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一诗中“草木深”语意双关,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承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望》一诗中的“草木深”表面上写什么?实际是写什么?~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要看某一词某一句的意思,得明白全诗的意思,也要明白这一词这一句在全诗中的意思。现在先看看全诗。
山川河流仍在但已经国破家亡了。城池到了春天都被繁芜的草木掩埋。
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悲伤连花也流下眼泪,痛恨离别连鸟都在树上惊人心魄的叫个不停。
烽火已经连续了三个月,音讯切断,一封家书,一个平安的消息就能抵万金。
满头白发越搔越短了,想要把它用簪子簪起来都不能簪了。

因此,实际就是写“国破家亡,城池都被杂草杂树掩埋了”。表达诗人“感时、恨别”的情怀。感时即是命运不济,遇上了这个兵连祸结的时代。恨别即是战事频仍,家人背井离乡,四分五散,互不知生死。当然,如果说得伟大一点,将心比心,自己这样,别人也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在战争中的人民疾苦的一种真实写照与同情悲悯。

表面上写的是景色。草木深指的是人烟稀少,表面上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百度上有介绍的。

草木深”的原意是形容草长势旺盛,这里指草木丛生.
诗人表面上是写春天的城中草丛生,但仔细想想城中繁华的街道上怎么能长满野草呢?
所以作者实际上是想说明:诗人的家乡,一座昔日繁华的都城,现在已被战争摧毁了.春风吹过,只剩下荒城街道上茂盛葱郁的野草.
这表达的了诗人的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春望》哪句诗中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表达诗人强烈忧国忧民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

春望翻译
诗的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写作者眼前之所见:山河虽在,可国家却变得残破不堪,长安城的春天也变得一片颓败,杂草丛生。作者心中的长安春天原本是繁华热闹、鲜花盛开、游人如织的,可经过这场战乱,长安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了。“国破”和“城春”之间对比鲜明,“深”字又突出了草木杂...

《春望》一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战乱四起,生灵涂炭,亲人离散,土地荒芜,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

春望表现诗人因忧愁而日益衰老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意思:长安...

李白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春望诗比较有名的至少有三首, 《春望》- 杜甫 - 唐代《春望》- 佚名 - 唐代《春望》- 羊士谔 - 唐代但是没有李白的,其中杜甫的《春望》一诗最有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目睹沦陷...

春望的时代背景
《春望》这首诗的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诗人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使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在诗的前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诗人通过描写国家破败、山河依旧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随着诗的发展,诗人又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如花鸟草木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
(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G 1、《春望》一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

杜甫关于草木的诗句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出处:《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

《春望》一诗中,哪两句是写杜甫因感伤国事而借物抒发内心的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首联中的草木深如何理解 -
干昏伊贝:[答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然山河仍在,但国家已经摇摇欲坠了;城里已经是春天了,杂草丛生.描绘了一副衰败、凄清的画面.表达作者因国家衰败而内心感伤.奠定了整首诗悲凉的气氛

梅江区15231304667: 杜甫诗《春望》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
干昏伊贝:[答案]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要看某一词某一句的意思,得明白全诗的意思,也要明白这一词这一句在全诗中的意思.现在先看看全诗. 山川河流仍在但已经国...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这首诗中,草木深是什么意思? -
干昏伊贝: “草木深”也.“深”字言城之荒芜,不仅如此,“深”字似亦含阴森之气,或有草深而埋白骨、草深而湮古道之谓也.玉田词“苔深韦曲,草暗斜川”或此“草木深”之发明也.此联以景切题而入,未言“悲”字却已蓄悲慨之势.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首联中的草木深如何理解 -
干昏伊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中草木深表面上写〔〕实际上是写〔〕这首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干昏伊贝: 《春望》中“草木深”: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中的 草木深表面上是什么意思, -
干昏伊贝:[答案]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首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就通过一个形容词,真切的描写了国家的破碎,形象而生动的描写了现...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中城春草木深“深”的表达作用 -
干昏伊贝: 城春草木深“深”的表达作用:用草的茂密生长,来表达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纷纷逃亡,无人管理、修整城中的街道、房前屋后,以至于杂草丛生,一幅破败的景象跃然纸上.

梅江区15231304667: 请联系《春望》这首诗的全诗谈谈对“草木深”三字的理解 -
干昏伊贝: 《春望》一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草木深”出自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与“破”相对,有对比突出之意.深”意为茂盛,春回大地,山河依旧,草木一片生机盎然之景,可是国家已经被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作者不免触景伤情,感伤落泪.

梅江区15231304667: 《春望》有什么赏析题 -
干昏伊贝: 《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梅江区15231304667: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实际写的是什么... -
干昏伊贝:[答案] 对 山河失离 家国破碎的感伤,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表面写景物,实际写出物是人非 山河破碎的伤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