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道教简介

作者&投稿:励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教历史 东汉道教 两晋南北朝道教 隋唐五代道教 宋元道教 明清道教 民国道教 当代道教

目录

1  北宋道教  1.1 北宋统治者崇道 1.2 北宋道派 1.3 道教教理的建设 2 南宋金元道教 3 参考资料

 北宋道教 

北宋统治者崇道

北宋统治者崇道,以真宗和徽宗为代表。真宗仿效唐玄宗尊奉圣祖老子的手法,制造了赵玄朗天尊作为其始祖,并演出了「天尊降临」的戏剧,上天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真宗时又有所谓天书下降,据称有神人告诉真宗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因此改元大中祥符,以应「上天眷佑」之意。徽宗崇道更甚,且托称「天神下降」而复兴道教,道士林灵素遂迎合旨意,称徽宗乃长生大帝君下降于世,为道教之主。在徽宗授意下,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任用茅山道士刘混康,赐以「葆真观妙先生」之号。又多次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进京,赐号「虚靖先生」。特别受其宠爱的道士是林灵素,赐号「通真达灵先生」,令其删定道史、经箓等,并拜其为师,道教亦因此而显贵。徽宗还大兴宫观,铸造九鼎,设立道学制度,亲自注解《道德经》,扩展道教队伍,使道教获得较大发展,道士社会地位很高。真宗和徽宗是北宋统治者崇道的两个高峰期,崇道的目的,仍是借此巩固统治地位。

北宋道派

北宋道派,还是以茅山宗最盛,传授世系也清楚,统计起来共有八位宗师,符箓道法在此时获得大发展,特别是所谓「五雷法」,呼风唤雨,甚得统治者青睐。张天师道也逐步走向兴盛。自盛唐统治者大力扶植张天师世系起,张天师道开始复苏。至中晚唐时,逐渐形成江西龙虎山天师道,并构造出传承世系。南唐统治者在龙虎山新建了张天师庙,对之大加褒扬,使之在社会上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入宋以后,由于受到统治者更加有力的扶持,龙虎山天师道一步步兴盛发达。真宗时,召见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赐封「真静先生」,吏部尚书王钦若为之奏请立「授箓院」。又赐钱在龙虎山扩建上清观,免其田租,准其世袭。从此,宋代嗣任天师均袭封「先生」号,这是当时道士中最高阶位的称号。

道教教理的建设

道教教理的建设,由于诸多道教著名学者如陈抟、张伯端、张无梦、陈元等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陈抟《易龙图》以象数解易,开创易学图书学派,以图象和数字显示世界发生及构成,所说道器、体用等范畴,对宋代理学有明显影响。自杜光庭总结汉以来的道教老学后,北宋道教学者解注《道德经》者虽不算多,但也有一定影响,并有新特征。像张无梦结合易老,又以内丹为用,发挥道教修炼养身之旨。无梦弟子陈景元注《道德经》二卷,今《正统道藏》收其《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以治身治国为老学之要,认为《道德经》以重玄为宗,自然为体,道德为用,哲学上继承了唐代重玄学派的观点,又作了政治上的发挥,在宋代产生较大影响。

宋代道教易、老之学融通开展,这是其教理的特色之一,另一个特色就是内丹学理论的体系化。隋代苏元朗著《旨道篇》以示弟子,又用《参同契》指导内丹修炼。唐代绵州昌明县令刘知古,著《日月玄枢论》讲述内丹修炼之理。唐代陆续产生了一些内丹著作,如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大还丹契妙图》,还阳子《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等等。到唐末五代,内丹术更为发展,特别是五代到北宋时期,是道教内丹取代外丹的关键时期。唐末,至一真人崔希凡撰《入药镜》,对内丹理论和方法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五代道士彭晓精研《参同契》,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借《参同契》以发挥自己的内丹思想。唐末五代,又有钟吕金丹道的崛起。关于钟吕的传说非常多,加上后来钟离权,吕洞宾跨入八仙的行列,钟吕传道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北宋陈抟将其内丹思想形象化于《无极图》中,由无极出发,由得窍入手,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复归于无极。这是对道教内丹学的一次重要的理论总结。北宋神宗时,张伯端尽毕生精力著《悟真篇》,继承钟吕金丹的性命双修说,主先命后性,又将陈抟《无极图》的内丹思想加以阐发,自成一家,与魏伯阳《参同契》同被道教推为正宗,是内丹学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对此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形成金丹派南宗。内丹学的兴盛及其理论体系化,是道教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北宋以后,道教教理教义多从内丹学中体现出来。

南宋金元道教

南宋偏安,与金、元对峙,形成继南北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分治的局面,由此带来道教发展的新格局,宗派纷起。南方以符箓三山为主,又有神霄、清微、净明道等派,还有所谓金丹派南宗。北方产生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道等新道派。这是道教史上的又一个转折时期,教义教制都呈现了新的面貌,内丹学大为流行,形成以炼内丹为主旨的道派,而符箓派吸收内丹术,形成新的符箓道派,道教再次出现改革的气象。这次改革不像南北朝是要完成从民间到官方的任务,而是道教自身教义教制的革新,并因此形成新道派。

南宋道教

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不再象真宗、徽宗那样狂热,南宋高宗还对徽宗崇道的流弊作了纠正。对道教的管理也加强了,建立宫观,道士出家等皆有严格限制。但统治者对道教仍然信奉,并将崔府君、四圣真君作为皇室保护神而加以崇祀,以庇佑其半壁河山。道教法术同样获得统治者信赖,加以运用,凡遇灾祸或节庆,都命道士做法事,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伦理思想大加提倡,比如宋理宗推荐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给社会,亲笔为其刊本题写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灵报应。经统治者提倡,《感应篇》广泛流行于社会上,继之而起,形成了一批道教劝善书,以收拾人心,维护社会秩序为使命。南宋统治者对于道教,不外也是利用它的教化功能,安定社会,巩固皇权。

南宋道派以符箓派居多,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所谓「三山符箓」为中心,即仍以传统的符箓派正一、上清、灵宝为主,另外还有净明道和内丹派南宗,以及新兴的东华、神霄、清微等符箓道派。

茅山宗在南宋,共立十五代宗师,这些宗师虽不乏以道术名世,受到朝廷征召赐号,但除蒋宗瑛外,皆无著述传世,在教义的发挥上,较茅山宗鼎盛的隋唐时代已呈衰退之象。南宋时茅山宗在道教中已不居主流地位,这一地位已由龙虎山张天师道所取代。

南宋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等对张天师道都十分崇奉,除了大修龙虎山上清宫,又优礼天师。尤其是理宗时期,加封张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钦定龙虎山为江南符箓道派的统领,主管三山符箓,龙虎山张天师道此取得了统领符箓诸派的显赫地位。

阁皂宗是由灵宝派衍化而来,或者说就是灵宝派进入宋元后的另一名称。灵宝派道士多活动于民间,罕见有受朝廷征召赐封的高道,其影响和地位故不及茅山、龙虎二宗。南宋时,灵宝派在民间影响较大,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但传行灵宝法者不仅仅是职业道士。

金代道教

金统治者一方面尊玄重道,另一方面也对道教加以了限制,以防道教「惑众乱民」,北方社会的战乱,民族矛盾的尖锐,金统治者对道教上层人士的笼络,道教自身发展演化因素等等,使太一教、大道教、全真道三大新道派从民间涌现,成为金代道教的主流。

元代道教

入元以后,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兴盛局面,这种兴盛与隋唐道教相比,主要不是教理教义上的,而是教团组织上的,新老道派呈现合流的趋势,形成了北方以全真道为代表,南方以正一道为中心的格局。

南宋末年,张天师道即与元室结上关系,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之前,效法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礼聘,遣密使入龙虎山,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密求符命,可大称元室二十年当统一天下。南宋亡后,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召见可大之子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待以客礼,命主领江南道教,赐银印。次年(1277年),又醮于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准许自给牒度人为道士。此后,历代正一天师皆被元室封为「真人」,命袭掌三山符箓、江南诸路道教事。元世祖对张宗演的两次接见,使他获得了不同寻常的头衔和职务。首先是天师头衔。元世祖在其《制》文中称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等于以官方名义正式承认了「天师」头衔。在此之前,张陵后人虽自称天师,民间也以此相呼,但从未受到官方认可,宋代皇帝仅赐以「先生」号。正式用官方名义承认张陵子孙为天师始于元始祖忽必烈,也只有元朝 *** 如此做,到明太祖即位即取消了天师称号。其次是主领江南道教的权力。南宋末张可大受命提举三山符箓,权限不及此,现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便与全真道分治南北,成为道教诸派中发展最盛,势力范围较广的一个派别,其发展远远超过了茅山宗和阁皂宗。入元以后,从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第四十一代天师张正言,均受元室尊崇,封为真人,尊称天师,命掌江南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是龙虎山张天师道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历代天师受命主管江南道教,不仅江南符箓派的教务受其统领,全真道之在江南者,亦受其统辖。江南道教各派宫观的赐额,道官、道职的任命,以及道官封号的赐予等,皆须经天师的首肯和转达。这使得历代天师的首领地位日渐巩固,以至到元代中后期,以天师为首领的龙虎宗逐渐形成为南方道教的重心,其余道教符箓派一步步结合到它周围,最后组成一个大的道派 ── 正一道。

金丹派南宗

两宋金元时,道教内丹学空前兴旺,出现了以炼内丹为宗旨的道派,流行于南宋的金丹派南宗是其代表之一。所谓「南宗」,严格地说是内丹的一个学派,师法宗承张伯端《悟真篇》,主张大隐混俗,不倡出家,与全真道不同。南宋时,南宗一派凡四传。第一传陈楠,为张伯端三传弟子。从张到陈,并无教团组织和本派宫观,仅在个别人中以丹诀秘传。第二传白玉蟾,为南宗教团的创建者。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五代,被南宗尊为「南五祖」。第三传有彭耜等。第四传有李道纯等。张伯端之后,南宗在修炼上可分为重内丹传统与重禅道融合两大类,重内丹一类又分清修、双修二派,重禅道融合一类以揉合释道二家的「以心契道」说为理论基础。入元之后,南宗教团力量弱小,合流于全真、正一派而消失。

南宋金元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综上所述,可知南宋金元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逐步形成了全真、正一两大道派各据一方的格局,为明清乃至近当代道教的发展、教派的地理分布等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是正一道主要分布江南,全真道占据北方的格局。比较起来,全真道分布更为广泛,在南方的不少地方也建立起全真宫观,这一格局是明清时最终完成的。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十二至十五章。 牟钟鉴等:《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济南:齐鲁书社,1991),中编,第497至550页。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145至184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第二卷,第七章。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第八至九章。




下元节简介
下元节简介如下: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

清微元降大法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 书名:清微元降大法 编著: 卷数:二十五卷 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号、巨、阙字号 涵芬楼本第106-110册 新文丰本第6册 三家本第4册 道藏提要:编号222 中华道藏:道法众术道法诸经 第31册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

碧霞元君简介
道教神仙 神仙学说 神仙的特点 成仙的基础 修仙的途径 神仙的等级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

雷部五元帅简介
指的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雷祖主掌的雷部中五名元帅。雷部中元帅很多,一说雷部有鼓三十六面,各鼓均有一名元帅操持,故有元帅三十六名;一说雷部有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二十四名,故有元帅二十四名。雷部五元帅就是常见于道教经籍之中、民间流传最广、在一些道观中设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帅,即:邓、...

张世元道教正一派第十八代张天师
张世元,道教正一派的第十八代天师,他的名字为仲良,是中孚的长子。他身形瘦削,但须发茂密,自幼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后来,他专注于道教修行,选择了位于上清宫东的应天山,度过了40余年的隐居生活。他的修炼习惯独特,常常夜坐冥思,久而久之,他的臂力惊人,行动如飞,即使风雨交加,也有人目击他身...

永乐宫介绍
永乐宫简介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

张三丰历史简介
因其平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自称为张道陵后裔;一说陕西宝鸡人,一说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南或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人、一说辽东懿州望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姜屯镇)人,祖籍江西龙虎山,道教学者、思想家、书法家、武术家。张三丰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举茂才异等...

下元节来历下元节简介
1、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2、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洞真简介
」《道教义枢》〈三洞义〉亦称「洞真(经)是天宝君所出」,又言《玉纬》曾引《正一经》云:元始高上玉帝撰出《上清洞真之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符图》七千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后传玉文付上相青童君,封于玉华宫,元景元年又封一通于西城山中。不仅如此,《道教义枢》〈三...

道教护法四帅有一位是关羽,另外三位是谁?
他们相互之间的排名又是什么样的,谁才是最厉害的呢?1.护法四帅简介 护法四元帅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神系中四位十分有名的护法神,其说不一,大致有三。比较流行且较为正统的一种说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护法天神,《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

安图县13921938399: 中国国教是什么
聊玛紫杉: 中国的国教是道教.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东汉时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9000余座.信仰人数众多,难以统计.道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宋元时期,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道教革除了宫观封建经济,实行民主管理,古老的道教迈进了新时代.

安图县13921938399: 八仙的介绍 -
聊玛紫杉: 八仙之一 -吕洞宾 八仙之二 - 何仙姑 八仙之三 - 蓝采和 八仙之五 - 韩湘子 八仙之六 - 锺离权 八仙之七 - 铁拐李 八仙之八 - 曹国舅

安图县13921938399: 八仙都叫什么
聊玛紫杉: 简介】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蓝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内奉八仙神像.

安图县13921938399: 青城山古代有哪些高道?
聊玛紫杉: 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市(原灌县)西南15公里处,一名赤城山,一名青城都,一名天国山,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据葛洪《神仙传》载,张陵入蜀居鹤鸣山隐居,遇老君传道后,又去青城驱逐白昼为疠的魔鬼.从汉末至南北朝,到青城山修道的还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隋唐两宋时期,青城山道教兴盛,先后有大批道士居此修道,著名的如杜光庭、谭峭等.盛行于宋元时期的道教新符篆派——清微派和神霄派有早期几代传人也为青城山道士,宋道士王文卿创神霄雷法,盛传于江淮地区,他和弟子萨守坚亦曾出入于青城山.

安图县13921938399: 八仙的排名? -
聊玛紫杉: 先说第一位铁拐李!他是元朝末期人!真名叫李月~后改为李玄!是一名修道之人! 第二个是汉钟离!~他和铁拐李是同一时期的人!其实汉钟离真名叫钟离全!~是一位桥夫! 第三个是张果老!~~张果老是唐太宗年间的人!~他的真正的名字叫...

安图县13921938399: 八仙过海简介 -
聊玛紫杉: 传说:八仙过海编辑本段 【八仙】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

安图县13921938399: 貌似西王母不是王母娘娘,到底谁是玉帝的夫人?
聊玛紫杉: 转: 在《史记》中,太史公谓织女为天孙,天帝有了后代,自然应该有配偶,但在这... 东汉后期,道教在中国诞生,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为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道士们一代...

安图县13921938399: 明清小说简介 -
聊玛紫杉: 明清小说概述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