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方面国情有哪些?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现状等等。多余的废话不要、、

作者&投稿:错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的国情有哪些?~

34  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台湾)为12.6583亿。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每年净增人数1000万左右。这样的人口增长趋势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同时,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较低。
  工业大国已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在《北京日报》撰文说,在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步入了第二阶段———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 第一,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第二,我国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主体地位。现在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几乎占有半壁江山,我国国民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已经彻底实现了从农业经济为主体到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第三,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对外贸易大国,在出口商品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绝大部分。第四,我国不仅彻底结束了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发展的局面,而且开始利用工业发展来“反哺”农业,进入了“以工促农”的新阶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这个基本经济国情,对于制定经济现代化战略和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日益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体系中。新的经济结构要求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战略性调整。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相关关系进行宏观规律性研究。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等单位完成的《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项目,以全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为出发点,从国家尺度上对全国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的宏观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同国家政策响应的初步框架,定量分析了耕地保护、生态退耕等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

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土地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掌握全国土地资源利用/覆被变化的总体发展态势,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科学制定土地利用与国土资源整治政策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

《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正是这样的研究项目。在新的形势下,这项研究的成果将在全国土地资源战略调整和优化配置工作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鞠正山博士。

土地利用方式是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记者:为什么把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鞠正山:土地利用方式是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都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因此,生态环境状况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不同区域层次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要素,而生态环境建设往往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

记者: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鞠正山:我们的研究是以全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为出发点,基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结果,着重分析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

记者:就是说,主要是对全国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的宏观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鞠正山:对。我们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同国家政策响应的初步框架,定量分析了耕地保护、生态退耕等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差异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相适应的区域分异特征

记者:根据你们的研究,全国土地资源时空变化具有哪些特征?

鞠正山: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庞大人口生存需求的多重压力下,1991年~2001年我国土地资源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总体土地利用结构好转,质量相对下降,耕地结构性减少,牧草地退化严重。

具体表现在: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林地、湿地)稳步扩大,生态退耕成效显著,土地利用结构有所改善;新增林地和湿地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和坑塘等人工林地和湿地,同期减少的主要是天然林地和湿地,导致其总体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下降;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是生态退耕,其次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牧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土地是牧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记者: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鞠正山: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即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对土地的扰动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自东向西呈现有规律的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也最多,对土地的干扰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另外,环北京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由于处于沙漠边缘带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也成为对土地扰动较强的区域。

我们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某一地类在特定省份的变化率占该地类土地在全国的变化率的比值)来表示某一地类的区域分异规律。其中,耕地变化剧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区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林地变化重点分布在内蒙古长城沿线及环北京地区,体现了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环北京风沙源治理的成果。牧草地变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最为剧烈。

我国沙地变化呈现南北两大区域分异特征。北方陕西部分地区变化最为剧烈,主要是由于沙地治理效果比较显著,南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造成耕地损毁沙化与治理并存。全国湿地变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和珠江三角洲等湖泊广布的地区,挖塘养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其主要原因,反映了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

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在自然背景下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差异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相适应的区域分异特征。

记者: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什么影响?

鞠正山:这个影响可以用七句话来概括,即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沙地治理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和湿地的总体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下降,牧草地退化严重、耕地总量持续减少,新增耕地生态条件有待改善,生态退耕和沙地治理存在忽视植被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现象。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记者:我们知道,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到底具有怎样的关系?

鞠正山:我们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法和二元相关分析法对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发展变化是受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驱动的,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反映形式之一。

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驱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除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其他均有所体现。其中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粮食在驱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比较显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指标是建设用地、耕地和牧草地,建设用地与耕地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社会经济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众多复杂的驱动力因素中,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比较效益是推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在社会经济驱动力因素中,除了人口增加与经济的比较效益外,国家政策在影响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将起到特殊作用,这是人口等一般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无法实现的,这说明人类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机制正在主动发挥作用。

记者:能不能具体说说国家政策在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比如说,耕地保护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如何?

鞠正山:我们知道,我国1999年实施占一补一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耕地保护政策后,耕地因建设占用而过度流失的趋势得到控制,在国家和省一级水平上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而且总量上占补有余,耕地保护政策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得到了体现。

控制东部、保证中部、保护西部,进行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宏观调控

记者:研究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哪些对策与建议?

鞠正山:第一,控制东部、保证中部、保护西部,进行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宏观调控。

东部地区水热条件好,社会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减少主要由于建设占用优质耕地。因此,控制东部就是实行严格土地利用用途管制措施,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的占用。

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中部就是保证基本农田建设,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维护国家食物安全。中部的土地利用结构要服务于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

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生态脆弱区,西部的土地利用首先要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植被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继续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并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及生态条件。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优质耕地不能放松。同时应当认识到,在土地退化严重的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国际食品贸易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保护土地质量日趋重要,完整意义上的耕地保护绝不仅仅是保护一个区域的耕地面积,还要保护耕地的质量及生态条件,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第三,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积极防治土地退化。实践证明,土地整理是综合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保证土地规模经营、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一过程,目前还在不同程度的延续。只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发展模式有所差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营的转轨时期,规模化经营需要根据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特点,通过土地整理的系列措施来落实和保证。

第四,启动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预警系统。建议尽快启动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预警系统,与每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点面结合,定期监测和预报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这将为国家重大战略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我来试试:
人口:建国初期人口的迅速膨胀使得中国生存资源变得异常紧张,而后国家发现问题并极力的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看似遏制了人口的增长,实际给未来的一代80后、90后带来更大的隐患,中国即将步入老年化社会,而社会福利体形雏形尚未健全,因此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罕见的,也是中国今后30年巨大的挑战。
资源:由于经济发展过快,缺乏规划资源现在过度开采,或者说不正确规划造成中国的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国和美国区别在于,美国提倡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但是国家对资源的控制是极力的,而中国现在资源问题和美国的消费情况极为相似,我们再使用的是子孙后代的资源,今后的人们会比我们更困难。
环境:欧洲国家工业产业改革时期,使用的方法是先污染后治理。现在环境恢复不错,中国现在的情况跟欧洲工革时期几乎一样,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经济发展必须承担的,环境治理也被提上日程,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经济:中国利用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考得是政治局势稳定,以原材料加工和廉价劳动力吸引投资。随着东南亚各国和非洲国家崛起,更廉价劳动力市场打开大门,中国在丧失自己的市场。 而要努力转型为科技自主研发产品,这些台湾、韩国都已经经历过这痛苦的过程,未来看中国的了。而且我们有一个潜在强大的敌人“印度”,两个同时崛起的大国,在努力拼赢这场赛跑。
社会现状: 中国中产阶级逐步增减,在努力参与政治。虽然国际形势区域稳定,但是政体及教育改革已迫在眉急。执政党地位也在日益下降,民智开启现在还叫“**万岁”已经不多。如何让中国更安安稳的过度民主 自由 均富 是限制中国潜力的一个最大的关口,所有的社会问题提现皆是在教育失败的结果。

从社会的、自然的两方面去找,就容易了。
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你举例的基本都属于这个(资源也有社会资源)
自然的:国土、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我以为罗列这些意义不大,不知道足下用于哪方面。

您可以到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 中查询
地址是:http://tongji.cnki.net/kns55/index.aspx


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哪些?
中国的基本国情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建设成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从一个基础薄弱的旧中国开始的。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发展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目前,中国社会的首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中国基本国情是什么?
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多样、发展不平衡。一、人口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结构复杂,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就业压力等,也需要引起重视。二、幅员辽阔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从东部的沿海地区到西部的高原山区...

中国的基本国情有哪些(全部)
1. 中国面临的基本国情之一是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有限,这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2. 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规模庞大,但人均GDP水平仍有待提高。3.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从事低端制造业的民工比例较高,而高技能工人相对较少。4.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面临的挑战包括费用高昂和资金分配不足...

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方面: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社会发展阶段,标志着我们的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和制度建设还有待提升。这个阶段强调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以及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过程。其次,我国的生态国情表明,虽然自然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尽管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其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再次,我国人口众多但...

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
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升。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其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发展的关键。第三,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尚不完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地理国情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0. 水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对农业发展、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情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变化的概念,它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复杂的现实状况。

各时期中国基本国情是什么?
2. 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将基本国情与阶段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3. 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指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性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贯穿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我国基本国情
中国的国情被定义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定位。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整体上的不发达,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而且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出发的深刻认识,意味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这一现实基础。具体来说: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国情手册内容
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及行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当前出国的国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世界上最...

梅列区147979526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
曲欣韦安:[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和环境国情.我国最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基本国情有哪些? -
曲欣韦安:[答案] 国土辽阔,区域差别大;人口众多、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物产丰富,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梅列区14797952671: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哪些具体表现我的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的 -
曲欣韦安:[答案] 最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态国情: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国情: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

梅列区14797952671: 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曲欣韦安: 最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态国情;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国情;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曲欣韦安: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 -
曲欣韦安: 我的的最基本国情: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所以制定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我国的环境国情: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此制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3、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正在曲折中前进,制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另外,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科技对发展的深刻影响,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基本国情又是什么 -
曲欣韦安: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现在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有就是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
曲欣韦安: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基本国情.有关资源的 -
曲欣韦安: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按自然资源总量的综合排序,我国是世界第四位.其中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

梅列区14797952671: 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包括()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③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不够... -
曲欣韦安:[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