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而后能观 意思

作者&投稿:申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止 而后能观” 是什么意思 ?~

“止 而后能观”的意思是: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全句为: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扩展资料:
《礼记·大学》的作者: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刊刻成《四书章句集注》,因《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大学》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孟子》记载孟子言行,故又称“四子书”。
元延祐年间,以《四书章句集注》试士子,悬为令甲,从此,“四书”成为芸芸士子干禄之必读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定

“知止而后定”是不正确的,应该是”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扩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

楼上说了一大堆。。我都没看明白。。
这句话没有典故,是中行的一句广告语,原句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典自大学
现在说说意思,这句话中两个重点是止和观,就我的理解是,止代表的意思是旁观的意思,不是停滞不前的意思,而观更有旁观者清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在做银行业务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状态,不要随大流,后发制人,谋定而后动,保持自己一直作为市场的旁观者,这样对稳健经营有好处。

止 而后 能 观

静,而后能听;止,而后能观
止观者,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谓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圆明也。

清净无为、谈笑风生之间,笑看世间风云变幻
于无为之间行有为之事
君子不求早名,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尔

我们为什么要“止”呢,这个心,这个思想,这个生理啊,心理、生理像一条流水,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诗,奔流到海不复回,像长江大河一样,我们身心永远在滚动,譬如我们生理上,心脏的血在流动,我们一天周流全身那个血流动著,血液的流动那个行程,十万八千里,把它连起来,我们的呼吸往来多少,我们心理思想状态,所以不能得定,所谓得定要身心两个静止下来才能定,所以要把这个流动的怎么止住,你看那个水流,把它止,要清净下来,宁定了,那个才叫止,宁定了以后,这个水把它停留不动了,宁静了,然后这个水慢慢宁静,里头的尘渣子灰尘都下去了,下去了,我们一眼这个水,碧清的,清到极点,一眼就看到底,这个才是“止”的境界,一眼看到底了以后,所以水宁静到这个程度,一点灰尘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叫“观”的境界,止观,这样比方形容理解了吗?你不理解,不是你的错耶,是我讲的不对耶,因为你们太高明,我嘴巴笨,讲得不对,所以不理解,要重新修正我自己,有没有理解啊?好像懂一点吧,我觉得好像懂一点,因为我觉得懂你一点,不是你懂我一点。所谓止,到极点,所谓止水澄波,形容像一杯,一潭清水,慢慢宁静了,泥巴下去了,尘渣子下去,研制成功绿天清,下面像我们老朋友讲在河边喜欢钓鱼的,这个溪水清的游鱼可数啊,那一条小鱼过来都清清楚楚,这个就是观,止与观,心境要养成这个样子,那还得了啊,那就不得了,不得了了以后怎么样,就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以后,怎么,管他得啊了啊,了啊得的,随便了,等于我常说的,
http://www.wwmm.cn/%E5%B8%88/%E5%8D%97%E7%A6%85%E4%B8%83%E6%97%A5/%E5%8D%97%E7%A6%85%E4%B8%83%E6%97%A511.htm

止观(术语)梵名奢摩他,S/amatha毗钵舍那Vipas/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于谛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方便而言。则止属于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也。观者属于有门,生灭门,缘有为之事相而发达智解也。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则止在前,先伏烦恼,观在后,断烦恼,正证真如。盖止伏妄念,譬如磨镜。磨已,则镜体离诸垢(是断惑),能现万像(是证理),是即观也。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以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也。然则真观必寂然,故观即止,真止必明净,故止即观也。注维摩经曰:“什曰:始观等系心一处名为止。静极则明,明即慧为观也。”同五曰:“肇曰: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观三曰:“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中略)是就所破得名是止。息义停义者,缘心谛理,系念现前,停止不动。(中略)此就能止得名,即是停止义。观穿义者,智慧利用,穿灭烦恼。(中略)此就所破得名,立观穿观也。观达义者,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中略)是就能观得名,立观达观。”同一曰:“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又曰:“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净,呼之为观。”同二曰:“观如灯,止如密室。”起信论曰:“止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观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就方便存此方语约正止存梵言也。毗钵舍那亦如是也。以双现前时正名止观故。”止观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小止观曰:“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观一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同辅行曰:“止观静,观体明也。”又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大乘义章十曰:“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婆舍那,此翻名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

止而后能观:要停止下来,才能更好地洞察世界。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说明人处在社会上要知道停止,不管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当断则断,放弃一切,静下心来,回归宁静。这样才能抽离自己,更广泛地考察自己之外的世界,才能获得智慧,做出理智的判断和明智的抉择。
止(zhǐ):停止。这里指行为停止下来,静下心来。
观(guān):1、察看。2、对事物的看法。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止,而后能观” 语源语义 -
羽士艾培: 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你问的既是其中的一句)下面做解释. 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止 而后能观,中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基本意思.简单明了,不要一大堆的 -
羽士艾培: 止是指去除了私欲、克己,观是指能够获得大智慧的思考 1楼的意思是对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大学》中的“知止而后定”是什么意思? -
羽士艾培: “知止而后定”是不正确的,应该是”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什么意思 -
羽士艾培: 此话出自于《大学》,原句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然,你将此提问,归纳于宗教类.则儒家的定、静、安这三个阶段与佛家提倡的是有区别,如果从佛家角度来讲的话它就是用一个“定”字概括.而从儒家的角度而言,则朱子认为,此定、静、安本身就是境界,要想进入这个境界首先要知道“止”,“知止”而后才能虑.近代的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就曾提出,“知止而乐”,而非“知足而乐”.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解释下意思,不要复制. -
羽士艾培: 字面意思我就不解释了,其中定、静、安意思相近,其实都是静下心来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停下来,静心思考,走到问题的外面来,换换思维方式,有旁观者清的意思,这样地考虑问题,才会得到解决的方法,有新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相似的意思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什么意思? -
羽士艾培: 懂得极高的境界然后才有坚定的志向,有坚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够心静,心静然后才能够安泰,安泰然后才能够细虑,细虑然后才能够得到高的境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帮忙翻译一下大学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羽士艾培: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出自:春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意思 -
羽士艾培: 这句话出自《中庸》一书,是孔子的言论.它的意思是:只有懂得适度,才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只有内心稳定,才能达到宁静的状态;只有宁静,才能感到安定;只有安定,才能深思熟虑;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行动和思考中应该保持适度和平衡.它告诉我们,过度的追求和欲望会导致内心的不安和混乱,而只有通过适度的调节和内心的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安定和智慧.这种安定和智慧是通过思考和反思来获得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外在的成就或满足.这句话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内在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它提醒人们要谨慎思考,遵循中庸之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定,以便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知止是什么意思 -
羽士艾培: 知止 [清]佚其姓,画虾蟆游戏水草间,颇得天机.款署北固,当是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红豆树馆书画记》 【释义】: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8350021297: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泰,泰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未,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上这些句孑讲什么意思呢 -
羽士艾培:[答案]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