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杂剧其辉煌仅限元代?

作者&投稿:鲁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杂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会繁荣?~

元杂剧的繁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第二,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到了元代,农村的戏剧演出也出现了固定的场所,这种舞台也可说是“神庙剧场”,在这种戏台演出的是专业戏班,戏剧演出朱必如城市勾栏中那样经常,一般当是在庙会、节日才会有演出活动,也就是与祭冲活动相互结合,即娱神也娱人。第三,上层社会的提倡。元朝统治者中多数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元代的教坊乐部规模非常庞大。在中国历史上是颇为突出的,元代宫廷中,也经常由教坊司搬演各种歌舞和杂剧。第四,众多知识分子参与。使得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元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地位低下,当时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因此,他们和民众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既能够粉墨登场,懂得表演艺术,又有杰出的写作才能,而且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民众生活。第五,著名演员的作用。元人夏庭芝的《青楼集》曾记载很多杂剧著名演员,他们不仅各务行当,各有专长,而且一些著名演员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如珠帘秀能与当时的著名文人作曲唱和。此外,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国际和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关系密切。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历史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称,这说明它在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封建社会中最黑暗的年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十等人”中名列第九,在娼妓之下、乞丐之上。一些进步的艺人和知识分子激于义愤,纷纷通过杂剧的创作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与斗争,使杂剧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成为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并列的代表艺术。然而,元杂剧并没有像同时代的南戏那样,到明代演变为可以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多种声腔演唱的传奇,从而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剧种,而是大致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就明显地呈现衰微状况,最终在舞台上消失了。那么,导致元代杂剧衰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此,后人曾有一番激烈的争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许多文章认为,造成元代杂剧衰亡的原因是其创作的倾向和所反映的内容发生了逆转。这可以从元杂剧的兴盛原因中得到启发。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最为广泛。元人胡抵遹在《送宋氏序》中这样来说明当时杂剧内容的广泛和题材的多样:“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筑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  扩充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的新领域。元杂剧的很多作品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人民的迫害和剥削,同时歌颂了普通人民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可以说,这正是元代杂剧之所以会繁荣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然而,元杂剧发展到了后期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事实表明:这时的杂剧创作中存在着严重脱离生活、逃避斗争的倾向。以隐士、妓女生活为题材的神仙道化剧、偷花翠期剧,以及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供奉庆贺剧充斥着舞台,成了杂剧反映的主要内容,那种宣扬因果报应、逃避现实的思想成了杂剧作家进行创作的宗旨。这样的杂剧必然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舞台观众,是缺乏继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也就很自然地会衰亡下去。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当它们一旦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之后,就必定会走向死亡,这早已为中外文艺发展史所证实。二、有学者指出,元代末期社会经济的衰退最终导致了元杂剧的衰落,这就像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是元杂剧兴盛的基础一样。戏曲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学艺术活动,必须具备相对繁荣的社会经济基础,元杂剧是都市畸形发展的产物。元杂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是当时都市经济发展下必然的产物。元朝的商业和手工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商旅畅通,外贸发达,保证了元杂剧的发展;在都市中,商业的市民阶层,一般市民和贵族对娱乐生活的要求,刺激了元杂剧的兴盛。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经济则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极度的衰败,而这种衰落则必然会造成元杂剧的衰亡。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赋敛和民族压迫是极为苛求和残酷的,百姓就是在官府、地主、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痛苦地呻吟着。一遇荒年饥岁,则背井离乡,枯骨遗路,村舍为墟。元朝末期,因饥馑与灾荒,阶级矛盾更白热化,最终以民族斗争的形式爆发了。这无疑给元朝的都市经济,对商业和手工业经济带来了致命打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元杂剧也就随之衰落了。三、“元杂剧的衰落主要和它的演唱体制有关”,这也是不少研究者的一个观点。一般说,元杂剧每本四折,表演一个故事。碰到比较复杂的人物故事,有些加一个短小的“楔子”,或者分成多本多折演唱。唱词和对白,或者用来描摹场景、抒发剧中人的感情,或是用来交代事件、展示剧情,同今天的戏曲表演方式差不多。但是在当时,四折戏规定用不同的宫调,每折戏的唱词都是一韵到底,而且整本戏由一人主唱,只能由主角一个人担任,很不合理,既造成主角负担沉重,也使得演出的形式单调,远不及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唱活泼。这种一人生唱的演唱体制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欣赏需要。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剧当然地在舞台上消失了。据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载,在万历以前杂剧演唱已经罕见,他于嘉靖末年聘请当时唯一精通北曲的老艺人顿仁教授女伶唱元杂剧;顿仁说,“此等词(指杂剧)并无人问及”。  四、近来,有学者认为:元杂剧本身的音乐体制与剧本结构的种种弊端,才是导致其衰亡的最主要的原因,这比第三种观点进了一步。在古代戏曲中,最早使用宫调的是宋南戏,但集大成者却是元杂剧。宫调体制历来有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的区别。它们之间虽互有影响,但泾渭分明,各自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就其本质说,受到宫廷雅乐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严重形式主义倾向,限制了作品内容的表达。首先是无论描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感情,所用的宫调都有一定的标准,不能自由选调。其次是一人主唱,一唱到底,在一本戏中要唱四组套曲,每组套曲一般在十几支左右,而且剧中人物感情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宫调却不能转用,曲词前后内容不管有什么不同,宫调仍始终如一;由于用弦乐伴奏,弦音既定,就不能任意转音,宫调自然不能变化。与杂剧不同,宋元南戏在宫调使用上就较灵活,它可以在一个剧本中将各种宫调套曲集合在一起,使用多少则完全根据剧本内容而定,不受限制。南宋宫调体制也完全民间化,虽有不完整的地方,却反映了群众戏曲音乐的审美需要。宫调的多样性,曲调的丰富性,演唱的灵活性,是符合戏曲音乐美的要求的。所以南戏发展到明代一变为传奇,再变为昆腔、弋阳腔,一直流传至今,而元杂剧自元末明初衰落以来,一蹶不振,最终灭绝于舞台,成为绝响。五、还有的学者认为,造成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内容、创作倾向变化,经济衰退的因素,也有演唱体制不合理、剧本结构弊端等的因素。我们在分析和研究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时,不能任意扩大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应该综合各种因素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元杂剧是我们当代戏曲的祖宗,这是毋庸置疑的,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元杂剧的诞生到成长到巅峰到最后的没落,就是一个元朝时期的时间,而元杂剧能够“出生”,这其中少不了前两个皇朝的影子,唐诗宋词,话本说唱等皆为元杂剧的诞生做了铺垫,所以元杂剧可以说是取其各种文化精华后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而元杂剧辉煌时间有限,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它自身的原因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文人作家成群

总所周知,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作者的生活,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话本说书还是现代影视剧本,短视频拍摄,灵感皆是来源于生活,当时元杂剧现世时,正是元朝科举尚未恢复,读书人一看此时科举无望,纷纷投入生活,文人融入柴米油盐以后,就出现了元杂剧的作家,之后一个皆一个,在无科举的日子中,成为元杂剧的作家就是文人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二、你看不见的元杂剧

元杂剧是后世人口中的“元曲”的父母,但是元曲也未能继承“父母”的全部,只是成为了元杂剧部分的延续而已。元杂剧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出主角,戏台之上,观众的目光永远只有主角,其余他人再多,也只是配角而已,这就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一个地方,在平等的情况下,又怎会有人愿意沦为他人陪衬。

每一个朝代的文化都是当时的缩影,汉赋,骈语,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形式,都是当时王朝的文化缩影,可以通过研究它们感受到当时社会制度背景。巅峰过后,热潮褪去,能够留下来的才是我国文化之经典,更是巅峰,唐诗宋词元曲我希望不再是我国人民对于文化的口头禅,能在偶遇元曲时,在台下鼓个掌,停留刹那,就是最大的鼓舞。



因为元代各个民族都融合在一起,而且街市繁荣,市民的活动较丰富,经济发展也挺好,思想也比较活跃,所以元杂剧在元代比较辉煌。

因为后期元杂剧的剧作家很少。元杂剧辉煌的时候有很多才子涌现,到了明朝有才华的人都去写小说考科举,没人搞创作。

因为元杂剧只适合元代,很难在其他朝代发展,元代灭亡之后就消失了。


元曲选内容精要
中国戏剧作为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王国维用“以歌舞演故事”来概括其本质。尽管元曲晚于西洋戏剧诞生,但其发展迅速,诞生了元杂剧的辉煌时期,创造了一个戏剧黄金时代。尽管元杂剧的表演和声腔已难复原,但我们可以通过《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中幸存的156个剧本,深入了解...

南戏取代杂剧的原因
才子们的窘境,成就了元杂剧的辉煌。知识分子的生命感受和苦难经历,成为元杂剧最鲜活的素材。然而元中末期时,科举制度的恢复又使文人对出仕为官,走正统仕途产生了幻想而致力科举进身,因而元杂剧失去了起码的精神和内容。南戏和杂剧的区别:1、产生的地点不同。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

山西较多戏剧活动遗迹原因
山西元杂剧经历过十分辉煌的时期,但这种辉煌并不是一下爆发的,一步就能达到的,期间经历过漫长的物质积累、艺术积累,包括剧作家和演员的积累等等,此外还包括山西自身因素的原因,以及外界力量的推动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为了进一步理清山西元杂剧发展过程,了解其发展状况,探索其崛起的原因,有必要对山西元杂剧的产生发展...

元杂剧是如何开创了戏剧创作史上辉煌的一页?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直接影响下,融会过去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早期的剧作家在唐宋传奇小说、话本、词曲、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歌剧剧本,开创了戏剧创作史上辉煌的一页。

元杂剧包公戏评注内容简介
包拯传》的精华内容。每部剧作之前,我们都能找到简明扼要的评论,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的指引。在元杂剧的丰富世界中,包公戏如同繁花盛开的园圃中的一朵独特奇葩,引人瞩目。它与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品一同,象征了中国新型文学体裁的兴起,为古代文坛注入了蓬勃的活力,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包公戏对...

元杂剧方面的问题
《青楼集》成书于至正十五年(1355),后又有增订,其时距元亡不远。它的记述说明元代的杂剧演出由北方发展到南方,遍布各地。【产生条件】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有多种条件和因素: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杂剧形式上的各种借鉴,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很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有助于杂剧的兴盛。

中华民族的文学求大神帮助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元杂剧的辉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70部杂剧。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冤》,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喜剧《救风尘》,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公案戏《鲁斋郎》,那翻卷着时代风云的历史剧《单刀会》等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

元杂剧何以衰亡?
元杂剧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辉煌。它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样,在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以其不朽的生命力流传至今,为当代文学艺术增辉添色。但遗憾的是,惟独元杂剧中途夭折、销声匿迹了。元杂剧何以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元代末期社会经济的严重...

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内容简介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辉煌的篇章,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它们虽然同属于中国戏曲大家庭,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特性使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这两种戏曲形式的起源背景,如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们的演出环境和观众...

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目录
明代传奇作家群体多元,他们的作品既有时事剧探讨社会变迁,也有爱情剧展现深情厚意,同时,明传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文人化”倾向。社会政治环境对戏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元杂剧兴盛于元朝,而明清时期,戏曲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民众的情感世界,共同塑造了中国戏曲的辉煌历程。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和特点 -
锻知强力: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

横山县19414812450: 宋元朝代元杂剧的历史地位 -
锻知强力: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花,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横山县19414812450: 为什么元代文人的苦难境地造就了元代戏剧的辉煌 -
锻知强力: 元代长期废止科举制度,文人难以步入仕途,文人地位低下,当时有“九儒十丐”的说法,文人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把目光转下了底层社会,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造就的了元杂剧的辉煌.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杂剧的杰出成就是什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
锻知强力: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曲兴起有哪些原因? -
锻知强力: 一、原因:1、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2、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代的戏剧为什么是巅峰 -
锻知强力: 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之所以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朝时为什么戏曲空前兴盛 -
锻知强力: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

横山县19414812450: 分析元代后期杂剧哀落的原因 -
锻知强力: 第一,从政治方面看,元蒙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不断总结统治经验,开始对南方实行一些切合实际的政策.诸如放宽南方庶族地主对土地的要求,使江南上层社会和元蒙统治集团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加之逐步改变过去游牧式的生产方...

横山县19414812450: 元代戏剧为什么繁荣
锻知强力: 你好,以下是简明原因.详见: http://zsl808099.blog.163.com/blog/static/1039618820074237159289/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宋金元...

横山县19414812450: 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哪个剧种 -
锻知强力: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