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孟子主张的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投稿:种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谈 晋文勾践死里逃生艰辛倍尝终成霸主;殷纣周幽沉湎酒色,国破家亡成了遗羞千古的著名昏君。从刘汉、李唐到元、明、清,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是生于忧患?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是毁于安乐?事迹凿凿,示意昭昭。所以有识之士无不把孟老夫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作为至理名言,不时提醒自己。 一 安乐之所以能令人致死,用一句俗话讲,因为它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它能让人在没有痛苦没有畏惧,而且是在心荡神逸的舒舒服服的心态中,“自觉自愿”地奔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安逸享乐离不开酒色财气。财是基础,气是权势,酒是饮欲,色是情欲。其中尤以色欲为甚,它常常是抓权捞财的潜在动因。“食、色,性也!”“男女乃人生之大欲。”不要说一般凡夫俗子,即使佛门弟子因淫心缠绕激情难耐“欲自断根 ”,决然“以刀自割其势”以求“塞源除根”者,《法句譬如经》等经书里就多有记载,《太平广记》也记有“释空如均求不破色而自宫”之类的极端行为。不独中国和尚,国外如《新约全书》中不也有“有人为登天而自宫”之说吗(见钱钟书《管锥编》)?可见,所谓 “佛曰断根不如断心”的教导,确为有据而发,而且带有国际性。 能自“断心”自然好,但谈何容易!好色既是天性,且是“大欲”,想断就能断得了吗?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有的人就是宁肯断头也是不肯断这心的。不是说欲火难填、“色胆包天”吗?为了色欲,天都不要了,还要命? 《春秋》二百多年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其中许多都与淫乱私通有关。我们共产党对干部教育不能说少,要求断绝此心以“克己复礼”的意思不能说讲的不明确不透彻,然而,依然有那么多人贪污腐化包二奶养情妇!可见,教育是必要的,但仅凭这类教育是绝对塞不了源断不了“根”的! 在安乐日久而又没有有效制约、与“食色本性”的本能驱动下,一朝权势在手,日日盛宴夜夜歌,看不够的秀色,饮不完的美酒,听不尽的阿谀逢迎,收不完的礼——在这种高温腐蚀缸里日复一日地泡着,泡久了,多硬的骨头也泡酥了,多坚强的意志也泡成汤了! 安乐是如此的厉害,所以用“安乐”为手段致敌于死者,不绝于书。越王勾践“以美女宝器”离间了吴国君臣,使吴遭了灭顶之灾。齐国不动干戈不动刀,送了几十个女人就把刚刚崛起的鲁国搞垮了。勾践的事,早已家喻户晓;齐鲁间事,《史记·孔子世家》有生动记载。 孔子在鲁国当了大司寇兼丞相,很快便把鲁国治理得不仅路不拾遗,而且连一向掺水卖羊肉、猪肉,掺水卖粥的也不再掺了。人们安居乐业文明经商。男女分行,礼让成风。齐国紧张了,鲁国称霸,齐国最近,怕首先遭兼并。有人主张献地求安。大夫黎锄说不忙,先设法阻遏其发展看看,不行再献地不迟。他劝齐王选出80个美女,给她们穿上极其艳丽华美的服装,教她们学会令人心荡神逸的“康乐舞”,外加三十驷文马,送给了鲁君。此计果然见效。鲁君一看就迷上了,一连三天不问朝政,连祭祀的烤肉分给大夫这样的重大礼仪都不顾了。孔子说道:女人厉害呀!她们的嘴能离间君臣,能败坏国政。我这个官不能当了,走吧!再呆下去就危险了! 满腹经纶名扬四海的孔老先生,也只好挂印下岗,雇了车,带上徒弟,饥一顿饱一顿地周游列国另谋高就去了。鲁国呢?很快便衰败了。哀公十六年,孔子卒。不久,“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如邹,如越,到处流浪,最后“死于有山氏”。之后,“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鲁周已名存实亡。 16世纪意大利一位政论家说:“安乐为人生之大敌,其难御远过于苦困”。古人曹大文慨叹的:“人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何不念救安救乐观世音?”(《管锥编》)观世音自然是不存在的,他也救不了谁,但能说出这样的话,却是对人生有着丰富阅历而又具备异常观察能力的人才说得出的! 二 一个有见识的政治家,一向把邻国饱经患难自强不息而居尊位的人,视为可怕对手。楚国大将子玉力主发动对晋国的战争,楚王说:“晋侯(因遭骊姬谗害)在外逃难十九年,什么艰难险阻他没遇到过?什么样的人他没有见识过?他遭受那么多挫折,受了那么多罪,他已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能很好地对待他的子民。这样的人,老天都会帮助他!我们与这样的人为敌,是很难免失败的!”子玉不听,结果惨败。勾践卧薪尝胆、身自耕作、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人, 其夫人也自己织布做衣服,伍子胥听说了,大为震惊,寝食难安。他一再对只重视齐国轻视越国的吴王发出严重警告:“此人不死,必为国患”,齐国是疥癣,勾践才是心腹大患,力劝吴王趁勾践还没有强大,赶快彻底灭掉他。掐一个树苗容易,拔棵大树可就难了。吴王不听,结果终于被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越国彻底打败,自己落了个被俘自杀身亡的可悲下场。 忧患是灾难是坏事,但若正确对待,它会成为砥砺人才的极其可贵的宝石。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西伯拘_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人都是耀眼巨星,他们全都是惨遭迫害或屡罹忧患后而功成名就永垂青史的光辉人物。司马迁自己不也是在遭受了令他想起来就愧恨得汗流浃背的宫刑后,而发愤写出了光耀千古的巨篇——《史记》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


怎样正确认识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的主张
从民贵君轻的论断出发,孟子呼吁各国统治者实行他的仁政主张,认为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既具有道义上的正当性又极富效率性。仁政的承担者主要是君。孟子对君主的资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君主的权力也作了种种限制,形成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君主理论。一、民本与仁政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周王室...

谈谈你对孟子"仁政","王道"思想的理解
3.谨记“爱物”原则,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孟子主张爱护万物,强调要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样的话,人民才能够从自然界获得足够的物质资源与条件,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这与我国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保证自然的生态平衡,不能以牺牲环境进行...

如何理解孟子在《梁惠王上》的强国主张?
另外,仁政也包括百姓自身的素质提高,包括文化教育,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一个文明的人。只有实行仁政,百姓的钱包才会鼓起来,素质才会高起来,社会才会有进步。孟子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他的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典范。就像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的一样“五十步笑百...

我们如何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有富国强民之道。结合孟子两章文意来说: 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

孟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1.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2.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3. 孟子以宗法血缘道德来解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反对兼并战争。4. 孟子的政治理念以民为本,强调仁政即民众为天下根本。5. 孟子提倡建立制度,确保每户农民都有百亩之田,使民众不饥不寒。6. 孟子的仁政要求平民生活稳定,减轻...

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3、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

孟子的思想主张?
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重视事物的特殊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和而不同”反对抹煞差别的绝对同一,主张在重视特殊性的基础上注意与普遍性的联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则进一步强调从特殊性出发,是孟子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正确...

谈谈你对孟子先义后利的理解
在当时社会比较流行的主张,就是后义而先利。但是孟子跟流俗的主张不同,坚持一定要先义而后利。这个问题应该说涉及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如何确立的问题。一个社会,每个人当然可以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可是一个社会,特别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它主流的价值观和基本的价值观,必须正确...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

孟子的主要观点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在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孟子的著作《孟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对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贡献。二、影响 1、哲学思想 孟子主张“...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阐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 -
邢厘益贝: 1、阐述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的观点.2、《生于忧患,生死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3、全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孟子是怎样论述“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个观点的?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观点的理解吗? -
邢厘益贝:[答案] 孟子主要通过摆事实(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讲道理来论述“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个观点.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孟子曰:"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你怎么理解?? -
邢厘益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中说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 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忧患可以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说的一句名言,请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
邢厘益贝:[答案] 人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才会发展强大,在安逸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最终只能走向毁灭.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你认为忧患一定能使人生存发展吗? -
邢厘益贝: 就我看来,孟子这句话可不是瞎编说的废话.要是说忧患能让人发展,他就不是亚圣了.开篇孟子引舜、百里奚等人就说,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有忧患、磨难,那么天命就一定会赋予这个人重大的使命.磨难是因,天命是恒常不变的法则,使命是果,这才是这个选段的三个主要重心.你要是说磨难和忧患能够让人生存和发展那是废话,历史上哪个不是安乐死、忧患生的呢?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孟子的观点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 -
邢厘益贝:[答案]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体现孟子什么观点 -
邢厘益贝: 观点:个人方面,为人要谨慎小心,自律自爱,不断进取,不断磨砺,长远打算,才能有一番成就;国家方面,要居安思危,政治清明,上下节制,励精图治,体恤民情,才能国家昌盛.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孟子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邢厘益贝:[答案] 同意,因为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 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 ...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邢厘益贝: 《孟子》中说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

大厂回族自治县1474115866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文言文的 孟子的主张不用了 ...找打了 ...他的政治主张就是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军主要与民同乐 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生活有保障 ... -
邢厘益贝:[答案] 我们老师讲这篇课文的时候,告诉我们的中心,就是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过来是: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另外,他的思想主张是“仁政”“民本” 但不知你所问的主张是那个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