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书法与二王的关系

作者&投稿:蛮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法都学二王,但是你知道他俩的区别吗~

书法这门艺术形式,每个人有每个人感悟,王羲之是王献之的爹,但王献之与王羲之在书法上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书学史上也是众说不一,褒啊贬啊从来就没消停过!
虽然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而贬低王献之,但从历史上证明,也不能说明王献之书法成就赶不上他爹王羲之。那么王家这爷俩在书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1、“内恹”与“外拓”
“二王”在技法上的特点,书家往往以“内恹”与“外拓”标示。如明何良俊《四友斋书论》云:“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扩,故散朗多姿”;“右军用笔'内撅’而收敛,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今人沈尹默也说:后人用内撅、外拓来区别“二王”书迹,很有道理,大,:正“内撅”,小王“外拓”。试观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增。用形象化的说法来阐明“内撅、外拓”的意义,“内撅”是骨(骨气)胜之书,“外拓”是筋(筋力)胜之书。右军书“一拓直下”,就是“如锥画沙”,“外拓”的形象化说法,可以用“屋漏痕”来形容,放纵意多,收敛意少(参见《二王法书筲窥》)。用“内撅”、“外拓”虽可说明“二王”书艺中计:多不同处,但也不能涵盖一切,细察也未必十分科学。大王能“内撅”也能'外拓”,当是“内撅”为主“外拓”为辅,小王能“外拓”也能“内撅”,当是“夕卜拓”为主“内撅”为辅,而取向的不同是以各自的审美理想为转移的。潘伯鹰说:“有人说羲之'内撅’,献之'外拓’。这最多也只说得一半。”(《中国书法简论》)此言颇有见地。

2、技法来源不同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曾述自己看法并批评米芾见解:“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人中郎(指蔡邕);大令真行草法导源秦篆,妙接丞相(指李斯)。……米老'右军中含、大令外拓’之说,适得其反。”今人侯镜昶认为:包世臣以为大王笔源于隶,小于笔源于篆,此见解值得商榷。侯氏以一语概括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三家真行书特点及渊源:钟善翻,大王善曲,小王善直;翻出于分书,曲出于篆书,直出于隶书(《沦钟王真书和的真伪》)。看来王氏父子书艺有两个主要来源,远源均出于秦汉篆隶,近源则出于钟、张,然后陶冶融铸,发展成各自的体势。

3、草书联绵不同
王羲之学张芝草书,从形势上突破章草的分割孤立,加以钩连,但一般不作多字联绵,仅二至三字一笔出之。他用张草的使转,发展为内向的、敛蓄的今草。王献之既学其父,也学张芝,突破王羲之联绵模式,成为更多字的贯通,为“一笔书”;由内向而转为外侈,由敛蓄而化为奔逸。所谓“一笔书”是指“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子敬明其深诣,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参见《书断》)。世称“一笔书”始自张芝,王献之则是以张芝为“杠杆”,以羲之草书为“支点”,完成一种“破体”的创造。

4、骨势不同
羊欣说:“献之善隶藁,骨势不及父。”张怀瓘《书断》中说:“惜其阳秋尚富,纵逸不羁,天骨未全,有时而琐。”王献之主外拓、奔逸,因而在快速流转中有时未能沉着痛快,而有轻滑之嫌:而王羲之主内撅、重骨气,故字势雄强。当然这是从高层次上的比较。王献之何尝不重骨势?如《洛神赋十三行》,清张廷济在《清仪阁题跋》中说:“风骨凝厚,精彩动人”;“然风神骀荡,气骨雄骏,固已无美不臻”。当然王献之中年去世,若再能锤炼多年,其骨势自能更臻胜境。

5、媚趣不同
王僧虔曾说:“献之远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羊欣也有同样的说法。王献之书艺体势似凤舞鸾翔,以纡回钩连为流美,以纵驰放逸为快意,以墨彩飞动为神逸。张怀瓘《书议》中说其体势“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同时也指也王献之“时有败累,不顾疵瑕”。其实王羲之书也多勿门趣,因此曾有人非议,韩愈《石鼓歌》有“羲之俗书趁姿媚”之句。张怀瓘也说他“有女郎才,无丈夫气”。晋人书法中的媚趣与时代风尚有关,这种“媚”,是一种雄媚,而不是柔媚。献之之媚在流动跳荡中、在险峻放逸中呈现得光彩照人,比其父更多媚趣。

6、艺术哲思不同
王羲之书艺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中和,在多种对立因素之中调和统一。他在书法的形质(如肥瘦、方圆、短长、骨肉等)方而能无过无不及,在书法的神采(如奇正、气度、韵趣等)方面无乖无戾。项穆《书法雅言》云:“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与突破其父草书模式一样,王献之也是有意识地改变其父的创作思想,他将“中和”转为“失衡”,走向以“奇”、以“险”争胜的新境界。项穆也认为“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

7、书体不同
先说章草,王献之承其父法家范,从《七月二日帖》等可睹其章草风采。此帖章草笔法古雅,然俯仰跳荡,大小错杂,也显示自由不拘的个性。再说楷书,南朝宋虞和《论书表》说:“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张怀瓘《书断》说,王羲之书写《乐毅论》给献之,献之“学竟,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人圣,筋骨紧密,不减其父。如大,则尤直而少态,岂可同年”。再说行书,王羲之情深调合,会古通今,创造卓越,《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开拓、立法,为后世树立厂典范。而王献之在行书上虽也颇有贡献,但他的行书并未能走出乃父的规范,其凝练、器宇、才气都不及其父。在草书上,父子各有特点,羲之特出不群,颖悟此道,除繁就省,创立厂新草制度,但是在“一笔书”方面却是子胜于父。

吴德旋评论说:“大令狂草,尽变右军之法而独辟门户,纵横挥霍,不主故常。余谓大令草书,虽极力奔放,而仍不失清远之韵。”(见《初月楼沦书随笔》)黄庭坚《山谷题跋》中又加以比较:“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耳。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当然也有很不公正的评价,如唐太宗崇拜王羲之而贬低王献之:,其《王羲之传论》云:“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枋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唐太宗的评沦完全倾向于王羲之一边,但从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于王献之,奇哉!

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扩展资料: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献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羲之

首先作为书法爱好者,可能是本人学习的面不够广,没听说过什么“钟卫”,但是我可以给你说一说书法家“钟繇”、“卫夫人”与“二王”的关系:
先简单介绍了这四位大书家,如果想知道详细介绍,可以百度:
钟繇,(公元151年-230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卫铄别(公元272-349年)称卫夫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综上,其实脉络已非常清楚,王献之是学习王羲之,王羲之是启蒙于卫夫人,而卫夫人是师承钟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不知这样给你解释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康有为曾将书法的本质概括为“形学”,刘熙载则视为“心学”,可谓各得书法之一端。

魏晋以降,书法形成锺、卫二派,锺派通过王羲之的传承而大盛,终成中国书法史的主流,卫派则销声匿迹于历史烟尘之中。个中原因,即与卫氏书派因为秉持古文传统而“重形”,终敌不过书法艺术日趋内化、与人文结合而成为“心学”的历史大潮。书法之成为“心学”,肇于刘汉,成于李唐,标志事件是柳公权对唐朝皇帝“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

宋明理学家发展了唐代柳公权的“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名论,有意识地建构起书法与人心的对应关系,正式建立起书法的“心学”传统。宋代程颢曾提出“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在这里,书法学习的“目的论”转化为“方法论”。宋明理学诸子于此发挥甚多,黄庭坚《觉民对问》云:“已若善篆,何自而手与笔俱正?曰:‘心正而已。’曰:‘然’。”朱熹说:“程子说‘吾作字甚敬,只此便是学’,这也可以收放心,非是要字好也。”陈献章论书法云:“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吾所以游于艺也。”王阳明说:“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古代王羲之曾为自己的书法无法提高?
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后来书名渐盛,学王的人由少到多,渐成风气,从而引起庾翼的不满,但当时庾翼无法扭转时人学王字的风气,后来对王羲之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表示“叹服”。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将右军书法与古贤比,认为...

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2、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

吴越文化·雅俗共赏的吴越文学艺术·飘逸的吴越书法
“二王”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王”祖籍是山东琅玡临沂,但因后来避乱,一直侨居会稽山阴(今绍兴),受江南文化影响不少。王羲之年轻时学书卫夫人,大抵写隶,后来又向张芝学草书、向钟繇学楷书。他集汉魏诸家之长,一变汉魏质朴古风,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的今体,标志着六朝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后人敬仰,小的时候,王羲之的同伴在愉快的玩耍的时候,他在家中专心练字,他写坏的毛笔推在家中的后院里,都快推诚一座山了。他经常在家里的池塘洗自己的毛笔和砚台,池塘的水都被渐渐染黑了。王羲之,一生不过五十八年,没熬过...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王羲之善书法,少从卫夫人学,后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2、王献之:晋代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在书坛地位仅次于王羲之,后人称...

以下哪一组名人是父子
王羲之、王献之名人是父子。王羲之与王献之是父子关系,同为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代书法史上的里程碑。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博采众家之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被合称为“二王”。苏轼、苏辙是兄弟关系。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字逸少。王导从子。郗鉴婿。起家秘书...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
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

书法分为哪几派
3、后现代派 后现代派书法的特点是无丝毫传统书法的基础,取而代之的是纯西方的行为艺术、美学艺术元素的颠覆性融合,产生的效果是与书法本体背道而驰的伪前卫、伪艺术。4、流行书风 这类风格的特点是在传统主流书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对“二王”一路的主流书法多有抵触,这类人所追求的是名不经传...

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小酷爱书法,七岁跟随当时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他每天勤学苦练。没有墨汁、毛笔的时候,他就用手在衣服上写,有时用树枝在沙地上写,有时夜晚在月光下写。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

中国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王羲之(303~361年,另一说321~379年),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因任过右军将军,故后人称其“王右军”。王羲之少年时就曾经师从卫夫人学习楷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形成妍美流变的新体,...

龙港区19259022721: 简析二王书法的区别
钟离璧穿金: “二王”书法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一扫汉魏的质朴、古拙,笔势飘落浮云、矫若游龙,风格俊逸优美、婉约自由,被称为“书圣”,王献之的书法在张芝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称为“破体”,又叫“一笔法”.其区别在于笔法,王羲之把笔从外往里转,王献之则是两边都转.

龙港区19259022721: 和二王一个系统的书法家有哪些? -
钟离璧穿金: 二王系统是一个大的概念,宽泛说来,学习二王的字的人都属二王系统,但几乎所有书家没有说不习二王的,只是一个偏重问题.所以我们要缩小泛围,说一说是相对纯正的二王书家,或书史上认定的二王第系统的书家,依历史次序如下:隋...

龙港区1925902272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都有谁?他们的代表作都有什么? -
钟离璧穿金: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

龙港区19259022721: 二王书法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
钟离璧穿金: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

龙港区19259022721: 各个朝代最著名的书法家都是谁? -
钟离璧穿金: 最开始的有名书法家,东汉末年期间的钟徭,以及后代钟会(隶).它们的书法也是王羲之(行)的师传,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就是走的同一条路.而后晋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二人的书法最是了得.众所周知兰亭序、大唐圣教序,都是很有名的代表作.而后到了唐代,楷的两位代表家,颜真卿、柳公权二位书法大家,其特可以说入木三分.还有就是草书的代表家,张旭、怀素二位.元的赵孟,明的唐伯虎,清就属宰相刘墉了

龙港区19259022721: “二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
钟离璧穿金: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

龙港区19259022721: 书法史上的“二王”指哪两个人?
钟离璧穿金: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羲之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出身名门琅邪王氏,幼年曾随...

龙港区19259022721: 清初沿袭二王一脉的人 -
钟离璧穿金: 王铎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王”,与其同时的傅山说:“王铎四十年前的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其实确也如此,其书学二王,风格独具,笔法精绝.尤其到明末清初这个天崩地坼、改朝换代的年代,他把内心的矛盾、苦...

龙港区19259022721: 书法:古代书法“二王”指谁? -
钟离璧穿金: 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龙港区19259022721: 在书法界被成为 亚圣 的是谁? -
钟离璧穿金: 书法亚圣----王献之书法史上有许多父子搭档-----如东汉末年蔡邕、蔡琰父女,三国时钟繇、钟会父子,北宋时米芾、米有仁父子,明朝时文征明、文彭父子等等.但没有哪一对父子如王羲之和王献之那样名震天下且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在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