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这一典故出自何处?

作者&投稿:毅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雅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妃子叫虞姬,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四面楚歌!

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有一首歌,只记得“虞姬虞姬奈若何”!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所以有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历史典故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闯,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嗯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着,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着《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

《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刘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扩展资料: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典故霸王别姬



一、“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的是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

二、典故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项羽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谁的典故十面埋伏出自什么典故
1、十面埋伏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公元前2...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谁的典故 十面埋伏出自什么典故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谁的典故 十面埋伏出自什么典故1、十面埋伏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哪部典籍 -
贯玛藏茵: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 -
贯玛藏茵: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典故传说 -
贯玛藏茵: 抗战前夕,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徐州上演《霸王别姬》,全城轰动.演出结束后,东道主设宴饯行,席中有一道菜:一个白瓷盆内几只鳖漂浮在汤上,四爪张开,盆底是块鸡肉,用筷子一拨,鳖的甲、壳、肉即行分离,食之其味似鸡似蛙;鸡块也酥软如豆腐,入口即化.梅兰芳连食两鳖,赞赏不已.问侍者此菜何名?侍者答:“霸王别姬”,诸客闻之,莫不拍案叫绝.原来,鳖与别,鸡与姬,都是谐音,鳖鸡就是“别姬”,配合得如此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出自哪一典故? -
贯玛藏茵: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来历 -
贯玛藏茵: 霸王别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由来 -
贯玛藏茵: 江苏名菜“霸王别姬”,就是源自霸王别姬这一历史典故. 霸王别姬一菜成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当年楚汉之战,项羽被刘邦围困垓下(安徽省),处于四面楚歌时,其美人虞姬为楚霸王项羽解愁消忧,用甲鱼和雏鸡为原料,烹制了这道菜.项羽食后兴趣盎然,精神换发.后不传到民间,由于该菜出于霸王别姬之时,故名“霸王别姬”. 又一说是,此菜因运用象征和谐音的修辞手法而得名, “一只如披战袍引颈向上的甲鱼,象征楚霸王项羽.整个画面对比强烈,悲壮凄凉,令人一掬悲之泪.而'姬'取'鸡'的谐音,让人睹鸡思'姬',以睹楚霸王穷途末路之状,又见楚汉之争之风烟.”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里? -
贯玛藏茵: 应该是秦汉时期吧! 那是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妃子叫虞姬,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四面楚歌! 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有一首歌,只记得"虞姬虞姬奈若何"!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所以有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吧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一词的原由,,!
贯玛藏茵: “霸王别姬”一词,来源于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定格在了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一段历史.

应县15132034107: 霸王别姬 的典故是什么?
贯玛藏茵: 项羽,虞姬,地点乌江.项羽兵败,为了不让心爱的女人被敌人抓住受辱,于是乎...虞姬跳江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