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薪酬管理的角度,可以通过哪些手段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作者&投稿:董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薪酬管理的角度,哪些手段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油田企业油气生产成本的一项主要构成内容,在油田企业产量和成本矛盾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合理有效地控制该项成本,是企业推行低成本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评价。 油田人工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使用劳动力时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理论定义就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在施工、管理及辅助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在油田企业,目前人工成本费用约占总成本的近1/4。因此,在石油石化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全方位降低成本,推行低成本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各个石油石化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所以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人工成本,是油田企业实现增储上产、完成勘探任务及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方面。 一、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按我国劳动法律规定企业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而这部分报酬必须包括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经费及工会经费、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而职工工资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工资形式发放的奖金等。人工成本管理中由于工资总额决定着其他工资附加费用的发生项目和数量,因此职工工资总额意义重大,工资总额理所当然成为管理重点。长期以来,油田企业对人工成本的管理主要是对工资总额的管理,而控制工资总额的关键就是控制职工人数。这也是中石油2008年削减5%员工总量,控制成本的重要原因所在。为了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油田企业持续不断思考各项措施对工资外收入进行清理和规范,例如不再计提福利费,而是将其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同时从税控上严格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2009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更是进一步把原来由企业成本中开支的电话费、市内交通费用、误餐费用等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规范了企业工资成本的控制。 二、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问题 首先对人工成本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在生产经营、劳动工资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以工资总额管理代替人工成本管理,并没有真正将人工成本管理纳入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容。例如多数职工对人工成本的概念比较模糊,单纯认为人工成本仅仅是职工工资薪酬,而没有认识到社会保险费用等很大部分也属于人工成本的范围。 其次是人工成本事前控制做得不够。虽然许多油田企业为了控制人工成本,也组织开展一些调查分析活动,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和数据计算上,缺少规范的预算编制办法和控制措施,更做不到通过对人工成本的调节控制而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工成本的预防控制和期末人工成本效益评价,不仅是人工成本的管理方式,更是未来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 再次是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劳资、财务等各个部门,劳资部门在人工成本管理中仅能对工资及按照国家规定以工资为基数提取的社会保险等项目实施管理和控制,而对其他人工成本项目的开支情况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由于油田企业施工区域跨度大,施工人员多,导致信息不畅,财务、劳资部门不能及时共享人工成本发生的信息,从而影响人工成本的对称性及管理效率,不能为以后年度人工成本的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三、改进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思路 现阶段,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以工资总额为主,而不是以生产任务为依据,不利于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工资总额不是与生产任务挂钩而是与人员的多少挂钩,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员的积极性。 第一,制定合理的激励策略,提高各级人员对人工成本控制的认识,把人工成本控制纳入变动费用管理,强化预算控制。要提高对人工成本控制的认识,不仅要加强对人工成本控制思想的广泛宣传,更要让职工明白市场化条件下收入与任务完成的对比关系,让职工意识到企业负担的不仅仅是职工工资薪酬,还有更多隐形人工费用。例如社会保险费用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费用,根据国家规定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工资总额的16%计提,住房公积金费用按照人工成本总额的12%缴纳,这些也已成为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油田企业要让职工明白不仅仅是职工每月收入中的现金部分才列入人工成本,实际列入成本的人工费用基本上是职工现金收入的二倍,因此职工必须树立人工成本控制的节约意识,每层级的管理者都应建立约束机制,让人工费用发挥最佳效益。 第二,将人工成本控制纳入油田企业的预算管理,将各种人工成本统一预算口径,全成本控制。保证人工成本的日常管理有制度、有约束、按规范的程序控制和操作,将人工成本纳入变动费用控制。财务部门和劳资部门共同控制人工成本,并对人工成本与同期任务进行对照评价和分析。同时引入人工成本财务预警制度,采取事前事中超前控制方法,定期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应在每年财务决算后对照年初人工成本预算指标,并分析人工成本人均效益指标,对比年初确定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对人工成本控制结果进行判定。根据预算和实际的对比分析,制订后期的全面人工成本控制方案。人工成本应作为硬性指标考核兑现,出现异常必须进行预警通报。 第三,改进方法,引入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即硬性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幅度低于人均企业增加值及人均钻井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达到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人工成本的消耗必须与企业效益相一致,否则企业负担过大,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降低。如果企业的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与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长幅度一致,那也相当于没有控制人工成本。只有当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长幅度,才是人工成本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人工成本增长时,企业的工作量降低或单位效益降低,则说明人工成本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员过多或者是单位人工成本的比例过大,企业必须要考虑压缩人工成本,削减人员或者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支出,逐步保证人工成本的增长低于企业整体产值的增长幅度。 第四,转变劳动用工方式,建立健全劳务管理办法,规范劳务费支付渠道。一是要转变劳动用工的形式,由劳务派遣逐渐向业务外包过渡。节约人工成本并不意味着减少职工收入,相反通过转变劳动用工方式,才能有效缓解目前油田劳动力需求增加与人工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二是劳务费管理纳入工资总额是大势所趋,在转变用工方式、规范用工管理的过程中,在实行人工成本总额硬性控制后,也要防止各类从业人员挤占工资总额指标,各类用工的支出要合理分配,列清渠道。 第五,加强职工福利费的管理。2009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在人工成本控制中要明确划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工资以及其他成本之间的关系,禁止调整职工福利费范围和标准,防止因人工成本的增长或隐性压缩而侵害职工应有的权益。同时也要制定福利费开支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使用范围,防止扩大内部各类人员分配差距,从而降低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人工成本的控制要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同时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以保证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实现“双赢”。 一、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 1、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 1、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2、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企业人工成本费用的组成能够反映出企业补偿现有劳动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等因素所发生的费用,这项成本费用是企业必须承担,也必须要公平合理给予员工的,但是,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如何让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且留住人,这是每个企业头痛的难题。 总结的人工成本降低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简人员,但是要充分掌握好劳动力要和生产要素的完美结合。通过精简人员的目的是在于增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减员,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2. 有效进行薪酬设计,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建立有效的工薪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 设定好岗位,做好岗位职责分工,优化劳动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定员定额的管理,通过减少活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4. 提高生产效率,做好最佳投入产出效益。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保证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降低的重要途径。 5. 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重点就是提高其智力素质和技能素质。科技进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成本水平,而科技进步,要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所以这也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的一种方法。 降低人工成本,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薪酬和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薪酬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目前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员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提高对薪酬管理和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要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员工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它是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劳动用工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二、规范人工成本管理,发挥激励作用 从人工成本的结构来看,工资是它的主要部分,而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培训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均以工资总额为基数计提或缴纳,目前相当于工资总额的40%左右,因此,人工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工资总额的控制。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将工资总额水平加以控制,对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三、规范劳动用工,降低人工成本 为达到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人工成本的无效支出,要从源头上做起,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严格用人纪律,避免由于增加计划外用工,而造成人工成本的不必要支出;摸清各单位、各部门现有临时用工、劳务用工数量,有计划地清退一批考核、考查不合格的临时工;尽快规范用工渠道,以保证人工成本的费用列支符合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完善劳动合同签订办法,避免由于劳务纠纷的发生,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赔偿损失;争取人工成本的额度时,关注分项指标的数额。要均衡支出,合理避税,降低职工的名誉收入,提高职工的实际所得。

从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管理提升的空间。有资料显示:通过精益管理的实施有可能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不良率下降50%,库存减少50%。

人工成本改善的空间
随着我国长期劳动力低报酬时代的结束,许多企业特别是代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竞争压力。这对工人是利好,对企业而言则迫使其提高劳动效率。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想实现工资的长期增长,最好的选择是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让员工在同样的时间里产出更多的价值。
在生产现场,我们常常看到工人们在不停地忙乎,工人的确在做事,但他们真在创造价值吗?
我们把工人直接在产品上加工的动作,称之为增值动作,但是生产过程还有很多非增值的动作,比如:搬运物料、调试机器、换型、等料、重复作业(返工)等等。仔细研究工人的每个动作,都值得问一问:这个动作有意义吗?能让产品产生变化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呢?工人的每小时,产出为什么波动很大呢?
借助动作分析、工作抽样、每小时产量跟踪等方法,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工人们的增值率会超过50%。纯装配行业中好的企业会达到60%-70%。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生产效率的改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极端的状态下甚至会有80%-90%的改善空间。
这正是我们讨论的精益生产为什么能做到在员工收入增长情况下,降低人工成本的奥妙。
作业优化提升效率空间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即提高增值动作的比例,有很多方法可以参考。
产品线的平衡
一个线体或一条产品线上几个人的作业速度往往不同,整条线的产能取决于最慢的那道工序。这就造成了其他作业人员等待的浪费。画一张生产线平衡表就能很清楚地分析出平衡率。从表1可以看出整条线的产出是由最慢的第11道工序(耗时18秒)决定的。
若用公式CT/(MaxCTxn)(n:工序数;CT:作业时间;MaxCT:最长工序作业时间)乘以100等于72%,这个数值告诉我们,这条线每产出一个产品,28%的员工时间是浪费的。
若这些工序不是排成连续的线体,而是分开在不同工位,这个分析也很有意义,它能告诉你整体的产能是多少,对于工序快的工位,要安排他们做额外的工作。
合理分配作业内容
如果生产速度不平衡,就要思考员工以什么速度来生产。这时,首先要知道的是节拍时间。节拍时间是客户需要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在上述案例中,节拍时间是11秒,即客户每11秒需要一个产品。
有了节拍时间,就可以合理分配作业内容。将每个员工作业动作分为增值和非增值两类,非增值动作又可分为三类:A类行为是立即可以排除并不会产生任何障碍的动作;B类行为是作业上不需要,但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之后排除的动作;C类行为是在当前条件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价值,但是却是必须的,需要通过改善才能排除。通过消除、合并、重排、简化的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排这三类动作,最终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表2是针对上述生产线重排后的生产线平衡表,平衡率从72%提高到了82%。比较完美的线体,线平衡能达到90%以上。
合理设计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包括三个层次:工作台的布局、线体的布局和整个生产车间的布局。
工作台的布局直接影响到作业员的作业时间。设计工作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多数时候都主张站立作业。站立作业,手臂的活动比较自如,尤其是横向活动方便,避免扭腰。当需要灵活调整人数和作业内容时,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做到调配自如。当一个人需要做两个以上工序时,也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实现。坐着作业只有在产品本身不会变化,产品尺寸小,作业内容少时才适用。
工作台面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通常参照图1。
对于线体的布局来说,U型最好,因为它能灵活调配作业员的数量,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进出,有利于作业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物料的供应,等等。
对于整个车间的布局按产品工序流的原则,传统上是按功能布局。比如一个机加工车间,车床是在一起的,铣床也是在一起的,刨订和磨订又是在另外独立的区域,而不管一个产品要经过车、铣、刨、磨等工序。这样的车间布局有利于管理,但不利于作业。我们要按生产流程来布局。
低成本自动化
如果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则减少人的劳动量、依靠设备(资本)进行生产更合算。但是自动化不是一味追求高性能和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要实现低成本的自动化。
某法国企业在广东惠州、东莞各有一家工厂。惠州厂以作业改善为中心,装配线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由10个人减少到6个人。东莞厂以自动化为中心,引进了大量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作业员很少,一条生产线上仅两三个人。惠州厂和东莞厂相比较,惠州的员工数多了两倍,但是从财务指标上来看,惠州的指标却好很多,主要不同是管理费用低得多。东莞厂设备的相关成本是惠州工厂的一倍以上。
我们建议设计自动化设备时,投资回报率以一年为标准。而且,自动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动化的级别一步一步地来,最好是从每年改善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自动化的投资,这样就不会对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了。
常用的自动化的级别参见表3。
传送带的使用
流动化生产的效率最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流动化生产并不就是要传送带式的流水线。日本二十年前精益浪潮兴起时,纷纷把传送带拆除,但我国的企业普遍还是喜欢传送带。传送带有一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生产管理和控制。但是传送带也有很多弊端:
增加从传送带拿和放的浪费;
会产生孤岛作业,作业员之间距离远;
由于工位之间界线分明,容易造成作业不平衡;
传送带上会造成很多在制品堆积;
应用传送带,相应的生产面积也要增加;
不能看清工位之间的生产状态,是太快还是太慢。
若产品比较重,体积比较大等必须采用传送带时,可按以下原则设置传送带。
按节拍时间设置传送带速度;
在传送带上作定位标记;
定义清晰的作业范围边界 (作业范围须在节拍时间内);
采用双节点控制;
组装的产品或者治具需在作业范围区域内 (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库存);
尽量借用重力运动,而不要使用电机。
间接工作效率化
在生产现场除了有操作工外,还会见到很多辅助人员,比较多的是物流人员和质检人员。
物流人员的优化
物流人员的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和场所不固定,效率往往不被人注意。物流人员常常仅有30%-40%的工作效率,其它时间都在等待。主要原因是生产不稳定,不能预见作业员何时缺料,何时完工,只能在旁边等,等有需要时才上去工作。所以提高物流人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当生产速度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后,就可对每个物料做PFEP(每个物料的供应计划)来提高物流的效率了。
这里的关健点是每箱物料的生产消耗速度要一致或成比例关系,这样就可实现定间隔、定频率的小火车式的物料供应方式。做到这点,就会大大提高物料供应的效率,优化物流人员的数量。不单是物流人员的效率能提高,生产线缺料的损失同样也会地减少。
此外,车间布局会影响物流人员的效率,在设计车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物流路线。
质检人员的优化
质检人员在生产现场也是大量出现的。有的企业质检人员占生产现场直线人员的比率高达30%以上。其实,质检人员越少越好。道理很简单,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作业设计、布局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都要考虑到防错,如何防止不良产生,如何防止不良流出,如何进行全数检查,都要通过防错来减少质检人员的需要,一个好的企业这个比例应在5%以下。
工装夹具的优化
手是最昂贵的夹具,要尽量避免手(大部分是单只手夹持,一只手作业)的夹持动作,改由工装夹具来完成。
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注意夹紧或张开的动作,尤其是产品加工完后张开动作,不应要人去操作,可采用感应器控制。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人机分离,当作业员把产品放上工装夹具上后,他就可以去做其它的工作,或操作其它的机器,减少人等机器的浪费。
生产管理高效率
生产现场管理很繁琐。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地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变化,但现实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生产管理者整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现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状况,一会儿缺料,一会儿停机,一会儿质量不良剧增,物料转运人员也是在整个车间乱跑。这些都是生产管理工作没做好的表现。
标准化作业
生产管理首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管理者才不会成为救火队员。标准化作业是生产管理稳定性的基础。
前面讲的各种优化方法是标准化作业的开始,当方式和方法确定好了之后,就要形成相应的文件,开展相应的培训。这时候要通过JI(工作指导)“三教四练”的方式让员工真正掌握作业的内容和技巧。
很多企业没有标准化的概念,认为不同员工做同一件事有很大差异是必然的,甚至有些企业不同员工的产量差别高达50%。也有很多企业把标准化理解为就是做出一些标准化的文件,让员工去执行。这是很大的误解。标准化作业是优化设计、培训,执行、检查和再优化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要让一线员工遵守标准化作业是管理者的职责,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外,还要现场实时跟踪,对发生的不遵守标准的情况随时进行纠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去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正确执行。包括管理者本身的工作也要标准化,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会因人而异。
每小时的产量跟踪
当生产现场有了一定稳定性,管理人员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精细化管理。一般企业的管理跨度以周或天为单位,但对于现代管理这个跨度过长了,一天发生的事情汇总后,最快第二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太慢了,我们常用的管理跨度是以小时为单位。
表4就是一个小时产量跟踪表,以小时为单位来看生产是否异常,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与之相配合的是要建立一个现场快速反应机制。
当然,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小时跟踪的基础。若没标准化作业,管理者只能忙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没时间在这么短的跨度里进行管理。
透明化管理
管理好坏的本质不在“计划”而在“执行”,再好的计划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是不会有“成就”的。实现有效管理,首要的是透明化。
在生产现场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
生产计划与车间生产实际脱节,计划不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
生产现场作业灵活性差,解决不了插单问题,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生产线信息孤岛问题严重,自动化设备单机采集,无法实现车间集中采集、监控、调度,使得生产过程不透明,无法评估车间的生产状况,无法提供生产决策支持信息;
无法有效追溯生产过程中每台发动机的人、机、料、法、环、质量等生产信息,从而不能很好地开展持续改进和售后服务;
无法有效管理车间的全部生产资源,包括设备、人 员、刀具等,无法实时对资源进行监控和生命周期管理。
生产透明化是有效管理的基本条件。实现透明化的方法和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生产简单的小型企业可采用目视化板的方式,将生产信息手工填写上去;对于大型、生产复杂的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当然,作业员填写信息本身是个非增值的过程,如何高效地得到生产的即时信息,这也是需要研究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创造性地提高劳动者收入,在改善劳动条件、优化运营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从长远来看,只有在收入增长和生产效率提升上做好平衡的企业才会得到长久发展。

人工成本是油田企业油气生产成本的一项主要构成内容,在油田企业产量和成本矛盾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合理有效地控制该项成本,是企业推行低成本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评价。 油田人工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使用劳动力时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理论定义就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在施工、管理及辅助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在油田企业,目前人工成本费用约占总成本的近1/4。因此,在石油石化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全方位降低成本,推行低成本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各个石油石化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所以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人工成本,是油田企业实现增储上产、完成勘探任务及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方面。 一、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按我国劳动法律规定企业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而这部分报酬必须包括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经费及工会经费、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而职工工资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工资形式发放的奖金等。人工成本管理中由于工资总额决定着其他工资附加费用的发生项目和数量,因此职工工资总额意义重大,工资总额理所当然成为管理重点。长期以来,油田企业对人工成本的管理主要是对工资总额的管理,而控制工资总额的关键就是控制职工人数。这也是中石油2008年削减5%员工总量,控制成本的重要原因所在。为了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油田企业持续不断思考各项措施对工资外收入进行清理和规范,例如不再计提福利费,而是将其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同时从税控上严格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2009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更是进一步把原来由企业成本中开支的电话费、市内交通费用、误餐费用等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规范了企业工资成本的控制。 二、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问题 首先对人工成本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在生产经营、劳动工资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以工资总额管理代替人工成本管理,并没有真正将人工成本管理纳入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容。例如多数职工对人工成本的概念比较模糊,单纯认为人工成本仅仅是职工工资薪酬,而没有认识到社会保险费用等很大部分也属于人工成本的范围。 其次是人工成本事前控制做得不够。虽然许多油田企业为了控制人工成本,也组织开展一些调查分析活动,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和数据计算上,缺少规范的预算编制办法和控制措施,更做不到通过对人工成本的调节控制而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工成本的预防控制和期末人工成本效益评价,不仅是人工成本的管理方式,更是未来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 再次是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劳资、财务等各个部门,劳资部门在人工成本管理中仅能对工资及按照国家规定以工资为基数提取的社会保险等项目实施管理和控制,而对其他人工成本项目的开支情况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由于油田企业施工区域跨度大,施工人员多,导致信息不畅,财务、劳资部门不能及时共享人工成本发生的信息,从而影响人工成本的对称性及管理效率,不能为以后年度人工成本的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三、改进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思路 现阶段,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以工资总额为主,而不是以生产任务为依据,不利于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工资总额不是与生产任务挂钩而是与人员的多少挂钩,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员的积极性。 第一,制定合理的激励策略,提高各级人员对人工成本控制的认识,把人工成本控制纳入变动费用管理,强化预算控制。要提高对人工成本控制的认识,不仅要加强对人工成本控制思想的广泛宣传,更要让职工明白市场化条件下收入与任务完成的对比关系,让职工意识到企业负担的不仅仅是职工工资薪酬,还有更多隐形人工费用。例如社会保险费用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费用,根据国家规定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工资总额的16%计提,住房公积金费用按照人工成本总额的12%缴纳,这些也已成为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油田企业要让职工明白不仅仅是职工每月收入中的现金部分才列入人工成本,实际列入成本的人工费用基本上是职工现金收入的二倍,因此职工必须树立人工成本控制的节约意识,每层级的管理者都应建立约束机制,让人工费用发挥最佳效益。 第二,将人工成本控制纳入油田企业的预算管理,将各种人工成本统一预算口径,全成本控制。保证人工成本的日常管理有制度、有约束、按规范的程序控制和操作,将人工成本纳入变动费用控制。财务部门和劳资部门共同控制人工成本,并对人工成本与同期任务进行对照评价和分析。同时引入人工成本财务预警制度,采取事前事中超前控制方法,定期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应在每年财务决算后对照年初人工成本预算指标,并分析人工成本人均效益指标,对比年初确定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对人工成本控制结果进行判定。根据预算和实际的对比分析,制订后期的全面人工成本控制方案。人工成本应作为硬性指标考核兑现,出现异常必须进行预警通报。 第三,改进方法,引入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即硬性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幅度低于人均企业增加值及人均钻井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达到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人工成本的消耗必须与企业效益相一致,否则企业负担过大,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降低。如果企业的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与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长幅度一致,那也相当于没有控制人工成本。只有当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长幅度,才是人工成本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人工成本增长时,企业的工作量降低或单位效益降低,则说明人工成本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员过多或者是单位人工成本的比例过大,企业必须要考虑压缩人工成本,削减人员或者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支出,逐步保证人工成本的增长低于企业整体产值的增长幅度。 第四,转变劳动用工方式,建立健全劳务管理办法,规范劳务费支付渠道。一是要转变劳动用工的形式,由劳务派遣逐渐向业务外包过渡。节约人工成本并不意味着减少职工收入,相反通过转变劳动用工方式,才能有效缓解目前油田劳动力需求增加与人工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二是劳务费管理纳入工资总额是大势所趋,在转变用工方式、规范用工管理的过程中,在实行人工成本总额硬性控制后,也要防止各类从业人员挤占工资总额指标,各类用工的支出要合理分配,列清渠道。 第五,加强职工福利费的管理。2009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在人工成本控制中要明确划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工资以及其他成本之间的关系,禁止调整职工福利费范围和标准,防止因人工成本的增长或隐性压缩而侵害职工应有的权益。同时也要制定福利费开支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使用范围,防止扩大内部各类人员分配差距,从而降低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人工成本的控制要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同时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以保证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实现“双赢”。 一、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 1、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 1、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2、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企业人工成本费用的组成能够反映出企业补偿现有劳动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等因素所发生的费用,这项成本费用是企业必须承担,也必须要公平合理给予员工的,但是,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如何让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且留住人,这是每个企业头痛的难题。 总结的人工成本降低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简人员,但是要充分掌握好劳动力要和生产要素的完美结合。通过精简人员的目的是在于增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减员,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2. 有效进行薪酬设计,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建立有效的工薪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 设定好岗位,做好岗位职责分工,优化劳动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定员定额的管理,通过减少活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4. 提高生产效率,做好最佳投入产出效益。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保证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降低的重要途径。 5. 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重点就是提高其智力素质和技能素质。科技进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成本水平,而科技进步,要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所以这也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的一种方法。 降低人工成本,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薪酬和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薪酬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目前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员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提高对薪酬管理和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要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员工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它是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劳动用工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二、规范人工成本管理,发挥激励作用 从人工成本的结构来看,工资是它的主要部分,而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培训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均以工资总额为基数计提或缴纳,目前相当于工资总额的40%左右,因此,人工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工资总额的控制。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将工资总额水平加以控制,对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三、规范劳动用工,降低人工成本 为达到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人工成本的无效支出,要从源头上做起,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严格用人纪律,避免由于增加计划外用工,而造成人工成本的不必要支出;摸清各单位、各部门现有临时用工、劳务用工数量,有计划地清退一批考核、考查不合格的临时工;尽快规范用工渠道,以保证人工成本的费用列支符合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完善劳动合同签订办法,避免由于劳务纠纷的发生,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赔偿损失;争取人工成本的额度时,关注分项指标的数额。要均衡支出,合理避税,降低职工的名誉收入,提高职工的实际所得。


薪酬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薪酬管理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四、经济性原则 人力成本的增长与企业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相对应,用适础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1、薪酬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薪酬管理原则 企业及人事管理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必须遵循一...

薪酬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分别是效率目标、公平目标、合法目标。具体的内容如下:薪酬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薪酬管理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效率、公平、合法。达到效率和公平目标,就能促使薪酬激励作用的实现,而合法性是薪酬基本要求,因为合法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效率目标效率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站在产出角度来看,...

[企业加强薪酬管理对策探讨]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摘 要]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思维的基础上对本企业员工薪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活动。[关键词]企业 薪酬 管理 对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任务。它的困难性在于员工对薪酬的极大关注和挑剔。对多数...

6个薪酬体系策略做好薪酬管理
5. 弹性福利:弹性福利是指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多种福利选择的措施,如弹性工作时间、假期福利、健康保险等。这种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6. 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要建立公正、透明、合理的薪酬制度,保证员工的薪酬公平和合理,...

薪酬管理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薪酬战略应对组织起到四个作用: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保留核心骨干员工;突出组织的重点业务与重点岗位;保证组织总体战略的实现。3.薪酬管理影响着组织的赢利能力薪酬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报酬,对于组织来讲也意味着成本。虽然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能简单地以成本角度来看待薪酬,但保持先进的劳动生产率,有效地...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 薪酬成本控制问题:存在薪酬成本过高和控制不力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和激励机制,控制薪酬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5. 薪酬管理信息化问题:存在薪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和数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薪酬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对策是采用信息化...

什么是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3、合法性原则 薪酬管理的制定要合法,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4、公平性原则 薪酬管理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5、经济性原则 人力成本的增长与企业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相对应,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

薪酬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指企业的薪酬管理政策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是薪酬管理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各个国家都会相应地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薪酬体系施加约束力和影响力。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
第三点,现代薪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传统薪酬更多的将薪酬视为员工工作的经济回报,而现代薪酬管理则将薪酬与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是指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这样的调整,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第四点,现代薪酬极大地丰富了薪酬所包含的内容。现代薪酬主要...

从报酬的角度,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从报酬的角度,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有公平性、奖惩机制 、绩效评估标准、社会责任 、职位晋升和管理机制和激励方式。1、公平性 公平薪酬对于员工的工作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个公司内部,同样的工作无论人们是男还是女、人们来自哪个民族都应该得到等价的回报。因此,组织必须...

芙蓉区18530878310: 怎样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 -
裔艺洛吉: 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的岗位薪酬 为保证内部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认真做好岗位评价等配套工作.岗位评价需要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职能和...

芙蓉区18530878310: 人力资源部的薪酬管理有什么好方法. -
裔艺洛吉: 转载,供参考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一、公司体系的构成工资:每月固定工资——基准内工资+奖金基准内工资:基本工资+职能工资+补贴+津贴+基准外工资二、工资计算期间及支付日规定如下:1ر工资的计算期间从上个月26日起至当月26...

芙蓉区18530878310: 企业如何进行合理的薪酬管理 -
裔艺洛吉: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

芙蓉区18530878310: 薪酬优化有哪些策略呢,各企业都是怎么做的呢? -
裔艺洛吉: 1.确定薪酬管理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内部公平性 公平原则是薪酬管理的根本原则.只有员工认为薪酬是公平的,才会认同薪酬的激励.②竞争性原则——外部竞争性 竞争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工资水平必须高到可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反之会...

芙蓉区18530878310: 如何从薪酬管理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
裔艺洛吉: 薪酬管理实质上讲是员工 老板 与效益 三者的博弈,平衡这三者的关系,保持原有的生命力是薪酬管理的根本目标.一般从这三个方面下手:公平性------绩效公平、待遇公平;竞争性------能留得人才,能吸引人才;激励性---能开发员工的潜力.薪酬做得好,“自家内院”的关系就会不错,“安内方可攘外”,这是成功企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芙蓉区18530878310: 怎样做好薪酬管理工作 -
裔艺洛吉: 确定薪酬战略 典型的薪酬战略包括市场领先型薪酬战略,跟随型薪酬战略及保守型薪酬战略.做好岗位评价1.明确职责.通过岗位评价,可以对 岗位的整体情况作出评定,这有利于岗位职责的明确.2.对内公平.众所周知,在企业薪酬设计中,...

芙蓉区18530878310: 薪酬水平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
裔艺洛吉: 薪酬调整包括薪酬水平调整、薪酬结构调整和薪酬构成调整三个方面. 一、薪酬水平调整 薪酬水平调整是指在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不变的情况下,将薪酬水平调整的过程.薪酬水平调整包括薪酬整体调整、薪酬部分调整以及薪酬个人调整...

芙蓉区18530878310: 临时工薪酬管理方法有哪些? -
裔艺洛吉: 临时工薪酬管理方法有日薪制和周薪制及月薪制,还有计件工资和固定工资等.

芙蓉区18530878310: 如何加强薪酬管理体系措施 -
裔艺洛吉: 第一步:认识员工的需求层次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是企业界的共识.每一个企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人才流失率高,吸引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似乎是更远的事了……不少企业总认为这不是难题,只...

芙蓉区18530878310: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
裔艺洛吉: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再进行探讨.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