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陶渊明在41岁才辞官?

作者&投稿:人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故事和辞官的原因~

陶渊明的故事: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
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只要去造访陶渊明的时候,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
陶渊明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义熙元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
十一月,程氏妹在武昌去世,渊明作《归去来兮辞》以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扩展资料:
陶渊明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东晋的陱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桃花源记》一文至今脍炙人口。而关于他的辞官归隐,更是传为佳话。
在陶渊明41岁时,他当上了彭泽令。这是,刚好有监察权的督邮要来巡视。他的下属告诉他,要束带整容见这位督邮。陶渊明不乐意了,长叹一声道:“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在乡里粗鄙小儿面前低头。”于是交了官印辞官回家。这个彭泽令他只当了85天。从这以后,他隐居乡里,不再为官。

至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成了不屑为官的代名词。但是陶渊明辞官真的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吗?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仕途并不如意,同时出世归隐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由于家庭和儒家学说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对他十分不利。这时候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一个制高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寒门庶族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然以军功取得了晋朝的高官,但是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经被嘲讽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期,连这样的一个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重用的。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几次做官也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忧道的,但是道行不通,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看他的《归园田居》一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本来就是爱山爱水的命,偏偏抛不开俗念,在仕途上孜孜以求,可到了48岁快要到知天命的年纪,却还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在感慨叹惜的同时,陶渊明归隐之心已定,而所谓的督邮巡察一事便成为了一个契机。但是,陶渊明并不愿意他心里的想法,因而只说了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魏晋时期,读书人的生活道路主要是做官和归田,但做官的路注定无法亨通,陶渊明只剩下一条归田的路。不过,这一条路是走对了,虽然无富贵荣华可言,但是思想却获得了绝对自由,诗作也千古流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自在惬意让后人向往不已。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只是在仕途上的无奈,而他归隐田园的生活却让他获得了另一种自在,也在文学史上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陶渊明的辞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遗憾的是,这种不肯折腰拜迎长官的清高,也许仅仅是后人的美好想像。一个同学在讨论“怎样评价陶渊明的隐居”时,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说,陶渊明是个贪污犯。 让我们不可理解的是,在担任彭泽令之前,陶渊明已经断断续续出仕了十三年,担任过江州祭酒、桓玄幕僚等职,对官场的应酬,包括拜迎长官,应该早已习惯。为什么这次就不肯拜迎了呢?而且,在魏晋时代,不肯折腰拜迎长官原本是一件很值得夸耀的事情,但在他自己的诗文中为什么从来没有提及呢?关于辞官原因,他自己的说法是:“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直接原因是要奔程氏妹丧:“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而汉晋惯例,可以为父母守丧而辞官(几年前,陶渊明本人也曾经因为母亲孟氏去世,居丧而辞官),从来没有为奔妹妹丧而辞官的。实际上,陶渊明也没有去武昌奔丧,而是直接回了庐山西南部的老家。何况,《归去来兮辞》中充盈的如释重负的愉悦心情,一千六百年后仍然清晰可见,而丝毫不见丧妹的痛苦。那么,陶渊明到底为什么准备干一年却忽然连一天也等不及,星夜辞官了呢?让我们先比较一下陶渊明出仕,担任彭泽令前后的经济状况吧。出仕前,他的生活十分困窘。《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而在担任彭泽令八十余天后,他的境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是有房有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车有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而且还“童仆欢迎……有酒盈樽”;甚至,在归来最初的三年里,他躬耕、爬山、做诗、喝酒,颇感惬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如果不是四十四岁那年,一场大火将他的家焚毁一空,陶渊明绝对不会落到终年辛劳、难以糊口的地步。也就是说,短短的八十余天时间,陶渊明的家境由贫困走向了富裕,甚至积攒了足够后半生潇洒生活的费用。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仅仅靠一个区区彭泽令的俸禄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他也许有大量的不法收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督邮这个官职。“督邮”,《辞海》的解释是:“官名,汉代各郡的重要官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用现代的话说,督邮是公检法的人。 于是,我们明白了,陶渊明有经济问题,最起码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他见督邮前来,大事不妙,便逃之夭夭。也就是说,彭泽辞职,或许是陶渊明畏罪潜逃。这样说,不够温柔敦厚,但也许更接近历史与生活的真实。


靖节先生是陶渊明的世号还是谥号?
41岁时,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然而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在短暂的80余日任期内,他因无法适应官场的污浊,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躬耕田园的生活。他的这一决定,使他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作自然质朴,寓意深远,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哪些
1、《归去来兮辞》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

陶渊明人生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四次出仕。此后不久,同年 8 月,陶渊明 41 岁,作了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作彭泽令仅八十几天,就彻底弃官归隐了。这次作官到辞官,他的《归去来兮辞序》有较详细的说明。辞中还叙述了归田后的心情与乐趣。在解释他辞彭泽而归的原因时,萧统《统陶渊明传》还有不同的说法...

陶渊明和王维的诗风都有哪些!
陶诗与王诗的共同特征都是描写自然风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其高风亮节的表现,41岁辞彭泽县令回乡,终日躬耕,写出《归园田居》五首。其诗最大的特点语言质朴,清新自然。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官场的风云变幻让他向往山村的和谐安宁。唐代诗人字字珠玑,王维更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对陶渊明的评述
陶渊明的前期生活主要指陶渊明的少年、青年及壮年的前一阶段.陶渊明的前期生活又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陶渊明29岁之前;这一时期的生活主要是种田和读书;第二时期,陶渊明29-41岁,这一时期是陶渊明矛盾生活的开始,也是他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对于其思想的最终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时期他先后有过五次...

“晨光熹微终明矣”是什么意思
“晨光熹微终明矣”的意思是:凌晨的微光和熙,渐渐变亮,直至最终放出灿烂的阳光。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

陶渊明的资料
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也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博通诗文。29岁做江州祭酒,因不堪忍受官场污秽,不久辞官回家。后又做过参军一类的小官。41岁时,由亲友举荐,做了彭泽县令。上任80多天,遇州郡督邮到县,...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赏析?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

29岁出仕41岁归隐,陶渊明官场沉浮13年,生命短暂,当及时行乐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时间的无情和永恒,这是世间亘古不变的真理!若是因为害怕即将到来的未知的未来,而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把日子过得不自在,那还有什么意思!人活一世,不在乎长与短,只在乎乐不乐,有无意义,才是最真!陶渊明,他生于东晋,晋朝易代后,他就...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为什么要放弃官场生活,而在41岁时回归田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呢? -
刘赖去羟: 一言以蔽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休宁县15365869937: 为什么陶渊明辞官归隐回家 -
刘赖去羟:[答案]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辞官的时代原因和个人原因 -
刘赖去羟: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因什么而弃官归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
刘赖去羟: 造成陶渊明逐渐形成归隐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时代政治的原因.陶渊明生逢乱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个皇帝,社会处于空前的大分裂、大动荡的黑暗时期.在这样的社会中,陶渊明的治世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晋宋时期,推...

休宁县15365869937: 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 -
刘赖去羟: 背景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

休宁县15365869937: 《归园田居》有“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可是他只做了十三年官呀!怎么理解 -
刘赖去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生平简介及感想 -
刘赖去羟: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在陶渊明的田园诗...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 为什么辞官??
刘赖去羟: 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田园诗人.本身追求自然与自由.辞官退隐,只是他追求的一种生活,不想再这黑暗的官场所被束缚,他可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才辞官,去追寻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休宁县15365869937: 陶渊明不为人知的一面 -
刘赖去羟: 揭秘陶渊明在春节前辞官不为人知的隐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大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自在生活的写照,令人称羡之至.陶令的田园诗,能够反映这种毫无羁绊、放飞心灵于自然之心情的,大多出自其归隐后的手笔,也即41岁以后...

休宁县15365869937: 为什么世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
刘赖去羟: 陶渊明的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365~427)中国 晋 宋时 期 文学 家.一名潜 ,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平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