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之后,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作者&投稿:偶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刘伯温的什么妙计,让中秋吃月饼成为习俗?~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过中秋节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都有秋天敬拜月亮的习俗,时间一般选在中秋节前后几天,这是中秋节最早的雏形。但是吃月饼的习俗直到唐宋时期才形成。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胡人的饮食习惯、食材都被传入中国。胡人做的饼大多又硬又干,当它被引进中国后,汉人立即改进了它,如添加各种馅料,撒芝麻等,使饼变得很好吃。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月饼这一称谓。
北宋时期,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就是“月饼”的由来。到了南宋时期,吴子穆的《梦梁录》一书中才有了“月饼”这个词。

直到明朝,吃月饼才成为一种真正的习俗。元朝末年,统治者淫乱残暴,人民一贫如洗。当时,朱元璋统一各起义军准备起义,但元朝官兵们搜查十分严格,传递信息十分困难。
这时刘伯温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藏在月饼里,躲过了元朝官兵的搜查,被分发到了起义军手中。8月15日,各起义军奋起,元朝的官兵们被打败了,起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每年8月15日都要吃月饼,并把月饼送给官员们。这一习俗逐渐传到民间,形成了在8月15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明朝,官员们用吃月饼来庆祝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比如吃月饼、赏月。
上古时期的中秋节,就出现嫦娥奔月的神话。中秋赏月源于周朝的祭月的制度,《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就是祭拜月神。

到了唐朝,经过诗歌的推动,赏月成了中秋最重要的习俗。唐代的文人墨客常年在外游历,中秋又有象征家人团员的满月,能够引发在外漂泊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首唐诗,两人相思。
月饼最开始出现的唐朝,是军队的一种军粮,当部队凯旋的时候,拿出来享用。大将军李靖讨伐突厥,八月十五大胜而归。当时有吐鲁番的商人,拖李靖向唐高祖奉上月饼。李渊拿起月饼,对着天上的明月来了一句“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就把月饼分给大臣一起吃,从此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不过在玄宗之前,月饼都只能叫胡饼。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次中秋赏月的时候吃胡饼,杨贵妃觉得“胡饼”这个称谓不好听,就在唐玄宗面前撒娇,要求把“胡饼”该名称月饼。于是,月饼的名字就诞生了。
到了宋代,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到八月十五,从宫廷到民间,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就是因为宋代文人赋予了“团圆”的内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到了元明时代,吃月饼越来越讲究,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固定习俗。百姓之间以送月饼礼尚往来,官员之间用月饼“联络感情”。
到了清朝,庆祝中秋的活动就更多了,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都是进一步升级中秋佳节的表现形式。

中秋佳节,不管是赏月还是吃月饼,都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思念。很久没回家过中秋的游子,都会在这一天想起故乡的亲人,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四、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变化。
五、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六、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七、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八、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九、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十、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主旨是团圆,这一天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包括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等传统习俗。

古人与现代人在过春秋节时所吃的食物,开展的活动民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仰望着天空满月,闻着阵阵花香,与家人品尝美食,已成为中秋节的独有享受。无论吃啥喝啥,节俗文化是不同时代的精神变革。

赏月比较好理解,中秋是丰收的时节(秋收),人们在这天摆好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表达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一些才子墨客把酒当歌,对着明月抒发心中情绪,洋洋洒洒写出有关于月亮或者漂亮女子的诗歌,以此来助兴。后衍生出各种游戏活动,包括对月神的崇拜之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玩月在宋代已经流行,特别是在江南苏杭地区,杭州西湖“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张岱《虎丘中秋夜》一文详细描写玩月盛况)

  拜月就是把月亮当成神灵仙佛,男女俱拜。宋代中秋之夜,无论贫富人家,从能行走的孩子,至十几岁的少年都要穿上正服,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

  男孩祈求月神保佑自己“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早日金榜成名);女孩则祈求“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越长越漂亮)。

  明清以后,月神逐渐成为女性崇拜的对象。北京有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这就好比如今,大家总拿月亮来比喻女性,拿太阳来比喻男性,与明清中秋全国通行习俗是同样的道理。

  祭月(拜月),民间俗谚称:“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细细分下来,明清两个朝代对于祭月和拜月的风俗又有不同之处。

 

 明朝时期,北京人到了八月十五这天,会去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月光纸”就是一张黄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菩萨旁边有玉兔持杵捣药。

  北京人家家设有月光菩萨神位,供奉西瓜(或者其它圆形的瓜)、饼,西瓜要切割为莲花状。夜间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撤下来的供品家人分食。

  清代北京祭月活动的流程是,“月光纸”由道观寺院免费赠送,题名为“月府素曜太阴星君”。贡品也有变化,清代的北京人会特制祭月月饼,此月饼较日常月饼更大更圆。(《燕京岁时记》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

  特制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享用,这种大号月饼俗称“团圆饼”。

  明末清初,北京中秋节新添了一个节令物件“彩兔”,

 

  浙江西安、诸暨一带是中秋节这天,由家里小儿女拿钱买糖、米果。

另外,江浙一带中秋祭月有“烧斗香”的习俗。“斗香”是用细的线香编制成斗状,类似如今一些寺庙,用圆形香盘成一个很大的漏斗状。

  扬州小秦淮河中秋节“供养太阴”,彩绘广寒清虚府,称为“月宫纸”,以莲藕果品祭祀。

《江夏县志》记载,中秋当晚江夏城中滋阳桥特别热闹,桥上的石龙首成为出行妇女争相抚摸的对象,为的就是祈子生育。

  南方地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普遍流行的中秋祈子习俗。人们在中秋之夜,家中长辈到田间“偷”瓜,将描画成婴儿模样的冬瓜或南瓜送给婚后数年不育的夫妇。

  还有的地方用露的瓜果蔬菜,就能获得幸福。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苏州群众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

 

 



一、赏月 、走月
或结伴游街市
或登楼观赏月华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中秋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二、吃月饼

唐代赐饼赏新科进士,
明代送饼成习俗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苏东坡曾经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有学者认为可能宋代就有月饼了。但直到明朝,赠送月饼才成为普遍的中秋节俗。

清代袁枚在《隋园食单》中还记载有月饼的做法,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燃灯

规模仅次于元宵节
,近代在广东风气最盛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仅次于元宵灯节。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四、观潮

又一中秋盛事,
汉以后风气更盛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五、饮桂花酒

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每逢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9.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中秋以后,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
中秋节又名团圆节、八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在古代也是重要的节日之一,那么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呢。
1.古人在中秋的时候会制作月饼,制作月饼会用到月饼模具,而古代月饼的造型也依靠这些模具。
2.古代人在中秋会吃板栗焖鸭。因为在中秋这个时节吃这个对身体来说有很好的滋补的作用,看来古代人就开始懂得顺应节气来养生了。
3.古人在中秋会吃田螺,早在清朝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月,尚芋食螺。”
4.古人在中秋有吃芋头的习俗,因为吃芋头可以祈求平安顺利。
5.古人中秋节还会吃清蒸螃蟹。
6.古人中秋节还会吃酒,古人在中秋节会一边吃酒一边赏月。
7.古人在中秋这一天,没结婚的男女会成群,会趁着月色正浓的时候,偷葱偷菜,传说是可以找到好老公和好老婆。
8.古人中秋会熬夜。


古人吃的菜是怎么样的
百菜之王:冬葵 Malva verticillata。《诗经•豳风•七月》当中有这么一段: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这葵指的便是冬葵。当然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汉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急急急!4首古诗(题目,作者,朝代,诗词大意)要短的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万里:极言其远。征:远行。呼应题目中“送”字。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飘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

鼓励进步的诗句古诗词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3、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

有关于努力要趁早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送安惊落第诗》【宋】苏轼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观书有感》【宋】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 形容“努力后成功”的诗句有哪些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急!描写 春夏秋冬 的古诗都有那些?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

秋夕写的是什么活动?
不过暴雷潮之后,业内人士将希望转移到房企。《中国长租公寓市场发展报告2018—20191,187人在看正阳门下的剧情,结局是怎样的?怎么评价这部片子?在《正阳门下》一剧中,最后所有人都来了,程建军也来了。韩春明再一次教育了程建军,要收藏他的作品。程建20条回答·3,902人在看杨幂刘恺威离婚对两人事业会不会有...

描写古人怎么通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关于拼搏的诗句古诗词
我们要记住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5、是的,生命不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之后,都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的奋斗。 李时珍一辈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不怕艰辛和困苦,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医学着作。16、当我们在奋斗中遇...

关于鼓励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关于方法的古代诗句
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4』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 4.关于规则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

伊宁市18220714974: 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古代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星邰多糖: 马上又到了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最注重传统,古人对中秋节也有很多的讲究,但是我们现在延续下来的传统...

伊宁市18220714974: 古代人如何过中秋?
星邰多糖: 祭月,拜月,赏月是一定的,后来(有些说是唐,有些说是宋元开始)又有了吃月饼,赏桂,饮桂花酒,吃团圆饭等习俗.

伊宁市18220714974: 中秋节古今习俗对比 -
星邰多糖: 1 古代中秋节 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古代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饮酒起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

伊宁市18220714974: 古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呢? -
星邰多糖: 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伊宁市18220714974: 中秋节古人有什么习俗 -
星邰多糖: 1.吃月饼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

伊宁市18220714974: 中秋节古代习俗与现在的习俗的变化 -
星邰多糖: 古代:女子拜月祈求美丽容颜从古至今,有关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据公开资料显示,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

伊宁市18220714974: 最早的人们以前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
星邰多糖: 从《周礼·春官》的“中秋夜迎寒”一说来看,“中秋”在中国古人心中已占有一定位置,但此时的“中秋”与现代的“中秋节”并非同一概念,即便到了节假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节日.倒是当时的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已将八月十五列为法定节日,放假三天.

伊宁市18220714974: 古代中秋节怎么过 -
星邰多糖: 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赏月: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

伊宁市18220714974: 古人怎样过中秋节?简单描绘,50字左右 -
星邰多糖: 你好: 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选为满意答案,O(∩_∩)O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