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斯大林比作像面包一样不可或缺,伊尔2到底有什么魔力?

作者&投稿:隆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伊尔2攻击机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装备的最多的一型作战飞机。而且被斯大林大加赞赏,这型作战飞机在卫国战争时期击毁了德国大量的装甲车。而且在3000米以下的空战中,早期型的伊尔2虽然机动性不是那么好,但是还是拥有一定的空战能力的。后期加上后座机枪之后,伊尔2通过编队飞行之后,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作为一型对地攻击机,伊尔2的主要武器是自己身上装备的机炮。还有就是机翼下方携带的炸弹,其实苏联在发现这型攻击机非常好用之后,就为其换装了更加高效的穿甲炸弹。携带这种穿甲炸弹之后,伊尔2对坦克的杀伤能力更加强大。

伊尔2的原型是苏联的TsKB-55战斗轰炸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型带有装甲的对地攻击机。当然这样说有一些不准确,因为TsKB-55在斯大林的要求下还有一型改进型,改进型称之为TsKB-57。不过最终军方认为没有后座机枪,再加上机动性不好。而且和军方所需要的强击机项目相违背,所以总的来说就是效果不行,最终被TsKB-55p取代。而伊尔2其实就是TsKB-55p的军方型号。这型飞机装备了大量的机枪和武器挂架。通常情况下可以带上4枚100公斤炸弹或者2枚150公斤炸弹。

其实在二战中,苏联军队使用伊尔2作为反坦克的主力。而其换装的所谓穿甲炸弹其实就是集束炸弹的一种。这种炸弹的内部结构是穿甲锥形构造。虽然炸弹比较小,但是穿甲性能不错。可以轻而易举的击穿德军坦克脆弱的顶部装甲,而且虎式也是其猎物之一。这种炸弹在库尔斯克会战时期第一次登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纵观整个二战,伊尔2其实一直在被改动。1941年服役了伊尔2,此时的伊尔2还没有后座机枪。但是拥有两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62机枪。可以装在8枚82毫米火箭弹和400公斤的炸弹。到了1942年,苏军制造了伊尔2M,主要升级方面在发动机方面。而且加厚了一定的装甲。机炮口径变成了23毫米的VYA机炮。但是弹药量缩减到了300发。腾出的重量用以加装后机枪,同时还提升了火箭弹的口径和携带炸弹的重量。后面的改进都是针对各种武器进行调整的。

其实伊尔2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伊尔2的起落架实际上无法收起。知道后期的伊尔10改进型,起落架才能收起来。虽然看起来很落后,但是实际上在迫降的时候非常有用。当然这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伊尔2并非像人们想想中的那么笨重,伊尔2的急速可以达到760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并不慢,甚至超过了很多早期的战斗机。



伊尔2攻击机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装备的最多的一型作战飞机。而且被斯林大加赞赏,这型作战飞机在卫国战争时期击毁了德国大量的装甲车。

它是诞生于2001年的飞行模拟史上最成功的的软件之一。它的画面逼真。空气动力仿真,结构损伤及气动影响仿真,联网飞行质量等领域都是很好的。

伊尔2的生命力让人叹服,在被打的千疮百孔稳定器还不到一半的情况下依然还能飞,并且重创了当时的德军遏制了德军的攻势。


世界战争史最惨烈的战役
我可以吃你掉下的面包渣吗 1942年11月13日,朱可夫带了两名卫兵到肉联厂检查设备安装,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眼看着到了午饭时间,三个人各掏出来一块黑...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给予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厚望。 朱可夫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眼前的形势,俨然...

关于苏联的梗有哪些
战神朱可夫(二战MVP,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号称斯大林救火队长),斯大林大清洗,肃反,勋章帝勃格日涅夫,赫鲁晓夫脱鞋,赫鲁晓夫种玉米狂魔,大伊万(最大核弹,撼动欧亚大陆),227号命令一步也不许后退,乌拉冲锋(毛子喜欢简单粗暴,勇猛),钢铁洪流(苏联坦克造得特别多),毛式营救(我们成功干掉了...

大清洗是斯大林一个人的责任吗?
斯大林是挺残暴的,但是并不至于对自己人过于凶狠,而且这么大的行动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毕竟即使皇帝也有不能做的事情。而且还有另一种角度,也能说明问题,就是大清洗期间,没有爆发过大的起义之类的东西,说明内部对这个也有比较大的支持。但是怎么说呢,把斯大林比作一只比较大的蝴蝶吧,虽然...

一个裁缝统治了苏联,斯大林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在他乡岁那年,他的父亲在与别人的一场斗殴中意外身亡了。从此,他的母亲单独一个人负起抚养他供他上学的担子,因此他母亲不停地替别人面包和洗衣服, 过得很艰辛。因此小小的斯大林就非常要强,在学校里成绩很优秀。9曾被学校开除过 斯大林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东正教教徒,因此她希望儿子将来能...

关于人要有理想的名言
4.即使在最聪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欢对于人来说,本能有时也许是更为理想的向导。乔李洛 5.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罗马尼亚 6.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7.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8.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9.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

实践和理论可以比喻成什么?
斯大林把理论比作火车头,把实践比作火车。

面包会有的下句是什么
实际是当时去征调土豆。表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 电影结束时斯大林指挥着苏联红军击败白军,取得节节胜利。列宁和斯大林拥抱在一起,给...

赞美老师的资料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斯大林内容来源:[ http:\/\/www.hc1860.com 贺词1860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内容来源:[ http:\/\/www.hc1860.com 贺词1860 ]!学者必...

如果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把轻工业和重工业一起发展起来的话结果会怎样...
那是不可能的。你如果了解了前苏联的情况,那就知道轻工业为啥在苏联发展不起来。而斯大林时期最大的失误不是没有发展轻工业,而是没有着重发展拳头产业,就像中国一样,优先发展农业,然后再把富余劳动力挤出来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而西方资本主义为前苏联开的药方,休克疗法,一开始就是错的,而且...

斯大林,希特勒两个哪个更厉害?
在二十世纪,斯大林和希特勒作为两个最负盛名的领袖,他们都曾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死后,留下的都是万世恶名. 两个独裁者,红与黑的国度,他们真的是如此的神似:1、个人生活:斯大林喜欢抽那根又老又黑的烟斗,经常饮伏特加酒,对女人没有太大兴趣。不修边幅,活像个工人。希特勒不吸烟不喝酒,素食,过...

崂山区18462802968: 德黑兰会议为什么要选在伊朗召开? -
邵变尤靖: 1本来罗斯福想召开一个美英中苏四国首脑会议.但是斯大林不愿意和蒋举行会晤,借口是苏联和日本有中立条约,不便参加中美英三国讨论对日作战的讨论.最后没办法,为了迁就斯大林,不得不把会晤拆分成开罗会晤和德黑兰会晤两场.而斯大林以苏德战场战事激烈为由,不远离开苏联太远.而且斯大林还提出不乘坐飞机,以能从苏联陆路抵达为合适.而1940年,伊朗已经被苏联和英国南北分区占领,伊朗北部苏占区毗邻苏联.加之伊朗距离埃及也不远,便于罗斯福和丘吉尔会后返回开罗.所以位于伊朗北部的首都德黑兰被视为最合适的地点.

崂山区18462802968: 关于尊重老师的名言 -
邵变尤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

崂山区1846280296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个故事情节概括 -
邵变尤靖: 1、保尔洗涮间做工保尔被学校开除后,来到车站食堂的洗刷间打工,他干活卖力,能吃苦,这时的他才12岁.在打工的两年里,“保尔窥见了生活的最深处、生活的底层,那里的腐烂味和泥沼的潮气扑面而来,他渴望了解一个未知的全新的世...

崂山区18462802968: 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邵变尤靖: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崂山区18462802968: 语言是怎么产生的? -
邵变尤靖: 人类的语言在萌芽阶段是纷繁复杂的,具有模糊、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同一种语言也会因部落的迁徒融合、图腾崇拜的变化、时间地理的变迁而产生变种——方言.人类语言的发展在刻画文字阶段基本呈单一的形式发展,这主要原因在于这...

崂山区18462802968: 初中作文 与什么相伴 700个字 -
邵变尤靖: 与书相伴 如果把知识比作咖啡,那么书籍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咖啡豆;如果把书籍比作佳肴,那么书籍就是至关重要的调味料;如果把知识比作大树,那么书籍就是不可或缺的果实.而我觉得书籍是我的挚友,是我的良师,伴随我快乐成长....

崂山区18462802968: 给仇人一块面包讲了什么故事guiqiu
邵变尤靖: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

崂山区18462802968: 问:斯大林与布哈林的关系如何,他是怎样杀掉布哈林的?
邵变尤靖: ——苏共领袖布哈林之死 布哈林(1888—1938)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小学教员家庭....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使 布哈林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9月10日,报上有消息说,苏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