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上著名的钳形攻势的战役有哪些啊

作者&投稿:才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历史上哪位将军擅长使用钳形攻势~

德军的曼施坦因和苏军朱可夫都使用钳形攻势,用坦克部队两侧突破合围
简介:

钳形攻势主要指一种重要战术,将己方军队分成两路,于两个方向向敌方进攻。迫使敌方拉长战线,两面作战,避免"利剑攻势"所可能带来的阻力和 损伤。从军事地图上来看,钳形攻势宛若一只巨蟹的利钳,凶狠的朝敌 方咽部钳去。 钳形攻势的优势还体显在分散了我方兵力,比起"利剑攻势"来说大大减少了敌方单次攻击所造成的伤害。但其劣势更加明显:钳形攻势一般需要大量军队参与,分散的兵力又增加了被围歼的危险。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战略家,被后人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首(另为隆美尔、古德里安)。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896年12月1日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逝世于1974年6月18日,享年78岁。

钳形攻势主要指一种重要战术,将己方军队分成两路,于两个方向向敌方进攻。迫使敌方拉长战线,两面作战,避免“利剑攻势”所可能带来的阻力和 损伤。从军事地图上来看,钳形攻势宛若一只巨蟹的利钳,凶狠的朝敌 方咽部钳去。 钳形攻势的优势还体显在分散了我方兵力,比起“利剑攻势”来说大大减少了敌方单次攻击所造成的伤害。但其劣势更加明显:钳形攻势一般需要大量军队参与,分散的兵力又增加了被围歼的危险。

德国一战时的“施里芬计划”、苏联二战时库尔斯克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曼底登陆战和苏联在东线的推进 可看作盟军对纳粹德国形成的一次巨大钳形攻势.。国:堡垒计划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库尔斯克突出部很自然的成为他的首选目标。因为这个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国在东线坦克损失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苏联T34坦克的对手,而新一代5号豹式坦克和6号虎式坦克,月产量分别只有50辆和25辆,数量上与苏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4月15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堡垒”作战按计划应于5月4日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德军兵力及部署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行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联的计划 当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为“堡垒”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在4月12日的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在前沿阵地,苏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苏军兵力及部署 苏联T-34/85坦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该方面军辖第4、第5近卫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3、第5、第7近卫骑兵军、第4近卫坦克军、第1、第3近卫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这样苏方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战役开始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苏军于5日凌晨率先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击,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德军进攻 南线: 苏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但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然按部就班地发起了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低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于6日在苏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于7月6日的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7日的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7、8两日的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完全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7月9日是库尔斯克会战关键的一天,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德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军约400辆。7月12日晨,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开始时,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优势明显,而苏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因此苏军坦克开足马力以最高速度冲向德军。希望能接近德军的坦克,发挥T-34机动性的优势来战胜笨重的“虎式”坦克。在冲锋过程中,苏军坦克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双方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互相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最后因双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而战场上到处都是坦克残骸和尸体。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北线: 在北线,苏军的炮击也使德军的进攻比计划推迟了2个半小时,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之后,德第9集团按计划开始了进攻。 莫德尔为了把苏军的注意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军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在两翼,苏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双方战至5日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经过激战,苏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7月7日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战斗到7月8日,德军虽给苏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莫德尔被迫在10日转入防御。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意大利的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抽调东线的兵力去意大利。7月13日他召集克鲁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总部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现在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地反对,他认为苏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多坚持一下德军就能取得胜利。基于对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虽然终止了“堡垒”计划,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继续在南线进攻。 但曼斯坦因对苏军实力的判断是相当错误的,其多次进攻均未能达成目标,而此时库尔斯克北部以及意大利的局势却日益恶化,这促使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进攻,德军于7月17日开始后撤,到23日,双方基本恢复了交战前的态势。 苏军进攻 奥廖尔战役 苏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在的攻势在7月10日被阻止后,苏军决定于12日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12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重点伤亡。15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7月16日,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7月31日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苏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至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军歼敌20万人,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同时苏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架。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 在南线,当德军在7月23日和苏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朱可夫认为经过连续的艰苦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军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样苏军把进攻的日期最终确定在8月3日,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此时曼斯坦因还认为苏军已经濒临崩溃,取消“堡垒”作战是错误的决定。这使得德军对苏军的进攻完全没有准备。 8月3日凌晨5点,苏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军的前进,苏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 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苏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至8月5日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被歼灭。但被围德军仍拼死抵抗,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抵抗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格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5日苏军收复别尔格罗德,7日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在6、7两日,由于苏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 8月11日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苏军正在重犯5个月前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错误。11日晚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12日在德军的进攻下,苏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在14日被德军包围遭到惨败。 战斗到8月17日,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其后德军的反攻再也没能给苏军造成威胁。19日苏军攻抵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北岸,并于20日强渡乌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异常激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22日晚苏第53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德军开始全面撤出哈尔科夫,退向第聂伯河的防线,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苏军于23日收复哈尔科夫。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歼敌约20万人,自身损失也达255,566人,坦克1,864辆, 火炮423门,飞机153架。 结果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破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这也是钳形攻势之一 英法联军根本无意于向德国进攻,整个西线陷入一场奇怪的战争态势。希特勒充分利用这一局势,他一面在外交上大肆发动和平攻势,宣传和平停火,但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企图通过闪电攻势彻底击败英法联军,从而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为此,德军统帅部制定了西线的进攻计划“黄色计划”,准备于1939年11月据此向西线发起进攻。 这个“黄色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用来进攻西线的战争计划“施里芬计划”的翻版。“施里芬计划”是在1891年到1906年间担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制订的进攻法国的战争计划。他的计划的核心就是以德国战线的左翼为轴,德军的主力布置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向法国战线的后方旋转,在占领英吉利海峡法国大陆的港口,切断英国远征军与本土的联系的同时,在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向东进攻,包围法军的其余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指挥的德军的德国参谋总长毛奇擅自修改了这个计划,抽调右翼的德军分配给左翼,削弱了右翼德军的实力,造成马恩河之战的失败,“施里芬计划”也随之破产。在这次大战中,德军在德法边境面对的是一条法国用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这条每英里200万美元造价建造的防线起自瑞士边界直到卢森堡和比利时的交界处,从这里起到海边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为了绕过这条防线,采取上一次大战的“施里芬计划”,通过中立的比利时、荷兰,到达法国北部似乎是德军统帅部可以采取的上策。德军从北到南把军队划分为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把所有10个装甲师都划拨给了由包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由他指挥向比利时的列日两侧实施主要突击,由伦斯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通过阿登地区助攻,里博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则在马奇诺防线当面防御。而英法联军也预料到了德军会采取“施里芬计划”,并制订了相应的“D计划”。其中心点就是在德军向比利时和荷兰大举进攻时,英法联军右翼依托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主力配备在左翼,迅速向前推进到荷兰和比利时境内会合荷兰军队和比利时军队依托当地的河流组成新防线抵御德军的进攻。这样德军的主攻部队就会在荷兰和比利时与英法联军主力遭遇并直接交锋,如果这样,战争很可能进入胶着状态,难以很快打开局面。 希特勒对“黄色计划”心存疑虑,为此连续几次推迟进攻时间。这时德军在二战中最卓越的战略家曼施坦因在征求古德理安的意见后向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以B集团军群为助攻向荷兰和比利时进攻,在吸引英法联军主力北上后,配备了德军大部分装甲师的A集团军群突破阿登山区,插向英吉利海峡,包围英法联军的左翼予以歼灭,一举奠定胜局。希特勒很赞赏这一计划,再加上1940年1月10日,德国空军的一名少校携带旧的“黄色计划”在飞行途中迷航,迫降在比利时,这个“黄色计划”可能落入到了联军的手中,因此,希特勒不顾下属的反对,断然以曼施坦因的计划为脚本,彻底修改了“黄色计划”。修订后的“黄色计划”仍然把德军从北到南划分为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下辖第18和第6集团军,共有包括3个装甲师在内的28个师,它的任务是担任助攻,在伞兵的协助下向荷兰和比利时进攻,吸引英法联军主力北上,并掩护A集团军群的右翼。A集团军群下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有包括7个装甲师在内44个师,它的任务是担任主攻,经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向色当、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总方向进攻,分割包围英法联军的左翼。C集团军群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用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敌人守军。其他47个师为预备队。共计有136个师的德军,2000多辆坦克和4500架飞机投入这场战斗。和德军对阵的盟军共有135个师,3000多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开始了。就在这一天的清晨,德军出动了3000多架飞机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炸毁几百架敌机,夺取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然后在空军掩护下,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全线攻击。德国B集团军群在荷兰只使用了一个装甲师,它主要是靠运用伞兵和空运部队来从空中攻击,夺取重要的桥梁、水闸和机场。而装甲部队迅速推进,与他们相配合,突破荷兰军队的防线,插入荷兰的腹地,只经过了5天,荷兰就彻底被德军击败,5月15日,荷兰宣布投降。在比利时,德军使用空降突击队出其不意的占领了艾伯特运河上的桥梁和埃本*埃马尔炮台,在加上德军地面部队的迅猛突击,使得英法联军判断德军仍然采取了上次大战的“施里芬计划”,因此执行了“D计划”的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境内,协同比利时一起对德军作战。这正中德军统帅部的下怀。5月10开始进攻的A集团军群把所辖的7个装甲师中的5个装甲师集中起来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发起突击。由于敌军防御薄弱,5月14日就通过了阿登山区强渡了马斯河,紧接着快速向比利时的盟军后方实施突击。在粉碎了盟军的零乱的反击后,5月20日德军到达了英吉利海峡沿岸,将英法联军40个师包围起来,只是由于希特勒突然于5月24日命令坦克部队停止进攻,才致使盟军从5月26日到6月4日,用船只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万多部队,西方称之为“敦刻尔克奇迹”。 比利时见大势已去,于5月28日投降。德军在占领法国北部后,自6月5日起向法军临时拼凑的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节节败退,意大利也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向法宣战,到6月22日,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6月24日,法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停战协定,这样,仅仅经过44天的战斗,法国战局便以盟军的失败而告终。 德军在法国战局中取得的胜利,是德国战争机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作,只用44天就打败了欧洲的最大的陆军强国法国,一举奠定了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德军在这次战役的胜利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吸取的呢? 首先,德国在战役发起前用尽了欺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战役发起前,为了麻痹对手,德国对英法发动和平攻势,松懈了英法政府的斗志。为欺骗荷兰和比利时政府,德国多次“庄严的”向两国政府保证,严守对两国的中立立场,不对两国用兵,这使得两国心存侥幸,拒不与英法合作,在领土被侵略时方才向英法联军求援,但已经为时已晚。 第二,德军在战役发起前严格做好了伪装保密工作,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德国在制定“黄色计划”后,希特勒多次推迟改变战役发起时间,使英法联军多次发出错误的战争警报,造成了联军内部混乱,迷惑了对手。在作战计划改变后,故意对外宣传“施里芬计划”的真理性,用来掩盖真正的“黄色方案”。在战役发起前,主突部队的A集团军群的第一梯队师都配属在远离国境线150--200公里的地域,只在进攻前夕方才进入出发阵地。这一切都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使突击部队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防御。 第三,德军作战方案的优越性。最初的以“施里芬计划”为翻版的德军的“黄色计划”都在双方的意料之中,英法联军也制定了相应的对应计划“D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统帅部制定了新的“黄色计划”,利用对手的固有思维,把主要突击方向改在英法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突破联军防御后,一举割裂了敌军的防御,进而把自投罗网的比利时境内的联军包围,从而奠定了胜局。 第四,吸取波兰战局和挪威战局中的经验教训,完善了“闪电战”的理论并把它付诸实战,取得了良好的战果。在波兰战局中,只有北方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的第19军把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其他装甲部队仍然是配属给各步兵师使用的,德军统帅部从古德里安军所取得的战果得到经验,在这次战局中集中使用了大部分的装甲师(10个中的7个)于主要突击方向,在装甲部队突破成功后,直插英吉利海峡,以小的代价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集中使用航空兵,在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就夺取了制空权,在随后的战斗中,航空兵对地面作战起了很重要的配合作用。重视挪威战局中的伞兵和空运部队的经验,在这次战局中,在B集团军群的作战范围中,空中突击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占领了对方的很多的关键性的要地,尤其是一支乘滑翔机降落在埃本*埃马尔炮台顶部的80人的德军突击队仅用30个小时就攻下了当时被称为“欧洲最难攻克的工事”的埃本埃马尔炮台,创造了突击队进攻的经典之战。 第五,德军中装甲部队指挥员发扬了很高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定新的“黄色计划”时,整个德军统帅部内部成员相信曼施坦因的计划能成功的也只有希特勒、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三人而已,但在这次战局中,担任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的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一大批深刻理解“闪击战”理论的将领,敢于机断行事,大胆穿插突击,不但打乱了敌军的作战时间表,也打乱了德军统帅部的时间表,后来有人评价说,是古德里安他们的装甲部队把德军硬拉上了胜利的道路,这是很中肯的意见。 德军在这次战局中也暴露了一些缺点。最突出的是两次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进攻,对战局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第一次是在装甲部队在色当取得突破后,德军统帅部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等待步兵跟上来后再进攻。第二次就是面对敦刻尔克再次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致使30多万敌军从海上逃逸。这是德军统帅部对装甲部队的能力估计不足造成的,同时也是陈旧的军事思想在当时的反映。老的传统观念并不能一下子消除,它总在顽固的影响现实,在这里就可见一斑。 反观英法联军反面呢,在这次战局中他们又暴露了哪些教训呢?首先是英法联军的指挥者的军事思想落后,他们根本不从波兰、挪威战局中吸取经验教训,仍然抱着上次大战的教条,落后就要挨打,一点都没有错。第二,判断对手的计划错误,落入对方的陷阱。第三,在防御布阵上,仍然采取落后的浅纵深线式的防御阵势,而且没有大量的机动预备队,一旦被敌人突破就无法收拾。第四,英法联军的坦克数量并不比德军少,质量也优与对手,可德军的坦克是集中使用的,而英法的坦克是分散布置的,无法形成有力量的装甲反击部队,反击时也是分散的在各个地段进行.


二战苏德战役资料
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配属的大量技术分队和支援部队被歼灭,双方损失始终没有精确统计,一般...

简单判读一下“顿巴斯钳形攻势”的北段俄军及战区地理
以下是对于“顿巴斯钳形攻势”北段俄军及其战区地理的简要分析:俄军在这一地段的优势明显,他们将大量的技术兵器和航空兵集中在狭窄的突破区域,形成了巨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可实施密集的攻击。另外,通过在卢甘斯克征召步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步兵短缺问题。地理位置上,俄军接近铁路枢纽库皮扬斯克,公路交通...

坎尼会战的历史重要性是什么呢?这场战争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吗?
汉尼拔的军队向南移动,前往亚得里亚海岸,攻击罗马的后方。坎尼会战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这种奇迹被后人称作“坎尼模式”。而这次会战亦成为了古代战争史上不可被超越的会战。汉尼拔的在坎尼会战里使用的双重包抄战术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战场调遣战术,亦是西方世界里首次成功使用钳形战术的人。

卤城之战,诸葛亮击破魏军发动的钳形攻势(四伐三部曲之二)
诸葛亮在卤城之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智慧,他运用巧妙的战术策略,成功破解了魏军的钳形攻势。这场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蜀汉,诸葛亮利用地形狭窄和魏军守势,故意让己方陷入困境,诱使司马懿和张郃从南北两方夹击。诸葛亮在战略上,分别击破了司马懿和张郃,挫败了魏军的包围企图,最终迫使司马懿撤退,...

我问一下,什么是"钳形攻势"?
相当与一数学几何中的一个角 角的两边相当于两股力量 两边相交的点就是敌人 这两股力量进攻在地图上十分像一个铁钳在夹一个东西 这就叫钳形攻势 是军事上常用的战术

坎尼会战有什么影响?
汉尼拔的在坎尼会战里使用的双重包抄战术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战场调遣战术,亦是西方世界里首次成功使用钳形战术的人。 什么是坎尼模式 坎尼会战闻名之处除了其对罗马军队所造成的重创外,亦有着现代战争里所难以达成的烟灭战略。二次大战里著名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这样写道:“如果情况容许的话,每一个将军都寻求在战场...

信条时间钳形战术什么意思
1、在遥远的未来,某位科学家研发出一套能够逆转「熵」的科技,让人和物体能够「逆时而行」。熵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物理概念,通常用来解释为何有些时间顺行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事物,一旦时间逆行却不会发生。根据其中一种解释方式,冰块融化、盐或糖溶解、制作爆米花或煮沸开水都能够增强你家厨房里的『...

美军进攻格林纳达是如何形成钳形攻势的?
随后,北部美军派出250名陆战队员乘“关岛”号两栖突击舰转移到西海岸,再换乘13辆两栖登陆车在大马尔湾上陆,然后在5辆M-60型坦克的掩护下,占领了大马尔,攻入总督府,救出被软禁的英国总督斯库恩等人。经过一天的战斗,美军在格林纳达岛上基本上形成了从东北和西南两翼向首都圣乔治突击的钳形攻势。

中外重要的战役有哪些
进攻。交战双方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投入120余万人。“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正面进 攻、侧翼迂回”战法,让美第18空降军和第7军空中机动到伊军侧后,利用装甲突击力优势,在 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经钳形攻击和战略迂回,将伊军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到26 日,伊军基本失去抵抗力。萨达姆接受停火...

历史上真实的鸣梁海战是怎么样的
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引诱敌军进入事先设好的圈套。在日舰驶入鸣梁海峡时,李舜臣早已在对面准备好了。等日舰靠近时,隐蔽在山脚的李舜臣海军对日舰发起猛烈的炮轰。由于日军的舰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军有山体的遮掩,日军的炮火无法打中目标。

济阳县15849212074: 现代陆军战争中,几个典型的的失败战例 -
虫伯智杞: 如果你要是指的喷气式战斗机、反应装甲、信息化战争的时代,那就一场典型战例都没有,美国打伊拉克那种碾压局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如果你指的是海陆空三军都基本成型的时代,恐怕就只有二战的战役比较有代表性了.典型的战...

济阳县15849212074: 苏联的卫国战争一共打了几年 -
虫伯智杞: 苏联卫国战争自1941年6月22日开始,到1945年4月30日结束,历经5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

济阳县15849212074: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其 -
虫伯智杞: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牧野之战、巨鹿之战、井陉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郾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淮海战役,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军队的士气和将领的指挥策略.

济阳县15849212074: 找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始末 如军情解码或者其他节目 -
虫伯智杞: 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

济阳县15849212074: 利用地形优势取得军事胜利的战役有哪些 -
虫伯智杞: 赵括的父亲马原君赵奢,曾经利用赵国西疆高山路窄的优势,打败秦军.这是秦军稍有的败绩红四方面军的反六路围攻,利用八面山主阵地消耗刘湘部队的锐气,然后转入反攻,彻底打垮对方 还有抗战时期的响堂铺伏击战、平型关战役,都是利用地形 还有二战时期的英帕尔之战,日军的后勤被地形拖垮

济阳县15849212074: 6月18是什么日子(历史上6月18日的大事件)
虫伯智杞: 1、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是1815年6月18日,法军于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对反法联军进行...

济阳县15849212074: 古代战争中体现出高超计谋的战役有哪 -
虫伯智杞: 楼主,您所指的古代,具体是什么时间的?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战役还是很多的,大多数都涉及到计谋的. 1、长勺之战-后发制人,疲敌制胜 2、巨鹿之战-刺中大秦心脏的战争 3、彭城大战-设局偷袭,攻其不备 4、井陉之战-奠定韩信第一名将...

济阳县1584921207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重大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请举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战斗)各3例.         ... -
虫伯智杞:[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济阳县15849212074: 利用地形优势取得军事胜利的战役有哪些?多举一些谢谢
虫伯智杞: 平行关战役、百团战役、三大战役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