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的详细历史

作者&投稿:尧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探秘:传说燕王扫北扫的是哪儿~

从天津到河北再到山东,华北地区的民间一直都在传说“燕王扫北”。而燕王扫北到底扫的哪儿,却是说法不一,有人说扫的应该是北平以北,有人则说是扫的北平以南,却又不太理直气壮,因为那就成“燕王扫南”了。
那么,到底燕王扫北扫的是哪儿?
综观燕王朱棣,一生用兵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坐镇北平称燕王期间,向元朝残余势力用兵,先后多次向北出击,出战必胜,使北元再也缓不过劲儿来。显然,华北地区民间说的“燕王扫北”绝对不是指那次用兵,因为与他们无关。第二次用兵是从北平出发向南打,发起的是“靖@难战役”,理由是“清君侧”。
有必要说明,此次战役并非以排山倒海之势所向披靡,一举打到南京完成靖@难任务。此次战役打得很艰苦,前后用4年时间,在北平河北山东形成拉锯战,时进时退,过程十分惨烈。当燕王率军攻打别处时,北平曾遭南军多次围攻,险情频出。
朱元璋驾崩后,按嫡出顺序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称建文帝。建文帝要消除20多个皇叔的王位,朱棣受到威胁,才发靖@难之师清君侧。《明史·成祖一》载:建文元年(1399)8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至讨。己酉,师至真定(正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
可见,燕王够狠,首先拿雄县开了刀。据《明史》后文和其它史书说,燕王屠@城不是一地,有很多地方遭@屠,原因是当地兵民都骂他大@逆不@道,认为他的靖@难之师是叛@逆,是为夺@皇@位。这激怒了燕王。
耿炳文讨伐燕王的30万大军很快被打败,建文帝又急忙派曹国公李景隆上阵,合兵至50万,再讨燕王。
《明史》载,建文二年夏4月,李景隆兵包围燕王,燕王险遭不测。“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燕王多谋善战,且总是身先士卒,最终反败为胜,而后返回北平。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燕王再次出兵,又遭失败。二月又挥师出征,过海河三岔口,再夺德州,顺势南下。建文四年六月,终于攻进南京。建文帝失踪,燕王从此成为永乐皇帝。
燕王扫北到底扫的哪儿,至此已经明了,扫的就是南京北平之间,也正是这一区间百姓才有“燕王扫北”的传说故事。
为什么不说扫南而说扫北?史书没有任何评说。但可以推理,关于南北方位问题,应该先确定要点,如果要点在北平,就应该扫北平以北,如果要点定在南京,这就对了,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
为什么要点是南京呢?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站在首都说话,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若按地理位置说,河北山东一带本来就是北方,燕王扫的就是大明天下的北部,因此只能说是“燕王扫北”~

田芳的历史评书《燕王扫北》历史上确有此事。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文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1400年4月6日(明建文帝二年农历三十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一战即溃。而燕王且追且战,相继攻入南京,建文帝自 q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守北平(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

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称“靖难之战”,即民间流传的“燕王扫北”。

扩展资料

为什么不说扫南而说扫北?史书没有任何评说。但可以推理,关于南北方位问题,应该先确定要点,如果要点在北平,就应该扫北平以北,如果要点定在南京,这就对了,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

为什么要点是南京呢?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站在首都说话,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若按地理位置说,河北山东一带本来就是北方,燕王扫的就是大明天下的北部,因此只能说是“燕王扫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王扫北



朱元璋为巩固朱家帝业,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地残害功臣宿将。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内部也发生了分歧。

马娘娘利用垂帘听政的机会,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为燕王赶出南京,名义上叫朱棣去扫北,实则设下重重陷阱,欲置朱棣于死地。

在众多英雄的保护下,朱棣终于化险为夷,来到燕京。为了扫除韩马两党,为死去的功臣宿将报仇雪恨,燕王最终挂孝南征。

通过你死我活的较量,最后终于打到南京,清算了韩马两党的罪恶。燕王登上了大明永乐皇帝的宝座,重建万里长城,巩固了边防,从此,明朝进入了安定、生息的局面。

燕王朱棣的为政举措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完善地方监察制度,为明代分遣朝臣巡行天下的巡抚制度奠定基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但是此时的巡抚之名并不属于正式官职,仅仅作为一种临时派遣的职务。

为了加强对地方三司的监督,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朱棣派遣尚书蹇义等分巡各省,是巡抚制度萌芽的标志。宣德五年(1430年),巡抚制度由临时差遣的形式变成中央派往各省进行地方监察的常驻机构,并开始修建衙门。



你好,据我所知是:

你好,据我所知:
  “燕王扫北”实为“燕王扫碑”

在明万历《德州志》中,有从清代始就失传的史料。在此书的“古迹·十二连城”条目下说,德州城北三里有十二连城,洪武三十五年,总兵王元虎统兵十万征北,曾在那里屯兵,至今有城堡,是德州的一处景胜,名曰“空营夜月”。这条记载是德州旧志中唯一一条关于燕王征北的记载。洪武三十五年其实是建文四年(1402年),也就是朱棣赶跑建文帝而夺取皇位之年。朱棣当了皇帝后否认建文帝的资格及年号,于是把建文四年顺洪武纪年而改为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在这年,刚做皇帝不久的他就部署征北,总兵王元虎率兵来到德州,屯兵于十二连城。万历《德州志》关于此事的记载到此为止,没有关于十二连城修筑的记载,更没有关于在德州搏战的记载。如果当时真的在德州与北元作战,甚至杀到德州百姓大部分都灭绝,以致永乐年间向德州大移民,如此重大历史之变,德州旧志是不可能不记载的。如此看来,王元虎屯兵德州并不是民间传说的“燕王扫北”。

那“燕王扫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01年,笔者寻找到山西洪洞县县志办主任张青主编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志》,书中介绍到,明洪武、永乐年间大移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燕王扫碑”造成的。笔者此时如梦方醒,“扫北”其实是“扫碑”!由于“北”“碑”二字同音,加之朱棣有征北的史实,于是就将传说中的“燕王扫碑”误解为“燕王扫北”。

“燕王扫碑”,其实就是朱棣的“靖难之役”,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进行的惨烈的夺取皇位之战。原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皇太子已死,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轮到北平燕王朱棣的时候,由于朱棣是势力最大的王,曾与南京周旋,试图保住王位,但形势岌岌可危,于是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或许说书艺人、民间传说将“清君侧”演说成杀奸臣以祭扫皇祖之碑,于是“靖难之役”就被传说为“燕王扫碑”

  靖难之役与德州十二连城

明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韩观在北厂之北抢时间建起了十二连城,又称十二连营,遍布方圆十公里,营盘成城,相互呼应,可攻可守。七月,燕王朱棣“靖难”兵起,最后燕兵攻占了德州,后来南京又派兵夺回,将军盛庸进驻十二连营,与燕兵大战夹河而败,最终燕兵直捣南京,朱棣当了皇帝,“靖难之役”告终。“
在明嘉靖《德州志》的“德州十景”中,“空营夜月”就是其中一景,同时还附有七律和七绝两首咏诗。“十二连营遗址就在齿轮厂以北的十里方圆中,过去还曾出土过明代洪武年间制造的铜火铳、铜火炮等。乾隆德州进士李有基曾咏《十二连城歌》,“萧萧残垒卫河畔,悲流不断千年情。”

据我祖相传,我的祖先是经燕王扫北由山东省〈现河北省〉永平府烙亭县九里九甲九社迁至热河省建昌县的,之后屯垦戍边扎根那里近六百年历史。传说途中每个人都发一个布袋子,边走边拾马粪,待到边界时把马粪倒进河水里,蒙古人一看不知明军过来多少,望风而逃,结果没费一兵一卒收回失地。

王少贝的详细律师,你可以去参考历史课本,或者是看一些关于燕王的人物传记


关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传说。听我爸说我的老家也是从那里迁到河南来...
今天,我们将结合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对明代移民的传说进行一些剖析。首先,我们要了解“燕王扫北”和“燕王扫碑”的传说。民间传说中,明代移民的原因是因为“燕王扫北”,导致河北人口减少。然而,实际上,“燕王扫北”是指燕王朱棣出兵北征北元残余势力的征战,与华北地区的明代移民关系并不密切。真正与大移民有关的事件...

太平村位于哪里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太平村太平村东邻东升,南至子牙新河,西接刘庄,北靠友爱。据汉墓考证,东汉时此地就为人们群居地。明燕王扫北(1401年),灭绝人迹。1800年由窦庄子窦姓迁来在此开荒建村,繁衍生息,辛勤劳作,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基本以窦姓为主,其他姓氏占30%左右,1956年由河北,山东...

晋州侯氏民间传说
民间流传的关于晋州侯氏的传说,起源于明朝时期。一种说法认为,明代移民是因为“燕王扫北”导致河北人口减少,然而,这一说法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燕王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四子,虽曾参与平定元朝残余势力的战役,史称“燕王扫北”,但这些战争并未直接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真正与大规模移民相关的是“靖难...

严务村村名由来
严务村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与"燕王扫北"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因不满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河北和山东的战争中,燕王军队以杀戮百姓为手段,但最终在严务地界遭遇了意外。传说中,大雾降临,官兵自相残杀,燕王误以为是天意的警告,严务因此得以幸免于战火...

永乐店的历史
永乐店这个吉祥如意的名字,具有600年的悠久历史,明朝燕王朱棣曾驻军于此处,亦即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1403年他称帝(明成祖)后,定年号为“永乐”,并为此地御赐“永乐店”之名。明穆宗时,被尊为贵妃的李娘娘就出生在这里。明神宗(万历)继位,其生母李娘娘被尊称为“慈圣太后”。现任市政协...

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邵姓迁民到陕西寻祖?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北”说起了。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

“燕王扫北”有多少人因此而死亡?你怎么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人们经常说一句话,这个人不是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朱元璋,李世民,雍正等等这些,统一的特点就是杀人无数,六亲不认,但是他们没有把皇帝做偏,能够给百姓带来一些安泰,足矣 满遗们炮制所谓的燕王扫北,为了冲淡民众对满清大屠杀的记忆吗?有什么史料出处吗?而满清大屠杀可是各地县志都有记载的!

齐家务乡文化传说
齐家务,一个饱含历史沉淀的古老村庄,其名字的由来富有戏剧性。明代的“靖难之役”或称“燕王扫北”,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战乱与灾难中,中原百姓的愚忠精神和对和平的渴望促使他们自发抵抗燕军。然而,一个名叫“起家雾”的村庄因一场大雾奇迹般地躲过了屠城之祸,后演变成今天的“齐家务”...

大唐勇将 扫北王罗通
罗通是大唐勇将,被誉为扫北王。罗通是小说《罗通扫北》中的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其原型是罗士信。罗通是罗成之子,白马银枪,有乃父之风,武艺超群,罗家枪法神出鬼没。在唐高祖李渊时,罗通挂帅扫北,连挑北国数十员上将,因功被封为扫北王。罗通少年挂帅扫北,威风八面。罗通与屠炉公主...

你的家庭有哪些迁徙的历史
我在东北黑龙江的农村出生,长大。打我记事起,我的父辈、祖辈和曾祖父,就都生活在那个小村子里。但听家里的老人说,我们老家云南的,在十多代前一直都是医生,随「燕王扫北」来到北方,后来就定居在内蒙赤峰。因为我的历史水平仅限于高中历史,所以对于老人口中的「燕王扫北」没什么印象,还以为是...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燕王扫北(明成祖为彻底解决元朝残余势力的战役) - 搜狗百科
詹孟洛伟: 正史上叫做靖难之役或者靖难之乱变,自1399年开始至1402年结束共3年.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
詹孟洛伟: 明成祖朱棣在未当皇帝前被封为燕王,驻北京.明代初期个地方藩王都有兵权.当时,明朝虽然建立但居于漠北(现在内蒙地区)的蒙古骑兵仍然是明朝的的最大威胁.朱棣镇守北京时,四次对北方的蒙古族发动攻击,最远打到现金包头一带,重创蒙古骑兵.史称“燕王扫北”.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燕王扫北是咋回事呀 -
詹孟洛伟: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守北平(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称“靖难之战”,即民间流传的“燕王扫北”.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434.htm#sub453434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沧州旧城历史上被“燕 - 王 - 扫 - 北”的士兵,屠,城,了?仅余铁狮子? -
詹孟洛伟: 在明朝初期沧州发生的最大事情就是“燕王扫北”.沧州一带民间长期流传着那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靖难之役”,民间称作“燕王扫北”.实际上那是一场皇位争夺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 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位后,翌年...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何为燕王扫?何为燕王扫北
詹孟洛伟: 明太祖朱元璋 (1328 年 10 月 21 曰一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汉族, 明朝开国... “蒙元余孽未消,臣子愿请天兵镇守北疆.”朱元璋欣然同意,册封朱棣为燕王,镇...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明朝燕王扫北跟着来的镇守济宁的大将军是谁? -
詹孟洛伟: 燕王扫北的燕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他10岁受封燕王,20岁就藩北平,两次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1399年起兵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攻下南京,即皇帝位. 燕王扫北或指其镇守北平时期北征北元,或指靖难之役时对河北地区的扫荡和屠杀,或通指自其北上就藩至攻下南京这二十二年时间.

龙胜各族自治县18689678547: 燕王扫北是什么数字? -
詹孟洛伟: 燕王扫北代表数字是:8 燕王扫北指的是洪武年间,燕王朱棣领北平之军联合宁王朱权一起北征,明朝初年蓝玉曾率兵横扫北漠,蓝玉死后北方蒙古有死灰复燃之势,于是朱元璋封自己勇武的四子朱棣为燕王,让他在战时率领北平之军抗击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朱棣屡次北伐功绩赫赫于是才有燕王扫北这一说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