上明朝朱元璋有没有进行过湖南大屠杀!
朱元璋“血洗湖南”传说的真正历史渊源应是与朱元璋脱不了干系的另一历史事件的以讹传讹,即朱元璋“血洗胡、蓝”也就是“胡、蓝之狱”。湖南方言中“胡”、“湖”音,“蓝”、“南”不分(声母L、N不分)。“胡、蓝之狱”中的杀人如麻、血雨腥风,数百年以来,人们仍然闻之色变,听之胆寒,...

成吉思汗消灭了多少个国家?
一共四十七个国家。中国(金,宋,夏,辽,维吾尔,吐蕃,大理)、朝鲜(朝鲜、韩国、)老挝、缅甸、泰国 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 卡塔尔,...

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败中求胜10万人消灭50万苏军
曼施坦因面对的挑战不小,区区不足10万拼凑的部队,要面对苏联几个方面军共约50万人,他竟相信自己的战术...研究曼施坦因战史不难发现,他的着眼点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敏锐地捕捉双方力量的动态变化,最大...历史诚实地证明,哈尔科夫之战未能化腐朽为神奇,对第三帝国来说,这仅是一场续命之战,而非转折之战。

古时候的民族英雄
在最后的日子里,为了困守孤城,睢阳城内妇女老弱三万余人战死或将死之际都为守军吞泪而食。“人知将死,莫有畔者。”可谓是一城忠义,千秋难匹。张巡在他生前最后一首诗《守睢阳作》中,表述了他自己的心境:“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

十日扬州 三屠嘉定是什么意思?
他们认为,从南明兵力、扬州守军、清军兵力、居民人数等几个主要方面考查,大抵均可说明《扬州十日记》关于清军屠杀至少八十万人的说法应为夸大说法,而真实发生于历史上的,应是屠城五日,杀害约十万人之数。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 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

中国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十四次导致人口大灭绝的灾难?
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死,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损失率68%。9、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 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官军反扑长安,一城百姓完全站到了官军的立场上,“巢怒,纵兵屠***杀...

八年级历史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着眼全局,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一是敌我力量的悬殊,没必要为一座城市血拼,只要军队在,失去的一切都是能夺回来的~如资料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则不到3万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 l军、第29军所属 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l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指向延安。彭德怀以...

拉萨市14729144338: 安史之乱期间,张巡他们是吃了30000个人吗? -
裴陆科曼: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张巡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为了守住城保卫国家,根据很多的历史记载也极有可能真的是发生了吃人守成的事情.至于数目那当然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唐书·忠义传》载:“张巡守睢阳城,尹子...

拉萨市14729144338: 郭子仪的历史评价,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裴陆科曼: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历史上对其的评价很高,《旧唐书·郭子仪传》称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

拉萨市14729144338: 能简单介绍一下安史之乱吗
裴陆科曼: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

拉萨市14729144338: 发动安史之乱的目的是啥?
裴陆科曼: 安史之乱 中国唐玄宗末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节度使置自唐睿宗时,仅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唐玄宗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将节度使增...

拉萨市14729144338: 张巡、许远是否参与评定安史之乱?
裴陆科曼: 张巡,其实是个文人,他在进士考中名列前茅,并和其兄都有文名.入仕后,也是做的文官,当了一名县令.然他却无文人的酸态、迂态、忸怩态,为人及其豪爽,重节气...

拉萨市14729144338: 鲁迅有哪些文章写到吃人现象了? -
裴陆科曼: 《灯下漫笔》<药>(这是吃人血)《狂人日记》作者:欲海漱石生(汉奸名家周作人同志曾写过一篇与中国食人史有关的小文,但俺读书没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现在很难找回来.俺的这篇...

拉萨市14729144338: 郭靖的守一城,护天下的行为有何看法?作为首领是率众弃城保留势力好了,还是死守防线较巧妙,,,, -
裴陆科曼: 个人看法,当时的情况是襄阳蒙古大军进发中原的关卡,郭靖守的那个城,意义不只是一个城.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前者是对的.而且蒙古大军异常残暴,弃城的话,很可能被屠城,所以不如一拼

拉萨市14729144338: 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 -
裴陆科曼: [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智慧能带来欲望,而欲望却又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我觉得这就是该影片的主题思想,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人类智慧高了,就想改变自己的基因,以求聪明,以求长生.猩猩智慧高了,就想公平,就想和人类一样有尊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