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路中三元 ’ 这句诗是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单于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计数是逢二进一还是逢十进一~

古人计数大都是采用十进制,可能是跟人有十个手指有关。现在发现的仅有古巴比伦和玛雅数字采用的不是十进制。但没有采用2进制的,用2进制计数非常不方便。

现代的2进制主要是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电路只能表示“是”和“否”两种状态,为了将这两种状态对应数字化,就必须采用2进制。

此签有 凡事大吉大利的意思,
所以我觉得大概是说你如果接受她两人在一起会好,不接受她也好,都好。
你现在就像是一个贫穷人得到了宝贝,你的想法会如你所愿,此签挂中第一。

至于专不专业,我经常帮人在网上解签,但我没有摆摊,所以就不知道算不算专业了,你信就信,不信就等等看别人怎么还有什么别的答案吧!

首先纠正:商路——商辂。
一、典故:
1、商辂中三元:
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
2、商辂品茶结金兰:
据《霞山郑氏宗谱》记载,该村“爱敬堂”中所挂的一副楹联:“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乃商辂之手笔。这源于流传霞山“商辂品茶结金兰”的故事。
宣德四年(1429年),商辂燕游时为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理学家朱熹、吕祖谦曾在此讲学的包山书院,因留恋美景、仰慕朱吕而误了行程,借宿于当地石匠张卯生家。张石匠手艺精湛却生活贫寒,想不出什么可以拿来招待客人的,便让妻子把不久前从青云岭上采下刚炒好的新茶沏上一壶招待商辂。商辂注视杯里,轻雾缥缈,澄清玉碧,芽叶朵朵,煞是赏心悦目,呷了两口,只觉味醇清香、爽口宜人、滋味隽永、沁入心脾,大呼:“好茶、好茶,品不在‘天池云雾’下。”连问“是何名茶?”张石匠见问,心生惭愧:摘自高山,妻子炒制,算哪门子名茶?听客人说什么云雾,随口回答:“是高山云雾茶。”第二天一早,商辂告别张卯生回归故里,但“云雾茶”三字却就此铭刻在心头。
时隔不久,张卯生就接到商辂来信:“因功‘赐第南薰里’(《明史》载),为兴建府第,特邀张石匠打造石础。”张卯生阅后,心中非常高兴,知商辂喜好“高山云雾”,除带好工具外,特别嘱咐妻子专门为其采制新茶数斤,带往淳安。
那个时候,霞山有个大财主郑旦,“早失怙,出入概不问,孝事叔祖孀母,外惟读书交接名士”,听说了这段佳话,非常仰慕商辂,于是请张石匠代为相邀。正统乙丑年(1445年),为迎商辂的到来,郑旦着手重建永敬堂。竣工之日,永敬堂内张灯结彩,红烛高烧,大学士商辂与张石匠应邀赴会。三人虽属同年、同月、同日所生,但按时辰排定,张卯生为长,郑旦次之,商辂最小。然而,郑旦却拥商辂坐首席,而让张卯生坐于末位。商辂再三推让不掉,怕有拂主人之兴,只得权且落坐。宴中对饮畅谈,言谈中,郑旦明显表露出尊商薄张之意。张卯生心中已然不悦,但为不影响三人之间的友谊,只装做不知道,低头饮酒,这一切商辂悄悄看在眼里。
宴后,旦公知商辂爱茶,端上当时极为名贵的“西湖龙井”和“峨嵋珠茶”,商辂不动声色地慢慢品过后,拿出张石匠送给他的 “高山云雾”请旦公品尝。旦公巨富,喝的都是上等名茶,并不知当地自制土茶的滋味,一品之下,只觉香气清幽、滋味醇爽;细细品味,淡淡的苦涩与甘醇交融在一起,心底涌出一股清香,绕齿不绝……也大呼“好茶”,随口吟道:“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商辂见状“哈哈”一笑,接过话题说:“人生交友,犹如品茶,高山云雾,虽无龙井之贵,亦不及珠茶之富,然,吸天地之灵气,饮岩泉之浆乳,质淳而德厚,此乃其它名茶之不及也。”商辂喝了口茶接着说:“茶分三种,各有千秋,何不以长补短,相得益彰呢?”话音一落,郑旦就感心中不安。俗话说:听鼓听声,听话听音。他是个精明人,知道商辂的言外之意,越思越想,越为刚才自己重名轻友的举止感到羞愧。于是,急忙走到石匠张卯生的面前深深一躬,并亲扶他与商辂相并而坐。面对此情此景,商辂禁不住大声赞好,并命人备下文房四宝,当即泼墨挥毫写下一副楹联: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旦公品其意味,为牢记这次教训,遂取对联“爱敬”二字,改“永敬堂”为“爱敬堂”。后正堂所挂“爱敬堂”匾为商辂公手书。
商辂目睹郑旦适才所为,深知他也是一个心存仁厚、知错能改的忠信之士,于是举起茶杯风趣地说:“此茶喝到此时,已喝出味道来了,我提议,以茶代酒,义结金兰如何?”张卯生、郑旦异口同声说:“好!”当即三人点烛焚香,结为异姓兄弟。这段佳话,一直流传于淳安、开化两地。据史料记载:自此商辂对霞山的感情更加深厚,经常往返两地探亲访友,相传爱敬堂正厅就是因商辂的关系而仿金銮殿建制加了三级台阶,死后还在古驿道旁留下一座衣冠冢。
二、人物简介:
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商辂十分刻苦勤奋,他的家境不富裕,没有火烛,无法在夜间读书,他就点松明来读书学习,常常到深夜。家中无钱买笔纸,他就用干树枝在沙地里练字,发明烟灰加水的办法代替墨,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岁时,他进入县学学习,这是当时官办的法定学堂,也是商辂开始科举考试的第一站。此后,商辂的学习如鱼得水,进步很快,他贯通经史,文笔出众,考试时常常是第一名。十八岁,他成为增生,这在当时属于一种官费读书的学员。也就是说商辂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可以安心读书了。三年以后,即宣德十年(1435),二十二岁的商辂参加浙江省的乡试考试,考取了第一名,中解元,表明商辂不再是普通人了,他已经有了举人的功名,有资格进京赴考,参加全国的会试考试了。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无数读书人梦想的解元称号,此时的商辂可谓是春风得意,而他也准备向下一个目标前进。第二年(正统元年1436),他带着浙江省第一名的光环,踌躇满志地去北京应试。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个全省第一名,居然名落孙山。也许是他过于自满导致了考试的失利,而这个打击使他萌生了放弃科举考试的想法。如果这个主意变为现实,中国就少了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了。幸好,一个考官极力劝阻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商辂才恢复信心,准备下一次的考试。经过六年的苦读,二十九岁的商辂参加了会试考试,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而这次商辂却没有颓废,他决定留在京城,进入太学学习。聪颖的天资加上勤奋的汗水必然会得到上天的垂青。正统十年(1445)是决定商辂命运的一年。这位来自浙江淳安的平民子弟考取了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了会元,意味着他是这一年全国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最后在殿试考试中,商辂又一次夺魁,明英宗钦点他为状元,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历史性记录。


陇县13524192976: 连中三元典故的由来是什么? -
窦郎卤米: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长洲人钱柴,在乾隆年间连获乡、会、殿试第一名,乾隆爱才,亲赋“三元诗”纪瑞致贺. “连中三元”一语由此而来.

陇县13524192976: 观音灵签:第八六签吉凶:上签典故:商辂中三元宫位:申宫诗曰春来花发映阳台 万里车来进宝财若得禹门三级浪 恰如平地一声雷签语 此卦上朝见帝之象... -
窦郎卤米:[答案] 诸事皆吉,

陇县13524192976: 关于“连中三元”典故的由来? -
窦郎卤米: 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分别为科举制度下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连中三元指接连在乡试、会试与殿试中考取第一名.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十三出:「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均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三元及第」,现在都拿来比喻接连获胜.在宋元明清三级考试制里,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连中三元极少出现,堪称科场佳话.据知元代仅一人(王宗哲),明代三百年中亦只两人(黄观、商辖).

陇县13524192976: 问: 50 观音灵签:第八六签 吉凶:上签 典故:商辂中三元 宫位:申宫 诗曰春来花发映阳 -
窦郎卤米: 上签就是好事.静观时变吧.

陇县13524192976: 如图:请高手指点
窦郎卤米: 第八十六签 《古人》 商路中三元 上签春来花发映阳台 万里车来进宝财若得禹门三级浪 恰如平地一声雷【解曰】朝帝受* 如贫得宝 谋望从心 卦中第一【仙机】此签从心所欲 *事皆吉这是一个算命的签 右边是说你的签的情况 左边红色的是解释

陇县13524192976: 描述冠军的成语 -
窦郎卤米: 独占鳌头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桂折一枝 比喻登科及第. 出处:唐·白居...

陇县13524192976: 成语什么什么绕梁 -
窦郎卤米: 岁寒三友、孟母三迁、韦编三绝、狡兔三窟、退避三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约法三章、连中三元、两面三刀、垂涎三尺、日上三竿、三十三天、六韬三略、网开三面、五大三粗、半夜三更、一日三秋、一波三折、一日三省、勇冠三军、读书三到、一时三刻、君子三戒、冰冻三尺、火冒三丈、一唱三叹、华封三祝、一板三眼、利市三倍

陇县13524192976: 及第!!! -
窦郎卤米: 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