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江有汜》:中的:“不我过,其啸也歌”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望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什么意思~

《诗经。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诗经名句“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出自《诗经。召南。江有汜》,意思是:江河有了支流,你出嫁了,离开我。你离开我,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的意思是: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本诗选自《江有汜》
具体全诗如下: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赏析:全诗三章。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作品原文  
江有汜
江有汜⑴,之子归⑵,不我以⑶!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⑷,之子归,不我与⑸!不我与,其后也处⑹。
江有沱⑺,之子归,不我过⑻!不我过,其啸也歌⑼。

注释译文  
【注释】
⑴汜(sì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⑵归:嫁。
⑶不我以:不用我。
⑷渚(zhǔ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⑸不我与:不与我。
⑹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⑺沱(tuó驼):江水的支流。
⑻过:至也。一说度。
⑼啸:一说蹙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啸歌: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不我过,其啸也歌” 在《召南•江有汜》篇中有这些话。大体意思可以是:不与我过从交往,将来(他/她)会哭喊着当歌唱就是了。


召南怎么读?
召南读音是shào nán。国风·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召南地方民歌,共十四篇,召南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国风·召南共有十四首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 。举例:《召南·采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

召南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shào nán。召的声母是sh,韵母是ao,声调是四声;南的声母是n,韵母是an,声调是二声;新华字典里解释道“召”念shào时指周朝国名,在陕西省凤翔一带。“召”作呼唤、招呼或傣族的姓之意时念zhào。《诗经》中的《风》包括周南、召南等15国风。召南是个国名,所以此处“召”念shào。

《诗经》中的“召南”怎么读?
【召(shao)南(nan)】:就是召公奭(shi)的领地以南,在长江、汉水、流域那一带的民歌、民谣。就叫【召(shao)南(nan)】。实际应叫【召南风】。【召南】是省称。

国风·召南的介绍
国风·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共十四篇,召南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1。清阮元挍勘云:“闽本、明监本、毛本,移此谱入卷第一中郑氏笺、正义之後。案:十行本与谱序接连。考书录解题云:正义备郑谱於卷首。陈氏所见,乃正义原书,为得其实,则知郑谱散入各处,不复总...

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到底是什么意思周南和召南应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是指周公和召公治理的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歌被收录在《诗经》中,形成了《周南》和《召南》两部分。《周南》涵盖了从洛阳到江汉一带的南方地区,而《召南》则是指召公统治的位于汉中盆地东部及南阳一带的南方地域。这些民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劳动以及生活的各种...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先秦:佚名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译文】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译文 | 注释 | 赏析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先秦] 佚名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爱情 译文及注释 直译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为是什么意思?
《召南》是《风》篇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周朝时期的盛况和乐土,主要表现了周朝王室的威仪和忠诚的臣民对国家的忠诚。整篇篇幅的诗歌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和睦和谐,以及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和睦关系。所以,《周南》和《召南》都可以理解为古代中国文学中对于爱情和忠诚的歌颂和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和对...

诗经二南指的是什么
诗经《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的合称,共25篇。古人以为“周南”、“召南”系指地域,“周南”大致在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大致在今河南、湖北之间,此说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首肯。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

华阴市17820351972: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什么 -
仰庾瑞兴: 《诗经》中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华阴市17820351972: 《诗经》中表示开心的句子有哪些?
仰庾瑞兴: 《诗经》中表示开心的句子有:《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

华阴市17820351972: 对诗经中弃妇形象研究的薄弱环节 -
仰庾瑞兴: 褚斌杰 余冠英 沈泽宜 聂石樵 《召南·江有汜》 女子遭遗弃后的哀诉 男子被弃 男子被弃 《邶风·柏舟》 女子婚姻不幸 妇人的怨词 失宠、受侮的妇女的自诉之词 女子自伤之词 《邶风·日月》 女子婚姻不幸 弃妇之词 妇女对变心的丈夫的控诉 ...

华阴市17820351972: 诗经里的一首诗 -
仰庾瑞兴: 《诗经.召南.江有汜》 摘文如下:.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意思是: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华阴市17820351972: 三点水一个巴怎么念,不要巴中间那的一竖 -
仰庾瑞兴: 汜sì[名](1) 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 [winding catchment]汜,水别复入水也.从水,巳声.——《说文》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诗·召南·江有汜》(2) 不流通的水沟 [ditch of stagnant water]穷渎,汜.——《尔雅·释丘》.郭璞注:“水无所通者.”(3) 水名 [Si river].源出河南省方山,在荥阳县境注入黄河汜水,源出方山.——《读史方舆纪要》(4) 水边 [bank]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楚辞》

华阴市17820351972: 关于诗经…?
仰庾瑞兴: 诗经中 氓 读MENG二声 我就学过这一个

华阴市17820351972: 同袍知道《诗经·召南》里“召”的读音么 -
仰庾瑞兴: 召南(shào nán) 国风·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召南地方民歌,共十四篇,召南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华阴市17820351972: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平 -
仰庾瑞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华阴市17820351972: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
仰庾瑞兴: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华阴市17820351972: 浣溪沙苏轼赏析 -
仰庾瑞兴: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