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词鉴赏

作者&投稿:称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诗词鉴赏# 导语】梅尧臣出身农家,幼时家贫,但他酷爱读书。十六岁时,梅尧臣参与乡试,但未被录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继续供其再次攻读,梅尧臣便跟随叔父梅询到河南洛阳,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

  【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 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 苏幕遮·草

  宋代: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

  ⑴苏幕遮: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⑶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⑷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⑸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⑹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⑺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⑻王孙:贵族公子。

  ⑼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鉴赏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描写小暑的诗句
古人写有很多描述小暑节气的诗词,现今我们对于节气的概念已经渐渐模糊,不妨通过古人留下的诗词来回味一下他们对于这个时节的理解和感悟。比如下面这首:《消暑》【唐代】白居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翻译:暑热太甚,引得...

储嗣的诗句储嗣的诗句是什么
可不慎与?”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其父尧臣尝与文彦博、刘沆及公同决大策,乞立储嗣,仁宗许之。”清李渔《蜃中楼·婚诺》:“_因储嗣欠聪明,镇日眉空皱。”三、网络解释储嗣储嗣,读音chǔsì,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储君、太子。关于储嗣的诗词《秋日怀储嗣宗》《沧浪峡(一作储嗣宗诗)...

形容书画作品艺术很高的诗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

关于暑伏的诗句
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

有关于爆竹的诗句,描写烟花爆竹的古诗词名言句子
.驱傩爆竹《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宋朝·孙惟信 .病怯诸邻爆竹声《除夜》宋朝·郦权 .爆竹声听桃洞晓《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贪看子舍筑溪滨》宋朝·阳枋 .爆竹声中一岁除《浣溪沙·瞳日》宋朝·向子諲 .爆竹争喧《河传·其十二·十二》清朝·尤侗 .习俗天涯同爆竹《庚戌元日...

描写画室的诗句集锦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5.描写书法的诗句 ...

什么诗词带于字
《成王冠辞》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诗人 先秦无名 朝代 先秦 体裁 乐府 --- 《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1];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人 诗经 朝代 先秦 体裁 无 ...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

24节气小署的诗句
小暑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

关于小暑古诗大全
关于小暑的古诗:小暑夏弦应温风,阶庭绿苔隐蟋蟀。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_期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锋妙小柴胡。夏日闲吟。庭院深深小径幽,紫藤花开暗香萦。不知夏蝉鸣烈炎,唯有清宁留心间。秋雨。暑退蝉消秋雨绵,雨丝潇潇地接天。嘀嗒更显无声寂,总勾心事断还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

岳阳县19628079037: 诗歌鉴赏(共5分)东    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 -
箕卖博帅:[答案] ①(2分)第二句从“发船迟”(即迟迟不愿开船)可看出流露出诗人悠闲与留连山水之情.②(3分)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作者不仅抓住最有特征的景物,而且写出新意(或: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景中有意,意中...

岳阳县19628079037: 急需《小村》赏析!作者: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 -
箕卖博帅:[答案] 这首诗作于庆历八年秋.诗人途经淮河,见到那里的农村水患之后凋敝不堪,有所感触.诗人精心选择了破篱败门、形瘦的家禽、无衣的老幼、断缆与枯桑等镜头组合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笔调客观冷峻. 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

岳阳县19628079037: 梅尧臣梅花赏析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 -
箕卖博帅:[答案] 梅的写景诗也显得清丽而富于韵味.其中“闲肆平淡”之作很多,《梅花》“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比之林逋的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岳阳县19628079037: 分析梅尧臣的诗小村 -
箕卖博帅: 小 村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赏析 梅尧臣出身贫困,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

岳阳县19628079037: 梅尧臣的《东溪》如何赏析? -
箕卖博帅: 〔今译〕短短的蒲耳像剪过一样整齐,平平的沙石比筛过还干净.〔赏析〕本篇写在宣城县的东溪观赏两岸景色,蒲为水生植物,其茸集于棒上,甚齐,周围如圆柱.这两句写景状物,极其工细,蒲茸当是宣城常见之物,诗人在《游隐静山》诗中说:“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此处说蒲茸似剪,表明花已开过,茸已长成.“平平沙石净于筛”,写岸边滩头的沙石经长期长期中流冲激,中无杂质,好似筛过一般.读者这样的诗句,似乎进入一个清净的境界,胸中一切尘器,皆被荡涤干净.

岳阳县19628079037: 春寒梅尧臣赏析翻译 翻译 .. -
箕卖博帅: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

岳阳县19628079037: 宋 梅尧臣<<鲁山山行>>赏析 -
箕卖博帅: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

岳阳县19628079037: 诗歌鉴赏(共5分)东 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 -
箕卖博帅: 三四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即是在写眼中所见又是在抒发人生的一种道理.写出来了野鸭子闲眠岸边的悠闲惬意,也写出了老树枝精神焕发开花的美丽,表现出了作者一种悠然闲适的人生态度.

岳阳县19628079037: 跪求梅尧臣的墨竹赏析!!!!!!!!!!!!!!!!!!!!!!!!! -
箕卖博帅: 梅尧臣的山水诗,在平淡无奇的自然小景和同常生活中捕捉诗意,于或雄壮或幽美的自然山水风景中渗透着诗人热爱自然与人生的情怀,蕴含着诗人感悟宇宙和人生奥秘的理趣,具有其他题材的诗歌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①夹叙夹议...

岳阳县19628079037: 来懂文学的帮帮忙!!梅尧臣的诗!!急急急!!
箕卖博帅: 1将 秀才比作凤凰 暂时不得志 但必将飞黄腾达 2将秀才的雄心 比喻为萌芽 与春风相随 与落花同飞 把一颗心由相对的静态 转为动态描写 让他的雄心呼之欲出 写的让人激荡 更仿佛希望就在眼前 3鼓励 秀才的这次出游在家乡已经容不下才学如秀才这般的人物了 鼓励他去更高的人才更多的地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