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之以威怒有没有通假字

作者&投稿:郑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振之以威怒有通假字: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tōngjiǎzì。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振之以威怒有通假字“振”通“震”。

振之以威怒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原文: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四字成语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 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 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转入正题,这里引用历史,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要争取民心。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叁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的句式
出自:唐代-魏徵《论时政第二疏》。原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赏析: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

解斗者助之以威,则怒气自平;惩贪者济之以欲,则利心反淡.这句话有道理...
没有 前者-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而两国缟素,,这也是古言,意思就是匹夫之怒,只能以血来解决 后者-欲壑难平,,正是相反的道理 美国要搞南海,菲律宾倒是前期助威了,但A国的怒是被中国活活堵回去的 严嵩,和珅,差不多坑了半个北京城,他们死是因为恶贯满盈,也没看他们利心淡了啊 我算了...

高中语文第二册积累
文字通假——【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重点实词——1.“安、信、求、治”字的用法见书后练习二2.其他重要实词的用法(1)“当”字的用法人君当神气之重(掌握,主持,动词);各当时而立法(适应,相当,动词);安步以当车(当作,动词);岂非用赏罪当邪(适合,...

语文高中每篇文言文常默语句
“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趣”通“趋” 趣舍万殊 《兰亭集序》 “由”通“犹”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兰亭集序》 “而”通“尔” 早缫而绪 《种树郭橐驼传》 “振”通“震” 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翻译是什么?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翻译为:虽然用严刑来督促,用威势来吓唬。详细解释如下:一、翻译解析 此句中的关键词为"董"、"振"、"严刑"、"威怒"。在这里,"董"的意思是督促、管理;"振"表示振作,多含警醒、警告之意。而"严刑"指的是严厉的刑罚,"威怒"则代表威严之势,常用来形容使人畏惧的...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翻译以怎么翻译?
答案: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翻译为: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用威势来恐吓。解释:1. 原文中的“虽董之以严刑”意为用严刑峻法来监督、管理。这里的“董”字有督察、管理的含义。2.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字可以理解为发动、施加,而“威怒”则是指威严、恐吓的力量。这句话意味着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的翻译_百度知...
翻译为严刑峻法和威怒震慑下的臣民,即使表面顺从,内心却缺乏对国君仁德的感激,只求自保。这种现象源自古代君主的经验,他们开始时勤于政事,功成后往往怠惰,导致善始难善终。比如,夺取天下时力量充裕,守成时却力有不逮,原因在于忧虑时能诚待臣民,得志后却放纵傲慢。诚心则团结,傲慢则疏离,即使严刑...

宜川县15288552854: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董之以严刑.那句没有通假字? -
居曼雷蒙:[答案] 第一句出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为“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通假字“辨”通“辩”,辩论. 第二句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解释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 这句里,后半句...

宜川县15288552854: 找出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②徐公来,孰视之 ③习其句读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君子不齿 ⑥振之以威怒 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
居曼雷蒙:[选项] A. ①③⑨ B. ②④⑥ C. ③⑤⑧ D. ②⑦⑨

宜川县15288552854: 七上课文《枭逢鸠》中的通假字 -
居曼雷蒙: 一、《劝学》 1、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副词.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

宜川县15288552854: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董之以严刑. 那句没有通假字? -
居曼雷蒙: 第一句出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为“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通假字“辨”通“辩”,辩论. 第二句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解释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 这句里,后半句“振”通“震”,但是前半句没有通假字!

宜川县15288552854: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
居曼雷蒙: 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宜川县15288552854: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 -
居曼雷蒙: 问题一: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 谢谢 【难读字】求木之长(chán�溃� 浚(jùn) 壅(yōn�溃┍� 谬(miù)论 黜(chù)恶【重要实词】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能...

宜川县15288552854: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居曼雷蒙: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宜川县15288552854: 求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的文言文知识归纳 -
居曼雷蒙: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实词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宜川县15288552854: 居安思危中的通假字 -
居曼雷蒙: 我琢磨了好久呢!!!! 《居安思危》有两种不同的文章,不知道你要哪一种!一、原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宜川县15288552854: 请选出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苟有能反是者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早缫而绪⑤振之以威怒 ⑥既然已,勿动勿虑 -
居曼雷蒙:[选项]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