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上都是他给别人的信?怎么能找到别人写给曾国藩的信?

作者&投稿:周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带队伍?】曾国藩:“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出自明 陈继儒 《小窗幽记》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
仗义疏财就能够把人聚拢到身边,严于律己就能够使人敬服,宽宏大量就能够赢得人心,率先垂范就能够带领别人,为人师范。

这里讲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对待人的态度.轻财重义,众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如果自己重视财利,将利益全部捞入自己的腰包,他人得不到一点好处,自然就离你而去.而能够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就会使人信服,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众人作出表率,那么又何愁大家不与你齐心协力,将事情办成呢?
聚人”、“服人”、“得人”、“率人”,归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不偏爱钱财,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气。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业。

主要是给皇帝看,也给同僚,世人看。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吴大廷致曾国藩信的考证 沈吕宁撰稿

  吴大廷字桐云,( 清道光四年至光绪三年1824-1877),咸丰举人,入曾国藩幕府,因李续宜奏调赴皖,后入船政工作。

  同治五年九月廿五日(1866年11月2 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离任前,他选派得力部属吴大廷、刘明灯分任台湾道员和台湾镇总兵。吴大廷“守洁才长、兼通方略”,是一位廉洁而有魄力的人物;同年十月五日,左宗棠上奏《筹办台湾吏事请责成新调镇、道经理折》,这个奏折,全面陈述了当时台湾政治、军事、吏治等各方面状况,提出了整治的办法,为左宗棠整治台湾的纲领文件,上谕照准执行。是年十月,吴大廷、刘明灯先后赴台履任,剔陋规,平冤案,肃清匪患,整饬武备,修造兵船,“视事两月,人心大定”。 (1)

  吴大廷在台任职期间有三件事可记:

  台湾樟脑生产向以官方独占,民间生产转入地下,清政府指为「私煎」。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英国船来台,在鸡笼非法向民众采购私煎的樟脑,付以违禁的鸦片,引起樟脑价格急遽上涨,清政府官员亦不甘人后,以私利优先,勾结英商偷运巨量樟脑出口,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咸丰十年分巡台厦兵备道陈懋烈议呈樟脑事业归官办,在台北艋胛街开设“料馆”专管之。同治五年,吴大廷上任后再次整顿,严格禁止把樟脑直接卖给外商,在这样樟脑统归官办而严格取缔民间私售的情况之下,引起英国樟脑商的不满,以至同治七年(1868年),英舰来袭安平港,迫使清廷妥协,乃颁布《外商采买樟脑章程》,撤消官营,此一事件史称“樟脑战争”。直至二十六年后即光绪十二年(1886年) 福建驻台湾巡抚刘铭传再次把樟脑收归官营。(2)

  二为同治六年二月初七(1867年3月12日),美国商船罗妹号由广东汕头开往山东牛庄,途遇大风,触礁沉没于琅峤以东海面,船主赫特夫妇及船员十四人驾舢板逃至琅峤的龟仔山登陆,不幸遭当地社民杀害,唯一华人船员逃脱获救,被送至旗后英国领事馆。领事贾禄随即致函请求台湾道吴大廷查办,并请英驻京公使转告美驻京公使蒲安臣。吴大廷除派凤山知县吴本杰及南路营参将凌定邦前往处理外,同时函贾禄表示,生番不归地方官管辖,请以后外商不可擅入番界。吴大廷也拒绝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合作出兵进剿之请,并明确表示台湾番地不载中国版图,为声教所不及。总理衙门认为此说不妥,表示生番虽非中国律法所能绳,但所居之地究系中国领土,故于八月指示台湾官员“不可露出非中国版图之说,以致洋人生心”。但事实上李仙得已据台湾官员态度而私自与琅峤诸社首领谈判议和。李仙得更以台湾番境非中国版图为由支持日本侵台,且成为“牡丹社事件”的日本顾问。吴大廷对此显然有重大失误。(3)

  三是同治七年(1868年)吴大廷在台南主持斥资兴建“全台吴氏大宗祠”,主祀始祖泰伯公,为全台吴姓的宗祠,也是最早的吴姓家庙。周代先祖传至古公亶父,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子,泰伯与仲雍让位予季历,季历孙(即武王)伐纣,追封于吴。至季札,受封于延陵,吴氏族人遂以延陵为郡号。地址现在台南市成功路175巷57号,对联有:“八闽孝子裔,三让帝王家。”目前的吴氏宗祠为1968年坛桌底下所起的无名大火后所重建的,至今宗亲春秋二祭,依然俎豆飘香。(4)

  由于继任闽督吴棠极端守旧,他不仅反对船政建设并附和左宗棠在闽改革的反对派,对吴、刘等人多方掣肘、非难,迫使吴、刘先后辞职,整治台湾诸多举措中途被迫废弃。

  吴大廷信由谢鸿轩先生收集,全文抄录如下:

  宫保爵帅大人钧座,敬禀者,三月廿二日两番奉函,一交米委员李守发处,一交解饷委员梁伻(荣锡)赴津之便,择明

  节麾所莅,坿驷飞呈,计日或可递到,第未卜无遗失否耳。阅三月初邸报,王孝凤来卿条陈一迹,似乎号令未一年,官兵迭次大捷,捻焰渐衰,想

  忠诚接天,当可勾当此股也。幼公在闽买米三万石 (一二两批已行,计万石有余),第三批旬内上可北行,惟南风未甚,当令海多难以湍急,寿珊在沪已定七万石,包买包解,只待筱涛天津信回,即可起运,但沙船驾驶较迟,约计运齐到津,必在午节前后也。卞颂臣中丞三月初五自扬州赴泰州一行,即便来闽,计本月必可到省,而前途至今乃无确信何也。大廷回省未久,即值寿珊有赴沪之役,商请幼公委大廷暂代提调,谊不可辞,且便习静将养,不图幼公竟于前月杪以大廷病痊入

  告,此亦寿珊回闽(闰四月可到),我

  帅札调急切,不能抽身, 英将军虽甚关切,颇有安置之意,然寿珊既无回任消息,此处席面,无关大局,且败坏之余,亦断非物力所能支持。鄙意始终一节,仍求效力

  军前,遂吾初志,尚望吾

  帅曲谅之,而速成之也。春榜计今已放,日昕子重世兄喜音,专尚奉请

  县安!统希

  垂詧 大廷谨禀 四月初八日马尾泐

  信中王孝凤为大理卿,幼公为船政大臣沈葆桢(幼丹),卞颂臣(原信误为卡)为福建巡抚卞宝第,筱涛为台湾道夏献纶,寿珊为署福建布政使周开锡,英将军为闽浙总督英桂(香岩)。

  本信共有两个主要内容可考:

  闽省历年均有筹办京米任务,本信中办理运输福建采办京米十万石,见同治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谕,文煜等奏闽省筹款购米运赴京仓,准在闽海关四成洋税下动拨银十五万两,以供采办。运通剥价等项,即由文煜等筹交道员吴大廷转解,并着曾国藩等饬天津道先期预备,一俟船只进口,即会同闽省委员随验随运,不得延误。(5)曾国藩同年九月初六日上闽省采办京米全数验收折:“五月二十七日,前任台湾道吴大廷航海抵津,当饬天津道会同经理。七月初九日,由臣奏请截留闽米二万石存储津郡,用备军食,亦经奉旨允在案。” 在此奏折中也说明八月十四日已将通仓之八万石,盘交足数。九月初一日闽米十万石全部到津。“上届闽省总办夏献纶奏请加按察使衔,以示鼓励;本届吴大廷声明受恩深重,不敢仰邀议叙。”由此信中可得知,闽省素非产米之区,采办京米是由船政大臣沈葆桢在闽买米三万石,其余七万石由周开锡在上海采购,合计十万石运津。(6)闰十月初十日上谕予道员吴大廷优叙。(6)

  二是有关吴大廷请求调动事,此时周开锡在沪出差,回任无期,吴大廷急于调动,可以在九年九月初六日曾国藩上奏调吴大廷综理江南船政操练事宜片中了解到调动经过:“福建前任台湾道吴大廷,于同治七年在台湾任内,因病呈请开缺回籍调理,八年三月经沈葆桢奏请起用,奏旨谕知湖南巡抚刘昆,饬令迅速回闽襄理船政,该道病痊遵旨复出,以八年七月到闽。旋经督解万年青轮船赴津请验,本年又经奏派运米赴津验收。”“该道吴大廷熟悉船政,于兵事洋务讲究有素。近年南北往返,屡涉重洋,不畏艰险,又久在浙闽,颇留心可为船主之才,现在上海船厂道员冯焌光,专讲造船及枪炮等事,无暇兼顾操兵,拟请将吴大廷调至江南,综理轮船操练事宜,微臣借资臂助。该道久驻闽厂,闽沪亦可联络一气,于整顿海防,实有裨益。”十年三月十九日曾国藩又奏吴大廷免送部引见片:“现在委派轮船操练事宜规画方始,必须精心果力,乃能训练就绪,事关重大,未便遽易生手,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免其引见。”(7)

  本信还有一些内容可考,开始叙及的有关捻军一节,西捻军主力至同治七年八月作战失败后,剩下都是小股的分散活动,均被各个击破。

  福建巡抚卞宝第时正奏请开缺养亲,同治九年七月获准,由山西布政使何璟(小宋)继任,故信中有“前途至今乃无确信何也”之说。(8)

  信末 “春榜计今已放”,指曾国藩长子纪泽(劼刚)同治九年三月入都,赴荫生试,黎庶昌 《曾国藩年谱》有:“(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子纪泽试竣,吏部带领引见,奉旨以员外郎分部行走,签分户部陜西司。”(9)

  由上证明吴大廷此信在同治九年四月初八日 (1870年5月8 日) 于马尾致曾国藩书,信中叙及的两件主要内容都与沈葆桢直接有关,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国藩时任体仁阁大学士,直隶总督,九月因江督马新贻遇刺身亡调任两江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是年曾国藩六十岁。(9)

  吴大廷与沈葆桢交往甚笃,委以重任奏请吴大廷提调船政,此外可以在《沈文肃公牍》中查到来往信函甚多,在“牡丹社事件”中淮军调台及霆庆营调闽等皆由吴大廷负责上海方面的船运工作,在巡台、吴淞铁路交涉以及船政接任人选等重大问题上沈葆桢皆与吴大廷进行商讨,沈葆桢长吴大廷两岁,对吴大廷甚为谦逊,如信中有“辱承推爱,事事照拂,感何如之”等字句。(10)

  参考资料:

  1.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网站:左宗棠;

  2.郭弘斌:台湾樟脑世界第一;

  3.连横:台湾通史卷十八;

  4.台南市古迹巡礼;

  5.清穆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七;

  6,清穆宗实录,卷二百九十四;

  7,曾国藩全集,奏稿,同治九年卷;

  8.清穆宗实录,卷二百八十六;

  9.黎庶昌:曾国藩年谱;

  10. 沈文肃公牍。

  沈吕宁撰稿, 2004年6 月29日


不一样的曾国藩(128)
即使是六年前曾子城(国藩)结婚,动静也远没这么宏大,场面更也没这么壮观,何况那时还弄出了意外,差点闹出人人皆知的笑话,好在子城师徒机智方才将一场意外化险为夷,故没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而这场由浩浩荡荡的送亲人员、花轿组成的队伍途经蒋市街时,使众人推搡、拥挤着,有些还踮起脚尖、有些...

这个人是曾国藩100多位幕僚中最得力的,他凭的是什么?
姑爷一见肺都气炸。众人不解转眼齐望他。原来驼背细颈满脸坑洼。” 刘蓉见满纸皆诡趣言语,可细细品之,却又造句奇拙,因此,不动声色。隔了一会儿,刘蓉终于噗哧一声笑出声来,并给续上两句:「 ”涤生诗才大有长进真堪夸。刘蓉认输留在军营莳竹栽花。” 刘蓉终于应曾国藩之约留其幕府,成为曾国藩关系始终最为密切...

曾国藩躬身入局的典故
老翁的理由固然不错,但是,那人不让,理由是老翁儿子的担子轻,他的担子重,而且贵。老翁看说不动那人。于是,说:“这么着吧,让老头子我下到田里去,我给你顶在头上,肯定沾不到水,这样你空身从我儿子边上过去,我再把担子还给你。”那人见一个老头都这样了,心里过意不去,于是说:“老丈...

曾国藩是一本怎样的书?
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

曾国藩写给儿子的日课十二条是什么?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6.谨...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 捷音,兹将抄报付回。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 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曾国藩家书翻译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曾国藩和左宗棠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二、因为曾国藩考的科名较高,三、因为曾国藩进入仕途比左宗棠要早。当曾国藩官居卿贰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举人。之后,左宗棠进入仕途,担任浙江巡抚,独当一面,正是因为曾国藩的推荐。被人推荐,应该自谦是他的门生,但是左宗棠不愿意,无论在公开的场合,还是私人的书信中,左宗棠都和曾国...

看曾国藩杀伐决断,如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曾经给他做过幕友的罗汝怀寄来了一封长信。信中讲述他对于曾国藩的建议,期望曾国藩能够认清形势,切不要鲁猛行事,不要用悲愤的情绪来对待朋友和下属。李鼎芳说:“罗汝怀之书,将国藩苛求及垄断权力之病,一泄无遗。”曾国藩的书信,体现出了他的谦卑,慢慢地朋友都开始接纳他。回归官场后,行事风格有所改变,不再一根...

急求《曾国藩家书》一部,另附译文, 有的请发到413081456@qq.com...
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都写载下来。字都是正楷。三个月订一本,从乙未年起,已订了三十本。因他慎独严格,虽出现妄念偶动,必定马上克服,写在书上。所以他读的书,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药,现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寄回,给弟弟们看。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照艮峰一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

曾国藩故居--最后的乡间侯府
据说,他点名的方式, *** 养生的方法,都是模仿自曾国藩。曾国藩对蒋介石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笃亲锡祜 :对亲人情谊深厚专一,连上天都会赐福给你。这原本是曾国藩送给爱将杨岳斌的匾。发现并回归是有故事的,感兴趣的可以百度。 当然最后的落款可以说是一张最牛的名片了: “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家书是写给谁看的
艾食迪皿: 主要是给皇帝看,也给同僚,世人看.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日记与曾国藩家书是一样吗 -
艾食迪皿: 曾国藩日记与曾国藩家书是不一样的.《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

潮阳区18423452591: 中学生适合读曾国藩全集吗 -
艾食迪皿: 可以看看.不过我觉得看不懂多少.毕竟曾国藩写的不少东西是借家书的名义给皇帝看的.因为他当时的势力实在太大.为了消除皇帝对他的猜忌他才这样做.中学生暂时考虑不了这么多.不过可以看看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什么的,对中学生也是有所帮助.

潮阳区18423452591: 所谓的“曾国藩全书”到底报不包括“曾国藩家书”? -
艾食迪皿: 最好看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和《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奏章》,唐是研究曾的专家.“从政必读曾国藩”说的就是唐的小说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家书》一共收录了多少封信 -
艾食迪皿: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5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家训和家书区别 -
艾食迪皿: 曾国藩的家书是他历年来写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信件,后来为了向清政府表明自己的忠心和清白,他就把自己的所有的家书全部公布了出来. 曾国藩的家训是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训诫,还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这是东西是他的后人为了宣扬自己的祖先的品德,对他说的话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公布出来的.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家书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
艾食迪皿: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潮阳区18423452591: 请解释下面几句话,这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信,太难理解了,哪位高手帮帮忙耐心地解释一下好吗?先谢谢了~~ -
艾食迪皿: “两接户部复奏之疏,皆疑弟之广揽利权,词意颇相煎迫.”两次接到户部回函,都怀疑我包揽权力,言辞意思十分犀利. “近来体察物情,大抵以鄙人用事太久,兵权过重,利权过广,远者震惊,近者疑忌.”最近社会舆论都说我掌权太久,...

潮阳区18423452591: 曾国藩全书跟家书是什么意思 -
艾食迪皿: 全书包含家书部分,是曾文正公的著作合集.

潮阳区18423452591: 谁看过写曾国藩事迹的历史人物传记书? -
艾食迪皿: 曾国藩家书很有教育意义,他是取材于曾国藩和亲人写的信,里面言辞恳切,谆谆教诲. 曾国藩全集 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 曾国藩传 论述了曾国藩生平功过是非,探究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为读者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文提供了极全面的参考. 好像第一篇不是传记类的,但是我们也可能从里面看清楚曾国藩老先生的为人,其实也算得上传记类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