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一直用什么历法

作者&投稿:贡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的国家历法一直沿用农历,直到哪年而告终?~

你好。
【阴历】全城“太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单位的历法。我你俗称农历。自西汉沿用至今。我们的节假日就是一次为根据的,如春节、正月十五、二月二、端午节、七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腊八节、祭灶、除夕夜等。(你说阴历那年会告终)
【阳历】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亦称‘回归年’)。公元纪年相穿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元年。我国自1911年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所以又称“国历”、“新历”。公元纪元今为世界多数国家采用,故称“公元”。
【干支历】,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为准的纪年法。如2014年“甲午”,我国是农业国,农耕按节气运作。干支纪年已有3000年历史。我国的农耕、养生、作息都是按干支历运作。尤其值得我们自豪的是3000多年来干支纪日,从未混乱过。比之阳历早了1000多年。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字若思,出生在邢州邢台,是中国元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制造科学仪器的专家。 郭守敬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小的天文仪器。他继承祖父郭荣的家学,刻苦钻研天文、算学、水利方面的知识。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负责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后来太史局改名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了天文台。当时还有杨恭懿等人一起参予此事。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编出了新历,由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们首先分析研究了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王恂和郭守敬主张制历应“明历之理”并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因此在新历法制定过程有许多重要的成果。 《授时历》也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和南宋杨忠辅制的统天历一样,以365.2425日作为一回归年,如果以小时计算,是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九分十二秒,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二十六秒,经过三千三百二十年后才相差一日,跟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但是格里历公元1582年才开始使用,比《授时历》要晚三百年,比统天历更晚了近四百年。 应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亮以及五星运行,在研制《授时历》的过程中,郭守敬等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授时历应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亮以及五星逐日运行的情况,要欧洲早四百年,英国天文学家格列高里最先对招差法作了说明(公元1670年),在牛顿的著作中,直到公元1676至1678年才出现招差法的普遍公式。 《授时历》编成以后,郭守敬集中精力编写著作,先后撰成《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天文书稿十多种,一百多卷。这些书籍,包括极其珍贵的两个星表,后来都失传了。仅《授时历经》、《授时历议》和简仪、圭表等几种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由于载入《元史》,才得以保存下来。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计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是一样的。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郭守敬等人根据大量观测资料,并仔细研究了自西汉以来的七十种历法,编制出了新历法――授时历。从公元1281年起,《授时历》开始在全国颁布实行,使用时间长达三百六十三年(公元1281-1643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长的一部历法。 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13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郭守敬在研制新历法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了西汉以来的70多种历法,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同时也坚持进行实际的测量,努力提高新历法的精度。

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称为农历、阴历、殷历、古历、旧历等。夏历属于一种阴阳历,以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作为一个月,平均月长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叫作“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夏历、殷历和周历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以子月(今农历11月)为正月、周历以丑月(今农历12月)为正月。
历代之历法:
古六历
颛顼历 - 秦朝、西汉(? - 公元前104年)
太初历(三统历) - 西汉、新朝、东汉(公元前104年 - 84年)
四分历 - 东汉(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东吴(222年)、蜀汉(221年 - 263年)
干象历 - 东吴(223年 - 280年)
景初历 - 曹魏、西晋、东晋、刘宋(237年 - 444年)、北魏(398年 - 451年)
元嘉历 - 刘宋、南齐、南梁(445年 - 509年)
大明历 - 南梁、南陈(510年 - 589年)
三纪历 - 后秦(384年 - 517年)
玄始历 - 北凉(412年 - 439年)、北魏(452年 - 522年)
正光历 - 北魏(523年 - 534年)、东魏(535年 - 539年)、西魏(535年 - 556年)、北周(556年 - 565年)
兴和历 - 东魏(540年 - 550年)
天保历 - 北齐(551年 - 577年)
天和历 - 北周(566年 - 578年)
大象历 - 北周(579年 - 581年)、隋朝(581年 - 583年)
开皇历 - 隋(584年 - 596年)
大业历 - 隋(597年 - 618年)
皇极历
戊寅元历 - 唐朝(619年 - 664年)
麟徳历 - 唐(665年 - 728年)
大衍历 - 唐(729年 - 761年)
五纪历 - 唐(762年 - 783年)
正元历 - 唐(784年 - 806年)
观象历 - 唐(807年 - 821年)
宣明历 - 唐(822年 - 892年)
崇玄历 - 唐(893年 - 907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8年 - 955年)
九执历
符天历
调元历 - 后晋(939年 - 943年?)、辽朝(961年? - 993年)
大明历 - 辽(994年 - 1125年)
钦天历 - 后周(956年 - 960年)、北宋(960年 - 963年)
应天历 - 北宋(963年 - 981年)
干元历 - 北宋(981年 - 1001年)
仪天历 - 北宋(1001年 - 1023年)
崇天历 - 北宋(1024年 - 1065年;1068年 - 1075年)
明天历 - 北宋(1065年 - 1068年)
奉元历 - 北宋(1075年 - 1093年)
观天历 - 北宋(1094年 - 1102年)
占天历 - 北宋(1103年 - 1105年)
纪元历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
统元历 - 南宋(1136年 - 1167年)
干道历 - 南宋(1168年 - 1176年)
淳熙历 - 南宋(1177年 - 1190年)
会元历 - 南宋(1191年 - 1198年)
统天历 - 南宋(1199年 - 1207年)
开禧历 - 南宋(1208年 - 1251年)
淳祐历 - 南宋(1252年)
会天历 - 南宋(1253年 - 1270年)
成天历 - 南宋(1271年 - 1276年)
大明历 - 金朝(1137年 - 1181年)
重修大明历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
授时历(大统历)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
时宪历 - 清朝(1645年 - 1911年)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用干儿子来管理国家的帝王吗?
在中国古代,确实有很多帝王喜欢收干儿子,但皇帝绝不会把皇位传给这些干儿子。对于这些干儿子,皇帝会给他们赐官,让他们帮忙巩固自己的江山,但给他们的权力绝对不会很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帝王喜欢认干儿子。明朝朱元璋。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极爱收养义子,像朱文刚和朱文忠都是他...

中国历史上白色为什么总是不祥之色,外国却完全相反?
西方对于白色的崇拜,是因为宗教的关系吧。西方不同于我国,他们都有自己所信仰宗教,并且对教义深信不疑,直至今日都是如此。白色本身就不能沾染一丝颜色,不然就会格外明显。因为宗教中宣扬的纯洁、至善等品质,让西方然很容易联想到白色,渐渐地,白色就成了美好的主色调。虽然白色在历史上被大多数人...

历史上关羽真正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上的关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是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当然剑也会作为近身的防卫武器,自然也就更不会是所谓青龙偃月刀了。

什么繁荣是国运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盛世无不伴随着文化的...
国家繁荣是国运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盛世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拓展知识:“国宝”一词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于难,其荣多矣。按照杜预的批注,这里的“国宝”指的是馨(是古代食器,馨是古代乐器)这样的商周青铜器,是上古国家朝拜祭祀等礼仪重器,说明了...

请问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意义和影响:李悝的改革不仅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

骑兵在中国历史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种主要兵种的?
战国时期。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

中国历史上的三代是指哪三个朝代
陈来先生也认为:“周代所集大成而发展的‘周礼’、‘礼乐’显然早已超出宗教礼仪的范围。历史上所谓‘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分明是指一套制度与文化的建构。若从后世《礼记》所说,‘礼’根本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总的来说,古代所谓礼包含制度与礼仪两大部分,虽然国家的礼仪也可以看作是制度的一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谁?拜托各位了 3Q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生平 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后继续他父亲的政策,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

历史上的公元前和公元的区别?
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请教:中国历史上什么时期出现铁锅
北宋时期。北宋时期我国炼铁技术进步、产铁量大增才出现了根本的扭转。北宋时期铁的年产量最高时候已经高达800万斤,这个产量看起来多,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也不过就是4000吨铁(我国现在的钢铁年产量都是亿吨级的)。但是在古代,全国年产4000吨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按照当时铁锅的制造重量来计算,...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古代一直采用一种传统的历史,这种历史把一年分为24气节,指导农业产,因此被称为 ,也叫 . -
仲长朱宜妥:[答案]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 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古代采用的历法是 也叫 -
仲长朱宜妥: 我国的古代历法,把回归年作为年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月的单位,是一种兼顾阳历和阴历的阴阳合历. 我国古代采用的历法(农历),也叫(阴历).参考资料:http://www.szsta.org/ws-kepu/canpin.asp?id=926古代历法所谓历法,简单说...

沙洋县15314716575: 我国古代一直采用一种传统的历法,这种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因此被称为(),也叫 -
仲长朱宜妥:[答案] 因此被称为(农历),也叫(阴历)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用最久的历法是 -
仲长朱宜妥: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达364年

沙洋县15314716575: 我国古代使用过的历法都有哪些?
仲长朱宜妥: 大致从商代就开始,我国就已实行阴阳历了.从春秋战国到清代,我国历代用过的历法,共有66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十余种.

沙洋县15314716575: 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什么,是谁制定的? -
仲长朱宜妥:[答案] 应该是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吧.《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行用时间最长的历法.从元代颁布开始,历经整个明代,一直到清初的360多年中,行用的历法实际上都是《授时历》,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授时历》之所...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古代的国家历法一直沿用农历,直到哪年而告终? -
仲长朱宜妥: 你好.【阴历】全城“太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单位的历法.我你俗称农历.自西汉沿用至今.我们的节假日就是一次为根据的,如春节、正月十五、二月二、端午节、七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腊八节、祭灶、除...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最久的历法 -
仲长朱宜妥: 在我国,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

沙洋县15314716575: 中国古代古代一直采用一种传统的历法是这种历法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被称为什么?
仲长朱宜妥: 农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