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资料

作者&投稿:百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舍的资料~

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性喜猫。
代表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月牙儿、归去来兮。
代表话剧:茶馆、龙须沟
“文革”中,老舍因承受不了理想的背弃,于1966年8月24日凌晨在太平湖自尽。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
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
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济南的冬天》。代表作《在烈日和暴
雨下》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老舍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
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
师资助始入私塾。母亲也是满族正红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妻子:胡絜清,
满族正红旗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国画院,为一级美术师。
历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满族书画研究会会长、北京文联顾问
、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顾问等。大女儿:舒济,原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副编审
;儿子:舒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女儿:舒雨,教授;小女儿:舒立。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
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终年67岁。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济南的冬天》。代表作《在烈日和暴雨下》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笔名来历  
  老舍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有人说:舍即为得。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100字
舍就是得,一口井,要获得清甜之水,要进行掏井,把里面的水都抽出去,然后,才有净水溢之,这是平衡之道,本是浊水满满,清水不注,我执者,把心门关闭,把井盖锁死,固执不化,破我执,就是虚心,敞开心门,礼貌接纳。 你若急好表现,就等于是把你在迷时学到的,产生不明的浊见张显,你...

各种动物的窝叫什么?
动物的居住的地方 狗(窝)、蛇(洞)牛(圈)、猪(棚)、马(厩)、虎(笼)、鸡(舍)、鸟(巢)、兔(窟)。1、鸡舍(鸡居住的地方)是指鸡栖息的地方,按饲养对象分,有核心鸡舍、种鸡舍、育雏鸡舍、育成鸡舍、蛋鸡舍、肉鸡舍、环境安全型畜禽舍鸡舍等。2、马厩(马居住的地方)马厩是养...

关于老舍的资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

老舍的资料简介30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 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

求田问舍是什么意思
求田问舍的意思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舍:房子。拼音: qiú tián wèn shè 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

锲而不舍的拼音是什么
读音:qiè ér bù shě “锲”的声母是q,韵母是ie,声调是去声;“而”的韵母是er,声调是阴平声;“步”的声母是b,韵母是u,声调是去声;“舍”的声母是sh,韵母是e,声调是上声。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九十里的意思。【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主动退让九十里。【近义词】:委曲求全、望而生...

老舍的资料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满洲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一说舒舒觉罗,皆待考证),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出生于义和团的战火中,终生对满清一代的腐朽统治持批判态度。代表戏剧为《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资料 20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

舍组词语有哪些词语
舍组词语有:强聒不舍、舍矢如破、难舍难分、求田问舍、不舍昼夜、竹篱茅舍、舍生忘死、舍命之交、舍己为公、白云亲舍、舍短取长、作舍道边、齐王舍牛、三瓦两舍、舍身求法、善财难舍、青堂瓦舍。百舍重茧、读不舍手、舍策追羊、三邻四舍、退徙三舍、昼夜不舍、屋舍俨然、四邻八舍、当世...

和平县13479681365: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 - 搜狗百科
茶马克塞:[答案]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

和平县13479681365: 老舍的资料 -
茶马克塞:人物简介 老舍先生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

和平县13479681365: 谁能告诉我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啊? -
茶马克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和平县13479681365: 老舍简介,30字左右~ -
茶马克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上面的一共56个字,楼主根据要求删掉一点就够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