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时,皇宫的屋子里都有一个小火炉冒着青烟..那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徭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漳州那边女的出嫁有什么风俗?~

一、常规婚嫁
  古时,漳州的婚嫁基本按传统的“六礼”进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张删简古礼,清代漳州宿儒蔡世远谓“吾闽昏(婚)礼由纳采、纳币、请期而亲迎”。可见其时已将六礼中的“问名”并入“纳采”之中,并将“纳吉”与“纳征”合而为“纳币”。据蔡氏所辑《朱子家礼》,婚礼的程序为:“将昏,主人告于祠堂,遂以酒醮其子而诫之,子受酒跪听训诫……”此当为诗书之家所设。民间嫁娶较侧重于物质形式,礼俗极繁复,而且地区差别很大。
  (一)议婚
  议婚相当于古代的“纳采”和“问名”。旧时,漳州的婚姻极重媒妁,“虽世契,非媒妁不相缔结”。媒人是议婚阶段的关键人物。
  1.探家风
  又称“摆家风”、“踏家风”。在正式求亲之前,男女双方都要设法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女方对此更加慎重,事先要请自家的亲戚上男家去探家风,了解对方家庭成员的为人,并摸清其经济状况。
  2.求庚
  男方备名帖礼物,让媒人到女家问婚。女方同意提亲就会收下礼品,并将待嫁闺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客家用白纸)上,一般写“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作为庚帖交媒人转给男方。
  3.合婚
  男方收到女方的庚帖后置于神明、祖先案上卜卦,然后将女方的庚帖在供桌的香炉下放置三天。在此期间如人畜平安,无吵架、生病或摔破碗碟之类情事,就可以说是“三日圆”或“三日好”。三天后请算命先生“合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断两人是否适于结婚。旧时,女儿出生后,如果生辰不是十全十美,父母就请算命先生伪造一个旺夫、旺家、财库十足的好“八字”,故俗谚云:“男命无假,女命无真”。合婚一事纯粹是自欺欺人。
  若双方命理配合,男方就把自己的庚帖并备礼饼、红包送给女方。送庚帖者一般是男方的叔伯,挑着装礼饼和红包钱的红漆竹篮,到女家后从大门直上厅堂,将红篮摆到供桌上,告知女方祖宗有人向其待字的后代求婚。女方父母祭拜祖宗后拆帖,亦请算命先生合婚。
  4.相亲
  合婚之后,双方各备礼品,先后由媒人陪长辈前往对方家中相亲。待字姑娘必须亲自接待男方的客人,奉茶敬客。
  双方彼此满意即可定亲,由双方家长商定聘金、聘礼以及妆奁的厚薄,并大概确定完婚的日期。结婚日期喜欢定在龙年,不喜欢定在虎年。农历七月为鬼月,婚期也不会定在这个月。男女双方年龄加起来正好50岁则暂不成亲。客家人在农历三、六两个月份忌提亲、不嫁娶,有“田水白,不吉利”之说。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由女方开出礼单。
  (二)定婚
  定婚相当于古代的“纳吉”、“纳征”和“请期”,算作办喜事的开始。自此时起直到婚后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及其亲属不得参与丧事,以免“红白相克”,不利喜家。定婚包括以下礼俗:
  1.定亲
  又称“过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长辈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礼品一般为布料、香烛、冰糖、线面、橘饼、槟榔、?N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12色。
  女家应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女方家长将男方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就完成“食定”的仪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回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等礼品。同时,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
  2.行聘
  又称“提聘”或“送大定”。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挑一担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金帛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糖、红圆子和其他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衣裙及其他议定的礼物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
  男方送礼时应开具聘帖,罗列礼物名数。如:婚书一对、聘金若干、金钗一支、鸡鸭各两只。应写上“婚书成通,聘金全封,金钗全副,德禽成双,家凫四翼”等字。彩礼送到时,女家鸣炮欢迎,以礼品奉敬祖先,并依礼接待来人。女方不能将礼物全部收下,要割下排骨和猪脚让男方客人带回,称为“压篮底”或“回程”。女方也可能回赠另外的礼物,如定亲新郎的衣服鞋袜、未来舅姑的鞋袜等。
  女方收到彩礼后就要准备嫁妆。富家的嫁妆叫“全厅面”,包括女儿终身使用的物品,小至马桶、针线,大至田契、房契,甚至还有棺材和寿衣,称为“生死不求人”。旧时,富家嫁女还将“随嫁□(音干)”(媵婢)作为嫁妆。贫户嫁女只备“半厅面”:几套衣服、花粉、镜奁、剪、尺、被、帐及一些日常用品。嫁妆一般包括马桶,寓意早得贵子。另外还要准备一对“带路鸡”作陪嫁,带路鸡要选刚打鸣的公鸡和即将下蛋的母鸡。迎娶之日用红头绳或红绸缎一条,两端各捆一只鸡的脚,使公鸡母鸡并排而蹲,装进新饭篮里,由新娘伴(女傧相)提到新郎家。
  3.送日
  男方择定吉日迎亲并经女方同意后,便书写红帖正式通知女方迎娶日期和落轿时应避属相冲克的人,然后依礼行事。因而有俗话说:“隔壁做亲情,礼数着照行。”
  (1)添妆与添丁
  行聘以后,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和喜糖。送日以后,女方的亲友要送红包或礼物到女家,谓之“添妆”;男方的亲友也要送红包或礼物,为男方“添丁”。贺喜的财礼必须在迎娶日前送到,否则不吉利,婚家不接受。
  (2)裁制婚衣
  送日之后,男女两家要择日祀神上香,然后裁制婚衣,称“开剪”。除礼服外,还要裁制新郎新娘的白色内衣内裤。婚后新娘要妥善收藏这套内衣内裤,直到她死时再换上这套内衣内裤入棺。有说此举含有重贞操的意思;亦有说陈元光入漳,倡导汉畲通婚,时畲族男子战死,畲族女子议定内着白衣以悼念死者。新娘的婚礼服为红袄红裙,配上绣花红鞋,衣服上要绣上“??”形以祈吉祥,俗称“打万字”。
  (3)挽面
  新娘出嫁前要择日祀神上香,请专业的妇女为其“挽面”,就是用细线交叉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俗称为“开面”,表示出阁成人。
  (4)安床
  娶亲前男家要将洞房布置妥当,首先要择吉日安床挂帐。床铺必须顺着屋梁的方向放置,否则称为“担楹”,不吉。床安好后要请一两个属龙的(其次选属蛇的)男孩爬上新床翻滚嬉闹,象征新娘连生贵子,称“翻床”。
  裁制婚衣、挽面和安床都不能让寡妇、属虎的妇女参与或观看。亲友送来的贺联、贺幛及其他贺礼应在大厅内陈列出来,其中新郎的舅父送来的贺幛应悬挂在厅堂正中。厅堂里要点上三撮香火和一对红烛。
  迎娶前夕,女方家长会请人携带新卧具、镜奁、箱柜等物前往男家布置洞房。完婚前,新郎不可在新房单独过夜,必须有一两个平辈的男子伴睡,称为“暖房”。睡伴首选为属龙的,忌选属虎的。
  (三)完婚
  依正统的家礼,婚礼中“亲迎”是六礼之一,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漳州在清代“乡俗间有不亲迎者”,历来不强调新郎亲自迎娶新妇,不少是请“好命人”(福分大的人)代为上门迎接新娘。而对迎娶的细节却十分讲究,一丝不苟。
  1.出阁
  新娘出阁仪式繁复,而且各县(区)各不相同。清代,漳州嫁女要有“保姆翼以行”。各地都有专门主持这类仪式的妇女,称为“送嫁姆”。她要陪伴新娘到夫家,一切仪式由她主持和指导。
  (1)上头
  新娘在迎娶日要以香花、石榴枝叶熬汤沐浴,换上婚衣。送嫁姆请新娘走到大厅来,边唱:“请出厅,做人好名声。”新娘出来后送嫁姆拉着新娘的手,让她端坐在大厅里的一面大?R□(音俩)(以篾编成,用于晾晒谷物的浅平大圆筐)内倒置的米斗上,一边唱:“坐依正,新娘得人疼。”然后由长辈或“好命”的妇女为她梳头、簪髻、戴花,称为“上头”。有的仅在厅中的神位前由母亲(母亲不在则由其他女性长辈代替)插上首饰,表示已抚育成人。此礼为古代笄礼的孑遗。新娘还要戴上凤冠,有的地方头上要插茉草以祛邪,插石榴花心叶以示多结贵子,插早稻穗以表早得子。
  新娘打扮完毕,全家团聚吃一顿告别酒宴。宴席固定是12道菜,称“十二碗圆”。食后新娘与亲友郑重告辞,然后退入内室。
  (2)上轿
  男方迎亲队伍到后,经过傧相们再三催请,新娘随身带上一面制煞的小镜和一个装着象征“连生贵子,百子千孙”的莲子、花生、桂花、石榴、茉莉花心等吉祥物的袋子,走出厅堂向神明、祖宗神位及双亲行跪拜礼辞行。
  父母为女儿覆上盖头,送嫁姆唱:“乌巾罩上头,新娘贤慧囝婿□(音搞,能干)。”家人将点燃的鞭炮抛上屋顶,并用米筛遮在新娘头顶上,使新娘不见天日,父母随即扶新娘上轿。
  轿内多放有红圆子和冬瓜糖,新娘一路抛撒冬瓜糖,寓意此路可常来常往。
  (3)离家
  新娘上轿后即从轿上扔出纸扇,谓之“放性地(脾气)”。父亲将一碗清水泼向轿后,这是古人嫁女戒勿“大归”(走回头路)的遗俗。
  花轿起行,新娘应在轿中号啕大哭,谓之“哭好命”、“哭兴旺”。同时娘家立即紧闭大门或以米筛挡门,有的地方新娘的母亲还要坐在大门槛上,以免娘家的财运、地气被新娘带走,也寓意新娘免得走回头路。
  2.迎亲
  旧时,迎亲要用花轿。20年代,漳州城区开辟马路,开始以马车迎亲;后来又改用黄包车、自行车、轿车迎亲。农村地区到50年代才逐渐废弃花轿,以乘客运汽车迎亲;70年代后流行骑自行车、坐拖拉机或汽车迎亲。
  迎亲要择吉时出发,一般多安排在凌晨时分。上路前有关的人要吃一顿宴席,席上照例有12道菜,其中一盘全烧鲤鱼不得动箸,其余各盘大家都要吃到。
  旧时,富家的迎亲队伍上路时由两个佣人执一对书写姓氏的红灯笼在队前引导,接着是八音乐队,一顶送嫁姆坐的油布轿、五顶给傧相和小叔坐的披红彩的竹帘轿、一顶给新郎坐的不挂竹帘略作装饰的官轿、一顶四人抬的装饰精致的花轿,最后是盛礼物、嫁妆的扛□(音匣,装礼品的大木箱)。匣的数目多的有12匣、24匣,最多的可达60匣,俗称“百二杠”(120人扛)。一般平民的迎亲队伍只有一两顶轿,乐队和扛匣的人数也少,由两个男孩用带根叶的甘蔗各挑一对红灯笼走在队前,队伍最后一个挑着布袋,内装便桶和子孙桶(产盆)。一些地方迎亲队伍由“拖青”的人走在最后。“拖青”的多为男孩,拖的是枝叶齐全的松枝或榕枝,有的是拖头尾齐全的鲜竹。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时燃放鞭炮。放过三阵炮后女家开大门请迎亲队伍进门。男家送上两扎礼炮,一书“两姓合婚”、一书“百子千孙”。女家收入“两姓合婚”的一扎,将“百子千孙”一扎回赠给男家。
  接着,女家宴请迎亲队伍。男方陪新郎前去迎亲的“袍架”(傧相)在席间要设法偷窃两只酒盅,带回男家放在洞房里的新床下,俗谓可使新娘早生贵子。女家对男方傧相偷酒盅要佯作没发现。
  吃过宴席,男方的傧相催请新娘上轿。新娘要找各种借口推托,经数次催促才出厅准备启程。新娘上轿后,迎亲队伍接过嫁妆,有时还加上女方准备带到婆家种植的带根的毛竹,返回男家。女方若有随嫁婢,也坐轿随新娘同去。客家习俗,女方要有人手执“火龙”(火把)送嫁随行,谓之“开路制煞”。
  迎亲队伍一路上鼓吹(乐器)齐鸣,每经村巷、寺庙、桥梁都要鸣炮过路。到男家门口要将花轿停放在一面大?R□(音俩)内,等待吉时。良辰一到,新郎要猛踢一下花轿门,使新娘吓一跳,俗谓可使新郎以后不致惧内。送嫁姆随即打开轿门,小叔执红漆盘盛两颗红柑请新娘下轿,新娘回赠以红包。然后由“好命”(寿高多子孙、夫妻双全)的老妇女扶新娘出轿。送嫁姆唱:“新娘踏土,生囡好囡模;踏依在(稳),生囡胖狮狮。”同时有长辈用贴上八卦的米筛(现在多用雨伞)遮在新娘头顶上,另有人在地上铺红毯或新席或染红的麻袋,让新娘走进大门。
  送嫁姆随新娘进大门,口中要唱好话,如过门槛唱:“过户??(音定,门坎),有吃又有穿”等等。新娘进门的礼节在漳州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此刻要将炉膛里的火用水浇灭,而且不许新娘踩门槛,谓可避免新娘脾气大,驾凌于他人之上。万一新娘踩到门槛上去,就暗中将举在她头上方的米筛放低来压一压凤冠,使她受惊来破此招。有的地方则相反地要生起炭火炉或烧一把稻草,让新娘“跨火薰”,而且要新娘踩门槛。有的地方当新娘到家门时长辈要暂时避开,以免“相冲”。客家人当新娘入门时要宰杀一只鸡,在门前放几只碗让新娘跨过,称“拦门鸡”。
  如果新娘的生辰八字中犯“破娘家”或“破婆家”,主持婚礼的人就会在大门口预先放一片完好的瓦片,新娘入门时踩破瓦片,旁边的人随即说:“都破了!都破了!”以此禳解八字中的缺陷。
  3.成亲
  漳州完婚的仪式大致包括古代的拜堂和合卺。男方要请一个内行人来主持仪式,称为“管事”。
  新娘进门后,管事手捧圆斗,边走边唱好话边撒斗里的谷粒,引导新娘走上厅堂。管事高声唱礼,新夫妇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夫妻交拜成礼。
  拜堂后在送嫁姆引导下新郎以红缎牵新娘入洞房,双双坐在床沿上,同时厅堂鸣炮,开始大宴宾客。
  新娘进洞房时,新郎的家人要把带路鸡放进床底下,然后撒米引诱,想方设法使公鸡先走出来,预兆新娘头胎生男孩。带路的母鸡在一两天内下蛋也被视为新娘早生早育的吉兆。送嫁姆在进洞房的前后都不停地唱好话,她教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红色或黑色绸盖帕,并指导新夫妇食用洞房里由12道菜组成的“新娘桌”。送嫁姆先将酒倒在一对以红线联系在一起的酒杯里,让新夫妇互递酒杯,同饮合卺酒。接着,送嫁姆要为新郎、新娘搛菜,每吃一道菜她就唱一句与这道菜有关的吉利话,12道菜寓意12个月,月月美满。“好命人”点燃洞房里的一对红烛。自是夜起,洞房里要连续13夜彻夜灯火不熄。
  厅堂的宴席上由新郎舅父坐首席,新郎的父亲作为主人向来宾敬酒。酒过三巡,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席终鸣炮送客,至门而止。有些地方新娘要一直呆在洞房里,仅由新郎和家长出面敬酒。在客家的婚宴上,由新娘的叔父或兄弟坐首席。
  清代,漳州就有看新娘和闹洞房之俗。“于初婚之日,亲戚朋友拥挤而至,索见新妇,嘲谑新婿。”新婚宴席散后,新夫妇端坐床沿,男左女右,中间插坐一个男孩,送嫁姆和其他人以次就坐,一两个男孩上床翻腾跳跃嬉闹一番,象征新娘早生贵子。新娘要向众人分发糖果、花生、蜜饯等,众人边吃边念歌谣式的吉利话。为增加喜庆的热闹气氛,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与新娘逗乐戏谑,新娘必须端坐任亲友观看、笑闹,由送嫁姆来应付一切。闹洞房时参加者不必拘泥于自己的辈分和地位,故有俗谚:“闹洞房,无大细。”但闹洞房者不得站到门槛上,也不得将雨伞带入洞房。
  闹洞房的人走后,小叔捧进甜汤圆,称“合房圆”,新娘要赏给红包,然后与新郎一起吃合房圆。有的地方合房圆要由新郎新娘亲自搓成。吃过合房圆,送嫁姆退出,新夫妇即可安歇。
  一些地方,婚礼中“新娘桌”的陈设与祭死人的供桌类似,婚床上要铺的草席也属葬死人的用品,这些寓意两人要白头偕老,至死不渝。新郎新妇的亵衣以白布制成,婚后三日洗净珍藏,以备死时再贴身穿上,此俗也与贞操和互相忠诚的观念有关。
  (四)婚后
  完婚之后,喜事并不算办完,此后4个月内不得参与他人的红白事活动。同时也忌家庭内的喜事“相冲”。一年之内家中不能有两个喜事,如儿女之中有两个嫁娶,或一个嫁娶一个生育;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再增加一个喜事,俗称“三打散”,就没有忌讳了。
  清代,漳州旧俗,合卺后“越日父母持汤饼?璺浚?三日而后庙见,见毕旋马,乃执妇事”。后来婚后的礼俗逐渐有所变化。
  1.出厅
  新婚的第二天,新娘在鸡鸣时就要出洞房,盥洗修容,准备正式参与婆家的家庭生活。
  新娘先要煎四果汤,或者以桂圆干或蜜金枣沏成甜茶,准备“拜茶”。待到全宅的上辈上堂,新妇便到厅堂祭祀祖先和神明,然后端甜茶敬奉尊长,并把自娘家带来的鞋子敬献给公婆,随后公婆引新娘与全家大小见面。拜茶即古代“庙见”之遗礼,长辈接受新妇拜奉甜茶时要在茶盘内压上红包。拜茶所得的红包钱照例尽归新娘私有。
  拜茶后新娘由送嫁姆陪同下厨初掌炊事。新娘要下厨做第一次饭菜,显示自己的身手;此外还要喂猪、饲鸡、舂米,显示自己的勤快。后者有时只是象征性的,新娘只舂几下米,撒一把谷子,搅一下泔水缸。
  新娘每做一件事或做一个动作,送嫁姆就要在旁边唱一句针对这种家务事的吉利话。如新娘搅泔水缸时要说:“搅潘(泔水)搅会浮,饲猪恰大牛(比牛还大)。”
  2.探房
  迎娶的第三天,新娘的弟弟要坐轿到姐夫家探望,俗称“舅子探房”,是古代“?`女”的遗俗。
  舅子带糖、饼、香粉、抹头发的茶籽油和一篮鲜花或纸制石榴花,径直走进新房,将礼物放在床上,并邀请姐姐回娘家作客。婆家应设宴隆重招待阿舅。
  3.归宁
  完婚后过一定时间新娘要“回门”(回娘家),俗称“做客”。新婿有时应陪同前往,俗称“回礼”。送嫁姆也同时伴新娘回门,至此完成她的任务。
  迎娶后的第四天(有的地方是第七天)新娘首次归宁,俗称“做头摆(次)客”,客家人则称“转朝”。依礼新婿要陪同并备香烛、礼炮、礼饼、猪脚等礼物。上路时如有小舅子同行,则舅爷轿在前,新夫妇在后。若步行则新郎要跟在新娘后面,俗称“趁(跟随)某(妻)吃”。
  抵娘家时岳父母到门前欢迎,入门后新娘径入旧闺房和女眷们话家常,新郎则留在厅堂上接受甜茶的款待。岳父要引女婿与亲友相见。有的地方礼俗,新郎要以红包分赠岳家亲属。按例,中午岳父母要宴请姑爷,厅堂上新婿坐首席;新娘则在内室坐首席,其他女眷作陪。
  宴席散后新夫妇休息片刻即应告辞回归。回程时要男轿在前,女轿在后。首次归宁的新夫妇不得在岳父母家过夜,如确因归途遥远需要留宿,也不得同床,否则对娘家大不利。
  女儿做客返回婆家时,娘家要赠送布料、上插石榴花枝的甜糯米饭、一对连根带叶箍上红纸的甘蔗、一对或一窝脚上绑红布的雏鸡。雏鸡用小竹笼装,挂在轿(或车)前,俗称“带路鸡”。有的地方还赠一对猪崽,称“带路猪”。有的地方娘家要派小舅子捧一瓶花生油伴送新娘回婆家;花生油是添灯的油,寓意尽快添丁。
  按旧俗,新娘婚后12天和婚后一个月还各应归宁一次,来回都要携带礼品。但夫婿就不一定再陪同,而且新妇可以在娘家留宿几天。以后新妇回娘家就习以为常,无须遵守特别的礼仪。
  二、非常规婚俗
  (一)童养媳
  漳州俗称“新妇仔”。穷人将女儿卖给人家当新妇仔往往要通过中人,要写卖身契。有的家庭因生育女婴过多而将女儿送给人家当新妇仔,则不写卖身契,也不收身价。
  贫寒之家无力负担聘金与婚礼的费用,便预先抱养幼女,待其成年后与自家的儿子成亲,俗称“顶对”。届时由父母选定吉日让其先期返回生身父母家或寄托在亲友家里,举行一个简单的迎娶仪式与自己的儿子完婚。如果办不起婚礼,就在除夕之夜备12碗糯米甜圆子合卺成婚,称“廿九老”。
  如果家主没有儿子,抱养一个新妇仔在家,将来自己生了儿子,长大后就给他们婚配,俗称“压花枝”。如果家主一直没有生儿子,就招进一个男子与新妇仔成亲,俗称“新妇仔后生。”
  富裕人家买新妇仔当婢女使唤,新妇仔长大成人后被主人遣嫁,收回身价钱。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老区人民政权明令废除童养媳,童养媳翻身,自主婚姻。
  50年代颁布的《婚姻法》,禁止抱养童养媳。但农村中直到70年代仍有童养媳,有的是假以养女的形式。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80年代,抱养童养媳的陋俗自然消失。
  (二)入赘
  旧时,男到女家成婚,称为“被招”,或叫“吊大灯”。女方招夫的原因有几种:女方乏嗣,需招入男人以传宗接代;女方父母钟爱女儿,不忍其嫁出;女方有土地而缺乏劳力;寡妇不忍离开亲人,招夫维持家庭生活等。
  男方被招赘多因经济困难,无力娶妻,只得投靠女方。赘婿在家庭中地位不高,生子以妻姓为姓,稍有能力的男人都不肯入赘女家。因而赘婿多数素质不高,有的好吃懒做。故俗谚云:“雇的不是工,招的不是翁(丈夫)。”
  入赘一般要“做字”(订协议),其内容包括婚后所生子女的姓氏、财产的继承分配等,主要用以规范入赘者的行为。除了双方画押外还要请证人签名。
  入赘的婚礼很简单,男方送女方一些米芳、糕饼之类便算定亲。入赘之日送几个银元作聘金,几个礼饼作见面礼,即可拜堂,喝过喜酒便算合卺。
  50年代以后,提倡男女婚姻平等,传嗣奉香火的观念逐渐淡薄,赘婿不改姓,所生子女可从母姓也可从父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男到女家的情况逐渐增多,赘婿不再受到歧视,社会上对入赘已经习以为常。
  (三)中表婚
  兄弟的子女和姐妹的子女结婚,明清两代都曾禁止。但民间认为中表婚是“亲上加亲”,所以屡禁不止。以姨表亲为主,俗以为姑舅血缘太近,不利于通婚,故有“姑表骨头亲,姨表半路认”之谚。
  封建时代禁止同姓通婚,形成五服内不通婚的习俗。后来提倡自由恋爱,打破这一惯例;但有的地方矫枉过正,一些农村中通婚圈越来越小。聚族而居村社的情况更为严重,华安高石、云霄乌螺所辖自然村同属一姓,由于房前娶屋后,楼内嫁楼外,人口素质愈益低下。此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再婚
  旧时,男女地位不平等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再婚的旧俗上。男人丧偶再娶是理所当然的,女人丧偶再嫁(俗称“后嫁”)则要遭到社会的歧视。男人丧妻如欲再娶,就在葬妻之前手持雨伞,肩背包袱作外出远行状,从亡妻的棺上跳过,口中念“跳过棺,走过番(下南洋)”或“我去过番”或“我要回唐山”(自南洋归国),然后再跳过一个火堆。俗认为如此,亡妻的鬼魂就不会来作祟,所谓“跳棺走过关,跳火没事尾”。
  妇女丧夫依旧俗应守寡终身,如要改嫁须征得原婆家同意,新婆家要满足原婆家的要求,写成婚书。寡妇要先回娘家后再改嫁,临行前要将亡夫的灵牌翻转,或者用布蒙起来,以免鬼魂跟着作祟。娶寡妇都在晚上,由后门进出,不举行婚礼。邻居也关闭门户,以免招致不祥。寡妇再嫁要在十字路口跳火而过,并将自己的替身(草人)烧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丧偶再婚已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法律所允许,跳棺和烧替身的陋俗也自行消亡。
  (五)顺孝婚
  男女双方定婚之后,任一方的直系长辈去世,已定婚的晚辈可在其弥留之际或刚断气之时完婚,婚礼可以简化,丧事喜事同时办,即所谓“脚尾直(咽气)免找日”。此举乃为在出殡的队伍中多一个“成人”后辈,以显示死者“好命”,使葬礼排场气派。若不行顺孝婚,须将婚礼推迟到三年孝满之后。
  现在不强调三年服丧期,故没人再举行顺孝婚。
  (六)冥婚
  又称“配阴亲”,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婚姻的畸变形式。民国时期,漳州还屡有这类荒谬的冥婚。
  抱主拜堂定婚之后男人身亡,女方若矢志守寡,可以留在娘家终身不嫁,称“望门寡”。也有女方守“登堂寡”或“过门守节”,即在未婚夫死后女子仍然过门,由亡者的姐妹捧亡者的神牌(木主),与未婚妻拜堂“成婚”,再到墓地拜见鬼夫。此后女方就留在婆家守寡,婆家将为她在族中收养一个男孩,继祧为嗣。
  娶鬼女女子未婚夭折,其弟或小侄在路上物色青年人,以钱财引诱其答应娶鬼女为妻。商定条件后其人便依古礼行聘、迎娶,不过新娘是纸扎成的,事后焚烧纸人,两家便当作亲家互相往来。
  合葬婚未婚的子女夭亡后,家长物色有死去异性子女的家庭,两家若达成协议,就让这一对生前未结过婚的男女联婚,并择吉日举行“婚礼”。开女墓抬女棺,伴纸扎妆奁送到男方墓地,开墓起棺,以纸扎床帐等物布置成一新房,最后将男女棺并排合葬。双方亲友送冥籍作贺仪,双方家长设宴请客。从此两家便将鬼夫妻的香火合为一处,并彼此以亲家的关系长期维持来往。
  现在随着文明的进步,无论何种类型的冥婚均已不禁自灭。
  (七)蓄妾
  旧时,豪门富户多有纳妾,俗称“娶细姨”。妾的地位略高于媵婢,妾的父母也不被当作岳父母看待。最常见的蓄妾方式是将随嫁□(音干)(妻子陪嫁的丫环)收为偏房,俗称“赤脚的”;但这样也并未改变她的媵婢身分,甚至蓄妾者的子女也只称她为“赤脚老母”。
  也有花钱向贫寒人家买一个女儿为妾,俗称“买进一个安姐”;也有娶戏班、妓院或社会上其他阶层的妇女为妾。娶妾只能用二人抬的小轿,而且多数不举行婚礼,也有人举行很铺张的婚礼,但无论如何不能比娶正妻的仪式隆重。
  50年代,禁止纳妾,一些地主富农的妾向政府提出离婚要求并都得到批准。70年代末,一夫多妻的现象基本消灭。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别有钱人而私置外室,俗称“饲查某”(养女人),变相的蓄妾重新出现。
  三、船户婚俗
  船户不与陆上居民通婚,同姓不婚配。船上若有闺女待嫁,船头甲板上要放置一盆茉莉花。船户之间嫁女不收聘金,即使收点钱也全用于办嫁妆。新嫁娘不坐花轿,两家的船靠拢后搁上跳板就可以过门。但新婚仪式仍很隆重,拜天地、拜祖先神明、拜灶君,喝喜酒都与陆上人家无异。船户飘泊不定,年节时也无亲家间互相做客的习俗。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楔子



  曲弯弯走在这条扩了又扩的马路上,远远地就听见了歌声。

  这是她来来回回无数次走过的上学放学的路——可如今,面目已全非了。初中毕业已经四年了,她现在正放暑假,开学就大二了。四年来,从未再走过的路,一时又让她无端地想起往事来了。

  记得那时,她走路总喜欢拣一粒漂亮的彩石子踢的,先一脚踢得远远地,然后追上去,然后再踢,然后再追上去……一路地踢着它回家或者上学,一直地踢到教室或者家门口,又或者,再也找不到的地方……

  想着,那个自以为已经长大了的、刚上初中的女孩子,便出现在冉冉而落的无限斜阳里了:拖着她的猎袋(她管她的书包叫猎袋),哼着歌,自得其乐地摘些野花野草来玩:要么把花瓣一片一片地撕下来,一路地学天女散花;要么把一种毛茸茸的像裂开的小扇子似的野草叶子粘在衣襟上作装饰;要么在扣眼里插上两支昂昂然的狗尾草什么的……

  嗯——那里,那里本该有一棵很大很老的老榕树的,老榕树底下,本该有一间老木屋的,老木屋风檐底下本该吊一只古旧的红灯笼的,红灯笼上本该用明黄色写着“有水”两个字的……啊,是了,老木屋的窗台,曾经是她堆积秋海棠厚厚的肉质花瓣的地方。记得每次经过,她都要朝木楞窗棂里、黑洞洞的老屋张看一眼的,然后把花瓣堆上去,堆上去。而风,却擅自把它们风干了,吹散了,洒落了……红红点点地绣了一地。

  那里,还有那里,本该有一辆又老又破的大卡车的,轮胎瘪了,漆皮剥落了,孤零零地废弃在那里,从来也不见有人来把它拖走。而它,曾经是弯弯的里程碑呢。因为,它正好介于家和学校中间,看见它,就是说,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这么样想着的时候,弯弯忽然驻了足。嗯——还有,还有,那两个成天冲冲杀杀、追追打打的男孩子呢?那整个初中时代,就总是不经意或远或近一起行走在这同一条路上的男孩子呢?恍然地,弯弯又看见了那两个熟悉的少年,从打不开的车门里,爬进了破卡车的驾驶室,坐在旧皮垫子上,煞有介事地转动着锈迹斑斑的方向盘,拼命地揿着不会响的喇叭,大喊大叫着,高兴得什么似的……

  今天,四年之后的今天,初中同学的第一次聚会,可能遇到他俩吗?

  远远的歌声似断似续地飘绵而来,弯弯便寻了歌声行去——天!多想快些见到他们。激动的心因此满满地涨了起来,四年了啊,他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变了还是没变?

  就在S中旁边,她看见了那个名叫“返屋企玩”的歌舞厅。通体透明的落地大玻璃正被忧郁的夕阳浸泡着——浸得恍如一泓纯净的玫瑰红葡萄酒似的。准是这里了。

  弯弯定定地立着,耳中便听见了那支呢喃的英文歌曲,那原是西蒙和加丰克尔的歌声:“告诉她为我织一件薄薄的衬衫,薄薄的衬衫,再涂上欧芹、洋苏叶、迷迭香和麝香草……”

  这歌声如此熟悉,仿佛一种心往神追的深深呼唤似的,弯弯不禁浑身一震,心便惶惶地悬了起来。怎么?他也来了吗?那个……他?弯弯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了,那个多年来没有结局的故事,等来的就是这样的重逢吗?抬起眼来,却见东边,渐渐地升起一钩新月,淡淡的,薄润而且透明;而西边,却还悬着一轮红日,圆圆的,苍凉而且沉静。哎——因为太阳属于白昼,月亮属于夜晚,所以只有在那样偶然的一瞬间,太阳和月亮才会相逢。

  弯弯转过身去,徘徊了许久,终于没有踏入热洛的聚会,独自一人,往前走,往前走——天自顾自地黑下来了,所有那些如幻如电的往事,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出来……

  如果你想听听年少时的梦,就请坐在我的台阶上吧。

  那些且莹且浊的往事啊,是谁欲歌却泪?





  第一话聆歌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弯弯记得,那一天她起得很早,低低地吟了半阕李清照的《菩萨蛮》,施施地推开了素木窗,撩起风兰和吊竹梅悬垂而成的花帘——帘上,疏疏地缀了几颗淡淡的花苞,欲开还羞,欲开还羞似的。时令早过了立秋,可给人的感觉还是春天呢。





  2005-07-14 17:19 回复

  218.25.160.* 3楼



  清晨的阳光被风吹着,飘得满屋都是。邻家老太起得更早,点起的红泥小火炉上,正熬着莲子糖粥,糖粥噗噗地冒着袅袅青烟,和着米饭的清香,透过窗子弥漫进来。一缕缕虚虚幻幻的金色光束——穿透了梧桐树纷披的枝叶——散落下来,散落下来,看得见烟雾的颗粒在其中悠悠悬浮。一声声清亮的鸟啼,空空的,空空的,仿佛近在耳畔,又远在竹深林密不知处似的。

  弯弯颈上搭了块白毛巾,走在淡淡的风里,一任满头潇洒的发丝——微微地飞扬。来到落了一地细细碎碎桂花的露井边,打了一木盆清凉的井水。然后,浇了一匙蔷薇花露在里面,一边搅匀,一边依着井栏,用葫芦瓢舀了水,冲洗丝丝流淌的长发——自然的气息,花草的清香,就这么一齐收藏在秀发里了……

  邻家老太熄了火,就着爬满薜荔藤蔓的古老的石墙角——坐在小杌凳上,手里端着粗陶碗,一边吹气,一边喝粥。一只老黑猫懒洋洋地伏在她脚边,拱着背暖暖地晒太阳。一时,老太太撩起了眼皮,却见一个小姑娘,穿着一身洁白的芭蕉布长裙,在熹微的晨光中娉娉婷婷地走来,凉滑幽芬的湿发披在双肩。

  “哟!”爽直的老太太忍不住挑起了大拇指,“小姑娘,真漂亮!”

  弯弯便笑了,灿烂如一朵在阳光尖端盛放的白百合。

  正是暑假快要结束,新学年尚未开始的时候,弯弯收到了市重点S中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上说,那一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报了到,弯弯就是一名全新的中学生了。

  真是梦寐以求的日子。以前,从后窗常常可以看见S中的学生在做广播操,妈妈有时就会说:“弯儿,来看——那就是S中,只有最聪明的哥哥姐姐才能上S中,弯儿长大以后也要上S中哦!”说时,眼里满满地全是期盼。弯弯远远地望着大哥哥大姐姐们随着广播操的音乐一起一伏,觉得他们真是幸福啊。那时,在她眼里,S中就是天堂。如果我也能戴上S中的校徽走在街上,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高视阔步该多好?

  没想到,这么美好的愿望这么快就要实现了。

  一个暑假都呆在家里,真是闷也闷死了。弯弯盼着早些开学,也好早些见到新同学呀。所以,匆匆吃了早饭,就心急火燎地往学校去。

  终于坐在打扫干净的新教室里了——初一六班,嗯。什么都那么令人兴奋,而窗外,就是开满白蔷薇的花池。弯弯故意地转过脸去,漫不经心地看那些饱涨浑圆的花苞。其实,她心里更想研究的是——这满满一屋子来自各个小学的优等生——她的新同学呀。

  蓦地,小山坡那边,一个小黑点升出了地平线,是谁飞扬的发,镀了一道日色的金边?渐渐地,升出了冷峻的眉与眼,渐渐地,升出了英挺的鼻与唇,渐渐地,升出了一张俊美的男孩子的脸,渐渐地,升出了一身靛蓝色牛仔衣的少年。他轮开两条长腿飞奔在地平线上,背后衬着硕大浑圆的红日,遇到什么障碍就一越而过,一切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么地无所谓。他越过操场的栏杆,越过打横的自行车,越过教室前的花池……然后又一越,倏地就停在了大家面前,仿佛施了什么定身法似的站住了,然后面不红、心不跳,若无其事地找了个空座位坐下来——真是优雅如豹呢。

  弯弯不由脸上红了一红,暗怪自己竟然看了陌生的男孩这么久。毕竟,十三岁,是个容易心动的年龄,就因为男孩酷帅的跑动姿势和对一切全不在乎的年少,让弯弯深深地记住了他。

  七年以后的今天,弯弯回想起当时的羞涩来,还不禁胸闷气短。那就是他留给她的最初印记吗?也许,也许,再过一百年,他——也仍是她心灵的捕手吧?

  后来,班主任燕老师走了进来。那时的燕老师——那么地年轻貌美呀,是个刚从N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新鲜人。她只是那么静静地在讲台后面一立,也没像其他老师似的,拿着教鞭狠敲着黑板使劲嚷嚷:“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教室里却蓦地静了下来。她仿佛晨雾中山风拂过的野百合,恬淡、娴静却又率真爽直,有着林黛玉一样古典美的清新容貌,而骨子里却是现代女性的活力四射和敢作敢为。她的目光只是不经意地转了一个角度,就突然地笼罩了一室的光华。大家全都不知不觉地失了神态,在那一瞬间,似乎都被她至美的光芒震住了。





  2005-07-14 17:19 回复

  218.25.160.* 4楼



  至于燕老师当时穿的是什么,这会儿弯弯是一点也想不起了。也许,一个真正的美人,需要的本就不是叮叮当当珠光宝气的金银首饰——她自身的光芒就足以令所有的珠宝黯然失色了。只记得,燕老师是喜欢趣致的植物饰品的。聪明的她总能令人耳目一新。或者采一朵含苞欲放的红玫瑰斜斜地插在挽起的发上,挑一缕青丝飘荡在颊边、耳际;或者串两朵清秀的白玉兰,穿在扣眼上,一步一摇,一步一荡的;又或者,用红豆和菩提子串了几圈手链绕在皓腕上,如果不经心碰了哪里,就会轻轻地发几声脆响……那一份潇洒出尘,清新自然的感觉就在这漫不经心的插花戴草中找到了——“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难怪后来,读到杜甫的《佳人》时,大家全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燕老师——那样一种香远益清的风神之美呀。再后来,女孩子们私下里议论那些当红明星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拿了她们来和燕老师做比较。结果,比来比去,却得出结论说,那是什么第一美女呀?哪里有燕老师那么耐看那么有味道?

  那天,弯弯第一眼看见燕老师的时候,就喜欢上她了。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都是一下子的事。弯弯喜欢的人就一直喜欢,讨厌的人就一直讨厌,从来没有理由的。

  不大记得燕老师说了什么了,只记得,最后,她说要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回家以后,每人制作一盘30分钟左右的录音带,内容、形式不限,只要尽情展现自我就行。开学以后,我们将从每个四人小组中推选出一盒优秀的‘个人专辑’。然后,集中起来,再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奖……”

  弯弯一开始听说要做作业,想着还没正式开学,就要忙作业了,心里老大一阵沮丧。等听明白了是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作业”以后,就会心地笑了。很有创意——弯弯想,有谁做过这样的作业?从那一刻起,弯弯就下定了决心,要拼命想法给燕老师——留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

  回家的路上,弯弯一边采来路边的小野花,插在扣眼里,一边就在心里谋划开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

  一回到家,就端了一纸盒的空白磁带出来,挑了一盒SONY的。等填饱了录音机张开的大口以后,却拿不定主意了,该先说什么好呢?

  于是,取了纸笔出来写草稿。却怔怔地端着面庞,想了好半天。哎——该从何说起呢?对着镜子看了又看,把自己看清楚了。那镜子里的,是一张天使般无瑕的面孔。纵然挑剔地看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出什么缺憾——太完美了,完美得不真实。虚虚幻幻犹似玻璃一样脆弱的、易碎的,总是带些伤感,总是要伤人或者伤自己似的。正是因为太完美了,妈妈反倒担心了:“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弯儿现在已经出落得这么完美了,长大了会不会反尔变丑了呢?”

  妈妈的担心也是弯弯的担心,哎——如果我长大以后,能像燕老师那样就好了。出了好一会神,弯弯才想出了这么几句:“我的名字叫曲弯弯,像那一曲弯弯的月亮。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很静很孤单。我喜欢和镜子说话,喜欢把名字写在水上,喜欢空气中渗入音乐,喜欢让风吹散我的长发……”

  弯弯很喜欢这样感性的自我介绍。清了清嗓子,郑重地按下了录音、播放键,用极缓极缓的声音读了一遍。结果是:很不满意。我的声音怎么这么尖而紧呢?怎么一点也不从容舒缓呢?弯弯挑剔着想。然后,毫不犹豫地把它抹掉了——重新来过。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尽量平和地、沉静地,想象着幽远的意境。然后,才缓缓开始读了。可才读了两句不到就读错了,哎——

  制作专辑真是不容易。为了精益求精,弯弯就这么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抹了录,录了抹……短短一盒30分钟的专辑,却用去了她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专辑有一个特点,就是——弯弯说:“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吹风笛……”然后,就吹了一支《今晚等一下》的曲子。接下来,弯弯又说:“有一支歌,是我最喜欢的……”然后,清唱了那支老歌《芦花舟》,唱时,还和着节拍,敲起了方响,叮叮地敲出金属余音袅娜的清脆与高古。然后说:“怎么样?听出是什么曲子了吗?”“我还喜欢写诗,虽然写得不好,但是,我还是喜欢写,我可以读一首我自己写的小诗给你听”……整个专辑,都是这样独白式的,有着一种随意与松散,好像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似的,其实,弯弯可用心了——是精心策划的漫不经心。





  2005-07-14 17:19 回复

  218.25.160.* 5楼



  制作专辑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小小的意外发生,常常弄得弯弯啼笑皆非,可是等这一切都过去了,弯弯却无端地怀念起来:怀念因为妈妈开门进来而被打断的诗朗诵;怀念因为吹到最后、神经绷得太紧而误吹的一个滑音;怀念唱着唱着,忽然忍不住了的笑声……

  然后,弯弯在一张银灰色的卡纸上,用墨水钢笔画了一个长发在风中如云翻涌的女孩,半垂着长长的眼睫,脸上有一种如梦的忧伤,旁边写了“真我”两个字,作为这盒专辑的题名。最后,又用白色水粉加了几道笔触,稍稍提亮了一下,就没再填别的颜色了。这种画风源自印象主义大师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轻盈流动的轮廓、若隐若现的线条、不雕不饰的素净、淡淡弥漫的忧伤,这些都是弯弯喜欢的。最后的最后,弯弯用美工刀把它裁了下来,折在磁带的透明盒子里,作了专辑的封套。嗯,仅凭自己——竟能弄出这样好的效果来,很兴奋呀——难道还会有谁比我更多才多艺吗?弯弯得意地想。

  开学以后的一个星期,弯弯交上了这张“个人专辑”——《真我》,一如蚌母交出了孕育经年的珍珠。

  燕老师特意安排了一个下午开主题班会,专门播放入选的12盒专辑。那一天,可真是大开眼界得厉害——有说单口相声的,有讲故事的,有拉小提琴的,还有弹古筝的……却原来,初一六班卧虎藏龙啊。

  后来,弯弯的专辑登台亮相了。从头至尾,同学们的惊呼声就未消歇过。是的,那几分不事喧哗的灵气,那几分隐约若虚的才华,所有人都分明感觉到了。连燕老师都不禁夸弯弯了,说,那其中有一种意境,有一种美,在初中生里,很难得呀。

  弯弯真有点喜洋洋空阔无边的感觉了,却还一再告诫自己别高兴太早——还没最后敲定呢。可心里却无端地自信——以为夺冠非她莫属了。

  哎——周瑜死时,连呼三声:“既生瑜,何生亮?”弯弯也想大呼三声“既生弯,何生焰”了。但是,周瑜是满怀遗恨满怀嫉妒的,弯弯呢?没有遗恨,没有嫉妒,却很复杂。

  播到最后一盒专辑的时候,正打下课铃,同学们先是一阵骚动,都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了。可是,却猝然飘来了那样的歌声,那样清扬的歌声——伴着原声吉他,一层一层地婉吟着——游走在呼吸中,迢递数里——将至绝处,却又幽幽地来了,仿佛柔肠百结,泫然回首似的——极缓极轻地唱出的正是RichardMarx的《Rightherewaiting(此情可待)》:“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Whateverittakesorhowmyheartbreaks,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无论你去哪里,无论你做什么,我永远在这里等你,无论等待多久,无论如何心碎,我永远在这里等你)…”如此地反反复复,悠悠长长,一如白莲悄然绽放,绽放——渐渐地展露淡远的莲芯……大家静静地听着,心便一点一点地飞散开来——随歌声盈盈而去了。

  歌者是用心在唱的,歌声停了,却还久久、久久不绝,那种伴随歌声的喃喃自语和轻轻叹息,是那样地直指人心。也许,真正的艺术总是直接来自于心灵,并且诉诸于心灵的吧?弯弯的心被深深地悸动着,她不信这会是一个十三岁少年的歌声,它是穿行都市的风和飘落高原的雪,沉痛并且无言的——

  “我的名字叫辛飞焰。”他说,“我要站在雪山之巅,披衣等待所有的风。风把我吹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

  “音乐?”他淡笑一下,“是生命的沉醉。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活在最爱的一首歌里。我不为谁唱——只唱给自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鬼呀?如此素酷,如此从容,如此不惊轻尘地就说出了如此深隽的话语?

  再后来,他就被大家强烈要求着,站在了讲台上,唱了那支西蒙和加丰克尔的英文老歌《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欧芹、洋苏叶、迷迭香和麝香草)》:“告诉她为我织一件薄薄的衬衫,薄薄的衬衫,再涂上欧芹、洋苏叶、迷迭香和麝香草……”唱的时候,眼里竟有晶莹闪烁的一点,声音很轻很轻,可是,却飘绵不绝。其实,在座的没有谁能全听懂,可是,就连班上嗓门最大的夏雨佳,也忘记了胡闹,听得痴痴醉了。这世上不会有哪一种语言,能让全世界的人听了都微微地垂泪,因为听不懂的语言,等于空气。但是,音乐可以,音乐是一种心境,它穿透了你,向你诉说一切。也许,多年以后,你再也记不起歌词的细节,但是,只要你一哼起那曲调,那一份意境却又——依然弥漫于心。





  2005-07-14 17:19 回复

  218.25.160.* 6楼



  歌声停了,引来满堂的喝彩,同学们又是鼓掌,又是煽动:“酷啊!辛飞焰——再来一首!再来一首!”于是,他就用他传奇的嗓音,唱了一支又一支的英文老歌:《寂静之声》、《无心快语》、《我翅膀下的清风》、《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却原来,英文歌是如此地不同于中文的单音节,它光滑一如游鱼,上扬、下行、回旋、顿挫,变化繁复地窜来窜去,不时地触痛你曾经的记忆,让久已忘记流泪的你,再也不想压抑什么,再也不想放逐什么,只想痛痛快快地——流泪……

  弯弯就这样理所当然地输掉了同他的第一场较量。

  后来,班上就风靡起英文歌了。听英文歌,唱英文歌,成了六班的时尚。聪明如夏雨佳者流,嘴里嚼着口香糖,耳里塞着耳机,动用了父母亲大人三令五申不准听歌曲、只准听英语的随身听,来了个天衣无缝的折中——听英文歌。女孩子们的歌本上,也摈弃了灰色恋情的流行歌曲,转而疯狂地传抄英文歌了——虽然歌词大意谁也不懂。下了课,歌声就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的,总有人喜欢含糊着唱上几声。

  可是,从来没有谁能唱得像他那样纯净耐听的——从来没有。所以后来,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女孩开始暗恋他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女孩表示欣赏他。而会不会唱好听的英文歌,倒成了女孩子评价男孩子有没有魅力的标准了。

  哎——没有什么可以超越,音乐或者一声叹息的高度——如同塞壬们至美的歌声,能够魅惑奥德修斯们死于莽荒、不作归计。他的歌声——也让弯弯第一次感受到一种颤栗的喜悦,禁不住地要仰望苍穹——想着要把云彩吸引过来,使它忘我,降临到地上。

  什么时候,他能仅为我一人唱一支歌呢?弯弯思量着。

  许多年了,那盒《真我》专辑还收藏在一只加了锁的抽屉里,它只得了二等奖。有时,弯弯会偶然地扫它一眼,也想翻出来听听,但终于没有。

  那不是十三岁时的一场梦吗?既然是梦,就不可能捉住,就让一切随风吧——嗯?





  第二话竞答



  也许,弯弯只是想要他只为自己一个人唱一支歌的缘故,便总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较量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赢他一回——也好让他对自己刮目相看呀。可是,接下来的班长竞选也好,摸底考试也罢,弯弯都输了。

  辛飞焰当选为初一六班的班长.......

檀香。
表明品味,让屋子香味,迷信崇拜等等作用。

驱蚊

是香炉啊


中国古代皇帝住的宫殿都叫什么
答案:1、秦朝皇宫为阿房宫,皇帝寝殿不详。2、西汉皇宫叫未央宫,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3、唐代正式的皇宫有三座,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内廷主殿叫紫宸殿,皇帝夏季会住在含凉殿。4、北宋 福宁殿 行宫为延福宫,延福宫寝殿为延福殿。5、南宋 福宁殿、勤政殿...

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的都城和皇宫分别是什么
1、秦咸阳宫——阿房宫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都城位于现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阳背靠大山,南临渭河。秦始皇的宫殿几乎铺满了整座城市。气吞山河的始皇帝动用了数百万的劳工为他修建宫室,包括为他修建死后的陵墓,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死在巡游的路上,庞大的建筑工程仍然没有结束。2、西...

在古代皇宫,姐姐怎么称呼
1、皇后见到妃嫔时,皇后自称“本宫”,对妃嫔用“封号+品级”或“妹妹”。2、妃嫔自称“臣妾”或“妹妹”,对皇后用“皇后娘娘”或“姐姐”。3、妃子见到低等妃嫔时,妃子自称“本宫”或“姐姐”,称低等妃嫔封号+品级或“妹妹”。4、低等妃嫔自称“嫔妾”或“妹妹”,称妃子“娘娘”(如:婷贵妃...

在古代,皇宫里的女官是什么身份?主要是干什么?
女官和嫔妃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女官属于仆役,而嫔妃是皇帝的妾室,当属皇族,但是二者可以同时兼备。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官是不能够参与朝政的,所以其管辖范围只限于后宫中的一些事务。而且女官的地位要比嫔妃的等级低的多,女官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培训宫女,除了管理宫女,女官还需要管理嫔妃需要、...

古代皇宫内的称呼。
31、太妃 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32、椒房 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33、淑媛 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招娣在古代皇宫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皇宫中,并没有"招娣"这一称谓的直接对应。"招娣"实际上是"招弟"的谐音,其寓意是希望带个弟弟来,反映出当时社会普遍的重男轻女观念,因此常被用作女性的名字。在不同的朝代,皇后宫的设置有所差异,但都包含了类似"昭仪"、"昭容"、"昭媛"等妃嫔等级,这些称号象征着地位和等级。例如在唐朝...

现代行政在古代皇宫叫什么
该职位在皇宫中叫吏部。在皇宫中,吏部主管文职官员的选拔、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这与现代行政部、组织部的职责相似,负责干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同时,吏部还负责官员的考核和晋升,这与现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分职责相似。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时,...

古代皇宫玩什么?古代最受欢迎的十大游戏!
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宫廷游戏是宫女、太监、大臣甚至皇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规划自己的时间,玩得不亦乐乎。十种游戏是中国古代宫殿中最受欢迎的。首先,扔罐子根据《礼记掷壶》的记录,以酒的壶嘴为靶子,在一定距离内投掷弹丸。赢家由他投资多少钱决定,输家被罚款。他经常在宴会上演奏,以...

古时候,皇宫里的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据史书记载,古代皇帝过中秋是一场很大的盛宴。宴会开始,皇帝会带嫔妃来到办宴会的地方首先参拜各路神明,待参拜完毕。声乐响起,宴会开始,就是大家品尝月饼的时候了,宴会的月饼大的直径有一尺多长,上面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各种各样的月饼,闻着沁人心脾,吃着糯米香甜。皇帝和嫔妃在品着月饼...

在古代太监在皇宫里主要是干什么的?是从何时出现的?
“太监”这个称呼从明朝才开始流行,但最初仅指代作为头头的阉割者,而不是宫廷里所有的阉割者。明朝皇宫里有“十二监”,相当于十二个服务机构,每个机构的头头就被叫做“太监”。太监并不是古代中国宫廷独有的存在。在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年代更早的苏美尔王朝,都有以俘虏为主要...

秀峰区19510381516: 为什么在古代时,皇宫的屋子里都有一个小火炉冒着青烟..那有什么作用?
邱佳久强: 是香炉啊

秀峰区19510381516: 为什么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屋顶都有翘曲的飞檐? -
邱佳久强: 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秀峰区19510381516: 古时皇宫屋顶上的小动物代表什么 -
邱佳久强: 紫禁城各处宫殿的房顶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飞禽走兽,皇宫是讲究庄严肃穆的地方,为什么要在屋顶上安装那么多琉璃釉面的“小动物”呢?据《大清会典》记载,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秀峰区19510381516: 故宫的房间为什么是9999间半?
邱佳久强: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围成一个方形. 朝南的正门是午门,北门是神武门,东西两面分别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 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所谓的半间房说法是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 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 实际上,9999间半的数字只是传说而已,并不确切.目前故宫里殿、宫、堂、楼、斋、轩、阁、总间数为8707间

秀峰区19510381516: 故宫的殿宇为什么有9999间半 -
邱佳久强: 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半是民间广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据传说,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时本来想建一万间,但有一天他梦见被玉皇大帝召见,责其建房一万间,与天宫相同,有凌驾于天廷之上的嫌疑,罪不可恕.朱棣醒来后召来刘伯温讨教,刘伯...

秀峰区19510381516: 请问为什么古代皇宫的宫殿前大都摆放两个石狮子而不是别的动物 -
邱佳久强: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西亚...

秀峰区19510381516: 古代皇宫卧室多大面积 -
邱佳久强: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卧房在15平方米左右,最多的不要超过20平方米为好.住在超过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里,会生不出孩子.也许这个说法危言耸听不怎么可虐,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这也就是人体能量消耗太多,身体素质下...

秀峰区19510381516: 为什么故宫有9999.5间房? -
邱佳久强: 有两种说法.一是神话说,相传天帝有1万间房,皇帝身为天子不能超越天帝,故少半间.二是数字说,九为阳数里最大的数,皇帝为九五之尊,故建9999.5间房.1.关于北京故宫有9999.5间房间,有一个传说: 因为传说天上玉皇大帝的皇宫是...

秀峰区19510381516: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门丁也是9个为什么 -
邱佳久强: 门钉只有在城门、宫门、府院门上才有,不是每个房屋门上都有的. 故宫大门的门钉也不是9个,而是每扇门上纵横都是9个,也就是81个. 故宫是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

秀峰区19510381516: 古代皇宫里的住房怎么样安排 -
邱佳久强: 介绍下面主要的一些: “三宫” 故宫中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朝自雍正之后养心殿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 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 慈宁宫专供过世皇帝的遗孀们(皇太后)居住. 六院是皇帝的后妃居住之处. 东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 西六宫:太极殿(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