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翟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一下,赏析一下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解析: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 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评析】

本章紧承前章,是对如何保持系统化工程的合意稳态的论述。老子认为系统在稳态时容易维持,异变在微弱时容易散失,所以,他认为要以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来保证系统合意稳态的维持,并通过这种稳态的保持来求得工程目标的渐进实现。对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子既主张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加以利用以求事业的成功,又主张加以因顺以保持平稳的演变,并要求圣人充分发挥他的调节指向作用以保证事态的匀称自然发展。

在现代系统理论角度看,一些渐进的量变因素,特别是那些处于系统反馈盲区之中的细小量的积累,往往造成最难以避免的突变。对这种渐进的演变,如果执意于原先的稳态而人为地加以抗拒,就会导致系统势能的蓄积,把系统推向高势位使突变前景更不确定而增长了局面失控的危险。所以,老子的“执者失之”、“无执故无失”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老子所提出的或防微以杜渐、或积少以求成、或顺变以自保的处置方略不失为对渐变过程所可能施行的正确方略。

本章提出的“慎终如始”地“辅万物之自然”说是老子一系列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见微知著的“味无味”,并通过投身介入的“辅万物”,使之“之自然”而退步抽身,构成了“为无为”的入世、在世、出世三步曲。通过审慎的介入以求得悠闲的退出是道者的一大理想;不求独揽大权,但求天下安康,成了道者的人生准则。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什么意思?
【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道德经》第58章。【原文节选】“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赏析】这个句子主要想告诉我们,作为有道德的人,应该表现出正直和坦率,但是不要过于...

...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文言文翻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原文: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赏析:追求什么就会在那一个方面有所造诣,...

老子第三十三章原文及翻译
注释 1、强:刚强、果决。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赏析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本章...

老子三十七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三十七章赏析:本章是《道德经》中“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在二十五章提到“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

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名句赏析):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3)、《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

曲则全原文及翻译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二、出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三、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道德经 名句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1、无贪欲就不会迷失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译文: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推崇贤才,使人民不为“贤才”争斗;不贵重难以得到的珍物,使人民...

《道德经》第十一章中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应当怎么...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雅斯贝尔斯在提出“轴心时期”理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道德经》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第二章翻译和赏析 -
邱毓力欣:[答案]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

永定县18557479539: 哪里有<道德经>译文和评析啊 -
邱毓力欣:[答案] ;道德经>译文和评析

永定县18557479539: 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及译文给些经典的,不是要原文啊! -
邱毓力欣:[答案]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仅...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的全文、翻译、解析、赏析. -
邱毓力欣: 最佳答案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
邱毓力欣: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

永定县18557479539: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 -
邱毓力欣:[答案]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邱毓力欣: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那些深得道之精髓,将“德”深含于内的圣贤哲人,可以用刚出生的婴儿来做类比.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毒虫不...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第一篇译文原文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邱毓力欣: 《道德经》之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e.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永定县18557479539: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
邱毓力欣:[答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讲的是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别人,他自己也更丰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