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几度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何没有后宫专权?

作者&投稿:龙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好几次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何没有后宫专权?~

宋朝没有后宫专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制度非常严格,宋朝的法律对于“宫禁制度”要求的十分严格的。宋朝的历代帝王也是十分警惕宫中的妃子和朝中大臣的,基本上不准他们有任何的来往。


一、没有大家族撑腰,能闹起多大风浪
后宫专权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武则天和慈禧太后了吧,武则天是有能力的,而慈禧太后就一直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影响。要说后宫垂帘听政这一方面,宋朝可以说是各个朝代的“佼佼者”,中国历史中大概共有30多位太后垂帘听政,而宋朝就占了10个人,但是宋朝却没有出现后宫乱政的情况。

历朝历代中专权的后宫妃子大多都是有自己家族撑腰,而宋朝的妃子中权贵出身的不到一半,基础不牢固单单凭借自己是没有能力专权的。
二、制度上断绝来往
没有了家族撑腰,后宫的妃子们想要在朝廷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依靠朝中的大臣。但是宋朝的法律对于宫禁制度可是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宋朝的帝王对于朝廷中的大臣监视的非常严,不允许他们和后宫的妃子擅自交往。


因为一旦后宫的妃子和朝中的权臣“勾结”起来,其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以爆炸函数形式增长,所以宋朝从制度上就明确规定了这一点。没有了大臣们的支持,一个女人就算是能够垂帘听政也是没有办法做到专政的。完善的制度确实能够保障帝王的权力,在封建社会能够拥有这样完善的制度证明也能证明北宋制度是十分严谨的。

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战国 战国时期国王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国王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赵太后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赵国之危。 汉朝 刘隆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殇帝夭折,邓太后定立清河王刘祜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 唐朝 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 宋朝 宋朝有三位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宋神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由年仅10岁的宋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之托”,以太皇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杨太后,宋理宗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还有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宋恭宗即位时尊她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北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在其子辽圣宗即位时,也是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其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 清朝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6岁的独子载淳嗣位,临终前咸丰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鉴于康熙初年曾出现辅政大臣鳌拜专权的先例,咸丰帝使用对辅政大臣牵制之策,即把他的“同道堂”、“御赏”玺,分别赐予载淳及皇太后钮祜禄氏,以二玺代替朱笔。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 当时载淳年幼,“同道堂”印就落在生母慈禧皇太后手中,这为素有政治权欲的慈禧临朝预政提供了契机。她拉拢慈安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于咸丰帝死后不久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辅政大臣斩首抄家,解职戍边,彻底肃清了她的政敌集团。 载淳举行了象征式的登极典礼,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并美其名为《治平宝鉴》,作为一本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们携载淳到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在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载淳成年后,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北宋几度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却没有后宫专权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因为宋朝时期后宫嫔妃们的出身大部分都不是很高贵,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撑腰,其次,就是因为宋朝建立了严格的宫禁制度,这就阻断了后宫与大臣们的往来,后宫专权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所谓后宫专权就是指皇后、皇太后等后宫女人,脱离后宫干预朝政,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唐朝的武则天,从妃子成为了一代女皇,还有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压制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最终使国家积贫积弱,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使中国落后了世界大半截,外来入侵不断,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走向灭亡。


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身上可以看出,后宫专权的基础就是皇后本身要在朝廷中有一定的自己倒向自己的势力,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之为后宫专权,通过那部分势力对皇帝的决策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据记载,北宋时期后宫只有三分之一的妃子拥有较为显赫的家族势力,因此历史妃子想要乱政难度也是十分大的。


其次唐朝时期制度十分开放,对许多事情都不避讳,但宋朝不同,严格的宫禁制度限制了妃子们和大臣们之间的往来,宋朝法律认为擅闯皇宫是最严重的罪行,要么会被流放,要么就会被判为绞刑,可以看出宋朝的制度进步和制度完善,这也是宋朝稳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诸多限制因素中,最为特殊的便是遗诏了,遗诏既是北宋皇太后得以垂帘听政的依据,同时又是限制皇太后专权并最终迫使她们撤帘归政的政治工具。所谓遗诏,又叫做遗制,北宋9位皇帝中,除宋徽宗未驾崩即传位于其子宋钦宗,后徽宗、钦宗一并被抓到外民族地区,其余7位皇帝均留有遗诏,其中有3篇遗诏明确规定皇太后享有垂帘听政的权力——即《乾兴遗诏》《元丰遗诏》《元符遗制》。
  北宋遗诏在授予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权力时,都会给出听政的条件,在《乾兴遗诏》与《元符遗制》中,遗诏给出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条件是“然念方在冲年“,具体听政的内容为“方嗣君践柞之初,应军国事请皇太后权同处分”。意思就是说,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原因是皇帝年龄太小,个人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或者皇帝刚刚继位,需要有人来协助他稳定政权,所以才需要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处理朝廷事务。
  这样的遗诏包含着一个重要意思,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基础是皇帝年幼或者缺乏政治经验,皇帝一旦成年,又有了从政经验之后,皇太后便失去了垂帘听政的合法基础。这便给了北宋大臣们要求皇太后撤帘归政的理由,一旦条件成熟,大臣们便会时时敦促皇太后还政,让皇帝早日亲政。就这样,面对士大夫所造成的压力,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不得不及时归政于皇帝。

  说起后宫专权,当然是指皇后、皇太后之类干预朝政,从唐朝开始,武则天过了一把皇帝瘾,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更是让清朝积贫积弱,这两个女人至今一直被史书所不齿。
  其实,在宋朝,垂帘听政的更多,在中国古代一共有30位太后垂帘听政,其中宋朝多达9人之多。
  但是,与唐朝和清朝不同的是,宋朝虽然常有垂帘听政发生,却并没有发生女主乱权的情况。
  北宋时期,先后宋仁宗时期曹太后,宋英宗时期高皇后垂帘听政,这些太后垂帘听政之时,虽然与幼皇帝也时常有矛盾,但没有发生废立皇帝之事,更没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所以,宋高宗曾经吹嘘:“本朝的母后十分贤淑,远非汉唐可以比拟。”
  意思很明确,宋朝的太后就是守规矩,懂方圆,恪守妇道,不该做的绝对不会做。
  宋朝后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好局面?
  细究起来,还是制度管人管得好。
  宋太祖在位的时候,后宫人数不到300人,而且,宋代后妃的出生比较复杂,有学者统计,唐代后妃出身于高级家庭的占总数的77.8%,宋代只占45.4%。历史上后妃专权大都出身显赫,其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撑腰。
  所以,宋代后妃专权的基础不牢。
  最重要的是,宋代制定了严格的宫禁制度,《宋刑统》对此做了诸多规定,对擅入皇宫者,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轻则流放,重则处绞刑。
  另外,宋代皇帝很忌讳后妃与朝中大臣交往过密,以免他们内外勾结。
  一个妇道人家,即使执政国家社稷,也不会惹出多大动静来。
  但是,一旦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与自己的亲戚联合起来,副作用可就是几何级扩大了。
  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是这样的情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的亲戚都当上朝廷重要岗位官员,势力不断做大,最后不想当皇帝也不行。
  但在北宋,后妃都受到严格约束,这些都是祖宗家法,制度的完善让外戚势力无法染指国家核心权力。
  皇太后要想正确处理国事,必须依仗朝廷重臣,曹皇后依仗韩琦处理政事,高皇后依靠元老重臣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人处理政事。
  这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时代,能做到制度如此完善,执行如此到位,确实证明了北宋政治制度的进步。

因为北宋的皇后大多出在普通人家,所以皇后或者妃子的父母兄弟本身没什么势力,也没什么大能力。所以皇后就算成了太后,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不够培养起有能力专权的外戚,所以太后也不太行。而且,宋朝皇帝总是绝嗣,弄得继位的皇帝经常不是老皇帝的儿子,所以太后虽然是太后,却不是皇帝的母亲,所以也管不住皇帝,专不上权。

因为制度的问题,让后宫纵然有专权的想法,但是奈何没有实施的途径,重文轻武的时代,读书人迂腐,很难有造反之心,他们也不屑女人掌权。


聊聊历史(3)宋朝(1)
天禧二年(1018年) 中秋 ,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 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 刘皇后 被尊为皇太后,在赵祯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余年的 垂帘听政 时代。 [36-38] 宋仁宗执政早期一直处在刘氏的阴影之下,直到刘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负 [39-...

1000年前是什么朝代
北宋自960年建国后,到1125年被金国灭国,经历了一百余年。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宋仁宗)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赵祯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有多少?
另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47年),恭帝即位时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与北宋对持的辽国肖太后,在其子圣宗即位时,以皇太后身份垂帘摄政。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与宋真宗订立了“檀渊之盟”。还有就是清代的慈喜太后垂帘听政,其间两度引退,三次垂帘,立时47年。

请问谁知道宋仁宗赵祯时的皇史?
乾兴元年(1022)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始亲政。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王朝屡战屡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仁宗知...

有谁知道宋朝历代皇帝的宠妃有谁?
宋朝的制度使得外戚篡权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宋朝一共有10多位皇太后垂帘听政过,但都没能把持大权!在其他朝代上来说是很难得!要说宠妃倒没什么!宋朝后宫嫔妃制度我可以给你说说 和唐朝一样:皇后当然是后宫之首,母仪天下 正一品: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称谓四夫人)正二品:昭仪 昭容 昭媛 俢...

当年宋朝的国度在哪?(杨家将那一代)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公元1022年登基 公元1063年去位 仁宗(赵祯) 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

宋史(欧阳修)
英宗以疾未亲政,皇太后垂帘,左右交构,几成嫌隙。韩琦奏事,太后泣语之故。琦以帝疾为解,太后意不释,修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德著于天下。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今母子之间,反不能容邪?”太后意稍和,修复曰:“仁宗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今太后一妇人,臣...

宋朝的皇帝有哪些,相对时间的辽或金的皇帝是谁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公元1063年登基公元1067年去位 英宗(赵曙)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

两度被废两度垂帘,孟皇后的经历有多传奇?
包办的婚姻,注定不幸 宋哲宗赵煦是宋神宗的儿子,即位时才10岁,由奶奶、太皇太后高正仪垂帘听政。高太后为人刚强决断,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为孙子挑选皇后,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选择富贵的外戚之女,认为这些过惯优渥生活的女孩太娇惯了,不容易明事理。她曾经对赵煦表示过:选择有内助之功的贤后,...

跟着芈月的节奏,看看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
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宋神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由年仅10岁的宋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之托”,以太皇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杨太后,宋理宗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还有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宋恭宗即位时尊她为太皇太后,...

松江区18745391339: 皇后垂帘听政和太后垂帘听政在政治上有区别吗?????? -
可鸣青霉: 没有皇后垂帘听政的,因为太后垂帘听政是因为皇上太小或者势力太弱.

松江区18745391339: 历史上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例子有哪些 -
可鸣青霉: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撒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1、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

松江区18745391339: “垂帘听政”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可鸣青霉: 要是说起来垂帘听政,那么最早的一个女人在使用,绝对是吕雉了,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个词语,但是吕雉的作法确实是垂帘听政,在朝堂上面挂一个帘子,坐在里面听着朝内的众多大臣,汇报国事.而吕雉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于她掌控的权力已经很大了.

松江区18745391339: 有谁知道宋朝历代皇帝的宠妃有谁?
可鸣青霉: 宋朝的制度使得外戚篡权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宋朝一共有10多位皇太后垂帘听政过,但都没能把持大权!在其他朝代上来说是很难得!要说宠妃倒没什么! 宋朝后宫嫔妃制度我可以给你说说 和唐朝一样:皇后当然是后宫之首,母仪天下 正一品: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称谓四夫人) 正二品:昭仪 昭容 昭媛 俢仪 修容 修媛 淑仪 淑容 淑媛(称谓九嫔) 正三品:婕妤九人 正四品:美人四人 正五品:才人五人 正六品:宝林 正七品:御女 正八品:采女 宋朝在此基础上没多大变,只是正一品中加入了一个宸妃 又四夫人变成五夫人了

松江区18745391339: 宋朝在公元多少年开始? -
可鸣青霉: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宋朝开始.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进入汴京,北宋灭亡,南宋开始.公元1276年元灭宋,1279年宋朝最后一个皇帝死.宋朝前后的两个朝代:宋朝之前是五代(907...

松江区18745391339: “垂帘听政”这种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可鸣青霉: “垂帘听政”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 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皇帝去世后, 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 的母亲辅政.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 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 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 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 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 的赵太后.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 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宋朝也有两个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 另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而慈禧只不过 是效仿前人,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 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了清朝朝政.

松江区18745391339: 孝庄太后为什么没有垂帘听政 -
可鸣青霉: 孝庄本人没有像慈禧那样的权力欲望,从主观上不可能会太多地干预朝政.其次,当时顺治留下的四位顾命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绝不是后来咸丰的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所能比拟的,慈禧搁孝庄那会也未必能垂帘.最后我觉得,孝庄的时候清廷刚刚入主中原,对后宫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即使主上幼小也会有所忌惮,不会有太大动作,除非在关乎国体和朝廷的稳定的时候.

松江区18745391339: 最早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可鸣青霉: 最早的垂帘听政是唐朝的武则天开始实行的.唐以前已偶有皇太后或皇后在皇帝因故不能 临朝时出朝代为听政,但并不是在皇帝御座后垂帘执掌朝政.而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以后,便协 助高宗处理国事,因办事果断,精明强干,深得 高宗信赖倚重.后来,高宗因头眩病加重,难以理朝,则高宗“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 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这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由太后或皇后垂帘听政.

松江区18745391339: 历史上有过几次“垂帘听政”?
可鸣青霉: 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唐朝武则天,北宋时的高太后,南宋谢太后,辽国的肖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听政的时间超过了她的前人,达47年.

松江区18745391339: 如何评价垂帘听政这种制度?
可鸣青霉: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皇帝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