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卷烟厂的烟厂历史

作者&投稿:阙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蚌埠卷烟厂的概况~

蚌埠卷烟厂是一家前身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随军工厂,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5年以后,蚌埠卷烟厂从20万箱规模的小厂逐步成长为如今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年产65万箱卷烟,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年创税利18亿元左右,继续保持着省内行业的龙头地位。蚌埠卷烟厂现有主业职工2100多人,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480箱,资产总值17亿元,2003年销售收入30.95亿元,实现税利18.43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跻身全国工业500强和全国纳税百强行列,年纳税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跨行业之首。蚌埠卷烟厂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主要产品有“黄山”、“渡江”、“丹健”等系列卷烟,2001年,“黄山”卷烟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36种名优卷烟;产品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达96%以上,黄山卷烟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9年—2012年来,蚌埠卷烟厂不断打造诚信蚌烟,先后被授予“中国公众形象优良企业”、荣获AAA级标牌与证书。2002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全国百家企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称号。2005年3月底,蚌埠卷烟厂与合肥卷烟厂、滁州卷烟厂联合成立了安徽黄山卷烟总厂(以卷烟品牌来命名的),以上三厂均取消了独立法人地位成为总厂的加工厂。“随着2005年11月国办发[2005]57号文件颁布施行,行业改革与发展又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公司党组果断决策,于2006年2月正式启动第二阶段联合重组。先后顺利完成了方案制订、宣传发动,以及重组企业办公会、职代会审议批准等基础工作。安徽省省长办公会于2006年3月27日听取并原则同意了重组方案。2006年5月18日,国家局正式批准重组方案,同意安徽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黄山卷烟总厂、芜湖、阜阳卷烟厂,合并重组为一个独立法人主体,实行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四统一”,2006年9月20日,国家局党组宣布了安徽中烟工业公司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至此标志着安徽中烟联合重组工作全面完成”。蚌埠卷烟厂也因此正式命名为“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蚌埠卷烟厂”,无法人地位,仅是生产点而已。

民国15 年(1926 年),蚌埠大来烟厂生产“来富”牌卷烟,是安徽省最早的卷烟牌名。30 年代大来烟厂推出“三驼”、“红枪”、“飞剑”牌,亳县福华烟厂生产“狮子”、“红杏”、“青龙”等牌名。
40 年代,全省手工卷烟厂、机制烟厂达数百家,各家烟厂都有自己的牌名,少则一两个,多则七八个,较为著名的卷烟牌名多达250 余个。东海烟厂有“黑猫”、“黄猫”、“飞虎”、“金虎”等牌名,淮南军区飞马烟厂有“飞马”牌,蚌埠中国兄弟烟草公司有“大宝钱”、“小宝钱”、“宝马”,大同云记烟厂有“康乐”、“四一四”、“三二三”,胜利烟厂有“栗子”、“神鸡”、“双喜”,华福烟厂有“航运”等,汇丰烟厂有“交通”、“全球”、“三光”,蚌淮烟厂有“美康”,裕民烟厂有“红星”、“红心”、“红金城”,民成烟厂有“金谭”、“三谭”、“宝石”,东南烟厂有“多福”、“航运”,大华烟厂有“金钢”,富丰烟厂有“霸王”、“富丰”,益中烟厂有“警钟”、“耕牛”、“重光”,福民烟厂有“民乐”,蚌埠华侨烟厂有“顺利”,中和烟厂有“蓝鹰”、“红鹰”,环球烟厂有“金山”,顺利烟厂有“铁猫”,同生烟厂有“双龙”、“金驼”,中兴烟厂有“风行”、“快乐”、“同乐”,华中烟厂有“华山”,平民烟厂有“宝华”、“荣华”、“龙马”,云成烟厂有“新新”、“寿字”,亳县华丰烟厂有“福禄”、“世界”,镒中烟厂有“民矿”、“都市”,三三公记烟厂有“南门”、“三三”,合肥三河镇建业烟草公司有“骏马”、“福寿”、“鹤林”,华丰烟公司有“丹凤”,大中和记烟公司有“金星”,舒城民生香烟公司有“金刀”、“鹤鹿”、“无敌”、“僧帽”、“小金刀”,汇中烟厂有“关福”、“金狮”、“凯旋”、“雄鸡”,培中义记烟厂有“双塔”、“金叶”、“金鸡”,鸿昌烟厂有“天马”、“寿星”,振中烟厂有“高通”、“狮牌”、“大得利”,厚成烟厂有“春秋”、“雷达”,江中烟厂有“三羊”,临泉大中烟厂有“航舰”、“鼓中门”、“重庆门”、“大钟”,大东烟草公司有“三九”、“西湖”、“美人”,天一烟草公司有“先令”,阜阳东袁寨建华烟厂有“五洲”、“星月”,阜阳顺河中原烟厂有“三熊猫”,蒙城弘毅烟厂有“古楼”、“刘海”、“宝塔”,芜湖大中华合记烟公司有“塔影”,胜利烟草股份公司有“胜利”,华兴烟厂有“鹿王”,休宁中美烟厂有“金山”、“六六”,巢县中南葆记烟厂有“烟之王”、“哪吒”,霍山新华卷烟厂有“节约”,新华协记烟厂有“美女”,青阳华大烟草公司有“三猫”,歙县侨南烟厂有“白姑娘”、“英雄”、“前进”,泾县宝兴烟厂有“宝塔”,休宁大华烟厂有“金钢”,巢县柘皋大东新记烟厂有“巢湖”、“鹤鸣”,涡阳马寨益中公司有“耕牛”、“金星”,桐城协华烟厂有“金凤”,华安烟厂有“华女”、“鸿福”,合肥中新烟草公司有“新美女”、“大金门”、“花木兰”,光华烟厂有“元宝”,淮上义民烟厂有“燕双飞”,芜湖中国金门烟厂有“金牛”,安庆大中华义记烟厂有“红宝”、“纽约”、“蜂王”、“金星”,寿县合记烟厂有“飞马”、“得宝”,久福烟厂有“艳丽”、“金罗汉”、“来福”、“美丽”、“寿春”,天成烟厂有“飞蝶”,怀远裕华烟厂有“华光”,怀远田家巷淮上烟厂有“爱啤”、“三星”,安庆美华烟厂有“北斗”、“大金星”、“金钞”、“白美人”、“安庆”、“七星”,怀宁福华烟厂有“新交通”等牌名。
建国后,各卷烟企业除保留个别牌名外,已基本停止使用旧牌名,重新设计推出代表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的卷烟牌名。
1954 年全省卷烟牌名有50 个,其中乙级烟1 个、丙级12 个、丁级烟37 个。地方国营东海烟厂乙级烟“东海”牌,丙级烟“工农”、“新虎”、“大铁桥”牌,丁级烟“双戴花”、“治淮”牌;阜阳人民烟厂丙级烟“双犬”牌,丁级烟“鼎中”、“兰草”、“联盟”牌;涡阳职工烟厂丙级烟“福寿”牌,丁级烟“经济”、“北峰”、“地球”、“光荣”牌;滁县淮上烟厂丙级烟“丰乐亭”、“航空”牌,丁级烟“劳动人民”、新“劳动人民”牌;合肥建新烟厂丙级烟“美景”牌,丁级烟“红棉”、“蔷薇”牌;六安裕民烟厂丙级烟“健儿”牌,丁级烟“放牛”、50 支“六安大包”;亳县新华烟厂丙级烟“日升”牌,丁级烟“拼音”、“唯一”、“进步”牌;芜湖新中烟厂丙级烟“光荣灯”牌,丁级烟“乐华”牌;华兴烟厂丁级烟“龙虎”牌。公私合营裕淮烟厂丁级烟“驼峰”、“大元门”、“水利”牌。私营淮光烟厂丁级烟“四外飞”牌;裕农烟厂“金斗”、“农收”牌;汇中烟厂“313”牌;丰年烟厂丁级烟“新丰年”、“好年”牌;久福烟厂丙级烟“艳丽”牌,丁级烟“久乐”、“乐乐”牌;新兴烟厂丁级烟“炮台”、“新建”牌;大众烟厂丁级烟“运输”、“桃山”牌;复兴烟厂丁级烟“全球”、“纺纱”牌。
同年,省烟草事业专卖工业公司对卷烟牌号予以缩减,减去乙级烟牌名1 个、丙级烟牌名3 个、丁级烟牌名11 个。缩减的牌名有东海烟厂的乙级“东海”牌、丙级“新虎”牌,人民烟厂的丁级“鼎中”牌,职工烟厂的丁级“经济”、“光荣”牌,淮上烟厂的丙级“丰乐亭”、丁级新“劳动人民”牌,裕民烟厂的50 支“六安大包”,新华烟厂的丙级“日升”、丁级“拼音”牌,裕淮烟厂的丁级“驼峰”牌,裕农烟厂的丁级烟“金斗”牌,久福烟厂的丁级“久乐”牌,新兴烟厂的丁级“新建”牌,复兴烟厂的丁级“全球”牌。
1962 年11 月16 日省轻工业厅印发《卷烟质量座谈会纪要》,原则上要求一个厂一种价格一个牌名。会议确定准许生产的27 个牌名有:东海烟厂“黄山”、“渡江”、“奔月”、“东海”4 个;新中烟厂“江淮”、“碧玉”、“丹桂”、“云牌”、“双金狮”、“报喜”6 个,建新烟厂“逍遥津”、“杏花村”、“巢湖”、“佛子岭”、“伟力”、“来福”、“红棉”6 个,淮上烟厂“飞凤”、“金杯”、“淮上”3 个,人民烟厂“玉簪”、“淮上”、“永平”、“联盟”4 个,裕民烟厂“锦旗”、“雁月”、“裕民”3 个。同时规定如需增加产品牌名,必须报省轻工业厅批准后方可变动。
1963 年烟草工业实行托拉斯管理体制后,国家轻工业部决定整顿卷烟牌号,将全国428 个牌号在1965 年精减到150 个左右。中国烟草工业公司上海分公司对所辖各卷烟厂提出整顿意见,对安徽境内5 家卷烟厂的意见是:滁县卷烟厂保留乙一级“飞凤”、丙一级“金杯”,设计乙二级新商标定名“翠竹”,设计丙二级新商标定名“腰鼓”;立即撤销甲二级“琅琊”,丙二级“扇舞”、“双乐”,丁级“航空”、“金斗”;新商标代替后撤销乙二级“宝玉”,丙二级“淮上”,丁级“劳动人民”。蚌埠卷烟厂保留乙一级“百寿”,“丙一级“福星”、“春秋”、“工农兵”,丙二级“玉猫”、“白鹤”,丁级“大铁桥”;甲一级“黄山”,乙一级“奔月”、“东方红”,乙二级“东海”需重新修改图案;立即撤销甲二级“灵芝”,丙一级“东方”,丁级“双戴花”、“飞龙”、“三茶”、“治淮”、“313”、“经济”、“工农”;乙一级“金叶”,丁级“新年丰”旧商标用完后撤销;甲二级“渡江”新商标代替后撤销。芜湖卷烟厂保留乙一级“江淮”,乙二级“碧玉”,丙一级“春风”牌;乙二级“丹桂”,丁级“报喜”牌修改图案后予以保留;立即撤销甲二级“神州”、“全红”,乙一级“日出”,丙二级“银河”、“光荣灯”,丁级“龙船”、“乐华”、“鹤鸣”,丙一级“云锦”旧商标用完后撤销;丙二级“双金狮”新商标代替后撤销。阜阳卷烟厂保留乙一级“玉簪”,丙一级“白芍”牌,丙二级“宝藏”牌修改图案后予以保留;立即撤销乙二级“地球”、“红铃”,丁级“联盟”、“日升”、“进步”;乙二级“淮北”、“白菊”,丙一级“兆峰”,丙二级“永平”,丁级“唯一”旧商标用完后撤销。合肥卷烟厂保留乙一级“佛子岭”、乙二级“大红叶”、“伟力”(考虑改名),丙一级“菱湖”,丙级“现代”;立即撤销甲二级“巢湖”、“合肥”、“杏花村”、“逍遥津”,丙二级“美景”,丁级“红棉”、“朝阳”、“新气象”、“蔷薇”;丙二级“来福”新商标代替后撤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9 年烟草工业托拉斯解体,卷烟牌名使用未受到约束,要求撤销的牌名有的仍继续使用。
70 年代,各卷烟厂研究设计出一批新牌名投入生产。1971 年蚌埠卷烟厂推出乙一级“团结”和乙二级“胜利”牌,1972 年推出丙一级“光明”牌,1973 年推出甲二级“劲松”牌,1975 年推出甲二级“金叶”牌滤嘴烟,1976 年推出乙二级“珍珠桥”牌,1977年推出甲二级“天鹅”牌。芜湖卷烟厂1971 年推出乙一级“大江”、乙二级“镜湖”牌,1972 年推出甲二级“神州”牌,1975 年推出甲二级“芜湖”、“迎客松”牌,1977 年推出乙一级“江南”、“寿星”牌,乙二级“甜蜜”牌。合肥卷烟厂1970 年推出乙二级“友谊”、丙一级“大别山”牌、丙二级“水利”牌,1972 年推出乙级“巢湖”牌,1974 年推出甲级“逍遥津”、“424”牌滤嘴烟,1976 年推出乙一级“九华山”、“伟力”、“长虹”、“旅行”、“合肥”、“鹿茸”和混合型“翠竹”牌。阜阳卷烟厂1972 年推出乙级“阜阳”、“长城”、丙级“前进”牌,1974 年推出甲级“青松岭”牌,1978 年推出甲级“钟鼎”、乙级“颍州”、丙级“大鹏”牌,滁县卷烟厂1972 年推出丙级“双马”、丁级“大红花”牌,1973 年推出乙级“滁菊”、“试制”牌,1977 年推出乙级“滁州”牌,1978 年推出甲二级“雄狮”牌。
80 年代,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随着生产设备不断更新与生产工艺的提高,卷烟企业各取所长,研制设计出新的多类型、多规格、多牌名卷烟,参加市场竞争,劣汰优胜,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是研制生产牌名最多的年代,研制设计方向主要是甲乙级烟。蚌埠卷烟厂先后推出乙二级“神仙鱼”、“吉利”、“八仙”、“丹参”、“九节兰”,乙一级“明珠”、“三虎”、“金桂”,甲二级“皇冠”、“贵妃”、“梅芳”、“丹健”等牌名。“丹健”牌卷烟是由当时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的王郁昭提议、开发的保健药物烟。芜湖烟厂先后推出乙一级“喜缘”、“甜菊”、“黄精”、“姑苏”、“满天星”,乙二级“步步高”、白“梅园”,甲二级“亿利达”、“枫宝”、“万利”等牌名。合肥卷烟厂先后推出甲级烟“汉钱”、“金三星”、“骏风”,乙级“九狮”、“新汴河”、“新运”等牌名。阜阳卷烟厂先后推出甲级烟“金币”、“王中王”,乙级烟“丹枫”、“金灵通”、“万顺”、“迎嘉宾”,丙级烟“香君”,丁级烟“颍河”、“大吉”等牌名。滁州卷烟厂先后推出甲级烟“美狮”、“献寿”、“古松”、“石松”,乙级烟“欢渡佳节”、“薄荷”、“太湖”、“乐口”、“华新”、“红三环”、丙级烟“珠龙”、“争光”、“玫瑰”、“百岁”,戊级烟“醉翁亭”等牌名。亳州卷烟厂先后推出甲级烟“可乐”、“旅游”、“乐游”、“古井”、“东方红”,乙级烟“喜临门”、“宝塔”、“龙凤”、“环宇”、“白菊”、“亳州”、“洁利达”,丙级烟“白芍”、“星宇”等牌名。砀山卷烟厂先后推出甲级烟“芒砀山”,乙级烟“君子兰”、“皇后”,丙级烟“双凤”、“一支香”等牌名。蒙城雪茄烟厂先后推出“味美思”、“蒙城”、“喜来临”、“黄山”、“古塔”、“虎头”、“金驼”、“剑牌”、“华丽”、“ABC ”、“小月亮”、“长空”、“王冠”、“精武”、“神怡”、“米老鼠”、“双喜”、“绿宝石”、“长虹”、“水浒”、“双铃”、“黄山松”等牌名。
“八五”期间,芜湖卷烟厂推出甲级烟“盛唐”、“蓝桥”、“华园”,乙级烟“都宝”、“金宝”、“梅园”等牌名。合肥卷烟厂推出甲级烟“皖烟”、“太平湖”、“齐云山”、“奥立门”、“扬子鳄”、“太和殿”、“马鞍山”、“天都峰”等牌名。阜阳卷烟厂推出甲级烟“名门”、“京九路”,乙级“相山”、“宿州”等牌名。滁州卷烟厂推出甲级烟“醉翁亭”、“扬子”、“敬亭山”,乙级烟“天柱山”、“皖宝”、“浦东桥”等牌名。亳州卷烟厂推出甲级烟“芍花”、“皇藏峪”、“港归”、“墨兰”,乙级“佩琦”、“雁南飞”、“画眉鸟”、“千童”等牌名。砀山卷烟厂推出甲级烟“煤城”、“金利”、“碧兰香”、“雪枫亭”、“欧德曼”、“渴望”、“大泽”、“远洋”、“虹桥”、“春露”,乙级烟“神鹰”、“梨花”、“拼搏”、“圣火”、“佳宝”、“亚美”、“拂晓”、“您好”、“淮南”、“馗烟”、“圣泉寺”、“春柳”等牌名。蒙城雪茄烟厂推出“花王”、“烟妹”、“万佛塔”、“红海”等牌名。
1949~1995 年,全省卷烟牌名共有400 余个。1981~1995 年,平均每年生产122 个牌名、176 种规格品种的产品。1995 年全省生产105 个牌名、166 种规格品种的卷烟产品。
安徽省建国后主要卷烟牌名一览表

蚌埠卷烟厂是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原名为东海烟厂。   1958年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蚌埠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区烟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史。凤阳产烟区和门台子烤烟厂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美洲,16世纪明万历年间,由南洋传入我国。早在明末清初,凤阳开始种植烟草,至晚清烟田已遍全县。
凤阳城西留守师和刘府小塔寺的“皮丝烟”,油分足、弹性强,誉驰黄淮一带。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凤阳烟草,总是引来不少山东、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门求购。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国初年,凤阳以产烟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烟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携带烤烟种(佛光种)来到凤阳,经实地勘查,选刘府官园村先行试种。为使烟农改种烤烟,外国老板们发放烟种,传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绍烘烤技术,援建炕房,高价收购烟草。优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贫苦的烟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仅二三年光景,烤烟便在凤阳的刘府、武店和十五营一带,逐渐取代了晒烟的传统地位。烟草生产季节性强。每年秋季收购上来的大量初炕原烟,仍含许多水分,易霉变,必须复烤,才能长久贮存,适应卷制工业均衡生产的需要。为此,英美烟草公司又于1919年在门台子买地100余亩,投资兴建一座工厂,专营烟叶收购和复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台子烤烟厂。经两年多的筹建,烤烟厂于1921年正式投产。
建厂初期,厂内仅两栋仓库,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工作,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这家外资兴办的工厂,长年雇工20人,旺季临时招雇400人,平均每年开工不足4个月。工厂事务,托付予一个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经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凤阳一带人事熟、家资厚,也被英美烟草公司聘作经纪人。随着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30年代,烟田已越出县界,跨过淮河,延伸到定远、五河、怀远、灵璧。
由于烟农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烟叶品质也愈显优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虽稍有杂气,但易燃烧,少刺激,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制作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大来烟厂的兴衰蓬勃发展的烟草种植业,为蚌埠地区卷烟工业的兴起准备了充裕的原料。进入20年代,津浦铁路通车已有10多年的历史。蚌埠,作为一个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粮食加工业等相继建立。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交活动日益频繁,香烟(当时称洋烟或纸烟)比起旱烟和水烟,美观体面,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交际场合,从而又为卷烟生产提供了商品市场。
192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翻译范玉田,在太平街买下一块地皮和50多间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筹措资金,从上海购回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请来几位上海技工,办起一家卷烟厂,也就是蚌埠历史上最早的卷烟厂——大来烟厂。大来烟厂于1926年春开工,50多间平房改建成了车间和仓库。在撕烟、切丝、卷制、包装几道工序中,仅卷烟使用机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厂130多人,大多是当地无业市民,几位上海技工负责配料、操作和维修机器。生产原料,烟叶来自凤阳,盘纸、香精购于上海,烟包上的商标也在上海印制。大来烟厂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这是蚌埠最早的一个香烟品种。“来富”牌是一种中档烟,烟包浅黄色,商标上画着一条狗,其意源于“猫来穷,狗来富”这句中国俗话。烟厂创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虽多年受雇于英美烟草公司,但对卷烟生产不甚了了。
工厂开业之后,因经营不善,产品质次价高,在市场上远远不是上海同类香烟的对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这时,工厂已经亏空,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厂房卖给了王仰之。王锐意图强,决心重整旗鼓,招杨树诚(即杨三,宝兴面粉厂老板)等人入股,募集股金,并对工厂的领导层作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两个精通业务的宁波人被推举出来管理工厂:支起眉任经理,分管财会商务;桂宝鼎任厂长,过问生产技术。
改组之后,生产渐有起色,产品销路随即打开。工厂日产香烟近10箱,产销趋于平衡。“来富”牌香烟在市场立脚之后,大来烟厂又生产一种“蚌精”牌香烟。烟包上画有一只河蚌,张开两翼蚌壳,其间立一古装美女。这一装潢设计,不但色调鲜丽,而且与史书所载沿淮盛产河蚌可育珍珠的传说相照应,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场出现手工烟。手工烟因不纳税,当时又称私烟。一些无业市民从烟行买来烟叶,又从商店买回盘纸和香精,自行切丝、配料,用手推子(简陋的卷烟工具,木制品)卷制烟支,自产自销。或摆摊出售,或沿街叫卖,或整包销出或论支计价,销售方式十分灵活。吸用者大都是搬运工人和进城农民。由于手工烟不纳税,价钱低,薄利多销,尚能养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战争前夕,手工烟个体户已发展到240家。廉价的手工烟充塞市场,抢了大烟厂的生意,影响了当地税收。
当局计划分四批取缔手工烟,两年结束。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1937年春,中日战端一触即发,国内弥漫着战争气氛。为避战乱,大来烟厂决定迁出蚌埠,支起眉出面与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洽商约定,暂租借其烟行维持生产。夏天,大来烟厂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至刘府安装。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大来烟厂复工不到两个月,蚌埠沦陷,日军随即出兵凤阳。支起眉、桂宝鼎、李席珍丢下工厂去四川,厂房遂为日军占用,作为兵营。至此,开业12年之久的大来烟厂毁于战乱。
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烟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沦陷区的全部资产,垄断了凤阳、蚌埠乃至整个华东的烟草收购业。当时的蚌埠烟叶收购点就设在宝兴面粉厂南边的大院内(今第三毛纺厂)。为了一家独利,沦陷区的私营烟厂也遭禁绝。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禁令有所松弛。蚌埠和皖北市场香烟短缺,精于生财之道的杨三,买通日本军方,以大来烟厂股东的身份,把支起眉丢下的两部卷烟机从刘府运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宝兴面粉厂院内开了一家卷烟厂,仍以大来烟厂作为厂名。这家工厂由杨三出钱、出人,周子林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厂房实际上就是一座楼(即宝兴北楼),楼上包烟,楼下卷烟。切丝机、卷烟机、烘丝机等设备靠马达带动,由宝兴面粉厂发电机输送电力,生产方式比较先进。全厂约100人,生产“三驼”、“红枪”、“飞剪”三种香烟。其中“三驼”牌香烟气浓、劲头足,颇适北方人口味,曾一度远销天津,被天津人誉为“小炮台”。   卷烟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来自扬州的兄弟俩——姜寅观、姜宏观。当时兄姜寅观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开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观协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经营“祥生钱庄”。1943年底,兄弟俩凑了3000元,在天桥东端(今和平电影院)创办了“兄弟烟厂”。起初,全厂150人、42间房屋、3部手摇卷烟机和1台压梗机,半年后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烟机和1台发电机。兄弟烟厂首批生产“宝钱”、“宝马”两种香烟。新牌号上市,顾客不认,产品积压,眼看生产难以维持、为了打开销路,姜家兄弟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扎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开上街去,宣传产品,招揽顾客;二、在烟包里放入彩票,购者中彩有奖,彩票上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像,中彩者可持彩票来厂领奖,头彩奖自行车一辆,二彩奖电唱机一台或毯子一条,三彩奖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后,烟贩纷纷前来订货,销路从此打开。在此基础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产“圣母”牌、“橄榄”牌香烟,扩大了花色品种;聘请上海技工改进配方,添加香料,着力提高香烟的内在质量,从而使得该厂香烟拥有越来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宝钱”牌,烟支饱满,香浓味醇,不仅在蚌埠地区畅销无阻,还被烟贩们运至徐州、开封、扬州等地,与沪产烟和当地名牌烟争夺市场。
至解放前夕,兄弟烟厂已发展到500多人,拥有108间房屋、3部大型卷烟机,日产香烟40余箱,成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烟厂。1945年5月,由几个刘府人办的江淮烟厂开业。原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任经理,天成布店房东康振林为副经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为厂长,厂址在舞台街和胜利路的交会处(今一中大门稍东,旧址已不存)。全厂近100人,10余间房屋,1部手摇卷烟机,日产2箱“精忠”牌香烟。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烟机,1台发电机,日产量增至7箱,生产稳步发展。空前而暂短的繁荣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门台子烤烟厂,改为第九后方医院,烟农只得把烟叶运到蚌埠出卖。在当时百业萧条的境况下,蚌埠烟草收购业却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据资料统计,日本投降后短短两年内,蚌埠私营烟行猛增至107家。
三径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烟行集中的地方,从今天的第一制线厂到南岗一路加油站,有万和烟行、大成烟行、兴隆烟行、信大烟行……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新烟上市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每天成交数百担烟叶。为了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协调本行业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蚌埠烟行工会于1946年秋成立。本地蒋家岗人蒋卓章,被推为蚌埠烟行工会会长。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暂短的繁荣。
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60余家烟厂散落在从火车站到南岗一路这一狭长地段。或位于闹市,或处于近郊,或临街而建,有的为一家独资经营,大部分则是多家合股兴办。其中除几家大烟厂,如大来、兄弟、裕民、汇丰、庆华、江淮、中兴、福丰,使用大机器生产外,其余的数十家,生产方式落后,仅属手工业作坊类型。譬如,当时的裤裆街(今中区菜市口)就有3家烟厂,厂与厂仅数步之隔。各厂均2间平房,10来个人,1部手摇卷烟机,规模甚小。这些小烟厂因无资金周转,一旦产品滞销,便即刻倒闭。当时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烟厂,从开业到倒闭先后仅5天,以致该厂歇业数月之后,许多同行还不知这里曾有过一家烟厂。
在众多的中小烟厂中也有办得出色的,如汇中烟厂、淮光烟厂、派克烟厂。汇中烟厂由18家股东合资筹建,于1946年10月投产。18家股东大部分是烟贩和手工烟个体户,投份多则1000元,少则只100元,山东烟贩王凤和任厂长,厂址设在舞台街与六安街(今建国路)的交叉处(今胜利三小)。
全厂3部手摇卷烟机,2台切丝机,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烟叶,30人包烟,均拿计件工资,其余40人在厂里干杂活,如搞运输、摇机器。厂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给点零用钱。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种地。卷烟机、切丝机全靠人力摇动,劳动强度较大。工厂生产3种香烟:“真善美”、“福兴”、“双鱼”,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尚可,销路一直很好,不仅在烟厂如林的蚌埠有销路,在附近各县也有市场。蚌埠卷烟工会于1946年的“烟厂热”中成立,庆华烟厂老板、刘府人王子兴为工会会长。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供渐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惶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蚌埠烟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卷烟工人和烟区农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根根烟支中,都凝结着工人、农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烟工人已达3500多人,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各大烟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与此同时,中共蚌埠地下组织也深入到卷烟工人之中,宣传真理,培养骨干,团结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资本家南逃之后,广大卷烟工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捷报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保护工厂,坚持生产,翘首迎接解放。东海烟厂的创建和迁徙几乎在杨三的大来烟厂开业的同时,一家7个半人的小烟厂在苏北益林镇诞生了。这就是以后几经辗转迁至蚌埠,又为蚌埠卷烟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海烟厂。
40年代初,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主力部队。阜宁县的边缘小镇——益林,距海100余里,数百户人家,一条小河穿街而过,可通射阳河,入大运河,交通方便。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后勤机关的集中地。1942年,原陕北红军战士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和、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挂彩,留益林养伤,其中7人轻伤,1个重伤残废(有人称其为“半个人”)。
当时,苏北缺烟,许多战士卷豆叶吸,甘涩呛人,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便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来苏北,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剧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于是,于金彪等人一合计,便置了3把刨刀、3个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起了一个小烟铺。这便是东海烟厂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烟效率低,开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条香烟供应部队。1943年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几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的飞马烟厂(当时在天长县,由新四军一师创办)运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随后,工厂渐增至70人,日产“黑猫”牌香烟500条(合2箱),厂址也从村庄迁入镇内一家旧商行,有十几间房屋。因盐阜地区濒临东海,故烟厂取名为东海烟厂。
1943年秋,东海烟厂在苏北地区已是家喻户晓了。为了扩大生产,盐阜区财委会拨30元华中币给烟厂办了一家交易所,经营大豆、生猪、油料等,又经过走私商人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往上海,换回4部手摇卷烟机、1台发电机和盘纸等生产原料。从此,生产迅速发展,工厂越办越兴旺。到了1945年,工厂已初具规模。全厂职工已达300多人,增盖了20多间房屋,同时还经营一家油行。工厂使用柴油机发电进行生产,专用一艘载重50吨的小火轮为工厂往返采购原料。香烟日产量增至3000条,最高时达5000条。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黑猫”增加了“黄猫”、“金虎”、“飞虎”、“飞马”4种。这些香烟除供应部队外,也拿到地方出售,畅销苏北,其中数“金虎”牌价廉物美,曾远销扬州、宝应等地。东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为增加财政收入,供应部队需要,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160万军队,向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摧毁解放区和消灭人民解放军。7、8月间,苏北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之后,逐步向外转移,继续进行运动作战。东海烟厂接上级指示,把本厂划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部队北撤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为了防避空袭,二分厂迁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生产。俩月后,往北迁至杨寨。不久,敌军攻入盐阜地区,二分厂又奉命撤离苏北,开赴鲁南。
1946年初冬,东海烟厂二分厂的70多人,带着卷烟机和少量烟叶,艰难地跋涉在黄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紧逼,土匪和地主武装还时常骚扰截击。他们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陇海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途经竹墩时,土匪偷袭,经理于金彪和警卫员被围,幸遇部队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厂人员进入鲁南,抵达莒县大店,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人员会合。大店,地处沂蒙山南麓,集镇附近有一座天齐庙,被东海烟厂临时用作厂房。会合后,全厂尚有100多人。这时,他们在转移中已同上级失去联系,给养断绝,加之大部分人员乍来山东,生活不习惯,又无棉衣御寒,处境十分困难,但大家互相鼓励积极生产自救,克服困难,革命热情非常高涨。
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把山东作为进攻的重点,纠集34个旅,25万多人,直逼山东解放区。敌军压境,东海烟厂遂迁入山区,先后在小窑、涛雒、李家桑园落脚。山东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基础好。东海烟厂职工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忽南忽北,巧与敌人周旋。平日,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敌人偷袭,他们且战且走,及时转移,有时机器来不及带走,就埋在地下或丢进塘里,待敌人离去,他们即刻重新安装机器,争分夺秒增生产,支援前线、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从而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陈粟大军经过艰苦作战,收复并发展了豫皖苏鲁解放区。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跨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借民船,分两批先后从莒南县岚山头起程南航。部分人员在连云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国民党军舰,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终于虎口余生。
1948年,东海烟厂的100多名职工辗转千里,终于又先后回到了苏北,上级把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洪泽湖畔的王小集子(属泗洪县)。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东海烟厂的职工靠着仅存的3部手摇卷烟机,加紧生产,支援战争。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蚌埠解放。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蚌埠。从此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40多个牌号的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像“渡江”、“金叶”、“团结”、“百寿”、“黄山”等烟已为名牌,在广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近几年来,蚌埠卷烟厂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交税金占蚌埠全市锐收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烟厂正在新长征中奋进,为祖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蚌埠卷烟厂是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原名为东海烟厂。 1958年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蚌埠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区烟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史。凤阳产烟区和门台子烤烟厂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美洲,16世纪明万历年间,由南洋传入我国。早在明末清初,凤阳开始种植烟草,至晚清烟田已遍全县。
凤阳城西留守师和刘府小塔寺的“皮丝烟”,油分足、弹性强,誉驰黄淮一带。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凤阳烟草,总是引来不少山东、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门求购。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国初年,凤阳以产烟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烟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携带烤烟种(佛光种)来到凤阳,经实地勘查,选刘府官园村先行试种。为使烟农改种烤烟,外国老板们发放烟种,传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绍烘烤技术,援建炕房,高价收购烟草。优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贫苦的烟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仅二三年光景,烤烟便在凤阳的刘府、武店和十五营一带,逐渐取代了晒烟的传统地位。烟草生产季节性强。每年秋季收购上来的大量初炕原烟,仍含许多水分,易霉变,必须复烤,才能长久贮存,适应卷制工业均衡生产的需要。为此,英美烟草公司又于1919年在门台子买地100余亩,投资兴建一座工厂,专营烟叶收购和复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台子烤烟厂。经两年多的筹建,烤烟厂于1921年正式投产。
建厂初期,厂内仅两栋仓库,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工作,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这家外资兴办的工厂,长年雇工20人,旺季临时招雇400人,平均每年开工不足4个月。工厂事务,托付予一个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经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凤阳一带人事熟、家资厚,也被英美烟草公司聘作经纪人。随着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30年代,烟田已越出县界,跨过淮河,延伸到定远、五河、怀远、灵璧。
由于烟农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烟叶品质也愈显优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虽稍有杂气,但易燃烧,少刺激,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制作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大来烟厂的兴衰蓬勃发展的烟草种植业,为蚌埠地区卷烟工业的兴起准备了充裕的原料。进入20年代,津浦铁路通车已有10多年的历史。蚌埠,作为一个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粮食加工业等相继建立。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交活动日益频繁,香烟(当时称洋烟或纸烟)比起旱烟和水烟,美观体面,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交际场合,从而又为卷烟生产提供了商品市场。
192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翻译范玉田,在太平街买下一块地皮和50多间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筹措资金,从上海购回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请来几位上海技工,办起一家卷烟厂,也就是蚌埠历史上最早的卷烟厂——大来烟厂。大来烟厂于1926年春开工,50多间平房改建成了车间和仓库。在撕烟、切丝、卷制、包装几道工序中,仅卷烟使用机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厂130多人,大多是当地无业市民,几位上海技工负责配料、操作和维修机器。生产原料,烟叶来自凤阳,盘纸、香精购于上海,烟包上的商标也在上海印制。大来烟厂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这是蚌埠最早的一个香烟品种。“来富”牌是一种中档烟,烟包浅黄色,商标上画着一条狗,其意源于“猫来穷,狗来富”这句中国俗话。烟厂创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虽多年受雇于英美烟草公司,但对卷烟生产不甚了了。
工厂开业之后,因经营不善,产品质次价高,在市场上远远不是上海同类香烟的对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这时,工厂已经亏空,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厂房卖给了王仰之。王锐意图强,决心重整旗鼓,招杨树诚(即杨三,宝兴面粉厂老板)等人入股,募集股金,并对工厂的领导层作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两个精通业务的宁波人被推举出来管理工厂:支起眉任经理,分管财会商务;桂宝鼎任厂长,过问生产技术。
改组之后,生产渐有起色,产品销路随即打开。工厂日产香烟近10箱,产销趋于平衡。“来富”牌香烟在市场立脚之后,大来烟厂又生产一种“蚌精”牌香烟。烟包上画有一只河蚌,张开两翼蚌壳,其间立一古装美女。这一装潢设计,不但色调鲜丽,而且与史书所载沿淮盛产河蚌可育珍珠的传说相照应,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场出现手工烟。手工烟因不纳税,当时又称私烟。一些无业市民从烟行买来烟叶,又从商店买回盘纸和香精,自行切丝、配料,用手推子(简陋的卷烟工具,木制品)卷制烟支,自产自销。或摆摊出售,或沿街叫卖,或整包销出或论支计价,销售方式十分灵活。吸用者大都是搬运工人和进城农民。由于手工烟不纳税,价钱低,薄利多销,尚能养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战争前夕,手工烟个体户已发展到240家。廉价的手工烟充塞市场,抢了大烟厂的生意,影响了当地税收。
当局计划分四批取缔手工烟,两年结束。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1937年春,中日战端一触即发,国内弥漫着战争气氛。为避战乱,大来烟厂决定迁出蚌埠,支起眉出面与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洽商约定,暂租借其烟行维持生产。夏天,大来烟厂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至刘府安装。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大来烟厂复工不到两个月,蚌埠沦陷,日军随即出兵凤阳。支起眉、桂宝鼎、李席珍丢下工厂去四川,厂房遂为日军占用,作为兵营。至此,开业12年之久的大来烟厂毁于战乱。
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烟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沦陷区的全部资产,垄断了凤阳、蚌埠乃至整个华东的烟草收购业。当时的蚌埠烟叶收购点就设在宝兴面粉厂南边的大院内(今第三毛纺厂)。为了一家独利,沦陷区的私营烟厂也遭禁绝。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禁令有所松弛。蚌埠和皖北市场香烟短缺,精于生财之道的杨三,买通日本军方,以大来烟厂股东的身份,把支起眉丢下的两部卷烟机从刘府运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宝兴面粉厂院内开了一家卷烟厂,仍以大来烟厂作为厂名。这家工厂由杨三出钱、出人,周子林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厂房实际上就是一座楼(即宝兴北楼),楼上包烟,楼下卷烟。切丝机、卷烟机、烘丝机等设备靠马达带动,由宝兴面粉厂发电机输送电力,生产方式比较先进。全厂约100人,生产“三驼”、“红枪”、“飞剪”三种香烟。其中“三驼”牌香烟气浓、劲头足,颇适北方人口味,曾一度远销天津,被天津人誉为“小炮台”。 卷烟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来自扬州的兄弟俩——姜寅观、姜宏观。当时兄姜寅观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开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观协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经营“祥生钱庄”。1943年底,兄弟俩凑了3000元,在天桥东端(今和平电影院)创办了“兄弟烟厂”。起初,全厂150人、42间房屋、3部手摇卷烟机和1台压梗机,半年后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烟机和1台发电机。兄弟烟厂首批生产“宝钱”、“宝马”两种香烟。新牌号上市,顾客不认,产品积压,眼看生产难以维持、为了打开销路,姜家兄弟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扎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开上街去,宣传产品,招揽顾客;二、在烟包里放入彩票,购者中彩有奖,彩票上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像,中彩者可持彩票来厂领奖,头彩奖自行车一辆,二彩奖电唱机一台或毯子一条,三彩奖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后,烟贩纷纷前来订货,销路从此打开。在此基础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产“圣母”牌、“橄榄”牌香烟,扩大了花色品种;聘请上海技工改进配方,添加香料,着力提高香烟的内在质量,从而使得该厂香烟拥有越来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宝钱”牌,烟支饱满,香浓味醇,不仅在蚌埠地区畅销无阻,还被烟贩们运至徐州、开封、扬州等地,与沪产烟和当地名牌烟争夺市场。
至解放前夕,兄弟烟厂已发展到500多人,拥有108间房屋、3部大型卷烟机,日产香烟40余箱,成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烟厂。1945年5月,由几个刘府人办的江淮烟厂开业。原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任经理,天成布店房东康振林为副经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为厂长,厂址在舞台街和胜利路的交会处(今一中大门稍东,旧址已不存)。全厂近100人,10余间房屋,1部手摇卷烟机,日产2箱“精忠”牌香烟。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烟机,1台发电机,日产量增至7箱,生产稳步发展。空前而暂短的繁荣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门台子烤烟厂,改为第九后方医院,烟农只得把烟叶运到蚌埠出卖。在当时百业萧条的境况下,蚌埠烟草收购业却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据资料统计,日本投降后短短两年内,蚌埠私营烟行猛增至107家。
三径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烟行集中的地方,从今天的第一制线厂到南岗一路加油站,有万和烟行、大成烟行、兴隆烟行、信大烟行……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新烟上市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每天成交数百担烟叶。为了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协调本行业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蚌埠烟行工会于1946年秋成立。本地蒋家岗人蒋卓章,被推为蚌埠烟行工会会长。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暂短的繁荣。
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60余家烟厂散落在从火车站到南岗一路这一狭长地段。或位于闹市,或处于近郊,或临街而建,有的为一家独资经营,大部分则是多家合股兴办。其中除几家大烟厂,如大来、兄弟、裕民、汇丰、庆华、江淮、中兴、福丰,使用大机器生产外,其余的数十家,生产方式落后,仅属手工业作坊类型。譬如,当时的裤裆街(今中区菜市口)就有3家烟厂,厂与厂仅数步之隔。各厂均2间平房,10来个人,1部手摇卷烟机,规模甚小。这些小烟厂因无资金周转,一旦产品滞销,便即刻倒闭。当时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烟厂,从开业到倒闭先后仅5天,以致该厂歇业数月之后,许多同行还不知这里曾有过一家烟厂。
在众多的中小烟厂中也有办得出色的,如汇中烟厂、淮光烟厂、派克烟厂。汇中烟厂由18家股东合资筹建,于1946年10月投产。18家股东大部分是烟贩和手工烟个体户,投份多则1000元,少则只100元,山东烟贩王凤和任厂长,厂址设在舞台街与六安街(今建国路)的交叉处(今胜利三小)。
全厂3部手摇卷烟机,2台切丝机,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烟叶,30人包烟,均拿计件工资,其余40人在厂里干杂活,如搞运输、摇机器。厂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给点零用钱。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种地。卷烟机、切丝机全靠人力摇动,劳动强度较大。工厂生产3种香烟:“真善美”、“福兴”、“双鱼”,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尚可,销路一直很好,不仅在烟厂如林的蚌埠有销路,在附近各县也有市场。蚌埠卷烟工会于1946年的“烟厂热”中成立,庆华烟厂老板、刘府人王子兴为工会会长。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供渐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惶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蚌埠烟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卷烟工人和烟区农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根根烟支中,都凝结着工人、农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烟工人已达3500多人,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各大烟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与此同时,中共蚌埠地下组织也深入到卷烟工人之中,宣传真理,培养骨干,团结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资本家南逃之后,广大卷烟工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捷报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保护工厂,坚持生产,翘首迎接解放。东海烟厂的创建和迁徙几乎在杨三的大来烟厂开业的同时,一家7个半人的小烟厂在苏北益林镇诞生了。这就是以后几经辗转迁至蚌埠,又为蚌埠卷烟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海烟厂。
40年代初,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主力部队。阜宁县的边缘小镇——益林,距海100余里,数百户人家,一条小河穿街而过,可通射阳河,入大运河,交通方便。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后勤机关的集中地。1942年,原陕北红军战士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和、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挂彩,留益林养伤,其中7人轻伤,1个重伤残废(有人称其为“半个人”)。
当时,苏北缺烟,许多战士卷豆叶吸,甘涩呛人,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便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来苏北,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剧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于是,于金彪等人一合计,便置了3把刨刀、3个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起了一个小烟铺。这便是东海烟厂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烟效率低,开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条香烟供应部队。1943年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几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的飞马烟厂(当时在天长县,由新四军一师创办)运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随后,工厂渐增至70人,日产“黑猫”牌香烟500条(合2箱),厂址也从村庄迁入镇内一家旧商行,有十几间房屋。因盐阜地区濒临东海,故烟厂取名为东海烟厂。
1943年秋,东海烟厂在苏北地区已是家喻户晓了。为了扩大生产,盐阜区财委会拨30元华中币给烟厂办了一家交易所,经营大豆、生猪、油料等,又经过走私商人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往上海,换回4部手摇卷烟机、1台发电机和盘纸等生产原料。从此,生产迅速发展,工厂越办越兴旺。到了1945年,工厂已初具规模。全厂职工已达300多人,增盖了20多间房屋,同时还经营一家油行。工厂使用柴油机发电进行生产,专用一艘载重50吨的小火轮为工厂往返采购原料。香烟日产量增至3000条,最高时达5000条。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黑猫”增加了“黄猫”、“金虎”、“飞虎”、“飞马”4种。这些香烟除供应部队外,也拿到地方出售,畅销苏北,其中数“金虎”牌价廉物美,曾远销扬州、宝应等地。东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为增加财政收入,供应部队需要,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160万军队,向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摧毁解放区和消灭人民解放军。7、8月间,苏北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之后,逐步向外转移,继续进行运动作战。东海烟厂接上级指示,把本厂划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部队北撤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为了防避空袭,二分厂迁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生产。俩月后,往北迁至杨寨。不久,敌军攻入盐阜地区,二分厂又奉命撤离苏北,开赴鲁南。
1946年初冬,东海烟厂二分厂的70多人,带着卷烟机和少量烟叶,艰难地跋涉在黄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紧逼,土匪和地主武装还时常骚扰截击。他们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陇海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途经竹墩时,土匪偷袭,经理于金彪和警卫员被围,幸遇部队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厂人员进入鲁南,抵达莒县大店,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人员会合。大店,地处沂蒙山南麓,集镇附近有一座天齐庙,被东海烟厂临时用作厂房。会合后,全厂尚有100多人。这时,他们在转移中已同上级失去联系,给养断绝,加之大部分人员乍来山东,生活不习惯,又无棉衣御寒,处境十分困难,但大家互相鼓励积极生产自救,克服困难,革命热情非常高涨。
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把山东作为进攻的重点,纠集34个旅,25万多人,直逼山东解放区。敌军压境,东海烟厂遂迁入山区,先后在小窑、涛雒、李家桑园落脚。山东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基础好。东海烟厂职工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忽南忽北,巧与敌人周旋。平日,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敌人偷袭,他们且战且走,及时转移,有时机器来不及带走,就埋在地下或丢进塘里,待敌人离去,他们即刻重新安装机器,争分夺秒增生产,支援前线、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从而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陈粟大军经过艰苦作战,收复并发展了豫皖苏鲁解放区。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跨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借民船,分两批先后从莒南县岚山头起程南航。部分人员在连云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国民党军舰,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终于虎口余生。
1948年,东海烟厂的100多名职工辗转千里,终于又先后回到了苏北,上级把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洪泽湖畔的王小集子(属泗洪县)。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东海烟厂的职工靠着仅存的3部手摇卷烟机,加紧生产,支援战争。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蚌埠解放。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蚌埠。从此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40多个牌号的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像“渡江”、“金叶”、“团结”、“百寿”、“黄山”等烟已为名牌,在广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近几年来,蚌埠卷烟厂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交税金占蚌埠全市锐收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烟厂正在新长征中奋进,为祖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中国的各种香烟名称
4、七匹狼香烟 七匹狼香烟隶属于福建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龙岩卷烟厂)的核心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优卷烟品牌之一。5、芙蓉王 芙蓉王是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卷烟厂(原常德卷烟厂)出品。常德卷烟厂主要产品有:芙蓉王、芙蓉后、第二代精品芙蓉、黄盖芙蓉、醇香芙蓉、金芙蓉、君健、洞庭、银象...

青岛于姑庵的修行僧人
1959年4月17日病故,葬在庵前山上,终年67岁。释觉真:俗名赵玉芳,1909年2月2日生,益都北城人,满族(察哈尔白旗人),高小文化。其胞兄游手好闲,不能尽赡养有病母亲之责。她为了孝敬母亲,于1920年与其母来青,在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卷烟厂前身)做工。赵玉芳长得年轻、漂亮,有大英烟草公司“牡丹...

谁知道淮安在什么地方?
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曾是潜运枢纽、盐运要冲,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答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帽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湖南什么烟出名
问题一:湖南出产的香烟有哪些? 你好朋友!湖南中烟卷烟全部品牌如下:白 沙(和天下) 白 沙(红和) 白 沙(和钻石) 白 沙(精品)白 沙(珍品) 白 沙(紫和) 白 沙(软精品) 白 沙(鹤翔)白沙(精品二代) 白 沙 (绿和) 白 沙(新精品) 白 沙(硬)白 沙(软) 白 沙...

临朐有什么特产
3、板栗 板栗在临朐栽培历史悠久,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干果,古人有“栗木生谷,一种千收”之说。品种有朋栗、大红袍、燕红红光等,总株数33万株,年产量达17.5万公斤,大部分出口,深受外商欢迎。4、槐花蜜 槐花蜜是临朐名产,澄清透亮,呈琥珀色,清香纯正,为国家一级蜜。1980年,临朐县被国家定为...

广西古镇大安镇的历史文化及今后发展?
位于镇内的平南卷烟厂,于1993年与缅甸商人合资兴办了中缅南坎卷烟厂,是广西最早出国办烟厂的企业。大安镇乡镇企业发达,有中意公司、织造厂、棉织厂等一批乡镇企业,而广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又是全国最大的水暖器材生产企业,其产品“桂花”牌冲洗阀,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走进了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远销欧美等29个...

零陵水口山镇一带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崇文乡居仁里所辖区域吗
零陵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朝阳街道、南津渡街道、七里店街道、徐家井街道、水口山镇、珠山镇、黄田铺镇、富家桥镇、菱角塘镇、邮亭圩镇、接履桥镇、石岩头镇、大庆坪乡、梳子铺乡、石山脚乡、凼底乡。 历史沿革 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置泉陵侯国,为境内建县之始,属零陵郡,治所在今零陵区...

杭州有哪些适合一日游的免费景点推荐
7. 黄龙洞 Tomb: 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墓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8. 岳王庙: 这是一座供奉文天祥的古庙,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幽静,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9. 至德园: 这是一座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园林景点,内部还有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品。10. Solitary Hill Island: 这是非常美丽的小岛,可以俯瞰整个西湖全景...

郑州有哪些工厂
思念、三全、好想你、太古可口可乐、郑州日产、郑煤、白象、金星啤酒,郑州卷烟厂(黄金叶),新郑卷烟厂(红旗渠,金芒果),信大捷安,汉威科技,辉煌科技,富士康,双汇,雪花等等。2012年,富士康科技园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建成95条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200亿美元,将郑州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

南宁比较大的公司有哪些?
一、有以下这些公司:广西中烟工业公司、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南宁糖业股份公司、南南铝业公司、南宁化工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广西分公司、中国石化广西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南宁百货大楼股份公司、...

夹江县18932715812: 安徽有几家烟厂? -
禹雄多贝: 2006年5月,安徽省5家卷烟厂实现联合重组,分别取消法人资格,并入其上级管理机构——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所属烟厂有:蚌埠、芜湖、合肥、阜阳、滁州五个分厂.

夹江县18932715812: 黄山烟历史多久?? -
禹雄多贝: 位于淮河之滨的蚌埠卷烟厂,是一座全封闭全空调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全厂拥有职工3700多人,固定资产近2亿元,生产能力6O万箱以上.自1993年推出高档新产品——特制“黄山”烟以来,声名雀起;1994年创利税6.68亿元,实现利税居全省工交企业之首,成为安徽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蚌埠市的主要经济支柱.纵览特制“黄山”烟石破天惊、力创名牌的辉煌之路,不失为一集产品创新、营销和公关三方面成功策划、精心运作于一体的典型范例.

夹江县18932715812: 黄山烟价格
禹雄多贝: 从“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到“一山一世界”,黄山卷烟不同发展阶段的经典广告语,勾起了多少中国人的回忆,又撩动了多少游人对黄山的向往!今天,老林想与大家...

夹江县18932715812: 蚌埠卷烟厂异地搬迁项目选址何处? -
禹雄多贝: 安徽中烟的一个车间而已.曾经的蚌埠卷烟厂是多么的牛叉:一品黄山,天高云淡!这句广告词是多么的给力.可惜的是蚌埠卷烟厂在整合后几乎没有什么发展,黄山品牌全省烟厂都无偿使用.而且巨额投资的高档香烟的生产线也放在了合肥.蚌埠一无所获.

夹江县18932715812: 安徽产什么烟? -
禹雄多贝: 黄山”烟是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蚌埠卷烟厂1958年开发的.1993年成功地开发了“特制黄山”,投放市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一举打破了“沪、云”高档烟一统天下的局面黄山 皖烟黄山 黑松,

夹江县18932715812: 安徽有哪些名烟 -
禹雄多贝: 安徽三大名烟 皖烟 黄山 迎客松 皖烟是合肥卷烟厂生产的 黄山是蚌埠卷烟厂生产的 迎客松是芜湖卷烟厂生产的 现在为了扩大影响力 三个卷烟厂成立了安徽中烟工贸有限公司

夹江县18932715812: 安徽省有什么好烟? -
禹雄多贝: 认可品牌: 第一(黄山烟) 第二(皖烟) 第三(渡江) 产 地: 蚌埠卷烟厂 合肥卷烟厂 蚌埠卷烟厂 每个牌子有好几次档次的价格..

夹江县18932715812: 黄山牌子的烟是不是黄山生产的? -
禹雄多贝: “黄山”烟是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蚌埠卷烟厂1958年开发并生产的.

夹江县18932715812: 红三环香烟最早是什么出?红三环香烟最早是什么出的
禹雄多贝: 2000年,安徽滁州卷烟厂经冷静思考发现企业存在徘徊不前的症结,而造成这一症结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厂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在分析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周密...

夹江县18932715812: 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在蚌埠的什么路? -
禹雄多贝: 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在蚌埠的东海路121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