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战争清军取得了胜利,为何没乘机收了缅甸?

作者&投稿:源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华夏便有了一个集中统一的概念,在此之后,开疆拓土成为了无数帝皇的心中所愿,这种功劳也被称为了不世之功。中国古代,华夏儿女对于土地的认同以及强烈的需求不是现在人可以理解的。王朝兴盛时,开疆拓土是每个皇帝所向往的,王朝低迷时,保护好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是皇帝的任务。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缅甸与我国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臣服过也反叛过,战斗过也和平过,缅甸作为印度洋的出海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然而清朝在乾隆年间,也就是这个极盛时期,却并没有把缅甸纳入版图呢?

很多人认为是清朝不想要了,因为在公元1762年开始的清缅战争中,清朝曾对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的缅甸军队给予了极其强硬的反击,不仅取得大胜,打得缅甸溃不成军,还拿回了曾经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夺走的的孟养、木邦等土司之地,不可谓不强盛,而这在后来也被列为是乾隆皇帝他老人家的十全武功之一。

——

而既然这么强盛,还不乘胜追击,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就是清朝自己不愿意,只要打败对手,达到大国向弱国炫耀武力的作用就可以了,对于缅甸的那块弹丸之地自然是不愿意放在心上。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没有人能对地盘说“no”,即便这是一块并不被人所看好的土地,更别说乾隆是一个功利心特别重的皇帝,而这又是印度洋的出海口。因此,他放弃缅甸只能说是另隐情,绝不能说是不想要。

那到底是有何隐情呢?这我们其实并不应该只局限在清朝身上找原因,而是要在对手缅甸上面找,毕竟问题永远都不会是单向的,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清朝的纵容,缅甸高速发展

提起缅甸,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作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附庸藩属国而存在,然而却从始至终也不曾完全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这其中或许有着统治者自身的考量,但是缅甸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明朝之时,缅甸与明朝曾经爆发过明缅之战,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最终以缅甸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作为结局,明朝被迫求和,以稳定南方边境的平稳。

而由于东南亚落后,加上人烟稀少,中央王朝的态度一直就是采取羁縻控制的方式,这在明朝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朝时期曾设立了六个宣慰使司,来控制云南周边的那些土司。

尽管清朝的时候政策有一些改变,但是为了安抚汉人之心,大体上依旧是清沿明制,所以在对于那些小国的政策上,清朝仍旧是采用的原来的政策,安抚为主,只是等待他们主动来进行朝贡。

这在《永昌府文征》有记载:“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

而正是在这个“姑息”时期,缅甸却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发展时期,缅甸贡榜王朝的建立——这个历史上缅甸最为强大的封建王朝,一度横扫了东南亚,就连今天的泰国、老挝都亡于其铁骑之下,风光一时无二。

等到了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此时的缅甸已经成长为了一个超级强国,在南边它已经找不到对手了,要想继续发展,或是说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只有向更为强大的国家发起挑战,于是它开始挑衅于清朝。

这其实有点擂台赛的味道,缅甸是挑战者,而清朝则是守擂者。但一般来讲,往往挑战者都是意气风发,而守擂者则是顾忌太多,所以并不占太大优势。

缅甸的军事科技不弱,清朝并不占优

缅甸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尽管发展迅猛,但是它仅仅只有清朝的一省之地。因此,当乾隆发兵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这次征讨会轻而易举的结束,花不了几年功夫,然而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界的。

这缅甸虽然强大,但相比起清朝来讲,却依旧是领土狭小、实力不强,因此在综合国力上缅甸还是看不到清朝吊车尾的。但当时已经是18世纪中期了,打仗并不是单纯的像之前那般完全的靠人海战术,先进的军事武器以及军事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

《清史稿》有记载:“缅兵善守,营内木栅为深埋地下的湿木,露出地面仍高二丈,内外均有深沟,沟旁又埋锐利竹木,缅兵有木栅保护,枪炮难伤,而从栅隙处以火枪射击,则命中奇高。

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在缅甸与清朝此时的战争中,他们已经运用起了新式火器,以及先进的近代战术。结果可想而知,缅甸的杀伤武器在战斗中给清军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清军中好几位将领都中枪身亡,将领是一支军队的灵魂,连带头大哥都被枪杀,自然容易军心不稳,士气不佳,这样又如何能打胜仗呢?

其实在后来,也有部分将领曾经向乾隆皇帝进言,想要装备这样的新型火器,然而乾隆皇帝却以骑射才是国本的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之后,又有将领要求聘请西方的军事技术人员进行比较先进的军事训练,同样也被乾隆给否决了。

而我们反观在清缅之战中,清军的主力八旗军队却已经不复当初入关时的威名,战斗素养虽然依旧不低,但终究是耐不住装备老化陈旧,以及战术的不切实际。

缅甸具备特殊环境,大清却没放心上

以一国之力的清朝攻打一省之地的缅甸,最终两国也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清军数量远远多于缅军,然而却接连遭受惨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地形气候,这曾经给清军带来了非常大的阻挠。

“惟途间忽雨忽晴,山高泥滑,一马倒,则所负粮帐尽失,军士或枵腹露宿于上淋下湿之中,以致多疾病”;上奏乾隆“奈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说前线三万一千兵,主要因为染病,如今仅存一万三千余。

通过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得知,清朝的八旗子弟多是以骑射著称,然而缅甸却是以湿热的雨林地带为主,这很难以发挥出他们的真正实力;而且因为水土不服,清军曾多次发生过瘟疫,许多将士都因为水土不服,加上瘟疫而身亡了。

——比如在第三次征缅战争中,大清甚至还派出了功勋老将明瑞前往,但受制于这种地形,也一直占据被动。清军虽然人多,但有时候人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也会吃的更多,而像这种山地湿地地形,粮草的输送链肯定是特别长,到后来粮草供不应求只会是时间问题。

老将明瑞深知这个弊端,所以一直想要挑战缅甸军队的主力,但奈何缅军一直固守,从不与清军交战,一般要交战也是一些骚扰之类的,但这些骚扰对清军造成的危害,却不比打仗来的低。

长久下去,清军不仅熬不住气候,粮草也不够了,甚至连士兵都开始厌战,打退堂鼓,而趁着这个机会,缅甸终于出战了,但疲惫不堪的清军哪里回事养精蓄锐的缅军对手,所以很快就吃了败仗,就连大将明瑞也是深陷重围,最终落得一个身死下场。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五》有记载:“帝念明瑞军入关者尚逾万,所丧亡不过十之一二,然将帅亲臣皆捐躯异域。”

而从以上史料乾隆的感叹来看,他不仅是感叹明瑞之死,更是感叹这仗有多难打!

缅甸在这次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中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所以强大的清军也只能靠着惨胜而收场,而且这个惨胜机会甚至可以说都是缅甸所“给予”的。因为当时的泰国乘着清缅交战之际,逐渐开始复国了,如果还要继续打下去,那么缅甸将会遭受到两面受敌的境况,所以与清朝的交战是更早结束更有利。

而清朝在小胜几场,找回乾隆面子后,也需要立马收手了,因为强大的清王朝也逐渐有些透支了,它十分需要时间去恢复修养。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说,难道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吗?打个缅甸都耗不起吗?其实如果仅仅只是打缅甸,不管多大损失,清朝都是经受的住的。

但问题是清朝当时要对付的绝对不是只有一个缅甸。清朝作为外来民族进据中原,在占据中原初期,满人无疑是遭到了汉人的强烈抵抗,即便是到了乾隆时期,这类势力依旧是一直存在,乾隆需要花心思去注意。

而除了这个,当时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大小金川战役”与“统一准噶尔之战”。我们来看看时间,清缅战争发生在公元1762年到公元1769年这段时间内,而大小金川战役是在公元1747年到1776年这个时间段,平定准噶尔则是在公元1688年到公元1758年。

通过这个时间点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便发生了清缅战争,而清缅战争进行的时候,大小金川依旧还没打完。而光是一个大小金川就使得清王朝投入了60万人力、7000万帑币,更别说连续来三次了。

如果说一次,乾隆耗的起。但如此不间断的来三次,康乾盛世也是耗不起的,肯定是需要时间去休整恢复实力的。所以当缅甸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清朝在赎回面子后,想都没多想就答应了和解。而我们也看到了,连打都实际上没打赢,又怎么会有将缅甸纳入版图这一可能呢?



缅甸虽然输了,但是他们的实力还依然很强,清政府经不起长时间消耗。

当时缅甸地区控制在法国人手中,清朝为了缓和国际关系,才没有趁机收回缅甸地区。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认为,缅甸是一个荒蛮之地,不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土,所以没有接受这里。


清缅战争历时7年才结束清朝真的获胜了吗
清缅战争中,清朝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战争的后期,清军遭到了缅甸军队的有力抵抗和游击战的困扰。双方最终在1769年签订了《咸平和议》,清朝宣布战争胜利,并获得了一些领土和财物的割让。然而,在战争中,清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缅甸军队在战争中也表现出了...

爱面子的乾隆4次清缅战争,为何虽然胜了却输了里子?
因为这场清缅战争虽然清朝取得了胜利,但是长达5年的战争也使得清朝消耗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战争胜利得到的好处完全比不上这场战争中清朝的消耗,这完全就是在消耗清朝本来就已经被乾隆挥霍大半的底子。一、挑起事端的其实并不是乾隆 这场战争其实不能说是清朝骄傲自满才挑起的,完全是当时的缅甸太作死...

清缅战争清军取得了胜利,为何没乘机收了缅甸?
很多人认为是清朝不想要了,因为在公元1762年开始的清缅战争中,清朝曾对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的缅甸军队给予了极其强硬的反击,不仅取得大胜,打得缅甸溃不成军,还拿回了曾经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夺走的的孟养、木邦等土司之地,不可谓不强盛,而这在后来也被列为是乾隆皇帝他老人家的十全武功之一。 —— 而既然这么强盛...

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哪个取得了胜利?
明缅战争和清缅战争最大的不同点是明缅战争以明军的胜利为结局,在明军的反攻下,缅甸向明军投降,东吁王朝的势力也被赶到一些偏远地区,边境地区的土司们也纷纷表示归顺明王朝。而清缅战争在名义上取得了缅甸的臣服,但清兵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更是失去了明瑞这样的大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抢首赞 已...

不败而败的由来
清朝的统治者也犯了战略上的错误。由于过于自信,认为清军已经取得了胜利,因此没有对缅甸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这使得缅甸有机会重新组织军队,最终导致清军的失败。虽然清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由于战略失误和补给不足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失败。这场战争被视为不败而败的典型案例。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仅供...

清朝乾隆时期的越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时期,清朝与缅甸、越南都爆发过战争。不过,清缅战争是缅甸挑起的,最后被清军反推到缅甸国内,但清军自己也损失惨重、一连折损了多位封疆大吏。乾隆皇帝虽然把清缅战争视为十全武功之一,但实际上清缅战争是惨胜。清越战争则是清朝挑起的,不过损失没有清缅战争那么大。越南西山朝的实力比不了缅甸...

跪求清朝中期有没较大的战争(清朝获胜了)。急求!谢谢
清中期大体上是以平定内乱为主 清缅战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兵从永昌出发。十一月二日,明瑞率南路兵出宛顶进入缅境,十日,占领木邦城(今缅甸兴威)。自宛顶至木邦城六百多里,因为屡经兵火,人烟断绝。缅兵也一路坚壁清野,不与清兵交战。明瑞留参赞大臣珠鲁讷率兵五千...

求高手告知乾隆时期清朝的对外战争的名称和结果。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战争结果均已清军获胜为终,但征缅甸是惨胜,军事上是平手,第一次征郭尔咯应该是败了。通过过这些战争,乾隆...

清缅战争中缅第四次战事
九月,阿里衮和阿桂率军水陆并进,与缅兵在伊洛瓦底江上激战,清军取得初步胜利,但仍面临缅甸兵力优势和恶劣环境的挑战。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都已疲惫不堪。十月,新街激战中,清军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缅兵坚守阵地。随着战斗的胶着,清军面临兵力、疾病和后勤的多重压力。十一月,双方停战谈判开始,...

清缅大战清朝吃亏了吗?,
第四次清缅战争,乾隆不甘心战败之耻,再次调集大军"教训"缅甸,并以水路两师并进入侵缅甸。同样的,缅军再次的以优於清军的装备及灵活的战术,与远道而来的清军大战一场,最终仍以缅军略胜一筹互相僵持,最後双方互相签订合约议和了事。以上四次清缅战争,满清损失了一位一等公满州大将,一位经略...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清缅战争为什么会清朝输了 清缅战争死亡人数 -
诏趴双汰: 其实缅甸当时是地区小霸,清朝打缅甸的时候,正好缅军主力正在灭暹罗(即泰国),所以缅甸采取了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战法,清军连续两次吃亏全军覆灭.第三次征伐缅甸乾隆派出名将傅恒,阿桂等,迫使缅甸把主力撤回本土,结果暹罗趁机复国,然后双方前线将领私下讲和,得到双方君主的默认(再打下去都没好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清朝在乾隆期间那么强大,缅甸那时候和清朝开战都打得比较出色,这证明
诏趴双汰: 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 后,就开始觊觎缅甸,曾多次派兵到缅甸谈判, 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 为名进行侦査活动,积极对缅甸殖民扩张做 准备.19世纪初,英国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 缅甸.在1824年至1885...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为什么耗银1100万两的清缅战争以失败告终 -
诏趴双汰: 谁告诉你失败了?清缅战争要是失败还会有云南广西?缅甸还以为清朝和明朝一样不堪一击,主动进攻,清朝是自卫反击,每次都翻越大山,攻到他们首都附近,达到封建王朝在丛林进攻的极限.乾隆时期的缅甸和明朝时完全两码事,是鼎盛时期,非常善战,清军打成这样算是很不错了,后来爆发英缅战争,英军死亡15000人,十几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才死了69人.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清缅战争中,在热武器火器以及兵力明显多余清兵的情况下,保持着对缅的攻势.可以看出当时清骑兵的野战能 -
诏趴双汰: 缅兵兵器以火器和镖子为主,无甲胄、弓矢,平地决战不是骑兵强悍的清兵对手.缅人也说,交战时候,比较怕的是清兵骑射手(即满洲马甲).缅兵受挫,坚守不出.缅甸战略战术对头,北路坚守要隘,南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终於将清兵击败、驱逐出境,但也暴露出了缅兵不擅长平野决战、不善打歼灭战的弱点.清军不明敌情,盲目轻敌,纯粹自取其败.但清兵在作战中也给缅兵沉重打击,迫使缅甸在作战不大敢野战,而是选择守势.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孙子兵法中 孙子在《始计》篇中提出的“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法”的内容有哪些? -
诏趴双汰: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以“道”为首.孙子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也就是说,战争的胜利,首先要取得人民...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鸦片战争是怎么打的怎么输得这么残?谁能具体解释一下? -
诏趴双汰: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现在最多的认为的是领导方面和战略上的失误,有兴趣和我聊聊吧啊!过去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在中国一方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清军可以就地...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中国近代史年尺是什么? -
诏趴双汰: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现代史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 当代史开...

甘南藏族自治州19476257417: 顺手牵羊里面所包含的历史故事 -
诏趴双汰: 顺手牵羊指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计. 本计语出《草庐经略》 · 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